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总新书》前言结构分析——对此书的粗略了解
本帖最后由 fightp 于 2014-9-11 17:08 编辑本帖就是个灌水贴,没啥内容。
最早见到这句话“把设想变成计划,把计划变成任务,把任务变成行动方案,把行动方案变成成果,把成果变成考核,把考核变成奖惩”,是忙总在河里一个帖子的回复里(不过主贴被删掉了)。后来读忙总读的越多,越觉得这应该是管理系列的核心(此处的核心是基于一定基础上的核心,是有限定范围的。详见8楼给大懒虫的回复),觉得好多内容都是他的展开。但是由于没有什么管理经验,处于盲人摸象的状态。最后发现,这部分内容没实际经验的话,核心意思是看不明白的,只好作罢。(具体可参考《给年轻管理者们的技术建议》《小企业管理案例》《实施全面预算的几点体会》《管理闲谈》)
这点大师兄也有提到过(见12楼):http://www.sychaguan.com/forum.p ... 4077&extra=page%3D1
今日初读《忙总新书》前言,觉得忙总和懒虫姐就是救星。(这部分内容是我非常想知道)
我跟着受益,又没出啥力,心中惭愧,就捧个场吧。
至于水平,大家就凑合看吧。我这也就小学阅读理解水平...(惭愧,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读忙总的,掩面...)
PS:
有兴趣的,可以从学习写作的角度看看忙总的文章。
我分析过不止一篇,这样分析下来,就知道忙总写东西是真牛逼,结构都相当赞,逻辑性非常强。
PPS:
我之前的那个目录也是这么一点一点分析出来的。
本文主要分以下六个部分:
一、本书的写作目的和适用对象(起:“本书是为了解释...”)
二、通过介绍本书主题的由来引出主题(起:“学生时代...”)(这是个逐渐缩小主题范围的过程)
(一)介绍忙总自己对知识的分类:理论、应用、技术(止:“技术就是利用...”)
(二)由技术的一般概念引申到管理者。并以自己为例,介绍自己的管理工具(起:“管理者也不例外”;止:“这些信息技术平台...”)
(三)介绍完自己的管理工具,以说明管理工具与管理的区别开头,引入主题“这本书的核心主题是执行”。并解释了以下问题:为什么管理是门技术?管理作为技术,其水平高低的判断标准是什么?(起:“由于管理方法和工具的实用性”;止:“经过若干失败教训...”)
(四)在引入主题后,进一步说明在正文中将以怎样的方式来阐释本书的主题:“大量引用了以前服务过的企业文档”。并简略展开引用文档将说明的主题细节:“把设想变成计划,把计划变成任务,把任务变成行动方案,把行动方案变成成果,把成果变成考核,把考核变成奖惩”(起:“在本书中,我大量引用”;止:“我在这里汇集整理...”)
三、介绍数学工具在管理中的定位,说明本文未涉及的原因(起:“本书定位是案例笔记...”)
四、建议读者阅读本书时,读前应有的态度和读后应有的期望:“企业管理方法不能吃套餐、吃快餐,必须定制小炒,必须因时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建立自己的特殊管理体系”(起:“本书不打算写成...”)
五、本书正文内容划分及顺序安排(起:“本书分为4部分...”)
六、对于为何主题没有涉及其他方面的解释(起:“也许有人会问...”)
说明:
以上“止”所引用的段落皆包含在本部分中
牛,这是典型的工程师分析方式。
牛,这是典型的工程师分析方式。 为照顾新读者的特点,编辑把最后的凝聚力部分(最散文的)调到最前面了,但不影响老读者。 其实,这书本来不是这样的,忙总说是根据第一套书做了调整的,所以第一套认真读了,更能读透第二套。但忙总的文字就一个核心:怎样做事做人。 好,学习了 二毛 发表于 2014-9-11 09:3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牛,这是典型的工程师分析方式。
谢二毛大哥抬爱。不过实在是惭愧,其实是忙总写得好。
他脑子十分清楚,前前后后写过这么多帖子,大部分情况下,使用同一个词时代表的语义基本是一样的,所以我才能做做阅读理解。
别说是忙总,跟你比,我这都是毛毛雨。
我知道忙总的帖子你是真看懂的,不过就是不言语。{:4_268:} 大懒虫 发表于 2014-9-11 10: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其实,这书本来不是这样的,忙总说是根据第一套书做了调整的,所以第一套认真读了,更能读透第二套。但忙总 ...
这个我赞同。是我描述不清楚。我一会改改主贴。
忙总在《管理闲谈》里提到过管理有三种技术,我主贴里提到的”核心“,是基于第三种技术的角度说的,这部分按忙总的话来说,是比较硬的技术。
第三种技术即:”如何分解任务,如何配置资源,如何分配工作,如何确定目标,如何组织队伍,如何协调动作,如何指挥行动,如何控制工作质量和进度。“
如果从忙总所有和管理的帖子来看,其实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做事做人。我想这个应该是忙总说的”皮球“:文字怎么写,都写不出原来的样子。
这也是我重视这部分内容的另一个原因,除了这个比较硬的技术看看帖后能在工作中做尝试外,另外两种技术看帖基本上就是看热闹,都不是看书能解决的问题。 fightp 发表于 2014-9-11 17: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我赞同。是我描述不清楚。我一会改改主贴。
忙总在《管理闲谈》里提到过管理有三种技术,我主贴里 ...
嗯,关于写这本书的用意,忙总给我特地解释过。我想等大家拿到书,看了之后,写点读后感之后,再发出来忙总的解释,看看大家是否看懂忙总的用意了。:lol 大懒虫 发表于 2014-9-11 20:3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嗯,关于写这本书的用意,忙总给我特地解释过。我想等大家拿到书,看了之后,写点读后感之后,再发出来忙 ...
这个可以有{:4_238:} fightp 发表于 2014-9-11 16: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二毛大哥抬爱。不过实在是惭愧,其实是忙总写得好。
他脑子十分清楚,前前后后写过这么多帖子,大部分 ...
看懂了不敢说,不过有共鸣倒是真的。因为我有失败的经历,而且很失败。所以对其中描述的东西用同感。 本帖最后由 fightp 于 2014-9-12 11:45 编辑
二毛 发表于 2014-9-12 09: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懂了不敢说,不过有共鸣倒是真的。因为我有失败的经历,而且很失败。所以对其中描述的东西用同感。
你们的心理都太强大了,这差距看多少东西都弥补不了。
在这点上,忙总肯定经历的更多,区别在于您的单是自己买了。自己买单,即使心理上扛过来,也未必能再有机会。物质基础是必须的。对个人来说,自己买一次单,多年积累就毁于一旦。
所以您看懂的,一定很多。
我只有点小小的共鸣,这点点共鸣让我似乎能明白点忙总、又或是父母的那些苦心:有些事情,即使理智上知道经历过以后对人的成长有好处,但是真的不想下一代再经历了。就算无法避免,也希望能少吃些苦头。
本帖最后由 fightp 于 2014-9-12 15:32 编辑
二毛 发表于 2014-9-12 09: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懂了不敢说,不过有共鸣倒是真的。因为我有失败的经历,而且很失败。所以对其中描述的东西用同感。
之前读您写的帖子有个感觉,您和忙总在有一点上很像:很注重一个字、词的内涵和边界的理解。
我也有类似的感觉。
对某些事、某些话理解程度的提高,往往就是从重新理解这些常见、基本的词的内涵和边界开始的。或者说,是在重新理解了内涵和边界后,才真正明白别人在说什么,事情是什么样子的。比如:从忙总对与董事长与经理的职责划分,开始有点明白,不同帖子中所站的角度,这些话所面向的读者,其实是有不同的。
这篇前言里也有这种基本概念的介绍,就是关于“知识分类的方式、三种分类的内涵”这部分内容。让我对忙总、还有其他一些帖子中的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
这些理解有些是进一步明确,有一些是有了模糊的方向。
比如之前您写过一个帖子《什么是组织能力》。在看了忙总的这篇前言后,结合上《管理闲谈》中对于管理技术的分类,觉得这些似乎对解答这个问题有些帮助,但是非常朦胧。
这算不算是组织能力?又或只是组织能力的一部分?不知道能不能分享下您的想法?
毕竟忙总和您的帖子两头我都是看来的,而其中的一篇是您亲自写的,理解上我是望尘莫及的。 fightp 发表于 2014-9-12 15: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之前读您写的帖子有个感觉,您和忙总在有一点上很像:很注重一个字、词的内涵和边界的理解。
我也有类 ...
你过奖了,我不过是照猫画虎而已,其实要说完全掌握那种结构性思维方式,还差得远。 俺看了,没有特别的感觉怎么办? 本帖最后由 fightp 于 2014-9-12 23:51 编辑
二毛 发表于 2014-9-12 21: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过奖了,我不过是照猫画虎而已,其实要说完全掌握那种结构性思维方式,还差得远。
{:4_268:}
可能真的是非一般人才能到那程度。
不过您的帖子还是非常有启发性。《忙总管理思想来源分析》《从同学聚会看人生百态》《什么是组织能力》等等帖子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忙总不在,能多看看您写的帖子也很过瘾。 吾牛之牛 发表于 2014-9-12 22: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俺看了,没有特别的感觉怎么办?
可能是我自己的思路,不一定普适。
自己看出来道道也行啊。
可以互相探讨。 马克,静候佳音。 非常期待,严重支持:P 吾牛之牛 发表于 2014-9-12 22: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俺看了,没有特别的感觉怎么办?
体验过了,或者没有体验。
有体验才有能理解。 本帖最后由 tdyxssrs 于 2014-9-13 21:44 编辑
把设想变成计划,把计划变成任务,把任务变成行动方案,把行动方案变成成果,把成果变成考核,把考核变成奖惩
流程管理的思路。但是,这个不是直线型的,而是立体的,同一个节点上有无数可能,经过外界条件的限制界定以后,可行的就几种了,再优选下,剩下的就是尽可能最优的。一件事完整的走下来,所有的步骤都会经历上述的选择,但最后体现的只是尽可能好的选择,看起来顺风顺水的一条线就下来了,其实选择的过程和可能被省略或隐藏了。只有有过类似的经历或见过(对自己有影响才行),才能体会出或者头脑里还原出那些选择的过程。 tdyxssrs 发表于 2014-9-13 21: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体验过了,或者没有体验。
有体验才有能理解。
这个可能俺还是工程师视角比较多,所以体会不深吧。 tdyxssrs 发表于 2014-9-13 21: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把设想变成计划,把计划变成任务,把任务变成行动方案,把行动方案变成成果,把成果变成考核,把考核变成奖 ...
谢谢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