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雷 发表于 2015-1-30 22:47:05

太祖诗词之沁园春雪

本帖最后由 阿雷 于 2015-1-30 22:50 编辑

    既然发了第一个沁园春的词,那就接着来另外一首沁园春吧。当然后一首比前一首气势更磅礴,还引起了不少混战。先上原词:沁园春·雪作者: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首词最早发表于1945年11月1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同年11月28日,重庆《大公报》将毛泽东的词与柳亚子和的词一起刊出。    据毛泽东年谱说太祖是1936年的2月上旬在清涧县袁家沟督促东征队伍渡河准备时做的这首词,也有其他人回忆也是说太祖于1936年在陕北袁家沟写的。袁家沟东面10多公里是黄河,西面5公里多是无定河。这里地处黄河西岸,与山西隔河相望。    当时写了也就写了,也没想着去哪里发表。直到1945年鬼子投降后,常公邀太祖去重庆谈判。在重庆的老友柳亚子到太祖驻地重庆“桂园”拜访太祖,算是老友重逢吧,毕竟以前在广州时的感情还是不错的。太祖谈判期间,柳亚子正在忙于编一本《民国诗选》,想把太祖写的《长征》编入,于是他根据流传的版本抄了一份请太祖校正。太祖不但校正,还校一送一,将自己写的《沁园春·雪》赠予柳亚子,词写在“第十八集团军重庆办事处”的信笺上。还附了一封信,信中说:“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似与先生诗格略近,录呈审正。”    柳亚子接到词后,就太祖的词写了一首和词,题为《沁园春·次韵和毛润之初行陕北看雪之大作,不能尽如原意也》。和词写好后,他就把太祖的原词和自己的和词一并交给《新华日报》,要求发表。《新华日报》在中共领导的报纸,要发太祖的词那肯定是要向太祖汇报的。然而太祖确不同意发表,还不愿意让人知道他能写旧体诗词,太祖认为旧体诗词太重格律,束缚人的性灵,不宜提倡(雷人语:有才华就是不一样)。既如此,新华日报只好婉言拒绝了柳亚子将诗词发表的要求,但是也不能让人没面子,折衷一下就发表了柳亚子的和词。    后来柳亚子和画家尹瘦石合办了一个画展,太祖还为这个展览写了展名,展览大厅悬挂了柳亚子和太祖的《沁园春雪》。而且展厅的桌子上陈列了太祖写给柳亚子的手稿以及柳亚子和词的手稿。于是,这首词就在重庆流传开来了。当时《新民报晚刊》副刊《西方夜谭》编辑吴祖光通过各种途径,得到了完整版本的词。然而新华日报只发表了柳亚子的和词没有发表太祖的原词。于是,编辑吴祖光决定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发表。11月14日的《新民报晚刊》第二版副刊《西方夜谭》发表了太祖的这首词,标题是《毛词·沁园春》。吴编辑还写了一段按语:“毛润之先生能词,似鲜为人知。客有抄得其《沁园春·雪》一词者,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据氏自称,则游戏之作。殊不足为青年法,尤不足为外人道也。”    太祖的词发表后,轰动了整个重庆。后来《大公报》有将柳亚子的和词与太祖的原词集中一起在醒目地方刊出,一时间,重庆几乎所有报纸都相继发表了对该词的步韵,唱和之作与评论文章。这下子使得国民党惊恐万分。掀起疯狂反击,如攻击太祖的词有帝王思想,还发表各种和词与评论来攻击太祖和中共。以易君左最积极,他的一首攻击的和词为“国命如非,叶落花飞,梗断蓬飘。痛纷纷万象,徒呼负负;茫茫百感,对此滔滔。杀吏黄巢,坑兵白起,几见降魔道愈高?明神胄,忍支离破碎,葬送妖娆。黄金难贮阿娇,任冶态妖客学细腰。看大漠孤烟,生擒颉利;美人香草,死剩离骚。一念之差,千秋功罪,青史无私,细细雕。才天亮,又漫漫长夜,更待明朝。”    为了回应易君左等的挑战,郭老亲自上阵,组织文人抗争,针锋相对。参与者还有王若飞的舅父黄齐生、国民政府财政部直接税署副署长崔敬伯、北京故宫博物院创办人之一的吴景洲。在重庆的王若飞将这些你来我往的材料收集后,寄回延安给太祖。太祖看后写了一封信给黄齐生,称“国民党的骂人之作,鸦鸣蝉噪,可以喷饭”。当然新华日报没有参合这些事情。1946年2月,陈毅作了三首沁园春的词,期中一首是《和咏雪词》。       两阕新词,毛唱柳和,诵之意飘。    想豪情盖世,雄风浩浩;诗怀如海,怒浪滔滔。    政暇论文,文余问政,妙句拈来着眼高。    倾心甚,看回天身手,绝代风骚。     山河齐鲁多娇,看霁雪初明泰岱腰。    正辽东鹤舞,涤瑕荡垢;江淮斤运,砌玉浮雕。    池冻铺银,麦苗露翠,冬尽春来兴倍饶。    齐欢喜,待桃红柳绿,放眼明朝。    根据《海峡两岸》1992年第5期刊载的一篇文章说:“当时国民党在内部发出通知,要求会作诗填词的国民党党员,每人写一首或数首沁园春,拟从中选出几首意境、气势和文笔超过毛泽东的,以国民党主要领导人的名义公开发表,将毛词比下去。但所征得的都是一些平庸之作。后来在南京、上海等地数位高手做了几首,仍是拿不出手。由于国民党的这次活动是在暗中进行的,又未成功,所以一直秘而不宣,高度保密。直到80年代中期才由当年参加过这项活动的一位国民党要员在台湾透露出来。”(雷人之语:一伙江山如此多钱的人能写出啥玩意来呢,――――江山如此多钱是王外马甲兄原创)    后来太祖自己写了一些说明:“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雷人之语:文学作品,各人有各人的理解也很正常)。 雷人解读:    当时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才两三个月为什么就出师东征?按太祖的说法“抗日运动高涨和陕北地贫、人穷、兵员却的特定环境,不能一般地采取以巩固求发展,而是要以发展求巩固。我们要扩大抗日力量及主力红军。我们向南、向西、向西北的文章不好做,只有向东。”太祖就是在去东征的路上写下本词的。我感觉这词就是大气,不是心胸宽阔的人是写不出来的。当时太祖他们的处境是很危险的,然而看到如此壮阔的美景,太祖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瞬间迸发。虽然我们现在不怎么样,但是还是要和天公比高。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算什么,都是过去时了,现在,还是要看我们这些共产党人的。要说这词有没有帝王思想,也只有太祖自己内心深处才知道了,俺不妄加猜测。这词确实是情景、胸怀和文采高度合一之作。

阿雷 发表于 2015-1-30 22:54:59

手稿一:
http://i58.tinypic.com/dhg2kw.jpg

阿雷 发表于 2015-1-30 23:12:59

手稿二:
我这里网速慢,发图总是不正常。以后补上。

jade 发表于 2015-1-30 23:22:21

一直以为沁园春 雪是主席最好的词

冷酷到底 发表于 2015-1-31 00:32:00

这首词一是气魄极为宏大,上下历史几千年,纵横河山万千里;我以为,主席的这首词气魄之大无人可比。这是主席的个人修养和艰苦卓绝的革命经历共同铸就的。二是联想非常丰富;再就是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必胜的信心;最后才是主席扎实的古文功底——文字言简意赅,典故信手拈来但又让人回味无穷。

zilewang 发表于 2015-1-31 11:32:29

对这首词,剔除意识形态和政治背景,到现在都争议很大。我也见过很多诗人和古文专家对此词的韵律进行质疑。
但我本人是门外汉,欣赏不了好坏。只觉得朗朗上口,赏心悦目。

阿雷 发表于 2015-1-31 12:47:46

zilewang 发表于 2015-1-31 11: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对这首词,剔除意识形态和政治背景,到现在都争议很大。我也见过很多诗人和古文专家对此词的韵律进行质疑。 ...

韵律这玩意估计太祖不会太在意。我觉得诗词首先是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其实太祖这人也是不太愿意受约束的。

loy_20002000 发表于 2015-1-31 15:39:21

我第一次读这首词就能全文背诵了,虽然我的记性极其差。这首词给我的震撼没法用言语形容。

zilewang 发表于 2015-1-31 17:30:51

阿雷 发表于 2015-1-31 12: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韵律这玩意估计太祖不会太在意。我觉得诗词首先是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其实太祖这人也是不太愿意受约束的 ...

错。韵律是填词写诗的最基本功,毛主席填词,写诗非常讲究韵律。毛主席写给臧克家的信说,律诗和词对韵律要求高,束缚人性,不足为青年效法,所以不主张为自己出诗集。

从毛选看得出,毛主席对语言的推敲是极为看重的,即使是一篇政治性文章。

思炎 发表于 2015-2-1 16:26:53

zilewang 发表于 2015-1-31 11: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对这首词,剔除意识形态和政治背景,到现在都争议很大。我也见过很多诗人和古文专家对此词的韵律进行质疑。 ...

那时已经历新文化革命了,不是完全的古文。

汗,质疑很容易,那些诗人和古文专家还不如自己动笔试试,写个比毛更好的,更有韵律的再说 {:4_280:}


zilewang 发表于 2015-2-1 16:37:16

思炎 发表于 2015-2-1 16: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那时已经历新文化革命了,不是完全的古文。

汗,质疑很容易,那些诗人和古文专家还不如自己动笔试试, ...

我的理解是,在表达意境和符合韵律两难时,诗人一般都会在尽量满足韵律的前提下,偏重意境。比如律诗有韵脚倒置,苏轼,辛弃疾等大家,也有牺牲韵律以达意境的时候。

jade 发表于 2015-2-3 20:58:59

阿雷 发表于 2015-1-31 12: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韵律这玩意估计太祖不会太在意。我觉得诗词首先是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其实太祖这人也是不太愿意受约束的 ...

对,词本来就是格式要求低一些的诗,这东西重要的是看意境

而且要知道当年主席写作的背景.这可不是一统天下后之作,是长征完,蜗居陕西没几杆枪,还到处找发展的方向的时候的作品.在当年的恶劣环境下有如此充足的信心和格局才是让人佩服的地方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5-2-4 22:44:13

雷兄交待得非常清楚{:4_279:},学习了!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情况下,也就是多个工业国干涉、肢解、侵略的情况下(包括苏联老大哥),以一个农业国为基本盘,建立统一的国家后再建设国家,影响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变动,太祖的历史地位比肩秦皇、汉武、唐宗。如果考虑到险恶的国际环境,可能还在这些历史人物之上。

薄荷糖家族 发表于 2016-12-7 15:50:34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5-2-4 22: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雷兄交待得非常清楚,学习了!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情况下,也就是多个工业国干涉、肢解、侵略的 ...

也有这个想法,只是没有兄台说的清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太祖诗词之沁园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