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小的?还是大的
这个帖子的起源是源自网友的一个设想,通过多艘小型航母搭载同等数量的舰载机,来与美国的大航母进行“军备竞赛”,看谁家的小金库最先顶不住。有意思的是,类似的想法也有人提出过并且真正的实践过,这就是英国皇家海军、美国海军、以及日本海军。下面,我就把大小航母之争的恩恩怨怨说一下,我这里是讲故事啦,不是写正式论文,所以可能会有某些人名的空白以及非关键性事实上的小错误,大家不要太苛刻啦。
小号的?还是大号的?
尽管在传说中以色列王大卫击败了比他高大得多的巨人哥利亚,但传说不等于现实,大个子在进行强体力对抗时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于是,从小帆小船起家的英国皇家海军义无返顾地开始“增大”之路:船的吨位从300吨到1000吨,到10000吨,到20000吨;炮的口径从3英寸,到5英寸,到8英寸,进入无畏舰时代后更是从12英寸到13.5英寸到15英寸一路扩大。可见在海军里,在条件允许的前提,“大”就等于战斗力。
扯了这么远,就该扯回航母了,不然就成扯淡了。
航空母舰在成为现实之后,很自然的,有关大航母还是小航母的争辩就出现了。这其中争辩得最厉害的就是美国海军。这个争辩开始的时间呢,大概是1927还是1928年,也就是说是两艘列克星顿级即将投入使用的时候。各位可能奇怪了,这个有什么好争辩的,美国人不是马上就有2条快3万吨的列克星顿了吗?别说,这2条“大”航母还真不是美国人主动要求的,这是因为这两条以前是战列巡洋舰,正在船台上努力成形的时候,遭遇到了华盛顿条约这把大砍刀,为了不过分浪费财力,才特批改装成航空母舰的。
但是,对于如何运用航空母舰,当时绝对是一片空白,英国人的做法是把航空母舰当成战列舰队的眼睛,反正海战主力还是战列舰,航空母舰能带多少飞机就不那么重要了,更糟糕的是,当时的海战理论认为航母既然是跟随战列舰巡洋舰的,也会不可避免地卷入炮战,那么皮薄骨弱的航母生存力几乎为0。在这种海战理论的指导下,有一种颇得海军和政府高层赏识的观点就是:航母应该小一点,这样一旦被击沉,不会把一个篮子里的鸡蛋都打碎,政府高层支持的理由就更简单啦:看看,现在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大和平啦,造那么多大船扔着多浪费啊,Blabla,一句话——“省钱!”
日本海军拥护小航母则完全是另外一个动机。日本人做梦都想造大船造大舰,但国际社会不允许啊,所以喜欢搞文字游戏的日本人就发现,华盛顿条约对小航母完全没数量限制。Yoxi+Soga~````于是日本人就开始建造小航母的代表作“龙镶”,试图依靠多艘“龙镶”这样的小航母来弥补舰队实力的不足。
在小航母派们为自己找到了一种安全而又节约的方式而自我满足的时候,2艘列克星顿服役了,其实服役了也不会对小航母派产生什么大的影响,无非就是小航母的大号版嘛,这不过是废物再利用导致的体积超标而已,下不为例就是了。
坏菜就坏菜在一次例行演习上。
大号的比小号的好~```
1929年夏天,美国海军开始了“舰队问题9”演习(“舰队问题”系列演习对海军战术贡献很大,其中对航母战斗群的运用等一直沿用到今天),2条小航母的大号版被分别分配给两只对抗舰队,每个舰队还有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其中“红军”舰队很自觉地以战列舰为中心摆了个标准炮战阵型;不过“蓝军”舰队就没这么标准了——指挥官(名字忘了)把舰队分为两群,一群是战列舰为核心,一群是以“萨拉托加”号为核心,两群分开部署。“蓝军”的任务是保卫巴拿马运河,“红军”的任务则是消灭运河区的防御力量
演习开始后,“红军”的战列舰群很快就被“蓝军”消灭。大家拼命地在演习区域内搜索“大萨拉”,却一无所获。时间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大萨拉”终于出现了,原来它在一开始就南下跑出了演习区域,在赤道附近晒了2天日光浴后又加速北上,眼看就快到攻击位置了,却正好跟“蓝军”的战列舰撞了个满怀~`````“大萨拉”大摇大摆地向对方打出灯光信号:“跟我来!”于是,这条倒霉的“蓝军”战列舰就很老实地跟“大萨拉”编好了队航行——它把“大萨拉”当成己方的“列克斯”啦!过了一会,“大萨拉”又向它打出了灯光信号:“你已经在我舰炮口下2个小时,根据判定已被击沉!”
我 @#$#!
演习从这刻起,就正式乱套了。
“蓝军”战列舰被判定“沉没”,它索性干脆一直紧跟“大萨拉”,同时不停地通报着自己的位置,本来已经散开在海面上的“蓝军”舰队立即全速向“大萨拉”的位置集中,最终,“大萨拉”被“列克斯”的舰载机“击沉”,但在被击沉前,“大萨拉”已经放出了自己的全部舰载机,成功地轰炸了运河区的军事目标。
两位舰队司令官的事后扯皮不是我们的内容,但是,无论是“大萨拉”的临终一击还是“列克斯”的最后努力,都表明了航母是可以脱离战列舰独立使用的,而且,在飞机数量足够的情况下,仅靠航母就可以获得海战的胜利。这个结论为海军内部的大小航母之争定了调:航母,还是大的好。此后,美国海军的主力航母越来越大,搭载的飞机也越来越多,直到二战结束时服役的“中途岛”号,排水量已经超过了战列舰,飞机数量也从标准的90架增加到了147架!就载机数量来说,一艘“中途岛”相当于2艘二战功臣“勇往”号,实际出动能力则高于2艘“勇往”号的出动能力。大航母的优势一展无余!
而想利用小航母投机的日本海军,在美国人给大航母定调的时候,也遇到了技术和政策上的双重麻烦:1930年的伦敦会议里,小航母的数量也要受限了——也就是说,机,投不成了;而“龙镶”建成后在使用中又因为舰体过小,导致重心不稳等问题。于是,现实让日本海军也放弃了小航母的想法,一心一意地建造大航母。虽然最后设计的“大凤改”没有大到“中途岛”那样变态的载机能力,但吨位也达到了33000吨——这可是个大多数皮厚甲坚的战列舰也才35000吨的时代啊。
至于英国人,走了点小小的弯路,不过这只是后来一系列弯路的一部分而已。英国航母针对的是实力完全不对等的德国海军,所以英国人在最初没有刻意提高飞机搭载能力而是加强了防御,等到英国人缓过气来,大航母的优势已经不需要解释了,于是英国航母也开始越造越大,飞机数量从最初的“光辉”号的33架增加到“怨仇”号的72架,一直到马耳他级的120架。
马耳他级没能赶上二战,加上战后英国财政的紧张,最终只完成了2艘:“鹰”号和“皇家方舟”号,而后者正是下一节中的主角和英国式弯路的牺牲品。
据说小号的可以代替大号的?
“皇家方舟(III)”号是一艘略带悲剧色彩的军舰。二战结束后不久,工党政府就迫不及待地挥舞着砍刀,砍掉了一艘艘在战争中立下大功的战舰,当这些战舰被默默地拖往拆船厂的时候,船台上的马耳他级也面临着生死问题,最后在皇家海军的抗议下以及铁幕的降临,本来即将全部回炉的马耳他级最终保留了2艘,“皇家方舟”从1944年开始铺龙骨到1959年建成,整整用了14年。
14年里发生了很多事。飞机的螺旋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声音刺耳的喷气式发动机;直升机出现了,这种只需要半个篮球场的面积就能起降的飞机很快就取代了水上飞机的位置;最关键的是,一种可以垂直起降的固定翼飞机正在实验,理论上它具备常规飞机的作战能力(航程可能会短点,但这对航母来说不是问题),而又不需要太大的甲板。于是,曾经消失了的小航母论又开始露头了。
但这次有所不同。
小航母派不否认大航母的载机数量优势,也不再强调鸡蛋与篮子的关系。小航母派的重点在于:由于垂直其降技术的实现,航母可以在保证一定载机量的前提下缩小排水量。假如我们翻开一本当时的海军杂志,我们就会看到各种奇思妙想:制海舰理论、天钩系统、衣阿华的航空战舰改造方案~```所有设想的一切,全部都是围绕着垂直起降飞机来进行的,总之,这种几乎不需要飞行甲板的飞机把一切有足够空旷甲板的船都变成了潜在的“航空母舰”,而且这些航母似乎还可以再小一些,最极端的方案里,3000吨级的船体在使用天钩系统的时候可以搭载6架“鹞”式!
疯了~```都疯了~```皇家海军面对着工业界的各种推销口水,轻轻地关上了门。
皇家海军有自己的烦恼。其实,大航母真的很好,这个谁用谁知道。可是,工党似乎和海军有仇,工党政府的每次上台,往往都伴随着皇家海军的两行浊泪,这么说吧,工党的执政史,就是皇家海军实力的跳崖史,而且每一次都会打破上次的记录。这次工党指名道姓地要拿6万吨的“皇家方舟”开刀,它的姐妹舰“鹰”号早在1972年就被工党政府一刀毙命,为了安慰皇家海军,工党政府承诺允许皇家海军建造一条“小型”的航母来代替它——承诺确实兑现了,“无敌”号在“皇家方舟”号即将退役时投入使用,不过这条使用不到3年的新舰马上就列入了下一批斩首名单。
如同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革命恐怖一样,“无敌”不是独自面对上断头台的命运,根据计划,陪伴它的还有“竞技神”号,这条当年的中型航母面临着很尴尬地境地:它的甲板早已不适合使用常规起降飞机,只能使用“鹞”式,即使这样,政府还是嫌它吨位超标,迫不及待地要将它大卸八块或者扫地出门。
至于“皇家方舟”?它此时正静静地躺在船台上,任由人们一片片剥离它的钢板,缓慢而安静地走进了历史。
大号的是无法替代的!
工业界绝对不会只满足于追求英国皇家海军的定单,更大的主顾——美国海军才是真正的目标。类似的情况在16年后还会再出现一次:武库舰,再16年之后是濒海战斗舰。
美国海军其实也面临着军费的问题,但与皇家海军不同,通过淘汰大量的二战时期舰艇,美国海军挤出了钱来保证大型航母的建造,但一提到“节约经费”就两眼放光的国会认为,在有替代方案的前提下,美国海军无须保留那么多大型航母,要求海军必须成立论证小组来讨论小型航母的细节。论证的过程肯定是少不了口水的,小航母派一连串的计算数字以及国会的背后支持,让支持大航母的老海军们经历了一次身心俱疲的辩论煎熬。
在小航母派眼看就要媳妇熬成婆的时候,飘扬在南大西洋马岛上空的米字旗被阿根廷人摘了下来。马岛战争爆发了。
本来在码头静静等待着去拆船厂的“无敌”以及准备去印度吃咖喱的“竞技神”,一下子变成了香饽饽。由于皇家海军没有足够的“鹞”式——当然没有了,不仅如此,仅剩下的“鹞”式也打算在处理掉两舰之后转交给皇家空军——皇家空军的“鹞”式降落在了两条航母上:这倒真符合了当初小航母派的期望。不仅如此,“大西洋运输者”号在进行了简单的集装箱堆砌之后居然也具备了“鹞”式的使用能力。这两件事实令小航母派非常满意。
但接下来的事情就不太令人满意了。
由于缺乏预警机,不得不抽调宝贵的水面舰艇离开“鹞”式的保护去充当前哨雷达站,结果很快就出了纰漏:“谢菲尔德”号被阿根廷飞机击沉~```然后是“考文垂”号~```然后是“羚羊”号~````就连“无敌”号自己也险遭毒手,但却连累了旁边的“大西洋运输者”号以及上面停放的“鹞”式和“支努干”直升机,后者的损失后果比较严重:它使得英国登陆部队的重型武器无法迅速运送上岸。
在宣传上,这次被当成了“鹞”式的成功秀,但是老海军们都知道,这次冲突证明了小航母无法承担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战争。马岛战争成为了美国海军理直气壮要求大航母的最好例子,当然,数年的论证花费和口水不能浪费,小航母也没有被排斥掉,只是以两栖攻击舰的名义在美国海军中找到了一个相当不错的用途。只是国会可能有点郁闷,论证的结果不仅没有达到削减经费的目的,反而增加了经费,不知道有没有人私下为此痛骂过海军。
两次大小航母之争都以大航母的完胜而告终,只是后一次付出了惨重代价。那么以后还会有大小之争吗?肯定会有的,不过,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两栖攻击舰现在就归了海军陆战队,说到这个问题,垂直起降飞机在电影里面还是很给力的,特技动作随便做,不用担心油的问题啊。 ssun1cn 发表于 2012-4-6 19: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两栖攻击舰现在就归了海军陆战队,说到这个问题,垂直起降飞机在电影里面还是很给力的,特技动作随便做,不 ...
两栖攻击舰严格说来并不是小航母派的努力结果,是海兵队自己的奋斗结果。两栖攻击舰的概念早在朝鲜战争时期就提出,本意是为了利用直升机的快速登陆能力,为此海兵队还改装了一条护航航母“西提斯湾”号进行验证。后来搭载“鹞”式是因为海兵队迫切需要能掩护滩头的空中支援力量,以前是将海兵队自己的航空中队部署在大型航母上,但这样毕竟有诸多不便,所以“鹞”式的起降特性就很方便了。
总体来说“鹞”式尽管具备空中拦截能力,但仍然不是合格的海战飞机。海兵队的空中支援体系很完备的,详细列举的话又可以写一篇文字了。 这个也就是咱们直接上老瓦的原因吧。小航母的药泰国,印度,巴西都吃过了 支持一下,文字不绕舌就更好了! 大航母在六级海风情况下,还能起降飞机,
小航母四级以上就歇菜了。
马岛之战实在是阿根廷的天鹰战斗机太落后了,
飞鱼导弹只有五枚……
一身轻松 发表于 2012-4-6 22: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两栖攻击舰严格说来并不是小航母派的努力结果,是海兵队自己的奋斗结果。两栖攻击舰的概念早在朝鲜战争时 ...
垂直起降战斗机作为火力补充,
类似枪榴弹,补充手榴弹和迫击炮的火力空挡,
垂直起降战斗机是补充固定翼战机和直升机的火力和战巡空挡的,
因此,在登陆作战,山地作战中,都有比较大的发挥空间。 本帖最后由 hans 于 2012-4-8 09:28 编辑
就是海军陆战队的黄蜂级攻击舰也是四万吨,航母还是要造大的,瓦良格都太小了,美国人海军航空兵都搞了一百多年了,我们跟着美军走肯定没有错。 本帖最后由 思炎 于 2012-4-9 08:45 编辑
在得知无敌号被拍卖的时候,我曾写过一个帖子。。。
可惜尽管英籍华商林建邦投标500万英镑,是所有竞拍者最高的, 最终却给土耳其Leyal拆船厂拍得。
林建邦曾表示,打算将“无敌”号拖回中国大陆,在他投资的珠海船厂改建为海上国际学校。若英国政府不允许“无敌”号出境,他倾向将航母留在华人到英国最早定居的城市之一──利物浦,改建为海上国际学校,以促进英国对中国的了解。
林建邦的构想并未解除英国媒体的疑虑。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称在1998年也是通过私人买家的手法以2000万美元向乌克兰的一间船厂购得前苏联航母“瓦良格号”,说是用来在澳门改建为海上赌场,结果却重新修建,用来训练海上飞行员。虽然,北京军事专家宋晓军说,“无敌号”不能与“瓦良格号”相提并论,“无敌号”是个空壳,而“瓦良格号”是个半成品,且船龄较新。报道中仍担忧“无敌”号可能变成“瓦良格号第2”。
思炎 发表于 2012-4-9 08: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在得知无敌号被拍卖的时候,我曾写过一个帖子。。。
可惜尽管英籍华商林建邦投标500万英镑,是所有竞拍者 ...
宋小军的话部分地误导了群众:“瓦良格”虽说出售时已经完工60%,但在卖给中国前进行了比较彻底的破坏,除舰内设备砸的砸,拆的拆,最要命的是螺旋桨的主轴被截断,这个东西要换就只能把后半截舰体和主机连接部位拆开,才能更换,工作量也不小了。
“无敌”的情况也类似,除了电子和机密设备拆除,这些类似的航海设备也都在。既然需要拆船体的“瓦良格”都被修好了,谁也不敢打保票不需要拆船体的“无敌”就不能被拿去干别的是不是?
中国人拆过英国航母,1984年澳大利亚海军的尊严级“墨尔本”号就是中国拆的,海军还顺便“一不小心仔细”研究了一下蒸汽弹射器。 赞下“一不小心” 本帖最后由 思炎 于 2012-4-12 10:09 编辑
紫微星明 发表于 2012-4-7 22:21 http://www.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大航母在六级海风情况下,还能起降飞机,
小航母四级以上就歇菜了。
马岛之战,和欧洲美国联合起来不卖武器也有关?
自力更生,很重要啊
思炎 发表于 2012-4-12 10: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马岛之战,和欧洲美国联合起来不卖武器也有关?
自力更生,很重要啊
不知道那些鹞式战斗机退役后都咋办了,
思炎有办法弄一架吗? 紫微星明 发表于 2012-4-12 17: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知道那些鹞式战斗机退役后都咋办了,
思炎有办法弄一架吗?
她有这个力量?!原来是高手呀~~ loy_20002000 发表于 2012-4-12 18: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她有这个力量?!原来是高手呀~~
整机大概不行,弄个壳摆在家里瞻仰,肯定可以。当然你自己出钱。 紫微星明 发表于 2012-4-12 18: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整机大概不行,弄个壳摆在家里瞻仰,肯定可以。当然你自己出钱。
军事不懂,原来我还以为这样都不行。不过我的意思就是整机,乱蒙还蒙对了。 loy_20002000 发表于 2012-4-12 18: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军事不懂,原来我还以为这样都不行。不过我的意思就是整机,乱蒙还蒙对了。
军火交易,包括退役武器的军火交易,应该有相应法规的,
肯定雷达,机炮(鹞式木有原装机炮),发动机是不能卖的,然后还有一大堆使用原则,你是哪人?肯定不卖给阿根廷人,也不能有阿根廷亲戚,不能和阿根廷做生意记录,大概不能当做侮辱性的目的展示……搞不好还得扯到国会去,比如拿中国护照直接买,肯定不批的。 紫微星明 发表于 2012-4-12 18: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军火交易,包括退役武器的军火交易,应该有相应法规的,
肯定雷达,机炮(鹞式木有原装机炮),发动机是 ...
明白了,谢谢普及知识。 继续扯,多多扯,俺还是比较喜欢这类题目 思炎 发表于 2012-4-12 10: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马岛之战,和欧洲美国联合起来不卖武器也有关?
自力更生,很重要啊
马岛战争中阿方的决策层就是个笑话
首先占领马岛的决定根本没有仔细研究, 说是典型的拍脑瓜都不为过; 这就导致军队没有做好战备工作;而且如果真的打算跟英国人死磕的话, 其实再等半年, 英国舰队就彻底丧失航空力量了, 而这2条航母的命运早在1年前的英国国防白皮书里就有公布了
然后马岛战役的最高总指挥呆在阿根廷, 将跟英国人战斗的海空军偏偏又无权在战区角度进行作战协调 紫微星明 发表于 2012-4-12 18: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整机大概不行,弄个壳摆在家里瞻仰,肯定可以。当然你自己出钱。
整机可以, 甚至包括发动机也可以, 当然现役的不行
美国不少私人就拥有米格机, 在2002年的时候整个美国大概有29架能上天的私人米格战斗机
军品交易这方面目前还是美国最活跃, 除了战斗机, 坦克也有私人的, 甚至某些州允许这些坦克在不毁坏公路的前提下上路行使, 我记得最疯狂的老兄在加州, 拥有269辆坦克和装甲车 一身轻松 发表于 2012-4-14 13:08 http://www.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马岛战争中阿方的决策层就是个笑话
首先占领马岛的决定根本没有仔细研究, 说是典型的拍脑瓜都不为过; ...
同意
当时主要是阿方的国内政治局势需要,想靠打一场战争来赢得民心,阿国人民对于收复马岛很是群情激奋,满怀期望的。
所以在没有把握下,战略战术都混乱的情况下发动战争,后果教训是惨痛的 一身轻松 发表于 2012-4-14 13: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马岛战争中阿方的决策层就是个笑话
首先占领马岛的决定根本没有仔细研究, 说是典型的拍脑瓜都不为过; ...
这种事情还能凑合?阿根廷人真是太有创意了 思炎 发表于 2012-4-12 10: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马岛之战,和欧洲美国联合起来不卖武器也有关?
自力更生,很重要啊
马岛之战,是阿根廷军政府无法应付内部压力的情况下的赌博,跟本就没有认真准备,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准备打。可惜,英国的铁女人当时也是无法应付反对党的压力,只能拼死一搏。最后是以有备打无备。阿根廷如果早多做一些准备,多买几条飞鱼,也就打赢了。相反,就算阿根廷能够武器自给,就那么短时间,也来不及了。 秋天蚂蚁 发表于 2012-4-15 10:1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种事情还能凑合?阿根廷人真是太有创意了
斗牛士的传统,木办法。 一身轻松 发表于 2012-4-14 13: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整机可以, 甚至包括发动机也可以, 当然现役的不行
美国不少私人就拥有米格机, 在2002年的时候整个美国 ...
好象中国也卖过,还剩十几小时的飞行时间。 自以为是 发表于 2012-4-15 11: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马岛之战,是阿根廷军政府无法应付内部压力的情况下的赌博,跟本就没有认真准备,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准备打 ...
主要还是英阿的实力悬殊太大,而且不是陆地战争(不单是敢于拼命), 所以临时抱佛脚是不行的。
其实,英国曾有过把马岛归还给阿根廷的打算,后来发现马岛有很多资源,就不肯还了。
几年前,铁娘子也不肯参加马岛胜利纪念活动,很有意思。
思炎 发表于 2012-4-16 09: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主要还是英阿的实力悬殊太大,而且不是陆地战争(不单是敢于拼命), 所以临时抱佛脚是不行的。
其实, ...
Never heard about it. Any details? Thanks. 本帖最后由 思炎 于 2012-4-17 09:23 编辑
自以为是 发表于 2012-4-16 20:29 http://www.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Never heard about it. Any details? Thanks.
听英国人(军人)谈论过,算是“道听途说”, 不过wiki里也提到:
Whilst maintaining the British claim for sovereignty, the British Government considered transfer of sovereignty worthy of improved relations with Argentina. However, the British Government had limited room for manoeuvre owing to the strength of the Falkland Islands lobby in the Houses of Parliament. Any measure that the Foreign Office suggested on the sovereignty issue was loudly condemned by the Islanders, who re-iterated their determination to remain British. This led to the British Government maintaining a position that the right to self-determination of the Islanders was paramount. In return, Argentina did not recognise the rights of the Islanders and so negotiations on the sovereignty issue effectively remained at a stalemate.
In 1976, Argentina landed an expedition in Southern Thule, an island in the South Sandwich Islands which at that time was part of the Falkland Islands Dependency. The landing was reported in the UK only in 1978 although the UK government stated a rejection of the notion of sending a force of Royal Marines to dismantle the Argentine base, Corbeta Uruguay.
思炎 发表于 2012-4-16 09: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主要还是英阿的实力悬殊太大,而且不是陆地战争(不单是敢于拼命), 所以临时抱佛脚是不行的。
其实, ...
看过一些当时的文章(不是军事类的,是属于时事分析的期刊杂志),阿根廷的军官就感叹说:靠花钱是买不来军事强国的。阿根廷当时飞鱼导弹数量很少,打一枚少一枚。自己又不能造。说起来还是两国实力有较大差距。
不过,这场战争还是引起了人们对过去某些观点的改变。例如说,阿根廷虽然马岛战争打败了,但用飞鱼导弹居然击沉了被称为“英国皇家海军的骄傲”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这个性价交换比太高了。有眼光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对这个事情肯定不会无视的。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