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yxssrs 发表于 2015-3-8 23:38:25

礼记《缁(ZI一声)衣》

本帖最后由 tdyxssrs 于 2015-3-14 00:09 编辑

玄《礼记目录》云:“名曰‘缁衣’者,善其好贤者厚也。《缁衣》,郑诗也。”
“缁衣”二字,见本篇第2节引用《诗经。郑风。缁衣》“好贤如《缁衣》”一句,故用以篇名。出土资料郭店楚幕竹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两篇简本《缁衣》皆无今本第1节文字。王锷《礼记成书考》认为今本第二章应该是原本首章,故取篇首文字命名,此说可从。“缁衣”本指黑色布帛(BO四声)所制的朝服,又指《郑风。缁衣》篇名,因首章“缁衣之宜兮”为题。
   
本篇议论主体多在君臣上下关系、君化民之道,也论及君子交友之道与言行准则等。
《隋书。音乐志》引梁朝沈约之言,认为本篇与《坊记》、《中庸》、《表记》四篇都取自已亡佚的《子思子》一书;任铭善《礼记目录后案》则认为本篇是《表记》的下篇,而与《坊记》三篇处于一人之守。




http://i61.tinypic.com/302tesg.gif


礼 繁体:(禮)

A/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婚礼。丧(sdāng )礼。典礼。
符合统治者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礼教(jiào )。礼治。克己复礼。
B/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动作:礼让。礼遇。礼赞。礼尚往来。先礼后兵。
表示庆贺、友好或敬意所赠之物:礼物。礼金。献礼。
【动】
(会意。从示,从豊(lǐ)。“豊”是行礼之器,在字中也兼表字音。本义:举行仪礼,祭神求福)

礼字成语
http://img16.poco.cn/mypoco/myphoto/20150309/01/6477275920150309010902054.jpg?711x380_120


浓缩下:A可以理解成广义的礼,覆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B是狭义的礼,非常具体的行为。强制性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也是礼的一种延生。礼,豊和礼是通假字。从豊到礼是有个发展过程的,从器物,加件衣服就成了人的行为规则和约束。这个飞跃不小。
   礼,哪怕是一小条,其实都是经过反复现实博弈中产生的。比如与人见面时:右手抚胸、拱手、握手(右手),其实最基础的含义是,表示我没有恶意,手上没有拿武器;武器一般是右手拿的。博弈的过程肯定有各种结果,留下来的大家遵守的是一种优化了的解,不一定是最优的。
  
1、破坏规则角度看。傲慢无礼  傲慢少礼  礼崩乐坏,从这三个成语来看,不同的人定义的礼的外延是不同的,因时因地相对而言的;相对稳定的环境才会有相对稳定的礼。如傲慢少礼,傲慢的一方觉得是正常的就该这样,而被轻视的就认为对方无礼。

春秋战国,孔子认为礼崩乐坏了,可各路诸侯认为正是机会,理所应当,没有破哪有立呢!?  美国就用萨达姆脑子里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来为自己出兵伊拉克在国际社会找面子,礼有在何处呢?小布什就认为这就是礼--强权即公理。 通过各种花花,干涉别国内政、推翻现政权,首要就是提供一套观念体系,为自身的行为进行辩护,占领道义的制高点,同时否定对方的道义合法性--已有的礼,引得大众的认同与共鸣以争取民心。不同的话语持续的时间和影响的范围是不同的,从进攻方的角度看,只要能打破现有格局就是成功的,提供了变化的机会!对于其话语描绘的未来蓝图,能不能实现就不在起考虑范围之内了,吹呗,忽悠一个算一个,反正砸烂的都是别人家的东西---近的乌克兰、利比亚(整个一个军阀林立,总理都是摆设)、远的的伊拉克、阿富汗。打破的就是--礼:符合统治者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看来凝聚人心,争夺人心谁都在做啊。

2遵守规则  礼顺人情  言之有理  礼仪之邦  这个顺礼主要是降低时间和经验成本,能和睦相处,互利。

3、中国早期的外交五项原则:1相互尊重领土和主权完整2互不侵犯3互不干涉内政4平等互利5和平共处  
    最近的亲、诚、惠、融;亚洲的安全观: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基础还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为出发点考虑的。关键点还有可持续性,一家把利都挣完了,别人都喝西北风,其他人当然不愿意,这样不可持续是必然。这个不仅仅是因现在中国的国家地位而提出这样的这样的策略,也是来源于中国历史文化的积淀--博弈的经验。中国的祖上阔过(不是一般的阔,世界性的帝国)、内乱过(四分五裂、外族入侵,文化都差点断了传承--南北朝)、衰落过(大清-中华民国)。当然,周边的国家不信任感是存在的,察其言,观其行。



1. 子言之曰:“围上易事业,为下易知也,则刑不烦矣。”--注:顺畅的沟通,行事结果的验证,形成相应的信任。当然信任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察其言,观其行。听其言而信其行。这两句的结果可是天壤之别。)

孔子说:“做君王的让臣下容易侍奉,做臣下的让君主容易了解,这样就不必多用刑罚了。”

刘枪枪 发表于 2015-3-9 09:42:18

持坚守白,不磷不缁

tdyxssrs 发表于 2015-3-11 09:53:17

本帖最后由 tdyxssrs 于 2015-3-11 18:32 编辑

21子曰:苟有车,必见其轼;苟有衣,必见其敝;人苟或言之,必闻其声;苟 或行之,必见其成。《葛覃》曰:“服之无射。”

22子曰:言从而行之,则言不可饰也;行从而言之,则行不可饰也。故君子寡 言,而行以成其信,则民不得大其美而小其恶。《诗》云:“白圭之玷,尚可磨 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小雅》曰:“允也君子,展也大成。”《君》 曰:“昔在上帝,周田观文王之德,其集大命于厥躬。”

注:这两条是关于言与行的互动关系。言行一致是一种可能,言行不一是另一种可能(这里面也有度的差异从假话连篇、半真半假、九真一假差的就是度)。信息不对称是客观存在的。度如何取舍呢?动机、目的、条件、利益!
    还有另一种选择基础于个人言:人无信不立。讲真话,但不会讲全部。就是把假的去掉,依据情况有选择的传播信息。
《易经》节卦初九“不出户庭,无咎.”系辞: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孔子给的选择是“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欲就是希望、想,想了不等于做了,做了不等于做到了,做到了不等于做好了。这不仅是个选择的问题,更进一步的是执行的问题。

“察其言观其行”,察和观都是动词,就是让人去做,而不是直接告诉人对错,具体的结果要看个人因时因地的判断,考验的个人的功力。


23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为卜筮。古之遗言与?龟筮犹不能知 也,而况于人乎?《诗》云:“我龟既厌,不我告犹。”《兑命》曰:“爵无及 恶德,民立而正事。纯而祭祀,是为不敬;事烦则乱,事神则难。”《易》曰: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恒其德侦,妇人吉,夫子凶。”

注:无恒指的是性情无常。旁人对你有无明确的行为预期。



竹林风骨 发表于 2015-3-11 19:10:03

接受了这些东西,最后也要跳出来,不要为难自己和他人。

tdyxssrs 发表于 2015-3-11 20:21:54

竹林风骨 发表于 2015-3-11 19: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接受了这些东西,最后也要跳出来,不要为难自己和他人。

欢迎交流探讨。尤其是从原文中没有提的角度和方面。
我自己写的理解,也不全按原文来的。而是在这个框架的基础上去探讨和拓展的。

书写的就是事物,事物千万个角度,三观首先是观,每个人背景、立场、角度是不同的,看到的也不一样。相同的就成为共识。求同存异,是没有限定对象的。:D

tdyxssrs 发表于 2015-3-11 21:21:36

竹林风骨 发表于 2015-3-11 19: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接受了这些东西,最后也要跳出来,不要为难自己和他人。

这个问题可以从很多角度看。如博弈的、数学的、哲学的、人文的、行为的、管理的等。
不仅是简单的好丑的判断。

竹林风骨 发表于 2015-3-12 22:33:30

楼主,如何理解易经中的困卦。

tdyxssrs 发表于 2015-3-13 01:44:26

本帖最后由 tdyxssrs 于 2015-3-14 12:04 编辑

tdyxssrs 发表于 2015-3-11 09: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21子曰:苟有车,必见其轼;苟有衣,必见其敝;人苟或言之,必闻其声;苟 或行之,必见其成。《葛覃》曰:“ ...
http://i60.tinypic.com/2iw1rf5.gif
舌舌,在口所以言也,别味也。从干,从口,会意。言犯口而出,食犯口而入也。——《说文》
兑为口舌。——《易·说卦》
心在窍为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注:甲骨文可够形象的.嘴里生出来的口条.舌的成语够多的,,贬义的也不少。不是舌头自身的问题,而是人和事对人的影响问题,舌头听人的。




http://i62.tinypic.com/29bhchu.gif

【动】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直言曰言,论难曰语。——《说文》 言,心声也。——《法言·问神》
言,口之利也。——《墨子经》 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国语·周语上》 史载笔,士载言。——《礼记》。郑玄注:“言,谓会同盟要之辞。”
http://i61.tinypic.com/hvtox3.jpg

【动】
(形声。从言,吾声。本义:谈论;议论;辩论) 语,论也。——《说文》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庄子·秋水》
讲 (繁体:講)  现意:说,谈:讲话。讲叙。讲,和解也。——《说文》
而秦未与魏讲也。——《战国策·西周策》
   http://i62.tinypic.com/fjjl7l.jpg       说(形声。从言,兑(duì)声。本义:用言语解说,开导,说明) 说,释也,一曰谈说也。——《说文》
说所以明也。——《墨子·经上》

注:信息的传递有多种形式。声音、图像、文字几类。人际沟通=7%语调+38%声音+55%肢体语言。   在与人协作的时候,没干之前肯定是要先进行的沟通,至少也要先进行说明,才会采取具体的行动的。所以语言和文字是计划之前的必备步骤,用的好会事倍功半(诸葛亮舌战群儒,成了,才有后来的借东风火烧赤壁),用的不好就是事与愿违。回避是回避不了的,哑剧不是人人都懂都能演的好的,对于具体行为的理解每个人理解也不同。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包咸   注:“讷,迟钝也。言欲迟而行欲疾。”朱熹引谢良佐注曰:“放言易,故欲讷;力行难,故欲敏。”《论语》中尚有许多同义之句:“慎言其余,则寡悔”(《为政》)、“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等,均可反映孔子一以贯之之重行慎言思想。参见“敏于事而慎于言”。    人无信不立。言出不行没结果,就成忽悠了。不是讲不说,而是恰如其分的说。怕说多了说错了祸从口出,才告诫要讷于言。说其实是为了目的的,怎么说要看要达到何种目的了!

tdyxssrs 发表于 2015-3-13 01:48:17

竹林风骨 发表于 2015-3-12 22:3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楼主,如何理解易经中的困卦。

这个我的查下,改天答复你。

tdyxssrs 发表于 2015-3-17 00:40:45

竹林风骨 发表于 2015-3-12 22:3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楼主,如何理解易经中的困卦。

http://i59.tinypic.com/etw7ba.jpg

困卦,上泽下水为困。泽里是有水的,但是这个情况是水在泽下面去了,所以为困。
就困字的字型看呢,木在框里,被封住了,空间狭小,所以为困。

困的前五爻都在讲各种困境。
上六,困于葛蔂(lei三声)(滕曼),于臲卼(nie四声   wu四声)(形容动摇不安之状);曰动悔有悔,征吉。
转机就在最后一爻。上六也在讲被困的一种情况,不过第六爻,已经居于困卦的最上面,困境都经历过了,站山顶上也有机会看到全貌或者新的方向了。这里只是有机会,但是能不能抓住机会还在于人自己。就是后面的“动悔有悔”。动悔:心里有那个念头了,有悔意了;有悔:想清楚方向、方案了;征吉:征则有济,干了!

《象》曰:“困于葛蔂”,未当也;“动悔有悔”,吉行也。

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反思、总结
其实都是脱困的方法和预防困境的方法。

还有关键的一点,目标意志。这是一个人长久的支撑点。哀大莫过于心死。 孔子曰:“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竹林风骨 发表于 2015-3-17 18:51:25

tdyxssrs 发表于 2015-3-17 00:40
困卦,上泽下水为困。泽里是有水的,但是这个情况是水在泽下面去了,所以为困。
就困字的字型看呢, ...

可以循环的。但是靠人为的努力能改变所处卦的位置或者所处的卦。
楼主是这就是训诂学吗?
多谢楼主费心解答!

tdyxssrs 发表于 2015-3-17 19:17:44

本帖最后由 tdyxssrs 于 2015-3-17 20:03 编辑

竹林风骨 发表于 2015-3-17 18: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可以循环的。但是靠人为的努力能改变所处卦的位置或者所处的卦。
楼主是这就是训诂学吗?
多谢楼主费心 ...
我这也不是啥训诂。
就是自己有需要了,就去读读,算是笔记。
一种文化是有内在联系和统一性的,很多概念和设定都包涵在最初之中。环境变了,要么突破已有结构,要么有新的解释。


看你的ID应该是对中国传统文化颇有心得,希望能多交流。

tdyxssrs 发表于 2015-3-19 00:49:15

tdyxssrs 发表于 2015-3-17 00:4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困卦,上泽下水为困。泽里是有水的,但是这个情况是水在泽下面去了,所以为困。
就困字的字型看呢, ...

http://i58.tinypic.com/opo0u1.jpg

节卦,上坎(水)下兑(泽)于困卦位置正好相反。

节:亨;苦节不可,贞。
《象》曰: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彖》曰:“节,亨”,刚柔分而刚得中。“苦节不可,贞”,其道穷也。说以行险,当位以节,中正以通。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害民。

水在泽上。水多了会溢出,也不是好事,要建堤坝防洪。做事要有节制,守中道。困是水少了,要想法解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礼记《缁(ZI一声)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