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大教授质疑汉江流域“寄死窑
□“自死”、“寄死”可能是“祭祀” □提出3条探秘方向,本报征集相关线索来源: http://culture.10yan.com/Html/sykg/085341993.html
http://s16.sinaimg.cn/middle/486471dcgbc21e6e9859f&690
2009年,税晓洁http://blog.sina.com.cn/tbtv又在《中国国家地理》刊文,综合报道了有关研究成果。——按族属而论,古巴人和古濮人等在本地区神秘消失的古民族,都曾在“老人洞”密集分布的汉江中游这一带繁衍生息,其间是否与悬棺等葬俗演变有关?值得深入研究。汉江“老人洞”伫立在茫茫苍苍的秦岭巴山间,象一个个巨大的问号。
http://s3.sinaimg.cn/middle/486471dcgbc25848c3cf2&690
华南农大教授质疑汉江流域“寄死窑”
□“自死”、“寄死”可能是“祭祀” □提出3条探秘方向,本报征集相关线索
来源:十堰晚报 加入时间:2012-3-26 8:52:05 进入 【秦楚论坛】
http://culture.10yan.com/Files/1114/3ttt1.jpg郧县汉江岸边的“寄死窑”。http://culture.10yan.com/Files/1114/5636.jpg视频:武当山现“寄死窑”供老人自生自灭秦楚网讯(十堰晚报)记者海月图/记者税晓洁报道:汉江沿岸的鄂西北山区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年满60岁的老人,就要被遗弃在一些洞穴中,只给他们3天食物,让老人自生自灭,然后把遗体取出来二次埋葬,这样的洞穴就叫“自死窑”,也叫“寄死窑”或“老人洞”。有探秘者认为,位于汉江沿岸以及武当山南麓丘陵的不明洞穴,就是“寄死窑”。昨日,长期从事考古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研究的华南农业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向安强指出,仅凭民间传说就认为这些洞是“老人自死”实在不足为信。他分析认为,“寄死”可能是“祭祀”。
汉江流域从陕西到湖北,这样的洞穴随处可见。不仅是在郧西县夹河镇,或是郧县辽瓦、青曲,就连武当山脚下的丹江口市官山镇都有大量发现。这些洞穴依山而建,洞口很小,只有一人大小,洞形规整,隐约有人工痕迹。但被发现的石洞中未留下任何物件。石洞所建年代、是何人所建、干啥用的,都是待解谜团。
本报记者税晓洁长期致力于类似洞穴的探寻。2003年,税晓洁在参加汉江漂流时,拍摄了大量汉江两岸的“寄死窑”,相关报道在本报刊发后,曾引起一些读者和网友的关注,提出了一些新的线索和有趣观点。有探秘者发现,洞穴配有两个门闩和两个插门槽,它们的位置很奇怪,门闩在外,插门槽在里。于是,有人据此认为,从门闩的设计看,洞穴可能是古代用来关押犯人的;也有人说,这种洞穴实质上是崖墓。2009年,税晓洁又在《中国国家地理》刊文,综合报道了有关研究成果。
昨日,华南农业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向安强致函税晓洁指出,老人自死,在日本岛国因资源匮乏,历史上的确存在过,“但在中国古代农耕社会不太可能存在此类事情”。
“自死”、“寄死”是“祭祀”之误,也许是问题关键。向安强说,开凿如此众多的石洞并非易事,如此费工夫只有从宗教视角去解释才令人信服。若为寄放即将死去的老人而费时费力开凿石洞,这从逻辑上也说不通。“还有,若流行所有老人都去‘寄死’,现在发现的众多石洞就显得寥寥无几!”
向安强认为,探秘者目前无须把重点放在调查哪里分布有这种石洞,而是重点查阅历史文献,特别是地方志和族谱。“早期文献可信度高、晚期文献也会存在‘自死’、‘寄死’是‘祭祀’之误,要注意鉴别。另外,石洞的断代工作也应重视。”为此,他给出3条探秘方向:用特殊人祭祀山神水神天神等致其自死,当然也可能包括老人;放置非正常死亡的人,古人认为不能葬于家族墓地的死者;犯了族规处以自死的人。
那么,这样的洞穴究竟是不是祭祀所凿?欢迎读者及探秘者拨打本报新闻热线8110110,或加入十堰晚报读者QQ群:180503622、汉江老人洞QQ群222685048,提供线索。http://www.10yan.com/images/lian.jpg
http://www.10yan.com/Files/1108/18/lian.gif武当窑洞疑是“寄死窑”
鄂西北山区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年满六十岁的老人,就要被遗弃在一些“洞穴”中,只给他三天的食物,让老人自生自灭,然后把遗体取出来二次埋葬,这样的“洞穴”,就叫“自死窑”,也叫“寄死窑”或“老人洞”。昨日,十堰市“寄死窑”探密者认为,位于武当山南麓丘陵的不明窑洞,就是“寄死窑”。[详细]
华南农大教授质疑汉江流域“寄死窑”
□“自死”、“寄死”可能是“祭祀”□提出3条探秘方向,本报征集相关线索
http://sywb.10yan.com/20120326/03_6.jpg
郧县汉江岸边的“寄死窑”。
■文/记者 海月 图/记者 税晓洁
本报讯汉江沿岸的鄂西北山区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年满60岁的老人,就要被遗弃在一些洞穴中,只给他们3天食物,让老人自生自灭,然后把遗体取出来二次埋葬,这样的洞穴就叫“自死窑”,也叫“寄死窑”或“老人洞”。有探秘者认为,位于汉江沿岸以及武当山南麓丘陵的不明洞穴,就是“寄死窑”。昨日,长期从事考古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研究的华南农业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向安强指出,仅凭民间传说就认为这些洞是“老人自死”实在不足为信。他分析认为,“寄死”可能是“祭祀”。
汉江流域从陕西到湖北,这样的洞穴随处可见。不仅是在郧西县夹河镇,或是郧县辽瓦、青曲,就连武当山脚下的丹江口市官山镇都有大量发现。这些洞穴依山而建,洞口很小,只有一人大小,洞形规整,隐约有人工痕迹。但被发现的石洞中未留下任何物件。石洞所建年代、是何人所建、干啥用的,都是待解谜团。
本报记者税晓洁长期致力于类似洞穴的探寻。2003年,税晓洁在参加汉江漂流时,拍摄了大量汉江两岸的“寄死窑”,相关报道在本报刊发后,曾引起一些读者和网友的关注,提出了一些新的线索和有趣观点。有探秘者发现,洞穴配有两个门闩和两个插门槽,它们的位置很奇怪,门闩在外,插门槽在里。于是,有人据此认为,从门闩的设计看,洞穴可能是古代用来关押犯人的;也有人说,这种洞穴实质上是崖墓。2009年,税晓洁又在《中国国家地理》刊文,综合报道了有关研究成果。
昨日,华南农业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向安强致函税晓洁指出,老人自死,在日本岛国因资源匮乏,历史上的确存在过,“但在中国古代农耕社会不太可能存在此类事情”。“自死”、“寄死”是“祭祀”之误,也许是问题关键。向安强说,开凿如此众多的石洞并非易事,如此费工夫只有从宗教视角去解释才令人信服。若为寄放即将死去的老人而费时费力开凿石洞,这从逻辑上也说不通。“还有,若流行所有老人都去‘寄死’,现在发现的众多石洞就显得寥寥无几!”
向安强认为,探秘者目前无须把重点放在调查哪里分布有这种石洞,而是重点查阅历史文献,特别是地方志和族谱。“早期文献可信度高、晚期文献也会存在‘自死’、‘寄死’是‘祭祀’之误,要注意鉴别。另外,石洞的断代工作也应重视。”为此,他给出3条探秘方向:用特殊人祭祀山神水神天神等致其自死,当然也可能包括老人;放置非正常死亡的人,古人认为不能葬于家族墓地的死者;犯了族规处以自死的人。
那么,这样的洞穴究竟是不是祭祀所凿?欢迎读者及探秘者拨打本报新闻热线8110110,或加入十堰晚报读者 QQ群:180503622、汉江老人洞QQ群222685048,提供线索。
http://sywb.10yan.com/html/20120326/239678.html
华南农大教授质疑汉江流域“寄死窑”
□“自死”、“寄死”可能是“祭祀” □提出3条探秘方向,本报征集相关线索
来源:十堰晚报 加入时间:2012-3-26 8:52:05 进入 【秦楚论坛】
http://culture.10yan.com/Files/1114/3ttt1.jpg郧县汉江岸边的“寄死窑”。http://culture.10yan.com/Files/1114/5636.jpg视频:武当山现“寄死窑”供老人自生自灭秦楚网讯(十堰晚报)记者海月图/记者税晓洁报道:汉江沿岸的鄂西北山区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年满60岁的老人,就要被遗弃在一些洞穴中,只给他们3天食物,让老人自生自灭,然后把遗体取出来二次埋葬,这样的洞穴就叫“自死窑”,也叫“寄死窑”或“老人洞”。有探秘者认为,位于汉江沿岸以及武当山南麓丘陵的不明洞穴,就是“寄死窑”。昨日,长期从事考古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研究的华南农业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向安强指出,仅凭民间传说就认为这些洞是“老人自死”实在不足为信。他分析认为,“寄死”可能是“祭祀”。
汉江流域从陕西到湖北,这样的洞穴随处可见。不仅是在郧西县夹河镇,或是郧县辽瓦、青曲,就连武当山脚下的丹江口市官山镇都有大量发现。这些洞穴依山而建,洞口很小,只有一人大小,洞形规整,隐约有人工痕迹。但被发现的石洞中未留下任何物件。石洞所建年代、是何人所建、干啥用的,都是待解谜团。
本报记者税晓洁长期致力于类似洞穴的探寻。2003年,税晓洁在参加汉江漂流时,拍摄了大量汉江两岸的“寄死窑”,相关报道在本报刊发后,曾引起一些读者和网友的关注,提出了一些新的线索和有趣观点。有探秘者发现,洞穴配有两个门闩和两个插门槽,它们的位置很奇怪,门闩在外,插门槽在里。于是,有人据此认为,从门闩的设计看,洞穴可能是古代用来关押犯人的;也有人说,这种洞穴实质上是崖墓。2009年,税晓洁又在《中国国家地理》刊文,综合报道了有关研究成果。
昨日,华南农业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向安强致函税晓洁指出,老人自死,在日本岛国因资源匮乏,历史上的确存在过,“但在中国古代农耕社会不太可能存在此类事情”。
“自死”、“寄死”是“祭祀”之误,也许是问题关键。向安强说,开凿如此众多的石洞并非易事,如此费工夫只有从宗教视角去解释才令人信服。若为寄放即将死去的老人而费时费力开凿石洞,这从逻辑上也说不通。“还有,若流行所有老人都去‘寄死’,现在发现的众多石洞就显得寥寥无几!”
向安强认为,探秘者目前无须把重点放在调查哪里分布有这种石洞,而是重点查阅历史文献,特别是地方志和族谱。“早期文献可信度高、晚期文献也会存在‘自死’、‘寄死’是‘祭祀’之误,要注意鉴别。另外,石洞的断代工作也应重视。”为此,他给出3条探秘方向:用特殊人祭祀山神水神天神等致其自死,当然也可能包括老人;放置非正常死亡的人,古人认为不能葬于家族墓地的死者;犯了族规处以自死的人。
那么,这样的洞穴究竟是不是祭祀所凿?欢迎读者及探秘者拨打本报新闻热线8110110,或加入十堰晚报读者QQ群:180503622、汉江老人洞QQ群222685048,提供线索。http://www.10yan.com/images/lian.jpg
http://www.10yan.com/Files/1108/18/lian.gif武当窑洞疑是“寄死窑”
鄂西北山区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年满六十岁的老人,就要被遗弃在一些“洞穴”中,只给他三天的食物,让老人自生自灭,然后把遗体取出来二次埋葬,这样的“洞穴”,就叫“自死窑”,也叫“寄死窑”或“老人洞”。昨日,十堰市“寄死窑”探密者认为,位于武当山南麓丘陵的不明窑洞,就是“寄死窑”。[详细]
恐怕是元代的吧?
听说元代有这个制度,蒙古人不养无用的老年汉人,都要求送到山上窑中等死。我在多个地方听说过这个传说。 质疑有理,古文献木有记载,传说不可信。日本流传的风俗倒使我相信鄂人东渡。 不清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