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长城”调查 02——中国最早长城与汉水南北古山寨群落
“楚长城”调查 02——中国最早长城与汉水南北古山寨群落
作者按:本文原为《中国国家地理》约稿,按惯例8千字足矣。先是湖北境内零散的跑,到2010年河南境内系统跑了一下再回湖北继续,终写完,原稿竟约9万字。差不多够一本小书了。
其间,历三位编辑,首任辛苦搞了数稿,还觉图片不精彩,后辞职;转下一位编辑,又改,未成,调任别的岗位;换到第三位编辑,终于在2014年12期发了出来。
想本文耗时数年,见刊只有6千余字,总觉意犹未尽,这是一个跑不完的课题。稿费也不及已耗差旅费的十分之一。本想找家出版社弄本书,但依经验,很可能赚不到稿费,还要赔钱。why? 这种题材,你懂的。
好在已是伟大的网络时代,特在自媒体刊出,就教于方家,也许有好事者喜欢,也说不定。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有话直说,现在想来:本文搞得这么长,啰里啰唆半天,还是没有说清楚“楚长城”是怎么回事?但作为一个记者而非专家,基于已有的实地见闻和资料,我可以做以下不负责任的很有意思的猜想:
1、汉江以南的“楚长城”应该是存在的;
2、楚的早期都城可能并非平原地区的城池模样,而与山寨密不可分;
3、在楚的早期,湖北房县应该是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地方。
4、下次再说吧。
期待更多的考古发现,以解我心中之谜!
“楚长城”调查 ——中国最早长城与汉水南北古山寨群落目录
·文/ 税晓洁
图/ 税晓洁 成志平 何银平
引言
一、 寻访一本记载修筑陕鄂古代边墙细节的古书
二、 汉水南岸大山深处的数百公里古石墙究竟是什么?
三、 迷雾重重的考古资料
四、 古山寨星罗棋布,伴随古石墙深藏秦巴崇山峻岭间数以千计
五、 红岩寨与“楚长城”边的明清军政特区
六、 本地人口史的“U”型曲线
七、 灭国众多的楚国将既有众多山寨,修连成为“长城”,逻辑上并非没有可能。
八、 追根溯源:“长城”与“方城”
九、 古列城发展成为“楚长城”
十、 考古发现确认汉江以北存在“楚长城”,汉江以南是否也有“楚长城”?
十一、 哑巴英雄沟与被忽视的南河以及南北条荆山
十二、古今并非同此凉热,汉江南岸楚熊渠分封句亶王
十三、 山寨考古学,从早期楚文化的中心区域推断这个山地民族修建楚长城的可能性
十四、周楚征战与迷雾中的古民族
十五、 何谓长城?“秦楚长城”还是“楚庸麇巴长城”?“物质长城”还是“心理长城”?十六、长城,世界遗产的糊涂账
“楚长城”调查 <wbr>02——中国最早长城与汉水南北古山寨群落 “楚长城”调查 <wbr>02——中国最早长城与汉水南北古山寨群落 “楚长城”调查 <wbr>02——中国最早长城与汉水南北古山寨群落
一、寻访一本记载修筑陕鄂古代边墙细节的古书
2010年春天一个沙尘暴肆虐的正午,当我站在湖北竹山县大庙乡与陕西白河县交界处高山陡岭一段被称作“楚长城”的古老石墙上,面对迷茫朦胧的远山近树时,不由回想起数年前在此以东数十公里外一段山脊上也几乎同一般模样的石墙下,一个几乎有着同样感觉的夜晚。
那天,天黑尽后,一阵奇怪的沉闷枪炮声骤然而起,把我从帐篷中猛然惊醒。爬到山脊俯看,只见远处山下正阵阵火光冲天,明明灭灭。
冷风吹醒疲惫神经,很快恍然大悟,原来不过是山下2006年农历正月十五夜的鞭炮声,心中却还是有一种时空倒错的不真实感。
我们的营地正在一处古战场。没有战争,也就不会有长城。除了战争,修建长城没有什么意义。
上山前,看过一些史料,至迟在明清两朝,农民起义大军占领山脊南的湖北竹山县城后,要挺进山脊北的陕西白河县,此处还正是兵家必争之地,这段“楚长城”还在发挥作用。
我们的帐篷扎在一座厚实的关口下,背风且平坦。帐篷的两边,连绵不断的古老石头边墙,蜿蜒曲折,隐入难以穿越的丛林,难以弄清楚究竟有多长?
同行的朋友说:“这真是‘楚长城’吗?怎么和电视里的长城不一样啊?”残存的石墙,低处不到一米,高的也就三、五米,默默站立灌木荒草树林间。
山里的石头不说话,劲冷山风吹走多少岁月,如今湖北、陕西两省,基本还以这山脊或者说就是以这被称作“楚长城”的古老石墙作为分界线。从两边分别来看,都是当今行政区划的末梢,早已成为偏远的人迹罕至之地。
我们从山下陕西白河县一侧最后的村庄爬上来,用了整整一天。
此时,我们最关心的是,从这段“长城”往西,真的能一直连通到竹溪“关垭”吗?
往东,真能像书上写的那样,一直延伸到河南吗?
陕西白河县城陡立汉江边,一副小重庆样貌。上山前,我们在此访问了白河县志办主任艾文仲先生,老先生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自二十年前编修县志时,便对“楚长城”产生了浓厚兴趣,据艾先生调查:这段“古长城”的走向大致是沿陕西与湖北两省边界的山脊起伏伸延。这一带地貌蜿蜒起伏,大巴山脉在今镇坪县东南隅的鸡心岭向北伸出一列支脉,经平利县东界至旬阳县东南部转向东去,延续到白河县东南隅转向北去,经湖北省郧县西境止于汉江南畔。陕西安康地区的镇坪、平利、旬阳和白河4县与湖北十堰市管区的竹溪、竹山、郧县3县的边界,正是以此列大巴山支脉的分水岭为界。古长城也循此山脊起伏转折,隐现于群岭密林之中,略呈自西南往东北的走向。
据艾先生统计:这道古长城由西向东在陕西平利县东界长约80里、旬阳县南界长约100里,白河县南界和东界长约260里,合计长度达450里。若再加上镇坪县东界的山险关隘延亘150里,总计汉水、巴山间长城及关隘防线总长度达600里,即折合300余公里。这,还未算入旬阳县东界的百里长城。
但艾文仲先生的观点却很鲜明:“竹山、白河边界的这段城垣,只是清代白河县修筑的边墙,是对竹山一侧的防御工事,而决不是楚长城。”
艾文仲先生对我们说:“一本叫做《东坝风土人情记》的古书,对此记载的清清楚楚。”
我们笃信眼见为实。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实地寻访一趟了。我们先从白河县城沿公路往南,几十公里外到卡子镇,但见高山耸峙,地势险要。继续沿公路向南往竹山、竹溪方向的话,高山之颠就是两省之间重要的地标界岭垭。艾先生说,界岭垭两边还都残存有石头城墙,很容易就能看到。但我们还是决定不走公路,而是沿乡间小道继续向东再折南,一路打听一个叫东坝的小山村。艾文仲先生告诉我们,那本古书的收藏者就住在东坝村。
该书写成于清光绪末年,作者黄弼臣,原是清朝政府的河南西平县知县,告老还乡后回到这个东坝村。和很多老式文官一样,黄知县有记录家乡风物的文统,这本当年的个人文存,现在成为一份难得的“楚长城”实物史料。
刚下过雨,山道崎岖难行到令人厌烦,不由抱怨,这老知县也真顽固,当过官经过世事,哪个繁华地面呆着不好?为何非要回到这僻远所在?心想,说热爱家乡,叶落归根吧,这也简直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
继续走,却发现这大山深处人烟并不稀少,沿途一些巨大的老宅子,华美到令人惊叹。仔细打听,原来这一带正是陕鄂间千百年来的一条举足轻重的的故道。直到近今几十年间修通经过界岭的公路以前,这里还是交通要道。这就是所谓沧海桑田吧。用现在的眼光看老知县生活的那个时代,是我们轻浮了。
边走边问,不知不觉就折腾了好几个小时,走错了好几个村子,终于在白河县卡子镇月星村大南沟的东坝找到了那户人家时,我们都有点精疲力竭。
让人沮丧的是,艾文仲先生所说的古书收藏者钱静民女士,在几年前已经去世了。那本古书,就是她毕业于黄埔军校的丈夫黄继远祖上所传。
老太太不在了,那么古书安在?传给谁了?我们急于知道那本古书的下落,追上山,找到正打猪草的钱女士的孙女,她说:奶奶去世后,这本书就被远在河南的六伯借去了,一直没有还回来。
不知是实情还是对贸然来访者的提防,我们静心细问,她确认了那本《东坝风土人情记》确实存在。钱静民女士的这位孙女,也已人到中年,她说:“小时候看过的,手写的,全是古文,不怎么看得明白……”
我们访问当地村民山上的“长城”是怎么回事?都说这些年毁坏很厉害,是越来越少了。有的是因为自然风化,有的是砌了田埂什么的,还有打猎撵山,将城墙上的石头推下山驱赶林中野兽的。问到修建年代,众人却没有艾先生那般肯定。有人讲,“听父亲说,我爷爷就修过,有百十年吧”,按时间推算也就是清朝;也有言“有的地段修得早,有的地段只不过百十年”;还有人说是朱元璋修的;更有人说秦始皇修的……即使在同一个村子,众人也说法不一,莫衷一是。
东坝村民热情给我们指点:你们要看古长城,有两个地方比较完整。一是向东,走去竹山方向的“大路”,能看到很长的一段,但只能看到城墙,别无其他;另一处是向南,很多年没人走的小路了,只能看到不长的一段,但是有个城门,并且城门上还有字。我们决定就向南,去找那个有城门还有字的地段。
从大南沟上山,路倒是很好找,往山顶方向寻找山脊走就是。开始还有一些古石板路,正是往昔的大道。路旁仍有众多超乎想象的古民居,虽都破败不堪,但残存的雕梁画栋精美砖雕石刻仍在顽强诉说古道往昔的繁华。小路越走越窄,现在应远比古时候难行。走完山谷,尽头是一个破败的古庙。这时,天也慢慢黑透了,我们在一处水边高地宿营。
次日早早上山,走过两处废弃的民居,却再也找不到路的踪迹了。从地势看,这里应该已经离山脊不远了,但正是阴坡,一切都被积雪覆盖。一部分人留下来做饭,其余探路。
天气慢慢变糟了,风雪交加。开始以为山路应该是顺着水流而上,结果风雪中,我们溯溪探了两个多小时,尽头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陡崖。确定是绝路,无功而返,我们在弃屋的残墙边,又烧了一锅开水,罐满水壶吃完干粮,已经是下午两点。
“楚长城”调查 <wbr>02——中国最早长城与汉水南北古山寨群落 “楚长城”调查 <wbr>02——中国最早长城与汉水南北古山寨群落 “楚长城”调查 <wbr>02——中国最早长城与汉水南北古山寨群落
天气仍不见好转,饱餐后继续前进,雪仍断断续续,又找了半天路,最后决定还是沿着一个朝向山顶的山脊继续往爬吧。只有这样了,这时我们已经明白轻敌了,实在是低估了山林的自我恢复能力,以为有人家居住过的地方,路一定不难找到。但是,一切都晚了,要再返回找向导的话,这一天算白忙活了,时间上不允许。
只能按经验继续顺山脊往上爬,虽然前路未知,但只要心里不慌,方向对头,就一定能到山顶的。到了山顶,视野开阔,就好办了。但,一切只能靠运气。
苦不堪言,无路的山脊上,积雪虽较薄,但又湿又滑,走得跌跌撞撞。很多地方都要在树丛里低头钻过,这时背上的大包,就感觉很碍事,树枝挂得稀里哗啦。四、五个小时后,终于,头上的山顶亮了起来,这意味着,山顶快到了。不久,一条小路也从旁边不知什么地方拐到了脚下的山脊,大家都兴奋起来,我们的迷路生活结束了。起码明天也许就会好走多了,能少受点罪。
沿着小路终于到达山顶时已是黄昏。正如村民们所说的那样,依稀的小路,穿一个城门而过。然而,城门早已坍塌,只是能从痕迹看出来原本正是一个城门而已。仔细察看,却并没有发现字迹。城门左右,也只有总长不过几十米的两列乱石砌成的残墙痕迹。
天很快就要黑了,抓紧时间在城门边找平地扎帐篷宿营,化雪烧水,先安顿下来再说……我拎着砍刀沿相对好走的左侧主山脊搜寻,在城门左侧一百多米的地方,又发现了一段石墙。这段石墙目测起来比较长,跳上石墙,走了百米之后,找到一个视野开阔处拍照,只见一轮圆月高悬远方天际,脚下却是一片白花花的云海。
忽然,云雾从脚下涌来。仿佛就在一瞬间,就淹没脚下的古石墙与远处的山和近处的大树,天地间一片迷茫……只好返回,帐篷里也是气温骤降,吃喝完毕,钻进睡袋还是觉得冷。很累,却是不断被惊醒:帐篷外总是传来脚步声。
很奇怪,这荒山野岭,这高高的大山之巅,除了我们难道还有别人?拿起手电筒出帐篷去看,却是什么也没有。叫喊,也没人答应。难道是野兽?四处查看,也是什么都没有。取出防身武器——鞭炮——放了很多,仍然一切照旧。索性不管了。静静听了很久,仔细想了多时,才终于明白:原来是山下过年鞭炮声的回音。
这一天,正是农历的正月十五。虚惊一场,鞭炮惊魂而已。
第三天,我们继续沿两边的山脊走了很久,除了前一天发现的那百米残墙,不敢肯定这一段还有没有更多的“楚长城”遗迹?
视线总被阻挡,汉江南岸的这片大山,气候湿润,少了人迹的袭扰,大自然的自我恢复能力是很强的。有两处,从望远镜里看很像,但太远。走过去看的话,看样子起码要一天。山实在太大了,林子太密,要搞清楚,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再回头看那些大大小小的残墙,就发现了一个问题:现存的这一段,高不过一、两米,厚度也就一米见方,但,能够明显看出,是在原来更早更厚的墙基基础上重修建立的。
满怀疑惑下山,路相对好走很多,天气也转好,艳阳高照。走了一个多小时后,我们看到一个比较完整的城门。过了城门回首,只见城门两边有一幅石刻阴文楷书楹联:“天开北阙人皆仰,马放南山鹤不惊”。这,应该就是东坝村民所说的那个有字的城门。
文字是楷书,已经足以说明此城门肯定与秦始皇统一文字前的楚国无关。楷书是汉代才由古隶演变而成。宋代宣和书谱曰:“汉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隶字作楷书。”
继续下山往南几里地,便是湖北竹山县双台乡的张家湾,继续找当地老人打听“楚长城”,说法与白河那边大同小异,仍是莫辨年代。从张家湾再徒步几公里,是湖北银矿,已经有班车通十堰市区了。
古代文字题刻,无疑是判断是否“楚长城”的最直观证据。我们找到的那座其实已经完全在竹山县境内的城门上的楹联“天开北阙人皆仰,马放南山鹤不惊”,也是艾文仲先生在“陕鄂边墙”考察中,唯一一处见到文字的地方。
艾先生说,听说该县双河乡武装部的一位干部,也曾在山上的边墙附近发现过一块相关的石碑,具体情况不甚清楚,但据说年代也不过明清。
艾文仲先生就这个城门上的楹联,做了仔细分析:位置面南背北,在白河县一侧(北方)看不到。从建筑布局看,在白河县一侧可登上城门楼,而竹山县一侧(南方)则高不可攀。这足可证明当时修筑城门时,是将竹山县一侧视作“外”,白河县这侧视作“内”的。就如同自古至今所有的楹联是贴在门外一样。
艾文仲先生说:这就说明,这段长城是陕西方面修来防御湖北一方的。假设当年湖北竹山县(或楚)方向修城门,是用来防御陕西白河县(或秦)方向的,是断不致如此处置。
他说,实地勘察时,他还发现,整个陕鄂边墙,在白河县一侧可拾级或攀登而上,然而在竹山县一侧则壁立陡峭,不能登临。并且,凡有城门处,虽门扇不存,而闩城门的抵门杠孔洞和开门后门扇所占位置空间,也俱在白河县一侧。
艾文仲先生说:这些实地考察和已知的官方和民间史料,足以彻底排除这些遗迹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修筑,用来防备秦国的长城的可能性,并非什么“楚长城”。
——————————待续——————————
“楚长城”调查 <wbr>02——中国最早长城与汉水南北古山寨群落 “楚长城”调查 <wbr>02——中国最早长城与汉水南北古山寨群落 “楚长城”调查 <wbr>02——中国最早长城与汉水南北古山寨群落 “楚长城”调查 <wbr>02——中国最早长城与汉水南北古山寨群落 “楚长城”调查 <wbr>02——中国最早长城与汉水南北古山寨群落 “楚长城”调查 <wbr>02——中国最早长城与汉水南北古山寨群落 “楚长城”调查 <wbr>02——中国最早长城与汉水南北古山寨群落 “楚长城”调查 <wbr>02——中国最早长城与汉水南北古山寨群落
(本文所配图片除署名外均为税晓洁摄,本图文谢绝一切未经书面授权的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qq:468900373或者微信:tbtv税晓洁,谢谢)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遇山开路。逢水搭桥。
保持好奇虚心接纳感谢聆听!
三人行必有吾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