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寒秋 发表于 2015-7-7 10:00:13

从美日同盟到英日同盟的转变以及中国的外交应对

本帖最后由 李寒秋 于 2015-7-7 10:40 编辑

从美日同盟到英日同盟的实质性转变以及中国的外交应对
——写在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暨甲午战争120周年之际

                                       李寒秋

本文首发于《中华参考》杂志2014年8月号,有删改。互联网转载请保持此条目,传统媒体转载请与该杂志和作者联系

2014年正值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在这个有着特殊意义年份的一个特殊日子里,日本安倍内阁通过了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决议。随后美国官方表示热烈欢迎,中国官方则口诛笔伐。依笔者之见,这一切其实都在情理之中与意料之中。短时段内看,从数年前的钓鱼岛危机,到安倍晋三再作冯妇,到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美国表示欢迎,这是符合外交行为逻辑的一条短线。长时段内看,从二战后美国独占日本改造日本剥夺其战争权,到冷战期间日本经济起飞美国在外交军事上对日本以限制为主,再到中国崛起后美国逐渐给日本在外交军事上松绑,这是符合外交行为逻辑的一条长线。而更长的一条线则是近代日本的崛起,英日同盟的建立与解散;日本在二战的战败和被占领,美日同盟的建立;一直到今天的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审视梳理这三条线的重点和其中蕴含的外交利害关系,才能有效分析和设计今日中国的外交应对。

1894年甲午战争,日本向欧洲列强尤其是英国显示了自身的战略价值,随后英日两国于1902年缔结了战略同盟。日本成为英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外交政策支柱,被英国用来遏制俄国在远东肆无忌惮的扩张。三年后,日俄战争爆发,俄国在远东扩张的势头被强力遏制,被迫对日本让出半个东北和半个库页岛,导致俄国把扩张重心再次转向巴尔干地区,从而间接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英日同盟的存在使俄国受到了强力遏制,对后起的美国也是如此。一战结束后没几年,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便强烈要求解散英日同盟以美英法日四国条约取而代之。美国的战略目的就是孤立日本,使其失去可靠外援。日本外交失去高明的外援、限制和指导后,便走向躁动与交不择友。日本参加了德日意三国轴心以及在中国大陆和东南亚进行战略大冒险,最终在美苏的联合打击下彻底失败。

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军事占领、政治改造和经济扶植对日本自身以及亚洲和平来说总体上利大于弊,美国主导制定的日本和平宪法从法理上剥夺了日本的战争权,美日同盟的存在和美国在日本的驻军则是对日本重走军国主义道路最大的遏制。但外交情势的演变并非由纸面上的文字所能限制和界定,随着东亚地区外交权力结构和力量对比的变化,美国必然会重新评估其外交利害关系。二战刚刚结束时所制定的外交决策的前提已经发生了变化,那就必然会影响到如今美日同盟的再规划和美国对日本的地位再设计。对此,中国外交决策者要有现实的评估和清醒的认识。在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博弈中,没有一成不变的原则,没有固定不移的前提,不能任意简化外交博弈的参与因素,不得忽略其他利益相关国家的外交利害关系,更不能把设想当作现实,让情感压倒理智。

日本成为正常国家势出必然

日本在二战后被美国独家占领,美日同盟中对日本的角色定位就是美国的小帮手,这明确显示对日本是以防范为主,利用为辅。如果美国在当时是以利用为主的话,那么在朝鲜战场上,就会动用日本军队直接参战。但是这对日本以限制为主的设计不可能一成不变,而将随着东亚地区的外交权力结构和力量对比态势的变化而变化。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经济体,在综合实力上仅次于美国,已经成为东亚地区本土首屈一指的强权。由于中国在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队伍中已经取代了八十年代的日本以及七八十年代的苏联的地位,那么为了遏制头号对手,对日本松绑,从严密控制下的走狗升级为并肩战斗的战友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在这种情势下,即便美国对日本还是有着强烈的猜忌,但两害相权取其轻,日本在未来的危险还处于莫须有状态,而中国的威胁已经是迫在眉睫。比方说,中国已经宣称南海是中国的核心利益,过去的几年在钓鱼岛上与日本针锋相对,有改变东海和南海现状的实质举动,这在美国看来就是对地区秩序的挑战,就是针对美国取而代之的先声。因此,美国才会就中国与东南亚相关国家在东海与南海的争端问题上表态,刻意强调反对各方单方面改变现状。

从日本本身的角度来看,成为正常国家也是人心所向。大战略家斯大林有言,民族的力量,是天底下最大的力量,任何力量也压制不了的。只要日本大多数国民还能保有其民族特性和文化认同,那么日本就必将会走上正常化国家之路。值得注意的是民选政府未必依赖于抽象的民意,而是更多地依赖于具体的一人一票的合法性。非民选政府则往往不成比例不辨实际地过分重视民意,而且非民选政府往往被极端民意所绑架。这是因为,在非民选政府体制下,代表民意的发声的往往只有外交上的极端派。而这些极端派往往以大义名分为旗帜,挟裹沉默的大多数。这些现象在一战前的俄德两国表现得最为明显,这两个国家的政府产生都不依赖选票,但却极力迎合民意。因为这牵涉到了非民选政府体制的合法性代用品——国家的力量与威望。因此,中国在当前的外交舆论战中诉诸日本民意并非是对症下药,似有缓不济急之感。中方当然也可以师法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英国外交手法,积极参与日本国内的政治宣传公关造势,使得日本国内对华友好的温和派稳健派能发出更大的声音,从而获得更高的投票支持率从而改变其外交政策。但此举并非中国外交的长项,事倍功半,所费不赀,所得甚少。

在中国已经成为美国头号对手,美国重返亚太,实行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今天,美国对日本必然会转变为以利用为主,以防范为辅。虽说美国不会心甘情愿让日本轻松获得正常国家地位,从而导致美日关系的彻底平等化。但是心态云云,总是主观感觉,总是会随着客观力量对比与外交利害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美国对日本的放纵程度,将与中国对东亚以及东南亚现状的挑战程度呈现正相关关系。具体来说,就是看东海、台海与南海这三海。美国的如意算盘就是,拉上日本,共同应对中国在这三海的挑战,让这三海今后将成呼应之势,让中国充当救火队员而疲于奔命。

在中日围绕着东海争端与因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而对立的气氛下,日台再度接近,日菲、日越和日印各种程度的战略合作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即便日本开始介入中国境内的分裂势力都不足为奇。中韩接近虽可起到在美日韩关系中打入楔子的功效,但是也要看到日本也在以日朝接近来反制。中国当然也可以打琉球独立牌,但前期功课不足,临渴掘井,聊胜于无。归根结底,中日双方对彼此都有牌可打,哪一方都不是被牢牢吃定而毫无还手之力。

日本今后的外交定位

中国在官方外交舆论战上一直以德国为榜样敲打日本,要求日本见贤思齐。言者谆谆,而听者藐藐。今天的日本,依然和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一样,孤守四岛而面对中俄两大强权,只能从外部寻找助力,而这一助力最顺理成章的扮演者就是美国。美国以及世界各国对日本的态度不可能一成不变。在西方各国的舆论中,一向把中国比作一战前的德国,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增长和外交风格的转变,这种论调显得越发激烈逼真。而日本的国际形象,因为其长期的和平主义路线却大有改进。据国内多次公开媒体报道,各国对日本的国家形象持正面认知态度的比例之高,远远超出国人的意料。

澳大利亚总理最近在议会演说中提及对日本在二战时期士兵表现所致的肯定性措词很说明问题。从盎格鲁人(英美澳新加的主体民族)的民族性来看,这个民族心计精密,胆气坚忍豪壮,最擅长以冠冕堂皇的方式做坏人坏事,精神分裂多元得很,不动感情,长于计算,因此能冷静评估对手和敌人的优缺点。而中国特色的思维就是道德至上,把人物以及国家道德脸谱化。因此战胜国以及友邦一定就是得道多助,德配天地;失败国以及敌国一定就是失道寡助,神人共愤。化敌为友,因爱生恨,那就必然是在得道与失道,神神鬼鬼之间互相转化。这一套道德说教从来就没可能界定清晰的利害界限,进行精确的得失计算。归根结底,并非所有的国家都如同中国一般,对六十多年前的抗日战争有同样的切肤之痛,中国决策者在以诉诸人民情感作为外交手段时。要考虑这一情感能否普天一致,一视同仁,否则便有一厢情愿的嫌疑。其他各国人民到底如何看待日本国家正常化之路,这并非能由中国决定。中国决策者这类问题上不能代表各国人民去感受思考,更不能将自己的主观愿望当作客观事实来作为决策依据。

二十世纪初的英日同盟对日本是以利用为主,限制为辅。其核心限制条款就是英国只保证日本不受两个或两个以上强国的攻击,这一条款就是为针对法俄同盟,防止法国以盟友的名义对日作战。在日本与一个强国作战时,英国保持友好中立这一兜底条款的意义在于将日本的矛头指向单独的俄国,而不至于给日本开了一张空头支票,让其四处挑衅,惹事生非,让英国为盟友所累,被迫卷入到无边无际的冲突中去,如德国在一战时被奥匈帝国和在二战时被意大利日本拖累一样。相比之下,美日同盟在早期对日本的限制更严,这是因为美日关系不平等性质所致。在冷战期间,尤其是二战刚刚结束的一段时间内,美国在日本的地位类似于占领军政府。美日关系演变到现在,虽然依然是不平等的联盟,但驻日美军显然更多被视为友好盟国的驻军。

从今以后美国对日本将以利用为主,限制为辅。无他,这是在美国外交决策者看来,中国对美国的威胁已经远远超过了日本对美国的威胁。固守着所谓的二战盟友或者抗苏盟友的旧情以及中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调,逼着美国在中日之间作一个选择或了断,实属自作多情。盎格鲁人就民族性来说一贯就是铁面无情,唯我独尊的老手,不会跟中国人一样,在国际政治中讲什么四维五伦,从一而终。至于把日本当作美国的狗来对待,在外交宣传战上也未尝不可。但是把话说完整,打狗就是打主人,归根结底就是绕不开美国。如果中国有勇气跟美国直接叫板,那还必须考虑面对美日同盟而不是单独的美国或者日本。

日本现在就国家定位的追求是,放弃主导亚洲独霸中国的帝国大梦,与美国紧密联盟,做美国的助手,力争获得与英国类似的地位。在这种情势下,虽然美国对日本的防范依然是存在的,但是美日之间的合作深度与平等程度将随着来自共同战略对手的压力变化而变化。一旦共同的威胁越过了一个心理临界点,日本在美国的支持和协助下,以“英国方式”获得核武器使用权以及建设远洋海军获得航母,都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无核三原则”仅仅是人为的原则,而并非自然的铁律,集体自卫权说解禁也就解禁了,并没有在全世界掀起惊涛骇浪。当然,中日两国都要认识到,核武器与航母这样的超级大玩具,很大程度上仅仅是心理威慑武器,在实现国家的外交战略目标方面,用处甚少,聊胜于无。

中国的应对不能急躁更不能一厢情愿

虽然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总量雄居世界第一,军事实力上也有长足进步,但是受到的限制还非常大,并没有一锤定音的实力。虽然中国的经济利益已经分布到全球,但是军事投送力量却没有同步跟上。虽然国势蒸蒸日上,但周边地区除了很少几个地方以外都有争端,几个热点随时会被引爆而内部的危机也不少。中国目前缺乏盟友体系来弥补自身能力的不足,在意识形态上不能输出价值观和掌握塑造国际舆论的主导权,由于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实际上在中国在经济上比美国更依赖于当前的国际和平秩序。美国可以退回北美,重新孤立主义,独善其身,大乱天下,让全世界其他地方首先是中东产油区都乱起来。而中国没有这个优势,因此采取破局的方式来争取国家利益或者威望,对中国来说弊大于利。

从利害得失的角度来计算,中国也可以说是二战雅尔塔体制的受益者,因为毕竟是这个体制确立了中国的联合国五常之一和针对日本的战胜国地位,但这类常委国和战胜国的虚名最终有待于中国自身的艰苦努力才逐渐由虚变实,而并非从天而降,历来如此。同时,雅尔塔体制也并非什么神圣同盟,万年不变。雅尔塔体制早在苏联崩溃和两德统一的时候就已经半身不遂了,只有在东亚地区才勉强维持了这个体制。不管是针对美国还是针对日本,在东亚彻底推翻这个体制对中国来说福祸难料。而且彻底推翻雅尔塔体制都很难计算清楚要从哪个方向下手才受益最大,损失最小。真实情况恐怕就是利害关系的细枝末节交织在一起,一笔糊涂帐。

在目前的对日外交舆论战上,中国多诉诸抽象的道德原则诸如反法西斯战争的大义名分,雅尔塔体制的祖宗成宪之类,以及所谓以大局为重之类的陈词滥调等等。这些论调纯属中国特色的文化偏好综合症,对其他国家基本上不起作用。从本国的角度出发,在外交舆论战上,中国当然应该坚持日本必须深刻反省战争罪责,保证日本的和平发展与中日全面友好合作关系全面挂钩,而日美之间的任何暧昧关系都必须彻底脱钩。这可以当作是中国在叫牌,要日本掂量中国的利益所在和真实意图而合理应对。但是中国也应该对日本走向正常大国之路保持心态平和,让日本心甘情愿俯首贴耳于美国的霸权之下,对中国来说也并非全是福音,而且中国也应该在形式上避免站在阻挡日本走向正常国家之路的第一线去。因为这将透支中国的能力,而实质上为美国的战略利益作嫁衣裳。因为在美国看来,与中国和日本分别保持比中日之间更紧密的关系,坐山观虎斗,使中日两国均有求于美国这是最佳的选择。中国大力伤害日本有利于美国,因为这使得日本有求于美国,加强了美国对日本的优势;反过来,中国大力优惠日本,也有利于美国,因为美国可以坐享其成,减少针对中日两国的力量投入而把力量转移到其他地方。

随着各国势力消长,东北亚安全格局将简化成中美大博弈的典型形式,日俄两国将沦为配角,朝韩两国则永远是棋子。由于地缘政治格局和外交利害关系的相对清晰,可供中国选择的外交政策空间并不多。对于中国来说,最主要的是在实质利益上尽可能深入卷入,而在形式责任上要尽可能保持超脱。中国尽力保持目前东北亚格局的稳定是稳妥的选择,值得注意的是要避免主动承担抽象性的责任和明确指向性的义务,比如明确承担遏制日本走向正常国家的战略重负,反之亦然,中国也没有义务协助日本成为正常国家。这是一种温和、稳健和谨慎的思路。在正常外交博弈的情况下就应该这样,笔者在数年前就是这样主张。

中国在外交上采取更加积极的搅局行动,也还是大有文章可做。例如,中国可以反客为主,空手套白狼,反将美国一军,那么首先就是考虑日本到底有何诉求,美国不能彻底满足,而中国可以公开空口许愿。假设中国痛快承认日本为完全正常化的国家,享有完全的国家权力;同意日本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承认日本有发展核武器和远洋海军的权力。实际上要实现这三点,最大的障碍在美国而不在中国。中国这样做就纯粹是慷他人之慨,做无本生意。所谓君子请客,惠而不费;秀才人情,讲稿数张。这样就要求中国放弃那些虚幻的对日战胜国,亚洲唯一常委国的道义名分优势。当然,美国会针对中国进行其它方向的外交反制,但是实际上,美国如今就是大牌出尽,只能用上日本这张底牌。

那么值得思考的是,中国在东亚要维护雅尔塔体制到底是为了虚荣还是为了实利,到底是为了美国还是为了中国。如果美国作为雅尔塔体制的最初设计者和最大受益者都不愿意再维护这个体制,而执意要放日本出山,让日本完全成为正常化国家,中国又该何应对?难道中国会理直气壮地要求美国“忍辱负重顾全大局”吗?或者中国自己又习惯性地“忍辱负重顾全大局”?如前文所述,此类问题转了一圈就会自动转回来。中国或者基于胆略或者基于实力,不敢或者不能针对日本采取真正的主动行动。无论是彻底碾压日本,还是彻底解放日本,都不敢下狠手下狠嘴下狠注,原因就在于如今日本后面站着美国,针对日本就是针对美国。把美日分开来处理,避强击弱,目前超出了中国的能力。

中日博弈的焦点地区和中国今后的对策

依照历史经验和路径,日本帝国之路的地缘政治指向无非就是以下几个方向,朝鲜半岛、琉球台湾、中国东北地区,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和东南亚地区以及西太平洋地区。由于中国大陆已经统一且成为东亚地区强权之一,美国已经把领土推进到了关岛一线。此次在美国的纵容下和设计下,日本所能发挥较大战略作用的地方只可能限于台湾岛、朝鲜半岛和东南亚地区三个地方。

中国首先必须继续稳住台湾,在经济上继续融合,争取台海局势平静。美国很早就纵容日本把台湾纳入“有事体制”范围。此次放纵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其用意就是要把日本的战略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让日本出面主动跟台湾勾搭,东施效颦搞日本版的《与台湾关系法》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因此中国方面首先要稳住台湾,因为无论是在理性思考还是在民意认知中,国家统一的权重都要高于一切。采取进攻性反制措施的话,中国可以选择以琉球地位问题反制日本插手台湾,能拉上台湾一起介入琉球问题以及钓鱼岛问题更好。或者日本选择与台湾当局就钓鱼岛问题达成或长或短某种纯经济或者非正式协议,中国见好就收,保持东海平静也是一个选择。毕竟东海争端只是个药引子,用完了就失效了。日本目前在台海争端中的作为也是有限的,也玩不出新鲜花样,都是美国玩剩下的。

中国其次要继续交好韩国,同时观察日朝能互动到什么程度。笔者在2002年时,曾经在《朝鲜半岛统一前景和朝鲜民族主义的未来》(发表于传统媒体《澳亚周刊》杂志)一文中,提出过这样的一个观点,“从利害关系以及权力结构的角度分析以及根据目前的局势推测,未来极有可能的外交组合是——俄国、朝鲜与日本将组成无条件维护朝鲜独立的非正式联盟;中国、韩国与美国将组成有条件赞成朝鲜半岛统一的非正式联盟,两组六个国家将组成复杂的互动关系。”从当时的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访问朝鲜,到现在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主动与朝鲜接近,日本的确如笔者所分析的那样,从来就不乐见朝鲜崩溃,导致韩国有自然而然统一朝鲜半岛的趋势。至于俄国,对朝鲜的支持则是养痈为患,患在他人,从来就是给东北亚其它国家下套,损人而不利己。因此,不得指望俄国会在中日争端中给予中国实质援助,打太平拳助乐,火上浇油才是常态,相反极有可能俄国会在日本落下风时施以某种援手,以保持中日间的战略平衡。俄国外交特立独行、我行我素和自尊自大的作风不可忽视。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两个地区台湾和韩国由于都是民选政府体制,其外交政策的转变受选举政治的决定性影响。而衡量影响着连个地区内部选举政治的能力,美国都要领先中国。因此中国也要做好台湾和韩国领导人更迭后,政策有可能转向的准备。当然,在台湾中国几乎与美国势均力敌,这也是由于特殊的历史文化血缘关系原因。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美国没有继续在台湾岛上驻军。

今后的中日交锋问题的主要地区以笔者之见会出现在南海和东南亚地区。主要是因为,美国在幕后挑动越南和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挑衅中国,已经感到吃力,必须拉帮手进来助阵。日本以其庞大的经济总量和资本输出,有可能在东南亚对中国形成经济平衡,而东南亚各国也乐见如此。因此,中国在经济上如果对日资日货挤压过紧,有可能导致日本资本大举转进东南亚。虽然这样做未必对日本有利,但是情势的发展一旦突破了心理临界点,出现这样的事态并非不可能。人毕竟并非完全是理性的,而理性本身也是有限的,情感冲动往往比理性算计更能驱使人。

日印战略合作也有可能出现在南海和东南亚。日本、印度和越南形成另一个针对中国的联盟有较大的可能,这三国武力都不弱,经济上能互通有无。一旦在外交战略上形成联合互动,那就比李登辉的日印台夹击中国的设计更富有火药味。因为在南海争端中涉及的国家众多,而南海通道本身是国际水道,利益牵涉过广。日本如果要以美日联盟作为依托,以中国作为战略对手,走向正常化国家之路,对抗最为激烈,筹码最丰富的的地方也是东南亚尤其是南海。因此中国要仔细衡量计算与南海争端相关国家的利害关系。归根结底,中国需要在东南亚地区找到外交政策的支柱。中国不找,就会被美日印等地区外大国寻找,归根结底,还是潜在的对手不仅没成为公开的盟友,反而被他人所用。成为公开的对手,导致自身被孤立被围攻。

日本与其他大国的战略合作以及国际外交舞台表现其他领域还很多,如日本与法英德三国的合作,日本在非洲、南亚和拉美与中国的竞争,限于篇幅就不再展开。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虽然在经济上已经是一个全球化的国家,但是在军事力量上还是一个地区化的国家,并且缺乏联盟体系来弥补这一不平衡现象。相反,与美国和西方国家的联盟,能使日本在与中国的博弈中无后顾之忧。

中日之间需要找到平衡,中国对美日同盟之间更需要找到平衡。对美日同盟的步步紧逼,中国以静制动,以简驭繁,走自己的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外交道路,不陷入对手的节奏才能握有战略上的主动性。在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之际,各国外交决策者都需要审视人性,总结历史经验,避免重蹈覆辙,造成文明浩劫。这需要各国外交决策者和各国人民都以良好的心态,明辨利害,审时度势,能如此,则世界和平可保,人类幸福可期。

skywalker007 发表于 2015-7-7 13:50:12

本帖最后由 skywalker007 于 2015-7-7 19:12 编辑

当年蒙古人衰落有两个原因:一是武器的进步抵消了骑兵优势,二就是世界政治经济中心西移,加上丝绸之路断绝,海上贸易兴起,使蒙古人经济状况恶化。

现在这一套原理放到现在日本人身上也一样适用,也是武器技术的进步抵消了日本的地理和海军优势,二也是随着中国一路一带的推进,世界政治经济中心再次发生西移,从环亚太地区移向亚欧大陆中部,日本将面临边缘化,其经济状况势必继续恶化。

从蒙古人和日本人自身讲,两者没有抓住历史机遇的弱点也是一样,一就是过于贪婪,二就是政治上太过低能。

对日本未来走势的看法就是这样了,今天的蒙古,就是未来的日本,这是我的战略判断。那么,剩下的就是战术问题了。个人以为,对日本战术目标其实就一个,就是防止日拥核,其它放开自卫权也好,干预东海台湾南海,国家正常化也罢,都不重要。

唯识无境 发表于 2015-7-8 03:08:49

思炎 发表于 2015-7-11 10:29:27

本帖最后由 思炎 于 2015-7-11 10:31 编辑

我个人对谓日本要成为正常国家,这一词总觉得哪里不妥,当然官方与民间大家都这样讲,形容。

对与日本来说,正常国家= 可以在其国土之外打仗,日本要干嘛,这应该才是不正常 {:4_267:}

思炎 发表于 2015-7-11 10:40:29

二战后成立的雅尔塔体系,当年中国在实质上并没有获利多少,特别在GMD时期,联合国五常投票几乎是可有可无,基本是美国出啥牌,GMD政府出啥牌。唯一一次行使了否决权,是扭扭捏捏以阻止蒙古加入联合国。

后来TG进了日联合国,从大闹天宫,到不配合,到逐渐有所作为。

如果美国真要放弃雅尔塔体系,他就拉队伍(几个小弟)退出联合国好了,联合国总部可以搬到中国来。

嗯,很高兴看到这个话题,偶应该去填坑了 {:4_260:}

谢寒秋原创,欢迎茶友讨论,表一味只关注股市哦  {:4_255:}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美日同盟到英日同盟的转变以及中国的外交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