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篇早年的文章
本帖最后由 白沙 于 2015-5-5 12:30 编辑关于我国‘九五’期间社会资金循环面临的紧张情势及其潜在高信用风险(摘要)
一、经历十几年的积累,‘八五’期末我国社会资金循环已经处于‘居民高债权,企业高债务,金融资产高利率,社会资金运营高成本’的状态。这种状态完全有可能依惯性强烈地作用于‘九五’期间。根据‘九五’计划及中央银行、财政部对有关资金的安排,可以推算出,到2000年,居民债权资产余额接近8万亿,政府内外债务余额将不会低于2.4万亿,金融体系对居民净负债约7万亿,企业对金融机构净负债不低于7.5万亿。这种集中于居民和企业呈两极积累并相互对应的债权债务发展趋势,将有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
二、社会财富的分配格局进一步恶化,一是从利息分配看,按调低后存款、贷款平均年利率分别是8%和10%计算,‘九五’五年需向居民债权资产计提2.5万亿元以上,企业需向金融机构计提付息4万亿元以上;其中2000年当年需向居民债权资产计提付息6400亿元,企业当年需向金融机构计提付息1.2万亿元,占当年新增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将达到40%和74%。食利将成为参与新增国民生产总值分配的绝对因素。二是居民债权资产的炒经济增长,很大程度是建立在国有资产的进一步流失基础上,社会贫富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剧。
三、企业高债务情势将进一步恶化,按照目前‘九五’期间社会资金债权债务增长方案,企业若要在‘九五’期间保持‘八五’期末资产负债率不升高的状况,‘九五’五年需要自补资金1万亿元,平均每年2000亿元;若要在‘九五’期间降低资产负债率并达到国际间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60%的水平,‘九五’五年企业需要自补资金3万亿元,平均每年6000千亿元。在现有资金补偿机制下,谈何容易。以往的趋势表明,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从1978年前不足30%上升到目前80%的水平,17年间增加了50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年递增3个百分点。照此发展,到2000年我国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将接近100%,届时将会有大批企业处于资不抵债的境地。
四、经济学一般道理指出,社会资本循环包括资本形成、资本使用和资本收益三个阶段。由于我资本形成阶段负债比例甚高,资本使用阶段资金成本过大,资本收益阶段将面临严重的债务危机。也就是说,企业投资负债率越高,则偿债能力越差;投资成本越大,则偿债周期越长。为了缓解企业高债务的紧张状况,中央已采取了五项措施,这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在不调整国民经济收入分配再分配的情况下,这些措施仅有减债、转债、缓债性质;并没有解决社会资金循环总体失配和建立企业内生资金补偿机制的问题。宏观管理将面临难以调和的矛盾。在一个本币非硬通货的国家里,社会资金循环的债权债务有如下对应关系,即社会总债券等于社会总债务。具体到我国,这一对应关系依现状可以描述为:居民净债权等于财政净债务加银行净债务和企业净债务。在这一等式下,如果居民净债权仍然是超经济增长,企业净债务的消减,只能转移为财政或银行净债务的增长;也就是说,在不调整居民净债权增长状态下,即使是企业效益改善,自补资金实力增加,但宏观运行的结果是,企业资产负债率越来越降低,财政或银行负债久越困难。
五、如果上述情况和经济道理成立,对于金融系统,特别是对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来讲;‘九五’期间将面临如下紧张情势: 1、由于企业偿债能力严重不足,随着企业资产负债率的上升,银行不良贷款的比重将会进一步提高。 2、受高债务的影响,社会资金总体周转放慢,银行资金流动性将会进一步降低。 3、受硬负债,软资产的影响,银行效益将进一步下降。 因此,如果2000年我国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接近100%,如果出现大批企业资不抵债,那么贷款比重高的银行将在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个方面面临更大的信用风险。 建行政研室贾政 1996年4月31日
这篇文章生成于王书记执掌建行的时候,作者是时任建行政研室主任的贾政同志,这个文章确切地说是一个内部文件,在当时肯定具有较高的保密等级,被我在网上搜罗出来了。
读这个报告很有感触,我们高层的智囊团还是有大批具备清醒眼光的人才的。我把重要的内容摘录了出来,供大家学习。本来这样全文转录是违反站规的,但是我觉得要割裂这个报告,单独摘录一些语句来为大家解读的话,我的水平达不到,那就完全有可能会把作者的意思传达错误,所以原文转录过来。馆主如果觉得这样做不妥,可以删除。
这个文章的写作已经将近过去二十年了,但是历史是有重要参照价值的。当年遇到的困难可能依然是我们当下的困难,如何走出当下的困局,依然在考验着我们的神经。
本帖最后由 白沙 于 2015-5-5 11:05 编辑
社会经济在运转过程中,总是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债务,债务会产生累积。如果说二十年前的债务累积其主体主要是企业,而且是国有或集体企业,那么我们可以通过成立若干资产管理公司的形式,进行债务的剥离,这是一种终极的财务手段,在资产和债务均为国有或集体的前提下,这样的做法不存在任何法律上的风险。
二十年过去了,新的债务有没有累积?新的食利模式有没有形成?
我看是有的。新的债务主要累积在三个部位:政府债务、企业债务和居民个人债务,新的食利模式主要是依托于房地产形成的房(地)租。如何打破这个局面,构建新的、运转良好的社会经济态势?
政府债务依然可以采用减记的形式,从财务角度进行剥离,但是这存在严重的不公平因素。记得我早前说过象类似太原那种城市,基本就是中西部地区赶个房地产政策的尾巴,过了那个村就再没有杏花楼了,不是中央政府不让干,是总体经济形势不允许了。房地产政策的实质,就是政府利用土地这个政府可以控制的介质,通过金融系统这个覆盖全国的网络,来进行一场全民输血式的城市开发。先搞的赚了,后搞的就没机会了,因为没有新鲜血液输入了。这个过程还广泛采用了杠杆工具,这就无可避免地产生大量的债务,这个债务累积于城市发展的全过程,越是发达的地区债务总量越大。财务剥离的方式简单处理这类债务会引发严重的危机。
居民个人债务主要是一批房奴,极少部分是炒房客。针对这部分债务累积,解决的总体指导思想是不能产生大批的因为住房贷款而导致经济上的破产,最终流离失所的人群,政府的主要措施是保障这批人具有长期的还贷能力,就是要保障他有持续的收入来源。次要措施是要做好应急救济保障,不能把人赶到大街上去啊。
最难处理的是企业的债务。现在的企业已经不是二十年前国企集体企业唱主角的时代了,现在的企业更多的是中小型的私营企业,这些企业虽然占总的经济量比重不大,但是企业众多,是解决就业的主渠道。如果放任大量的私营企业倒闭,社会将面临严重的就业压力。最为困难的是,私营企业对于政府来讲透明度远低于国企,且数量众多,情况不一,针对国企的救助手段直接套用私企的话存在重大的法律风险。
新的食利模式必须打破,我说过依托房租地租的是新时代的地主,政府不会允许这种模式长期存在下去。 本帖最后由 tnq 于 2015-5-5 10:50 编辑
白沙 发表于 2015-5-5 10: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社会经济在运转过程中,总是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债务,债务会产生累积。如果说二十年前的债务累积其主 ...
该收房产税了!房产税一收,房价下跌,地方政府的债务更恼火!看怎么决策了! 写这批文章的现在看来还是眼界不够开阔。你不去计算企业资产,企业净负债算什么呢?不去计算银行资产,银行当然是负债的。
即使是食利阶层形成,也是很好解决的嘛,降低利率即可。 4月有31天? 无限忙的徒弟 发表于 2015-5-8 09: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4月有31天?
写这个文章的作者应该是中国投资银行内部的中层以上人员,我在引用这个文章的时候是全文转录,倒是没注意他原文的时间落款问题。 白沙 发表于 2015-5-5 10: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社会经济在运转过程中,总是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债务,债务会产生累积。如果说二十年前的债务累积其主 ...
除了通胀,还有什么好方法吗?创新太难了。 mach 发表于 2015-5-8 14: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除了通胀,还有什么好方法吗?创新太难了。
关于政府债务那块的应对措施我已经在《关于地方政府债务。。。》那个文章里探讨过了,个人债务问题不大,不会出现大的状况,现在比较困扰的是企业债务。 白沙 发表于 2015-5-8 16: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关于政府债务那块的应对措施我已经在《关于地方政府债务。。。》那个文章里探讨过了,个人债务问题不大, ...
好的,谢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