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如何做笔记的呢(附忙总关于读书方法的讨论,29楼起)
本帖最后由 fightp 于 2013-5-23 23:59 编辑个人觉得不同的内容需要不同形式的笔记,以更好的体现内容。可是由于水平所限,自己做的笔记经常不能以合适的形式、合适的详略程度展示内容。
由此想到请教请教诸位。
这个是我前段时间为了锻炼自己的阅读能力做的笔记。
后来发现有点费时间,就没再做了。
以此抛砖引玉,请教请教大家在读书时是如何做笔记的?对于不同类型的读物大家的笔记又有什么心得?
另外还有个问题:我喜欢在看书时写写画画的,现在电子书没办法满足这个,不知道大家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我觉得读书必须有问题,然后寻找解决框架或历史经验。
读书不是做摘要,这个进步不大。 wxmang 发表于 2012-3-22 19: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觉得读书必须有问题,然后寻找解决框架或历史经验。
读书不是做摘要,这个进步不大。
我倒是有问题,不过在读书时没有像您有这么明确的模式。
我想可能是理解上的这个差别导致效率不高吧。
谢谢忙总的经验 wxmang 发表于 2012-3-22 19: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觉得读书必须有问题,然后寻找解决框架或历史经验。
读书不是做摘要,这个进步不大。
我是工作后体会到这些的。有问题后带着查资料的性质去读相关书籍,书是解决问题的工具。有些书读了后能够让我豁然开朗、大悟、甚至痛哭流涕、甚至做出一些重要决定,是因为那本书刚好解决了我一直困扰着的问题,帮我找出了一个突破口。
还有,我基本没有读书笔记的。读书摘要只是在小学语文老师作业要求下才做过的:优美句子、段落摘抄。
大懒虫 发表于 2012-3-23 00:1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是工作后体会到这些的。有问题后带着查资料的性质去读相关书籍,书是解决问题的工具。有些书读了后能够 ...
我得读书笔记,基本都写在书边上,有时是一句话终结,有时是启发的新思路,有时就是四个字:胡说八道。 wxmang 发表于 2012-3-23 10: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得读书笔记,基本都写在书边上,有时是一句话终结,有时是启发的新思路,有时就是四个字:胡说八道。
我就是有不敢破坏书的习惯,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觉得在书上涂划是破坏它的。从小学开始,我的课本那就是相当干净,老师说一定要画要写的才画和写。后来也只在很少的两三本书上写过。有一本是强烈共鸣的,有一本则被我批判得一无是处。 从不做笔记,通读一遍后自己结合自己的想法写一个浓缩版,写不出来说明没读懂。
再读一遍,要是还写不出来,说明要么书有问题,要是自己预备知识不够,暂时放弃 本帖最后由 fightp 于 2012-3-23 17:32 编辑
profer 发表于 2012-3-23 14: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从不做笔记,通读一遍后自己结合自己的想法写一个浓缩版,写不出来说明没读懂。
再读一遍,要是还写不出来 ...
谢谢你的经验!
我也会做你说的这个总结的动作。不过我碰到的问题是
1、阅读时间可能分散
2、我的记忆力不大好(我觉得这个应该是主要原因),下次继续读的时候可能对于上次读过的东西有遗忘。
3、同一部分的东西,在不同时间看的时候联想起来的东西不太一样。
在这种情况下我只好写点东西或者做笔记(有的是局部的总结),
一来下次继续读的时候方便回顾下上次的内容,进入书的内容
二来也方便加深对于同一部分的理解,进而也方便做最后的总结
不过这样导致读书也不快(笨人笨办法 =.= )。
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情况?有的话是怎么解决的呢? 大懒虫 发表于 2012-3-23 13: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就是有不敢破坏书的习惯,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觉得在书上涂划是破坏它的。从小学开始,我的课本那 ...
我的书都被我画... wxmang 发表于 2012-3-23 10: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得读书笔记,基本都写在书边上,有时是一句话终结,有时是启发的新思路,有时就是四个字:胡说八道。
后面两点对我来说可不容易做到,第三点尤难。应该是读得太少或者没有自己的见解吧? 大懒虫 发表于 2012-3-23 13: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就是有不敢破坏书的习惯,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觉得在书上涂划是破坏它的。从小学开始,我的课本那 ...
好的书,可以买两本,一本用来存档,一本用来读(读完基本就残废了)。 wxmang 发表于 2012-3-23 17: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好的书,可以买两本,一本用来存档,一本用来读(读完基本就残废了)。
同意。毛主席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笔记写在书本上最好。 现在的电子书可以做笔记
比如汉王、onyx…… wxmang 发表于 2012-3-23 17: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好的书,可以买两本,一本用来存档,一本用来读(读完基本就残废了)。
忙总麻烦问一下,如果没有特定的目的来看一本书,该如何做笔记呢?像历史类的,除了摘抄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像您的“毛主席会怎么干”这样的框架,在第一次读的时候,您的那种框架怎么建立,谢谢! mjse7en 发表于 2012-3-27 11: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忙总麻烦问一下,如果没有特定的目的来看一本书,该如何做笔记呢?像历史类的,除了摘抄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
因为问题来自于日常的思考。例如看宋史明史,我关心的就是几次大的改革成败得失,前因后果。范仲淹,王安石和张居正的决策过程和执行路径。 wxmang 发表于 2012-3-27 12: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因为问题来自于日常的思考。例如看宋史明史,我关心的就是几次大的改革成败得失,前因后果。范仲淹,王安 ...
谢谢忙总!我发现我看历史类的书都没有什么目的,仅仅是因为喜欢。你一提醒我发觉以前的看书模式真不行,要改,一定要带有目的性。现在细细回想刚看过您的“毛主席会怎么干”,您一上来就交代了目的,然后才进行论述。又学到一些东西,非常感谢!! 大懒虫 发表于 2012-3-23 13: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就是有不敢破坏书的习惯,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觉得在书上涂划是破坏它的。从小学开始,我的课本那 ...
哈哈,我是相反,每次发新书一个月,老师就说:又整成烂面叶啦? 我有时候会这样想,如果在那个情形下我该怎么办? 看历史书好累,必须精力集中,大脑活跃。 晨岚0532 发表于 2012-3-26 09: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同意。毛主席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笔记写在书本上最好。
果然是徐特立说的,多谢指正。:D看来我以前看的那材料也是以讹传讹啊。 wxmang 发表于 2012-3-27 12: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因为问题来自于日常的思考。例如看宋史明史,我关心的就是几次大的改革成败得失,前因后果。范仲淹,王安 ...
不过还有一种读书,就是因为喜欢阅读,单纯的喜欢看书,看了开头,不由自主被吸引了,一下子就看完了。。然后觉得好的作者,把他(她)的书全部看一遍。。。{:4_246:}{:4_238:}
没有目的的东看一本西看一本的,例如我2002--2008年中的大部分空闲时间。。{:4_238:}
也许是那时候的我太闲了,工作很简单,没有其他追求,打发时间而已。。{:4_261:} 你都分析的这么细致了,再进一步呗。
分析一下井大的思维方式,或者提出自己的看法? 在学生时代没有怎么做过笔记。这可能也是自己学生时期成绩一值不是出类拔萃的原因。工作以后,为了解决问题,但时常做些笔记。做的笔记主要是分两类:
1、纯粹学习目的的。这种一般是记录书名,自己觉得书中有意义的目录章节,以及该目录章节中记者认为比较重要的知识点;这个主要是为了后面如果再看时复习的目的。如果后面觉得不需要再看了,通常就会划掉;
2、解决问题目的的。这种一般记录问题是什么,解决路径,涉及到的自己不知道的知识点;
不过这种笔记可能也不叫笔记,就是一张张的纸汇总在一起。 fightp 发表于 2012-3-23 17: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你的经验!
我也会做你说的这个总结的动作。不过我碰到的问题是
从你最熟悉的角度去理解书的内容,并且建立联系,可能会快些。这样你自己会有个参照系,前提是你熟悉的参照系是经过实践检验相对正确的。书其实就是对世界的描述和解释,解释的角度深浅不同。
我记得忙总说过看《黄帝内经》,就是从系统、管理的角度去理解的。
yelt 发表于 2012-3-28 22: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都分析的这么细致了,再进一步呗。
分析一下井大的思维方式,或者提出自己的看法?
承蒙抬爱。不过我肚子里没那么多货,谈不上分析思维方式什么的。自己看看热闹闹,记记笔记也就这样了。 tdyxssrs 发表于 2012-3-29 04: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从你最熟悉的角度去理解书的内容,并且建立联系,可能会快些。这样你自己会有个参照系,前提是你熟悉的参 ...
要是有相关内容或有相似联系的书倒还好,这样确实有帮助。
忙总的那种读法就不知道怎么应用了。 flyingyizi 发表于 2012-3-29 03: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在学生时代没有怎么做过笔记。这可能也是自己学生时期成绩一值不是出类拔萃的原因。工作以后,为了解决问题 ...
这个。。应该也算吧。
谢谢你的经验。 本帖最后由 tdyxssrs 于 2012-3-29 20:24 编辑
fightp 发表于 2012-3-29 19:49 http://www.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要是有相关内容或有相似联系的书倒还好,这样确实有帮助。
忙总的那种读法就不知道怎么应用了。
这个就要看个人了。每个人的经历和知识结构是不一样的。关键是找到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有些交叉学科的普及读物,可以找感兴趣的看看,别人是怎么建立联系的。
注意事物发展的多种可能,多注意逻辑和常识的合理性。一本书可能就是讲了一方面的观点,当然还有其他的观点存在,并且是现实存在。
比如现在都喊民主,中东的王室日子不过的也挺好。
忙总有自己的一套成熟的体系,他用那个去理解书或者他看到的东西的。
同一目标事物的信息,在网上可以找。而且很可能反映的侧重点都不大一样,甚至相反。这个就要求证了。关键是信息要能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
来源:《关于加强中美经济关系的联合情况说明》简单解读
wxmang发表于 2012-3-1 17:41
其实中央文献出版社《毛泽东传》就是最好的搞政治入门案例教材,只要肯动脑筋,收获大大的。
zhengwei930 发表于 2012-3-7 10:32:21
忙总,大概是我比较愚钝,《毛泽东传》一遍看下来,感觉没有很大收获,像是把以前历史教材温习了一遍。请忙总指点指点如何读这些历史事件背后的东西。
wxmang 发表于 2012-3-7 11:22:59
你看书必须有问题,就想去大卖场必须有采购清单,这才会有收获。没采购清单,你就是闲逛而已,不会买到什么东西的。要买,也是随机的,甚至不是自己需要的。
absalom 发表于 2012-3-7 12:10:26
忙总老师讲的极是,大学者往往问题意识很强,比如李零能高出其他同行一筹,也是胜在问题意识
wxmang 发表于 2012-3-7 12:11:48
我习惯是根据问题读书,没问题不读书。
山水又相逢 发表于 2012-3-7 13:14:18
是这样的,带着问题才能真正有收获,浏览式的看法很容易忘。带着问题,很枯燥干巴的资料也能让人看得兴味盎然,而且带着问题看书的话会很讨厌那种历史评论家的写书手法,通篇都是主观谬论,没有用的信息。
wxmang 发表于 2012-3-7 17:07:06
没问题看书,怎么做笔记呢?这是我不理解的地方,怎么可能没问题就能够看书呢。
gwa 发表于 2012-3-8 08:17:09
自己在工作中,会经常地读报告和手册,也要写这些东西。
我和同僚交流体会,或者与学生交流心得,常强调与你同样的感受:
1。那么多厚厚的手册,光看而不整理就是白费劲,全面背而不理解也无实际作用。而带着问题来边看边想,看完后就可以存放书架了。若在事后需要时,能在最短的时间里,翻到那个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地方,这才叫吃透了。
2。写文章的大纲,就是列了问题,自问自答。边写边学,边园满自己的认识。
3。不仅是书面的,就是口头交流也是如此:不管是大报告,还是小讨论。选好题,答好题,互动互益。有的放矢,灵活丰富,人人欢迎。
wxmang 发表于 2012-3-8 11:22:55
其实最好的读书心得就是交流,写出来或者座谈都行。光输入不输出,没法判定是否理解了。
所以以前我的先生的理论是:要想学会一门课,就是上讲台讲一遍,讲不出来,讲不清楚,就挂在黑板上,有另外的人替补,直到有人讲得清楚。所以我们经常被挂黑板,而且常常是挂黑板的比坐在下面的还多。他根据你在讲台上的表现,进行点评,指导。
然后203 发表于 2012-3-7 17:51:03
没问题看书适合开拓新视野阶段。
很多老一辈的教师教授,就是这样跟随知识更新的潮流的。基本上出版社出个感兴趣的门类,就买书,做几遍笔记。
大学时候听过一个华科老教授的讲座,70多岁,工科背景,却对多个学科都有相当的掌握,讲座是关于文化传播学,而在我问了一个关于企业形象(CI)的问题后,用20分钟讲解了CI的方方面面。
这样的方法,可能不适合忙总这样坐言起行的人,但作为传道授业,比当下的年轻老师强的太多。
我一直认为,学新东西就是要自讨苦吃,对自己知识领域之外的好东西,不怕浪费精力。
wxmang 发表于 2012-3-7 17:55:47
我看书也是实用主义的,没用的书,不看。
hans 发表于 2012-3-8 04:27:18
您说有问题才读书,请问是如何确定有了问题该读什么书的呢?
没用的书不看,那您又是如何判断这书是不是有用值不值得看的呢?
wxmang 发表于 2012-3-8 11:18:47
我读书以前说过,分粗度和精读,粗读一半一小时之内翻翻,知道大概意思,发现不了吸引我的,就算了。精读就是在粗读过程中发现有意思的问题,或者吸引我的内容。
一般我看书,还是会请教前辈或老师看什么的(比如说我在搞黄河中下游多水库联合调度和防洪预测时,我的先生甚至可以告诉我在中科院图书馆的第几阅览室的那个书架上找到我需要的东西,也能说清楚那本杂志,那一年,那一号,有美国谁谁搞多水库联合调度的论文)。
松园虫 发表于 2012-3-17 11:59:07
忙总,能不能对问题意识展开来讲一讲?这个好像对我做学问很有帮助。
wxmang 发表于 2012-3-17 12:47:12
这个建议看看我的两个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滞胀的年代
http://www.sychagua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15
(新帖)读书笔记:毛主席会怎么干1 --6
http://www.sychagua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72
珙桐花 发表于 2012-3-8 17:59:51
汗,怪不得我读书不少却收获不大,不过,闲逛也有闲逛的乐趣,就像散步去看老朋友一样。
wxmang 发表于 2012-3-8 18:50:39
可是光阴有限,还是不能浪费,等老了再去看朋友吧,年轻时尽可能提高时间利用效率。 本帖最后由 fightp 于 2012-4-11 18:38 编辑
来源:《网络一定会提高我们的判断能力吗?》
profer 发表于 2012-2-22 12:30:12
记得罗素说过知识是通过对材料的思维活得的意识(大意),IT信息爆炸大大丰富了人们的材料,但没丰富人们的思维,这个东西得靠系统和专注的训练才能获得
个人感觉随着社会分工的持续深入和资本对人的进一步物化,有时间精力和机遇得到类似训练机会的人越来越少。连物理界也越来越多的是试验工人研究工人,向爱因斯坦那样百科全书式的古典物理大师很难出现了
wxmang 发表于 2012-2-22 12:40:55
我的办法就是一个时间只看一本书,看完再看第二本,不追求看得多,也不在意别人炫耀多么有学问,反正我认为我没学问,不跟别人比渊博。
文刀牛 发表于 2012-2-22 13:01:24
忙总的做法和曾国藩的做法一样(曾国藩家书里面描述的)。
wxmang 发表于 2012-2-22 15:28:37
这个是中国传统读书人的读书方法,我的中学语文老师就是这样教的。
ydfang 发表于 2012-2-23 11:09:38
最近在浏览忙总以前的文字,自己心里也有一些迷惑(没有分辨能力!)。
你写过,讨论问题的方法时:真是是最强大的力量,无人能及。
不过,没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很多时候没法明白,哪些东西是忽悠,哪些东西是真实的。
如何练就一身“识”?专业化?
wxmang 发表于 2012-2-23 12:50:58
多读书,多思考,多碰钉子,多总结就可以。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