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蛋
本帖最后由 wuhan15zhong 于 2014-9-28 16:17 编辑小时候,没有乡愁,母亲在哪,哪就是家乡,而要少年强说愁的话,想想只有那母亲亲手卤制茶叶蛋的"香"愁了。那时就盼着学校一年一度的春游,可以自帯干粮,母亲就会从米桶里选几个平时舍不得吃的鸡蛋,煮熟后,拿勺轻轻敲碎蛋壳,然后放一些酱油,大料小料和一把碎茶末,再煮上一煮,让那味深入蛋黄里,让那色在蛋白上沁出开片的图案,更让那卤香入梦。
http://i62.tinypic.com/11qtsfc.jpg
次日就会带着二个卤蛋,一壶行军壶的水,再加一个副食社的面包,赶觉就是过小年了。以致偶当时的理想就是一定要努力实现共产主义,到时按需分配,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把茶叶蛋吃个饱。别说,在一次工作后出差的火车上还真就实现了,一气吃了八个让蛋黄给噎着了才满足,差点就成了茶叶蛋版的"活着"。诶,那时湾湾的誰怎么就不发声说咱海峡这边很多人吃不上茶叶蛋呢?
当然这里要说的茶叶蛋既不是说在街上搞捣蛋的不如在街上卖茶叶蛋的,
http://i58.tinypic.com/el4s3s.jpg
也不是晒下面这样土豪级的茶叶蛋,
http://i61.tinypic.com/2m4b1bk.jpg
而是感叹一下当今巿场上茶叶和蛋的关系。
盖因前时滇上的朋友开车顺访,又给俺捎来自家的由他母亲亲採亲制的古树茶。朋友再三抱歉不好意思今年不能像往常一样一斤斤地送了,就只送了这一小包。
http://i59.tinypic.com/2ypng5c.jpg
朋友说,今年旱情严重,古树的茶叶不多,收原茶料的人就扛着麻袋的钱在家门口等着,採回多少就收多少,价格吓得他们数钱的手都发抖,过万一斤收原料,他们寨子里每家都分有几棵古茶山的古茶树,人们是一边採茶,一边感激祖宗留下的物产,靠山吃山,靠树发财。朋友走后,急不可待地慢慢先冲了一泡今年的新茶试试茶气,茶韵要等些年头堆陈出来才可以品味得到。边品新茶边就没事找事称了下茶叶的重量,换算下来,一枝大叶古树的茶叶(一芽两叶)差不多就是¥二块五,春节老家的土鸡蛋是二元一枚,亦就是说一枝普洱古树茶叶可以换一枚土鸡蛋还能找个五毛回来。
母亲做的永远是这世界上最好吃的。 看这茶叶,捣蛋捣的大了。幸好我不会品茶,普通茶叶和奢侈等级的茶,对我都一样。 这茶叶是什么价位啊? 数钱的手都发抖
这个比“数钱数到手抽筋”还要厉害 茶叶蛋吃撑的经历我有独一无二的体验。那是90年刚上大学的时候,按惯例亲戚家要给一些路上带着吃的食物,悲催的是各家几乎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茶叶蛋,结果我上车带了70多个蛋,一路上的主要工作就是捣蛋,到株洲转车的时候还是坏掉了30几个。吃怕了。 小时候不怎么吃茶叶蛋,一般吃白煮蛋…
记得小时候到哪个节日还会带着鸡蛋上学,到课堂上和同学撞蛋玩,看谁的蛋最硬…
不懂分享的后果,哪怕你在火车卖卖都比坏了好啊
朋友可能没有九十年代初坐绿皮火车的经验。我告诉你当年那个车上全部是去广州深圳打工的人,多到什么程度呢?厕所里挤了6个人,送餐车见不到,因为车子根本不可能在过道里挪动哪怕一米。见到一个急着要上厕所的女士,哀求了半天才让里面的6个人给她挪了个空间。至于男人,那就是直接对着窗外撒。
18岁第一次出远门,谨记教导,少跟陌生人说话,坚决杜绝陌生人给予的食物和饮料。
两个大箱子,一箱衣物,一箱书籍。那时候好傻,把高中阶段认为有用的辅导资料全带去学校,怕在学校拉后腿,算是自备一些课余补品吧,结果开学上课后发现高中的资料在大学里全部没用,白费那个劲了。另外还背了一个大号的牛仔包(背带到株洲转车时候已经背断一根了),加上一些吃的食物饮料,体重120斤的小个子大概带了150斤左右的行李。
在株洲下火车是跳窗行动,因为你根本不可能走到车门口。行李全部是从窗户那里扔下去的。感谢绿皮火车,起码它还有窗户。 白沙 发表于 2014-9-29 16: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朋友可能没有九十年代初坐绿皮火车的经验。我告诉你当年那个车上全部是去广州深圳打工的人,多到什么程 ...
沙兄,有某类的点评是不能认真的,否则就真的是那箱高中参考书了。绿皮车是太多回忆的载体,某年就是在起始站用了车门,中间郑州半夜转车,途中下车伸胳膊腿放水什么的,到站下车全是走窗,除了您说的六人房没呆过,车中任何位置都是地盘呀。那时,就是茶叶蛋提气! 我小时候的记忆里茶叶蛋很模糊,大概只吃过一两次。印象深刻的是咸鸡蛋,我姥姥每年都腌的咸鸡蛋。一直到后来上北京念书前,我都以为天下的咸蛋都应该是咸鸡蛋。咸鸭蛋?没听说过。吃得多了,也掺和得多了,就记住一些“专业词汇”,比如,谢黄,或者叫散黄,是说旧年咸蛋的蛋黄跟蛋清经常混在一起了,煮熟了吃起来要比普通蛋白劲道一些;白pa,是说腌蛋坛子里的盐汤表面漂的白色泡沫。我姥姥手很巧,腌的咸鸡蛋出油很多,蛋黄一咬开总是油汪汪的。可惜我那时候不识货,偏爱吃陈年的谢黄蛋。现在想吃也没有了。
小时候在内蒙,茶叶的品种不多。记忆里只有茉莉花茶和牧民常喝的砖茶。听大人们讲,茉莉花茶是小叶茶,隔夜就不能喝,不知道为什么。偷偷喝过,然后惴惴不安了一天,好像也没事。砖茶是要在开水壶里煮了才能出色出味,再加盐加羊奶就是蒙古人的奶茶了。砖茶的味道不细腻,但那种浓郁厚重无可替代。后来也喝过一些好茶名茶,有的也很令我着迷。但茉莉花茶和砖茶的味道一直留在我记忆深处不断回味,是家乡的味道。 重重无尽 发表于 2014-9-30 16: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小时候的记忆里茶叶蛋很模糊,大概只吃过一两次。印象深刻的是咸鸡蛋,我姥姥每年都腌的咸鸡蛋。一直到后 ...
咸鸡蛋出油,想都想到口水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