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聊中国文化和西方科学
有楼在讨论文化,瞎侃一下。 中国文化是政治之学,是人学。作为太平盛世的个人,修身齐家;作为生逢乱世的政治家,要治国平天下。高高在上的,是内圣外王,上马杀敌下马治国;低低在下的,是百无一用是书生,寻章摘句,甚至钻进回字有7种写法的牛角尖。 人这个东西琢磨不透,所以中国文化强调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叫持中受正。因为变,所以不好把握,中国的典籍中缺乏逻辑推理,不讲究精密的体系,只有片言只语,有“道可道非常道”的飘逸,造成中国的典籍并不容易读懂,需要读书人去悟,没有悟性,一辈子也读不出真谛。只有拥有相当的阅历,才能深刻理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后才能经世致用。 因为全凭个人的经历去解释,没有固定范式,决定其包容性很强,可以叫做软文化。软的特点是以柔克刚,也就是“化”了外来文化,佛教传入中国就被化了。这种说法很有市场,但是,现在能把美国给化了吗? 西方科学是工匠之学,是物学。物要讲道理,是就是是,非就是非,强调准确精确,有逻辑推理,一点一点累积,建成体系。所以很容易传承,后人踩在前人的的肩膀上,继往开来进一步开拓,这就是,不能被证伪,就不是科学。 因为成体系,没有容错机制,非黑即白,一条道跑到黑,可以叫做硬文化。硬的特点是一力降十会,一旦证伪,全体系崩塌,其实就是不断试错,方向没搞对,就走入死胡同。 这两种范式可不可以融合?有现成的例子。 日本明治维新弄出个“和魂洋才”,好像是挺成功的。中国洋务运动提出个口号叫“中体西用”,好像不成功。 这是为什么?日本人呆,上级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反思,一条道跑到黑,短期有效,长期死翘翘。中国人活,走三步退两步,边走边看,持中守正,短期慢了点,长期放异彩。 君子不器,以“物”“仓癝实”,以“人”“知礼节”。坐沙发瞎聊.
神马东东进了中国会被“汉”化,那进了美国就要被“美”化,可进了达娃列西和阿三的国度就有点悲摧的感觉。 本帖最后由 Beta 于 2014-12-30 19:15 编辑
就目前的体系,西方文化传承起来更容易。依靠之前宗教神学发展出的现代教育体系能很好承载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流传发展,而中华在古代“化”外来文化多是因为本身站在农业文明制高点,再加上压倒性的人口优势,不“化”的外来者比如蒙古就没法坐稳,羯胡直接灭族。
古代儒家千年争论但每朝都要指定某一派学说为正统决定考评,当程朱理学根深蒂固,变化被锁死之后中华文化就开始落伍了。但是再优秀的文化也要作用在人身上才行,大面积小误差却又能保持变化性的推广教学应该是古中华文化现代化一个关键步骤。再好的手艺传不下去也不行。成了,中华文化可以出东亚,不成,只能在东亚圈玩,国际规则就还是西方文化定,从人口上来看,中华文化圈已经是处于劣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