jerry200899 发表于 2016-1-21 15:56:30

鸦片战争的迷雾

这两天把“王鼎杰”的《当天朝遭遇帝国:大视野下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看完了,本来准备四小时干掉,没想到爱不释手,一口气读了两天把300多页书读完了,对于鸦片战争的很多历史细节,作者做了很好的分析,看得出作者对于史料的掌握还是比较丰富的。

说说感觉
道光是努力的,能力也是中上,他很像崇祯,运气比崇祯好的是,没有外部力量想要江山。他碰到的问题和崇祯几乎差不多,面对庞大的官僚系统。他的应对方式居然和崇祯差不多,就是很焦虑,事无巨细都要管,皇帝真不好做,问题是皇帝也不是三头六臂,·信息来源就是各位大臣和身边人。因为任何人做决策都需要对事实进行判定,所谓第一步是澄清问题。
恰恰是这第一步,对于皇帝来说很困难,无他,管理的范围巨大,管理层级多,在官僚系统中的每一个人都要保护自己,获取利益,不管是名声还是权力、钱财。于是,我们看到皇帝和各位管理层(大臣)之间的沟通-奏折,反应的鸦片战争简直是另外星球的事情。在这样的信息来源中,皇帝做出靠谱的决策是不可能的,恰恰能力强的皇帝和一般的皇帝区别就在这里,就是能力强的皇帝有渠道和常识来判断事实,尽量让信息贴近事实。道光前面的康雍乾三朝就做的相对可以。各级官员也面对这个问题,越靠近皇帝的官员越面对皇帝一样的困境,就是官员获取信息也是要靠下面的人的。为什么说良相起于州府,就是从基层上来不那么容易被忽悠,有常识而已。我们的官僚体系源远流长,体制完善,各种官僚系统的弊病在王朝后期也是自然生长的。


具体而言
那么为什么当年败的那么惨?

第一 就是不能知己知彼
为什么不能知己知彼,尤其是打了几仗之后,清兵还是一再翻同样错误?
答案是官僚系统的运行轨迹。这种系统的管理不是容易的事情。

很简单,清廷最高统治者,道光是一个勤政的努力的董事长,对于下属是赏罚分明的!条例制度非常完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官员自杀比例相当高!在面对问题时候,因为道光,领导吗总想听积极的,下面的官员就努力捡领导能听得进的说,并且按照规则制度安排自己行动,比如官员为什么自杀比例高?因为按照清代法律,失地官员罪过很大,是杀头罪过,牵连家人,如果选择自杀,还能有抚恤,算烈士。当然这一条在太平天国后就不成了,说明道光那会的国家法令是有威慑力的。并且从明之后社会风气,儒家讲究舍身取义这种,明末和道光年间的官员自杀比例高也是这样原因,社会舆论也可以杀人的,张居正就为了爸爸死了没按照惯例请假回家就能影响朝局好几年,可想而知,舆论监督也是到位的。

于是,这种层层管制下面,官员其实是不自由的,在官僚系统的博弈中,具体表现就是欺骗,欺上瞒下的能力是生存的法宝。皇室贵族因为没有这种生存训练,所以在被委任一方时候,就闹各种奇葩,具体例子就是 “奕山东征”,他本人是很好的书法家,操守不错,吃饭也就四菜一汤,问题是下面的跟班们是官僚系统中进化的掠食物种,他刚组成班子出京,这帮子人就耳熟能详的开始索贿,营私舞弊,和苍蝇盯腐肉一样。这不是靠操守好解决问题的,人家熟悉一切流程和门路。
最后 奕山东征宁波这事成为一场闹剧,整个攻击方案不可谓不完善,不然道光也不会批,清廷上下努力奋斗的,问题是在层层过滤之后,道光得到的是扭曲的信息,根据这种信息做的决策可想而知是什么。所以,崇祯后来一句,“文臣个个可杀”,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不是推脱自己责任的。


那么作为一个统治者,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是尽量能搞清楚事实,古时候的各种贤君故事很多了,什么广开言路之类。那么为什么基本上开国几代皇帝都贤君,王朝后期不行?个人以为,开国的几代很多是有实际操盘经验的,所以有常识。就是自己有自己的判断模型。后期的皇帝们长于深宫妇人之手,连鸡蛋多少钱一个都不知道,你能说太监是坏人,存心要骗他?骗了被发现的机会没有,为什么不骗?

第二  为什么官僚要骗皇帝,当官的这个物种都黑心?林则徐这位民族英雄至少不黑心吧,事实上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各位大臣还都是努力奋斗的精英,没有谁是脸谱化的奸臣,琦善也是能干的人,实际就他后来实事求是都和道光反应情况,问题是超越道光的理解,对于大臣个人而言,你说的事实不是皇帝能理解的,你说了有后果的。博弈角度说,你说皇帝不爱听的,轻了不管你重则革职查办、杀头。甚至即使你说的是事实,皇帝也认可,但是朝廷里面不认可,尤其是御史们不认可,你一样是被唾沫淹死。所以在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时候,中国官僚体系的惯性极为强大,这船向冰山撞过去是没办法的。所以重要的是让人敢讲实话。

第三 具体到道光这里。 道光的毛病和崇祯一样,太操切了,所以呢根据上面说的,下面的大臣必须要绕弯子说事情,对于战役结果永远是写小说,为什么每次都是我大清胜利了,结果是被人家一路打到南京了,在事实越来越远离奏折情况下,奏折只能写小说了,比方说强调英国人动用了大量汉奸部队等等,甚至夸张到汉奸部队遍地都是的地步,比如说报告皇帝的,关天培战死那一仗,就说有一万多汉奸参加英军,而且这些汉奸是林则徐招募的水勇被琦善撤掉的,甚至进入正史记载。中国人恨汉奸,树这么一个牌子,就可以解释所有问题。让下面的人敢讲实话,讲实话不挨板子,这是以前我党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官僚系统保证了执行效率的同时最大问题是,下面的人不敢讲实话,讲实话后果很严重。

所以,为什么我党能得天下,就是实事求是,偏离这个就走邪路。

历史上的贤君时代最重要的 就是下面的人能说实话,领导人能有常识。
--------------------------------------------------
说实话真不容易,领导要能听进去,决定于,
一, 领导有肚量,
二 ,领导对实际熟悉,所谓良相起于州府,就是有常识,不容易被忽悠
三 ,永远保持开放心态,对于新情况 新问题不抱成见,让常识限制自己
四 ,对下面的人不要过于苛责,苛责的结果是就报告好听的,换句话说就是说实话不挨板子。


对于官僚体系而而言,实事求是很重要。人人都要说实话,当然搞成明清御史那样,以挨板子为荣,邀名声那就走偏了。

重温老人家的智慧:党的三大作风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tnq 发表于 2016-1-21 17:32:01

系统走到最后都一样,看新的网络技术能不能解决信息反馈的问题!

另外大臣的选拔要有经验!

从这个看,欧美贵族学校的社会实践(特别要走执政道路的)要求有一定的科学性的。

不就是上山下乡的简化版吗?

广州仁者 发表于 2016-1-22 09:39:00

这个话题不错!

在磨刀的胖猫 发表于 2016-1-22 17:33:05

官僚社会,首先是做官,然后才是做事。
确实有会做官又会做事的,但只是少数。王朝初年,这种能人占比颇大,因为不会做事自己会死掉,被残酷的开国过程淘汰了。而越到后越不行,因为承平了,对只做官不做事的容忍度高了。于是现实中往往做官的青云直上,做事的最后一声叹息。
系统熵总是一个方向,放社会里也适用。

花差花差农民 发表于 2016-1-30 15:06:45

我觉得跟官僚系统本身没有太大的关系。这个系统一直是这样的。道光之前也没有太大的变化,区别在于皇帝和核心官员的能力与帝国所能积累和控制的资源。

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才是核心,这是系统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情况,系统只是按照自己能做的方式去应对,而对象已经不是要换人做皇帝的农民军/地方豪强。

乌鸦 发表于 2016-1-30 20:28:27

看过有人推荐一篇不错的文章
《网络社会时代的政府组织结构变革》
作者:何哲

上面有新旧政府结构的对比。

可以百度,中国改革论坛上有这文章。

乌鸦 发表于 2016-1-30 20:28:30

本帖最后由 乌鸦 于 2016-1-30 20:33 编辑

我觉得一个国家的任何问题都不是一朝一夕产生的。而是不断从小到大累积起来的,甚至积累了几十年或上百年,才有了大爆发。

jerry200899 发表于 2016-1-31 02:49:01

乌鸦 发表于 2016-1-30 20:2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觉得一个国家的任何问题都不是一朝一夕产生的。而是不断从小到大累积起来的,甚至积累了几十年或上百年, ...

以系统演化角度,生命体的 发芽、生长、成熟、衰老、死亡

开车去中亚 发表于 2016-1-31 21:06:42

顶实事求是

明月无心 发表于 2016-1-31 21:51:54

花差花差农民 发表于 2016-1-30 15: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觉得跟官僚系统本身没有太大的关系。这个系统一直是这样的。道光之前也没有太大的变化,区别在于皇帝和核 ...

同意,遇上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不付出沉重代价是不可能找到出路的。

明月无心 发表于 2016-1-31 21:52:00

花差花差农民 发表于 2016-1-30 15: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觉得跟官僚系统本身没有太大的关系。这个系统一直是这样的。道光之前也没有太大的变化,区别在于皇帝和核 ...

同意,遇上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不付出沉重代价是不可能找到出路的。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广州仁者 发表于 2016-2-14 21:21:29

满清的问题很大程度上还是民族矛盾问题,满族利益的维护居于首位,这样的政权对抗外患的能力可想而知。

清代直到甲午战争之前还可以算个大国,之后几十年只能呵呵了

koopa1825 发表于 2016-2-15 10:49:26

我来说个笑话:从明之后社会风气,儒家讲究舍身取义:lol

jerry200899 发表于 2016-2-16 02:12:44

广州仁者 发表于 2016-2-14 21: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满清的问题很大程度上还是民族矛盾问题,满族利益的维护居于首位,这样的政权对抗外患的能力可想而知。

...

民族矛盾这个对于清政府而言就呵呵了,民族概念是孙大炮在甲午后让中国人知道的,清是一个传统的王朝,帝国。既然是王朝,就有打天下的铁杆庄稼,明朝有,宋朝有,只不过清以外族身份进关,统治阶级以关外从龙入关者为主,军事力量支撑者是满蒙汉八旗,清初年还有汉人王爷的,三藩之乱之后,汉人掌军自然被猜忌,即使如此,汉人出身的军事将领不少。
------------------------
你把八旗变成现在的各种二代就明白了,满族的穷人为奴的很多的。慈禧小时候生活困窘就是例子,人家父亲还好歹是个官呢。

jerry200899 发表于 2016-2-22 09:27:23

jerry200899 发表于 2016-2-16 02:1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民族矛盾这个对于清政府而言就呵呵了,民族概念是孙大炮在甲午后让中国人知道的,清是一个传统的王朝,帝 ...

以观感论,现在的二代们和民国不能比,民国时代上溯满清皇明,几百年间的家族传承者很多,家训和家族传统给小辈的影响潜移默化。现在的很多是暴发户,这帮二代们和八旗有一拼了,很简单八旗们也是一下子暴富的,
如今发达的很多人,看着靠谱的很多是有家教的,家里几代都是草根突然爆发的,很多守不住财富。

tnq 发表于 2016-2-25 11:38:24

花差花差农民 发表于 2016-1-30 15: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觉得跟官僚系统本身没有太大的关系。这个系统一直是这样的。道光之前也没有太大的变化,区别在于皇帝和核 ...

是同时遇到几个外敌入侵要分裂中国的一种变局,有点类似宋朝的局面。

或者和南北朝的局面有点类似,亡国灭种的局面。

edwardqiao 发表于 2016-10-19 09:30:16

矛海建的天朝的崩溃对当时的情况做了很多分析
客观条件上,就算是康乾再世,估计也无力应对。根本就是两个不同维度文明的碰撞

jerry200899 发表于 2016-10-21 08:50:57

edwardqiao 发表于 2016-10-19 09: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矛海建的天朝的崩溃对当时的情况做了很多分析
客观条件上,就算是康乾再世,估计也无力应对。根本就是两个 ...

不是没有机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内部改组,情况就好多了,不然左中堂能西征成功?放康雍乾也算是大功一件,康雍两位面对鸦片战争估计表现的能更好,乾隆爷这位不好说,操切起来和道光差不多,估计就是不断砸资源,鸦片战争拖时间更长。

edwardqiao 发表于 2016-10-25 09:50:40

jerry200899 发表于 2016-10-21 08: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是没有机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内部改组,情况就好多了,不然左中堂能西征成功?放康雍乾也算 ...

这就关公战秦琼了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又过了十几年
到左宗棠西征又过了接近20年,已经是1874年了

2代人过去了,中间还经历了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整个清朝的军事体制从绿营、八旗兵为主,转变为湘军,淮军汉族团练武装

调度指挥机制全然不同,总体来说这三四十年的进步已经使得两个时代的军队就不是同一支军队。

如果说用左宗棠的部队,回到三十年前去打鸦片战争,当然理论上有得一打,但是整个国家调度体系还是会有问题,直到20年后的甲午战争,不一样也还是李鸿章一人对一国么。

用1840年的清朝调度体系,幻想集结全国之力打赢第一次鸦片战争,只是一种美好的幻想。

实际上当时道光帝已经是在举全国之力了,四川的绿营兵第一时间就开始集结,结果等他们集合完,花了几个月时间走到广东,英军都打到浙江去了。

吴承骏 发表于 2016-10-27 19:36:08

战争打了两年多,英军的给养还好理解,武器弹药怎么补充的?

路漫漫 发表于 2016-12-24 20:57:03

吴承骏 发表于 2016-10-27 19:36
战争打了两年多,英军的给养还好理解,武器弹药怎么补充的?

第一次鸦片战争分几个阶段,几次战斗战役
中间歇停就是在补充弹药给养。
不远处有个东印度公司在英国。
而且早期的贸易往来也培养了买办协同入侵。好像茶叶苗也是买办帮弄出去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鸦片战争的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