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考爹记
北京小孩上小学,靠什么?考爹啊!考爹的什么?
考爹的关系、考爹的遗传、考爹的教育理念、考爹口袋里的银子。。。。
总而言之,幼升小是一项系统工程。实现目标的关键,是考爹。。。。
学校的选择
上哪个学校,是个很重要的问题。虽然连参与权都还没有落实,但是俺们还是要坚持原则,总原则是一定要让娃上个好学校,具体内涵是:1、名校。那么多同事和朋友的孩子都在名校上,娃要不上那是爹和娘虐待娃啊;2、尽量离家近。娃是心肝宝贝,不能起得太早赶上学,让他受苦啊;3、走读。娃小自理能力差,那是上个厕所都还要打人跟着,洗澡之类的更不行了,再说,一群小娃,打打闹闹伤了心疼,就是坏点花花草草也不好啊。
当然这个具体内涵也是爹和娘经过多次辩论才确定的,虽然爹对于个别内容持保留意见,但是娘高八度地对着爹说:你到底爱不爱娘,你到底爱不爱娃。俺是好有爱的啊,俺一定要坚决坚持“领导永远是对的”永恒真理啊。 调研
娃要上的当然是名校,但是名校也很多很多啊,符合三原则的名校也很多啊。那就全部纳入范围,通过广泛调研,充分论证可行性和必要性,优中选优。
调研对象:网络(E度网站最多),同事,朋友。
调研方式:阅读,访谈。
调研内容:学校的特点、老师的特点、录取的途径、实现途径的方式。
经过认真仔细调研,归纳总结成果如下:
A校:非常牛,教学严格,校风传统;走读;有超常班,公开报名,经过2轮淘汰,择优录取;普通班基本为共建,共建单位有XXX\XX\XXX;朋友甲的娃在读。
B校:一般牛,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但越高越次;走读;有超常班,公开报名,择优录取;普通班有部分划片,大部分为共建,共建单位有XXX\XX\XXX;同事乙的娃在读。
C校:很牛,快乐教育、素质教育;本校住宿,分校走读,分校由麻雀学校改编,质量待考证;可公开报名,择优录取;共建单位有XXX\XX\XXX;同事丙的娃在读。
D校:非常牛,小学-初中一条龙,干部子女多;走读和住校都有;基本为共建;共建单位有XXX\XX\XXX;朋友丁的娃在读。
E校:非常牛,快乐教育、素质教育;有三个校区,不同年级部不同校区,有的校区离家远;基本上是共建和条子生;共建单位有XXX\XX\XXX;同事子的娃在读。
F校:很牛,非常传统,管理保守;走读和住校都有;基本为共建;共建单位有XXX\XX\XXX;朋友丑的娃在读。
G校:一般,是俺们划片的小学,离家近;全是走读;有本地户口或房产证即可入学,外来子女多。 娃爹、娃娘都是外地留京务工人员,在北京无亲无故,只能自己坚持奋斗。根据调研成果,制定了三大策略:对于A\B\C三校,报名参考,考上皆大欢喜,考不上也也不抱希望;对于D\E\F学校作为重点突破,广泛联系同学、同事、朋友,削尖脑袋找庙门,该请客请客,该送礼送礼;F校作为托底学校,先报名再看情况。
A\B\C三校正常报名不提。
D\E\F经过努力,居然都有收获。D校的每个班主任都有一个推荐名额,而朋友的娃的班主任和朋友的关系很好很好很好,马上联系见面吃饭,班主任答应推荐。娃爹在部门当个小头目,不过年纪最小,所以既当官更当兵,深得同事们喜爱,群众基础深厚;部门内两个大姐工作上虽然俺给她们派多少活就还给我多少活,俺从来没有怨言,不过家长里短的事情还是非常热心,而且她们的老公都在大国企当高管,俺小心翼翼地向她们念叨了一下,她们表示帮着争取,不过还是要多条腿走路哦。 打铁还要自身硬。这边找关系,那边还要加强对娃的训练,应对未来的考试、面试。
据过来人介绍,面试要考识字,数学、脑筋急转弯、拍球、跳绳,表达等等等等,五花八门、各不相同。咋办?那就全办。
娃就是一个普通娃,从小就没有超常的天赋,所以对于超常班的考试,重在参与,不去专门培训应对考试,通过突击即使进了超常班也会被淘汰的。
识字、表达俺不担心。娃从小爱看书,5岁就可以自己看报纸了,简单加减法问题也不大。不过娃有点胖,所以在拍球、跳绳之类的就比较弱,每天幼儿园回家后,俺就陪着娃拍球、跳绳。经过一段时间,俺每分钟跳绳可以跳180个了,娃对俺是无比地崇拜,然后黯淡地自卑,不跳了。 充满生机的4月来了,心情却愈发焦虑。娃参加了两个超常班的考试,但是收到的结果都是“这种测试只是反映孩子在某一方面的能力和潜质,不代表孩子的综合素质,感谢信任和支持。”。娃心思很重,知道了结果,委屈地说:“爸,我很笨吗?”俺强装笑容说:“这个考试我们就是去热热身,玩一玩,你很聪明,一定会上一个好学校。”
其他几个学校,也没有消息,LD天天催俺去打听。问了几次,都是不用着急,等消息。
等待是最大的痛苦。 在漫长的等待中,进入了红五月。公开招生的学校开始面试了,娃几乎每个周末都在面试。
一个周五,收到一条短信:XXX家长,在某日某时带孩子到某地参加E校的面试。面试的时候,老师对家长说,面试成绩通知联系人,由联系人通知家长。靠,这不是明显走过场吗。和其他家长交流,今年招几个班,哪些单位多少孩子报名,给了多少名额,总之不是1:1。娃是加塞进去的,问联系人也没有肯定的答复。
相同的情况,也出现在B\C\F校。参加面试,却不能马上得到消息。继续等待,继续焦虑。
花絮1:娃参加C校的面试,老师问你们愿不愿意住校,娃马上说要住校我就不来,结果同组的孩子纷纷表示不住校。和其他家长一交流,娃跑调了。
花絮2:娃参加F校面试时,家长也要答题,孩子从小由谁带大,在什么幼儿园上学,对老师批评孩子怎么看,家长怎么和老师、学校交流,对快乐教育的看法等等十几个题目。爹写,再写,加一张答题纸继续写,孩子在门口等了还在写。比高考作文写的还认真啊。 收获的6月
面试结束后就是长长的等待,每天LD都催俺去打听结果,但是拐了好几个弯的关系,不好总打扰人家。6月8日开始,在一些论坛上陆陆续续有孩子收到了通知,更让LD坐立不安,而俺每天最大的工作是安慰LD,可是俺的压力又能和谁说。
6月13日是全市小学统一招生的日子。俺带着娃到G校(社区小学)报名,老师问了好几个问题娃都很快回答。当场老师就让俺交校服费确认入学,俺说再等等,因为报考了其他学校,结果还没出来。老师说,要赶快,还有很多外地户口的孩子等着空额。
6月16日,一个朋友给俺打电话,说娃被C校录取。俺赶紧上网查询,娃在分校的走读班。终于有结果了,看来学校没有被娃的话雷倒,依然接受了娃,和学校联系了一下,能不能上本部但不住校,老师答复说不行,并要再2天内回复,否则就取消资格了。
下午参加一个会议,结果各种通知接踵而至。LD电话说娃被B校录取了,娃虽然没有进超常班,但可以进普通班。接着又接到一个电话,让俺赶紧找F校X老师,说娃的事情。下班前一位大姐让俺找中间人,说E校的事情也妥了。
一下子来了4个学校的通知,能不能上得烦恼变成了如何选择的烦恼。下班后赶紧往家跑,召开家庭全体会议,决定娃的学校。
决定
首先要听取娃的意见,毕竟是他去上学。娃最喜欢的是B校,因为B校的操场最大,而且古木参天,古香古色,显得很有文化;最不喜欢是C校,因为要住校。F校的印象也不错,娃在面试的时候还东张西望了一下,看到了很多名人的介绍,历史悠久,人才辈出。由于没去过E校,所以没有感觉。听着娃认真地咬文嚼字,俺笑了。
娃是一个很爱看书学习的娃,也是比较守规矩的娃,但是在冒险、思维敏捷等方面不突出,所以在比较传统和保守的学校,娃的优点更突出一些;而俺和LD对于所谓的快乐教育的理念并没有充分的认识,更不同意很多学校将个性、快乐变成了放羊、放纵;我们期望娃在学校能够养成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能够扎扎实实地把教材学好。所以我们确定娃要上一个传统一些的学校。
基于上述共同认识,俺和LD也很快达成一致:
B校总体教学差一些,不考虑;
C校走读班是兼并进来的,本部不让走读,也不考虑;
E校的快乐教育的理念,俺们并不认同,据朋友们说E校孩子作业少,家长作业多,各种社会活动多,另外招12个班,太多了;
F校,比较传统,虽然有家长反映学校不好交流,但是保守倒也符合俺们的要求,只要基本教学质量能够保证;可以走读;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是,F校在地铁站旁边,而且离俺和LD的单位都不远。
所以,这个学校是F校。
就在俺松了一口气的时候,LD忽然想起什么:要不咱们等等C校的消息,那里直接上9年,小升初就不用再找人了。
俺晕了过去。
后续
事情后来就简单了
LD到F校领了一张小条,到某单位交了共建费,拿到了录取通知书,定了校服。
快开学的时候,得知娃在3班,而4班的班主任是一位全国特级教师。LD又要俺去找人换班。俺欲哭无泪。当然也没办成。不过后来LD和班主任相处的非常好,班主任经常向LD请教如何教育儿子,看来教别人的娃容易教自己家的娃难啊。LD说,幸亏没去4班,那位特级老师因为是特级,所以经常到各地开会、研讨,很多课只能其他老师代上,而3班总是代表学校参加市里的、区里的示范课。
9月1日,娃穿着新校服,背着新书包,到了校门口,向俺和LD挥手说拜拜,正式成为一年级的小豆包啦。 俺还不是北京土著 到时候可咋办 呵呵 唉~现在的娃爹真是不容易啊,其实娃更惨。{:soso_e113:} 什么都要拼。 同样要拼爹的人留个爪,届时提供点支援啊?你们为娃找学校平时都是在哪些论坛上进行交流啊? 哎,俺是外地民企派驻此处多年,再过两年娃要读书可咋办啊。 辛苦辛苦,虽然不在帝都,也经历过了
读小学,小升初,中考,高考。。都够折磨人的 当爹真不容易啊。 我们家的才两岁,孩儿他娘就开始给我吹风找关系了,我刚说太早了吧,电话那边声音立马高了八度,滔滔、贝贝、牛牛都有谱了,有些还是坐二网一,得提前几年做关系等等。。看了这个帖子,学习了。 真是拼爹啊呵呵 拼爹的年代,孩子和父母都不容易啊。 北京的教育竞争感觉有点过度了,在这么教育资源集中的地方,却因为中小学竞争产生了很多怪象
看罢倒吸几口凉气。真不容易呀!
孩子在小学期间的发展还是挺重要的,学习习惯、交流能力、自信心,等等,都会对后面的人生道路产生深远影响。
话又说回来,北京的这种由于教育资源不平衡而导致的入学竞争,真有些过分了。 太恐怖了,难以想象,连幼升小都竞争这么激烈 太恐怖了,难以想象,连幼升小都竞争这么激烈 现在就是一个竞争的社会。 北京地区大办全国人民的教育,竞争哪能不激烈 有这么多可选的,就还不错了。
根本没得选的,才叫一个惨。 看完就要晕过去了。。。 只有做爹的人才能理解 择校的要拼爹,片区的不需要关系、也不需要拼爹,优先保障本片区的小孩入学,不过名校大多在老城区,而老城区大部分住的都是北京本地人或者是老年人居多,导致老城区的学校本片区的孩子少,而外地人大部分居住在教偏远的市区、郊区,以年轻人为主,因而小孩很多,可是学校少、资源比不少老城区,从而导致择校的增多 革命还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后面还有小升初,初升高。。。。。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