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怎么看今晚的焦点访谈展现的问题
在学校食堂吃饭之时,电视刚好在播今天的焦点访谈,说的是云南相关部门已经通过私下操作把农民的户口农转城,并未通过村民同意。虽说国家是时候通过某种手段收回土地了,但基层这么罔顾村民情绪的方式让土地流转似乎行不通吧?大家怎么看?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让双方都能接受? 本帖最后由 derek 于 2015-3-24 16:05 编辑数字游戏而已,这种现象很常见也很无聊,官僚系统(大型私企中的官僚系统也是一样)的典型特征和规律性现象之一。
要真的搞农转非,像这么搞肯定是不行的,你肯定得给点甜头,当然,这个甜头可以是朝三暮四式的甜头。
勾引农民农转非并不难,比如说,对符合一定条件的农民(例如在城里有住房,有长期稳定职业),你放弃村里的户口及其福利(主要就是宅基地,耕地了),就让你的娃娃在城里上学,就给你上城里的医保、养老之类的。条件如何设定的足够让农民动心,又不是那么花钱,就是相关专家的事情了。需要充分的调研,充分的数据,充分的试验,充分的思考讨论总结。
所以云南这个事情表面上跟城镇化有关,实际上跟城镇化无关。
农民工及其家属进城安家落户,农村宅基地、耕地整合,规模化经营,这两件大事怎么办,怎么办好乃至办精彩,信息掌握的好是关键,是一切工作起步的前提。
例如,农民工群体的收入分布的数据和信息,比如月工资一万以上的农民工能有多少,这些人中有多少在城镇买房了,多少还没买,如果主要部分的人都还没买,原因是什么,是不是因为觉得不太可能长期在工作地安家?是不是因为孩子上学的问题?家里老人养老的问题?自己以后养老的问题?如此等等。
现在城市房价下跌,实际上我们又有大量的需求还没有释放出来。例如2.7亿农民工,其实只要十分之一的需求释放出来,城市住宅房地产库存就基本上完了。而实际上不要说那么大的变化,其实只要城市住宅房地产的需求多出来比如说10个百分点,比如说年销售量由1000万套变成1100万套了,那么房价立刻就飚的不知哪里去了。所以说其实房价下跌问题是个很小的问题,很容易扭转的问题。
现在的问题就是缺信息,导致政策不好设计,政策“参数”(借用一下理工科术语)不好确定,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只好凭感觉摸索着来,那么就容易“不是搞大了,就是搞小了,然后一着急,就容易出现类似飞机驾驶中的人机耦合震荡现象,用TG的老话就叫做:一放就乱,一管就死……”
2008金融危机后,兔子搞过家电下乡,提供一次性补贴,然后还是起了一定作用的,包括许多城镇家庭借村里亲戚的名义,趁机把家里的旧家电更换了一下。然后其他家庭看到这些家庭换平板电视了,参观了一下就觉得真是羡慕啊,自家的老电视太没面子了,啧啧,然后也换新电视了。嗯,这种事情就是这样子滴。
类似的思路,兔子也可以搞“楼市下乡”,提供符合条件的农民工一次性购房补贴,然后买了城里的房就能城里落户、娃城里上学,如此等等。当然,这是个大招,搞不好就玩太大了,房价疯涨,所以需要数据,需要综合配套设计,比如说你不能让人家买了房把娃从老家送过来了,然后跟人家说:“不好意思,您还得把娃送回去,学校教室不够老师不够食堂不够操场不够啥都不够”。那么你这么搞一次以后,下次再来类似的促销活动一大堆上次买房的农民工就喊:“别信他,上次俺就是这么上当的”,嗯哪。
楼市下乡如果搞得顺利的话,那么留村里的人一看,哎呀,人家趁优惠在城里买房了,人家娃进城上城里的好学校了,人家老人进城住带电梯带暖气家里能洗澡的楼房养老了,人家东东东西西西了……然后就跟换电视似的,一攀比,哎,好了,大家源源不断的进城来了。
把大家吸引到城里来,主要就是两个,一个是都市繁华,一个是现代公共服务。前者就是“西洋景”,目前为止,我国绝大多数人,虽然这些年见识已经大大增长了,但是暂时还没对这些西洋景腻歪,而是仍然非常向往。这个“领导有爱好”就好,有爱好就有抓手,就可以勾引。现代公共服务是实惠的方面,其实又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因为公共服务就是劳动,劳动从哪里来,从劳动者哪里来,而当下,从劳动者数量上来讲,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劳动者的主力军。所以就是以农民工的劳动给农民工实惠,政府只是组织者。
当然,这个组织者是非常关键的,把众人的劳动组合起来,现代生产和社会都高度复杂,组织调度的作用极其重要(当然,难度也极高)。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把众人的劳动组合起来,让它成为核电厂给大家发电还是成为原子弹把大家炸死,还是大家白忙活了一场连饭都没得吃,就看管理者的组织调度功夫了。
从这个角度说,政府没必要心疼花在现代公共服务上的钱,因为羊毛出在羊身上,本来拔得就不是我政府和政府中人的毛嘛。事实上政府还可以借机收租(通过卖房收了地租)。
有的人(在现代公共服务上)一算账,觉得(财政)收不抵支,然后就说这个事办不起来,这就犯了静止的眼光看待事物的错误。这玩意肯定是能循环的起来的,货币是什么,货币就是粘合剂,就是媒介,就是经济循环的媒介,就是把(现代生活现代社会)各种劳动粘合起来,使现代社会运转起来的媒介。现在你要扩展城市人口,以及对应的城市人口所需的各种劳动的规模,那么货币也必然要对应着增加。所以关键不是现在财政收支抵不抵的问题,而是后面它循环的起来不起来的问题,而是你添加对应所需的货币增量时,是否能像卖油翁一样添得恰到好处、浑然天成的问题。
当然,这里的地租收租,跟旧社会地主收租,跟资本主义国家资本家收租,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兔子国的收租,其实主要是一种制度化安排的以货币调度为形式的社会劳动的调度手段,就是安排抽调一部分社会劳动出来,去办那些公共属性强的事情,例如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国防建设。其中有些劳动,用直接跟其他劳动交换的形式获得收入简直不可想象,所以就出现了这种制度安排。
回到农民进城的话题。那么我们设想一下,对比如说一个月收入3000元以上的农民工,全家几口人在老家家里还有十几亩地,每亩地每年纯收入一百多,这些地还有多少吸引力?特别尤其考虑到机会成本的话,种地付出的人工,如果去打工的话,收入将会是……
那么这些地还对哪些人有吸引力?
一种是吃穿不愁、打工不行、爱好种地的人,亦即农村养老不发愁的老人。这些老人们,孩子有收入(当然许多正是打工收入),能负担老人养老,然后自己的年纪、体力精力能力、知识水平等等,使他不太可能自己出去打工了,但是应付现在因为技术进步已经不那么沉重的地里活,还是驾轻就熟的,而且种了一辈子地,对种地有了一种特别的感情。这些人其实已经不是种地了,而是把种地当小爱好玩了。那么这种情况下,他是不太考虑钱上的赚一点亏一点的。这跟小赌怡情,图的是棋牌乐是一回事。你想让这些老人流转土地,嗯,难得很。人家本来图的就不是钱,图的是个乐呵。
当然,对这些老人也有很多办法,牛鼻子就是让他觉得把土地流转给你更乐呵。这些方面,那些专门诈骗老人的团伙的经验是很灵的,就是组织老人们集体活动,小恩小惠小帮助给老人们,如此等等。
一种是实在困难、实在闭塞、收入实在是低的农民群体。土地与他们就是唯一的一根救命稻草的那种感觉,对这些人,你要流转他们的地,要抽走这根他们看来是唯一壹根救命稻草的东西,他们八成是要跟你拼命的。
一种是搞规模化农业的新农民。他们可以做到成本更低、利润率更高,规模化后总收益可观,使单位收益低下的缺点也无所谓了。
对第一种人,他们的在外有稳定打工收入的子女,未来在老人丧失自理能力,不再耕地后,基本上是要流转甚至完全放弃农村的土地的。以前是家里有老人,反正老人别的也干不了,你给他留两亩地他乐呵,你把地流转了卖了,老人生气,把你也烦的够呛。然后现在老人不在了,自己回去种地的话,费那么多人工,机会成本好大好亏,所以流转掉是最佳选择。甚至彻底放弃农村耕地和宅基地都可以。
如果我们在制度设计上,对农村耕地撂荒,乃至宅基地空置不使用(包括有房子不住),都罚款的话;要求流转土地比如说双重授权的话,一个大授权是中长期授权;一个小授权,每年签字确认一次。每年农民都要返乡当面小授权签字和拿上年度流转收益。那么估计很多能在城市有稳定收入、住房、子女教育、老人养老等等社会公共服务的农民工,要不了多久就要把村里的耕地和宅基地全都永久性转让掉了。 重庆,早在前几年就搞过了。我们全村人户口都转为非农,目的是为了县升区,但是最后没有成功。 derek 发表于 2015-3-24 14: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数字游戏而已,这种现象很常见也很无聊,官僚系统(大型私企中的官僚系统也是一样)的典型特征和规律性现象 ...
分析得相当透,赞个~ 这么多人想方设法的要去房地产的 库存 , 还要农民来买单
也说明一个问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