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辈提到的“脱离刺激源”-”彻底的消极情绪宣泄“-”认知引导“,令我茅塞大开,谢谢!
但操作起来有个 ...
风云际会:你好!
从你的描述来看,宝宝这种哭闹的成份恐怕不是单一的。可能与在私人消息中聊的成分有关。如果宝宝能口头表达的话,最好通过他的口述来了解“为什么这样哭闹”。时间不要在他哭闹的时候,而是他哭闹过后,平静下来半小时内询问。也可以用我在前面说过的,让宝宝讲故事的方法了解。讲故事的方法是投射方法,一般要在宝宝讲故事讲到竭尽他所能用的素材之后才会触及他比较深层的内容。这点要注意。
至于把他隔离后,他更加哭闹。一般是他有过哭闹加重后,他就被放出来的经历。你回忆一下有没有过。这种经验让宝宝认为他哭闹得还不够,够了,就可以放出来。采用这种方法时,特别是最初几次使用时,让宝宝有过通过更加严重的哭闹可以让控制父母关放行为的经验后,宝宝们多半会采用这种方法,直到他认为这个方法失灵了。由于宝宝的认知能力低下,以后父母不理,坚持不变的行为,会让宝宝觉得他的哭闹没有到位,如果到位了,就会那次一样放出来。所以,要让宝宝觉得这个方法失灵的话,还得多观察,让宝宝觉得还有其他更好的方法与父母交流,或者与别人交流。
另外,体罚不是最好方法。次次VIP,就没有VIP。 fightp 发表于 2014-9-7 16: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那是不是得在过程中引导孩子明白这两者的区别?
fightp:你好!
不是的。是让成人明白的。这样可以采用不同方法。
宝宝达个年龄段还不是能理解许多成人们看起来非常简单的道理。宝宝们知识积累还不足。
谢谢你的回复,谢谢! fightp 发表于 2014-9-7 16: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您有没有什么大作?或推荐的书籍?
看您的帖子有了基本认识。希望能进一步系统和整体性的认识。
fightp:你好!
我的专业是社会心理学。拙作也是这个方向以及它的应用。
由于心理学的早期发展是通过心理咨询和教育两条腿走路而从哲学中分离出来的。所以,学习社会心理学的人们对教育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多少有些了解。我又在工作中与这两个领域的朋友们一起探讨很长时间了,所以,知道当下教育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一些成果,以及存在的不足。
我的朋友们在这领域里探索了很长时间了,他们比我在这两个领域里有更深的了解、理解和心得。他们在编著他们研究成果成书。
由于心理学研究没有大一统,更由于心理学研究涉及到人,在实证方法上受到伦理道德严重制约,要成系统地描述人心理上的共性,是比较困难的。积累不足,进展是比较缓慢的。严格地说,我带小子成长的过程,进入朋友们观察集合中,也只能算是“解剖麻雀”方法中的一个案例。所以,这个系列是以“心得”为名,以解决问题为中心。
心理学大致上分成七派。从目前进展来看,心理动力学派和认知学派比较活跃(我是认知学派的。恩师是心理动力学派的)。心得中的理论体现是这两派的混合体。因为是解决问题为中心,就没有那么多的派别之分。但是,要在整体理论上表述,就会遇到寻找到各派理论外延交叉的地方,重新建立起集合并设计观察,最后通过实践与理论的两次检验。也就是“现象→基础理论→中间理论→研究概念→假说形成→实践及理论检验”这样一个大致的过程。这是创新,是需要谨慎和严格,是需要时间的。这也是我的朋友们有成稿,但是,一直没有付印的根本原因。
从推荐书籍的角度上,我是比较倾向于改革开放前的心理学书籍。因为改革开放后,我国引入心理学的书籍有比较严重的问题,一是全面否定前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研究成果和欧洲研究成果,唯美国是首;二是刚开始引进和翻译的书籍有比较大的缺陷,比如,弗洛伊德的潜意识论,只引入其早期泛性论为主的著作,而对他后期的自我校正的著作和论文没有引进。
系统一些了解心理学的体系和结构,我倾向从读心理学史的角度入手。我国学者的著作就可以了。基本上“剪刀加浆糊”,还给读者翻译好了。
最新的研究成果,还是看论文比较好。在各地图书馆,应该不难找到这类论文集。我推荐的是人大的。
就你的问题,我这样回复,不知道回答了你的问题没有。有误请包涵。谢谢你的回复,谢谢! 盈盈若水 发表于 2014-9-10 11: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好心疼,孩子是很好的孩子,慢慢引导就好
盈盈若水:你好!
是很好的宝宝。你的意见非常对。对已经有对抗成人经验的宝宝,只有耐心地细心引导,就一定会有宝宝领悟的那一天。
谢谢你的回复,谢谢! 等而下之 发表于 2014-9-14 21:2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最后的例子,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论。在个人认识看来,是典型的“授人以渔”,很赞的说!
等而下之:你好!
谢谢你的鼓励。心得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宝宝各异,少有雷同,操作上自然不一样。所以,还是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坛友们。希望大家的宝宝们生活的开心,快乐地成长!
再次谢谢你的鼓励,谢谢! 西溪老槐 发表于 2014-9-25 19: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fightp:你好!
我的专业是社会心理学。拙作也是这个方向以及它的应用。
非常感谢您对我这个门外汉耐心的讲解!
您已经把心理学来源、现状;您自身的学术基础;这系列心得的理论来源,以及与正统学术流派之前的区别,都说的很清楚了。回答的深入浅出,即使是我这门外汉,也大概知道找书的方向了。
系统的学习可能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更喜欢看您写的这类心得。虽然说是心得,但是也是有原则和方法。看起来容易,也相对好掌握。(直接看理论书籍,掌握到您这份上估计十分够呛)
所以就着解决问题为中心,跟您这系列心得性质类似的书籍,或者方向,有没有推荐的?或者能不能提供一些关键的词? 请问有没有无缘无故的情绪,就是没有对象发动的情绪 dianyou521 发表于 2015-7-3 23: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请问有没有无缘无故的情绪,就是没有对象发动的情绪
dianyou521:你好!
你所说的情况是指自我没有察觉到对象的情况下发生的事。这样的事例的是非常多的。包括我自己在内,都会有这样的体验。
要厘清的是“无缘无故”这个条件。任何情绪都是有对象的。有在意识状态下的,是可以被当事人察觉到;也有在潜意识状态下的,当事人不可觉察到的。
当自己情绪状态自我察觉到了,但是,发现没有目标,或者目标错了,或者被他人指出情绪指向有问题时,先要做的事,做一些降低性情绪强度的事,比如,深呼吸,出去走一走。当情绪强度降低后,一般都能发现真正的情绪起源的对象。
如果还是不能发现情绪对象的话,可以再过些日子再来自省分析。还是不能发现,并且无目标情绪状态经常出现,那就表明,当事人有心理异常现象。最好向心理咨询医生咨询。
谢谢你的回复,不知道这样回复可否。有问题继续提。谢谢! 西溪老槐 发表于 2015-7-5 19: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dianyou521:你好!
你所说的情况是指自我没有察觉到对象的情况下发生的事。这样的事例的是非常多的。 ...
谢谢你的回答,(我不是心理有问题),比如象恐惧这种情绪就是并不一定恐惧某种东西,他是一种氛围,玩恐怖游戏看恐怖电影的都知道,单纯的某物是不会恐怖的。我不是指这些,我是指我没有纯粹随机的情绪,就像量子理论真空泡沫一样。我有经验,只是单纯晒太阳也能变得愉快,这是生理原因,当然这不是纯粹随机的情绪。纯粹理论兴趣 老槐,请教一个问题很急,孩子五年级结束了,开始问一下关于性的问题。比如他知道精子在男人身上,卵子在女人身上,那是怎么结合在一起的?您有什么可以让孩子自己看得书推荐一下。感谢 far8008 发表于 2015-7-7 17: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老槐,请教一个问题很急,孩子五年级结束了,开始问一下关于性的问题。比如他知道精子在男人身上,卵子在女 ...
far8008:你好!
孩子的性教育,我倾向越早越好。而且这个辅导任务最好由与孩子同性别的大人来完成。
当时,我给小子看的是《人体世界漫游》,是一个网上的视频节目。那个讲很彻底。
性教育在青春期到来之前进行,要比青春期再教育要好得多。
由于我现在关注的重点在工作上,对这几年来性教育的图书没有看过,真的说不出什么来。
没能很好的答复你的提问。希望你多多包涵。不好意思了。
谢谢你的问题。有空我问一下我的朋友们,看看他们有没有好的建议。 西溪老槐 发表于 2015-7-10 21:2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far8008:你好!
孩子的性教育,我倾向越早越好。而且这个辅导任务最好由与孩子同性别的大人来完成。
...
谢谢老槐。找来看看 dianyou521 发表于 2015-7-5 23: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你的回答,(我不是心理有问题),比如象恐惧这种情绪就是并不一定恐惧某种东西,他是一种氛围,玩恐 ...
dianyou521 :你好!
上次来,没有看到你已经有回复。今天才看到,回复迟了,请多多包涵。
你说的随机,我理解的是没有自我觉察到的状态下的。情绪是有对象(刺激源)的,如果这个情绪对象在人的意识状态下被觉察,那么,从意识状态下的集合来看情绪体验和情绪表现,就是不随机的。如果,这个情绪对象(刺激源)没有被人所觉察,那么,从意识状态下的集合来看情绪体验和情绪表现,它就表现出随机的。
晒太阳,情绪会好。是指情绪是一种反应,首先是生理反应。晒太阳时,身体产生的肽有舒缓作用。在情绪体验中会比较开心的体验。但是,并不是说,没有刺激源了,情绪还是有目标的。只是人觉察到了没有。
人的觉察到与没有觉察到,是意识状态与潜意识分界的重要标志之一。当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人,无时不刻都在学习。只是学习过程本身,有的时候人们觉察到,有的时候没有觉察到。关于没有觉察到的学习过程,被称之为“隐形认知”“隐形社会认知”等等。可以看一下华东师大杨治良先生及弟子的著作和论文。他们应该在这个方向上走很得比较好,成果也丰硕。
谢谢你的问题,回复迟了,请多包涵。再次谢谢你! 西溪老槐 发表于 2015-7-17 19:1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dianyou521 :你好!
上次来,没有看到你已经有回复。今天才看到,回复迟了,请多多包涵。
槐叔:请教下孩子注意力不够集中这个状态怎么解决了,比喻我女儿,学习花了很多时间,但是做习题的时候总是出小错误,这些错误造成的正确率有时候非常低,自己计算的答案经常抄写的时候都可能抄错,41可以写成14。
另外我发现最大的问题,就是她不知道前后检查,一套试卷前后题型一样,可能后面的是提醒,但是就是不会回到前面去把以前做错的改过来。就是同样的错误她会重复犯错,当然按“不二过”都是聪明人的说法,女儿只能是资质一般而已。
先谢谢槐叔啦! tnq 发表于 2015-10-25 20: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槐叔:请教下孩子注意力不够集中这个状态怎么解决了,比喻我女儿,学习花了很多时间,但是做习题的时候总 ...
tng:你好!
你的第一个问题其实有三个小问题,我以我的理解试着回答。
注意力不能集中,分为生理心理,和纯粹的心理问题。
生理心理是指宝宝有没有生理上的能力集中注意力,或者说,宝宝的注意力品质有没有发展到相应的程度。如果宝宝已经在三年级以上了,那么,就可以用跳绳来测量了。如果能达到160次/每分钟,那么,一般都没有这个生理心理上的问题。主要是纯心理上的注意力问题了。没有达到,多半是这个问题,训练宝宝达到160次/每分钟,可以解决大多数宝宝的这个问题。
纯心理上的注意力问题,主要是注意力的集中和分配。这与宝宝的心理动力类型有关。像我儿子,让他紧张起来,他就很少出错。比如,听写生词,一般是报三遍。我儿子是经常要错。我用报两遍,或者压缩报生词之间的时间,这样,他就很少错。我就针对小子这种心理动力类型,用快速听写的方法训练他的注意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的注意力集中和分配就能比较好的协调起来了。我记得这段时间我用了三个月以上。
在我周围的朋友中,宝宝们这种小错频率高,与在幼儿园的精细动作训练不充分有关。许多幼儿园还没有等宝宝们精细动作这个心理特质发育完成,就让宝宝们去学小学的内容。拔苗助长后,完成精细动作的心理特质就发展停顿,甚至退化。带入小学以后的学习就会出现小错不断。许多人叫这种现象为“粗心”有一定的道理。其实在实时认知过程中,宝宝们是以为正确的操作。问一下宝宝就知道了,绝大多数宝宝会说,“我以为”“我觉得”……
解决难度随宝宝的年龄增大而增大,主要是用精细的操作来训练注意力,比如说,刺绣,穿小珍珠,白描绘画,等等。就是用宝宝们需要静下心来,用心做那些细小的动作来训练。也可以通过大量地做那些所谓“客观性题目”,让宝宝在不断地纠错的过程中逐步改变粗心习惯。
改变粗心习惯是比较费事费心,要有长期的思想准备。彻底改变一种习惯,一般要八个月。
最好的方法是在幼儿园的时候,让宝宝有充足的精细动作的训练。用我朋友夫人的话来说,“幼儿园训练一天,等于小学训练一周,中学训练一月”。
答案抄错,除了粗心之外,还有一种情况,是属于认知操作参照刺激不足的问题。这个学术味道太重。是指人们在认知过程中,参与的因素太多,干扰了应该的认知过程。这种现象曾经被认为是轻度认知障碍,现在认为是很正常的,是心理发育过程中结构发育前后参差的问题。等心理发育成熟后,自然就会消失。在人群中有很小比例的人会终身都有这个问题。包括我自己也有这类现象。我在讨论问题时,在思想火花出来的时候,就会有句子成份残缺,偏正词组倒读,名词倒念的现象。不必担心的。
可以通过增加刺激通道来校正这个错误。比如,当抄写41的时候,就同时念出“41”,用声音这个刺激来增强刺激。进而保证书写41的正确。
解决这个问题最容易出现的误区是对宝宝这种错误进行惩罚,责骂,体罚,严厉指责让宝宝背上包袱。让宝宝形成“我一抄东西就会抄错”的认识,它是负面自我暗示。非常不利宝宝校正。
第二个问题,在本质上是学习策略的习得和运用。学习策略在在学习心理学上是属于最高层次的元认知范畴了。有的人,可能终生都不能完成这个元认知能力的习得过程。现在对宝宝有这个要求是不是有点用“成人的目光”看宝宝了。呵呵。
解决的方法就是告诉。注意,是告诉。就是告诉宝宝,还有一种提高成绩的好方法,……通过宝宝不断地被告诉后,在某一天领悟了,就进入了元认知能力提升的殿堂了。
我家小子曾经就是从来不检查的。而且他有成绩的确很好的支持。我没有说他的不是,在看到考卷上那些不检查而丢分的地方,就说:可惜,可惜,这种根本不应该的错误,你背上了太可惜了。告诉你一个方法,老师很刁的,那么一点内容,要出那么多的题,又不能出在一起,他们就会把类似的题目出在不同的地方,可以相互印证的题不出在同一个卷面。你呢,考完了,就从头到尾多翻几遍,连续的翻,你就可以看出老师精刁古怪套你进陷阱的题目,发现在那里你可能做错了,当年老爸……。
这种父子之间的自吹自擂夹杂着方法的告诉,就是一颗糖衣炮弹。小子很受用。慢慢也就开始检查了。习惯养成后,到竞争激烈阶段,优势就出来了。优势是一种强化,强化这种检查习惯。
大约在初二的时候,告诉小子那些学习策略。一开始他是不明白的,但是,会去做,到了高中,他就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学习成绩就稳定在高处。
关于学习策略,学习动机,学习成绩的关系,曾经参加过一个大型的调查研究。我去问问当年的合作者。如果不影响他们的研究成果,也没有意见,我就用一个简述,介绍给你及茶友。
这样回复,不知道回答了你的问题没有。有疑问直接提。谢谢! 西溪老槐 发表于 2015-11-7 19: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tng:你好!
你的第一个问题其实有三个小问题,我以我的理解试着回答。
谢谢槐叔:你答复这么多,而且可操作性很强!
第一点:幼儿园提前学小学的内容现在很常见,我们孩子上的班按大人说就是过多的注重表现,真是的培养孩子“后劲”的东西不多,或者我们不了解这些,父母也有些急功近利的表现,可能有部分原因。
关于生理能力的测量,我每天陪她跳绳的时候一般水平只能达到156附近左右,160还是达不到,偶尔听她说在学校可能达得到,一般我都是以你说的170来鼓励她,估计和状态等问题有关,这个160是只平常水平还是最高水平,如果最高水平,估计勉强达到得了,但是约到上面肯定越难。
"轻度认知障碍"我自己经常有这种问题,比如“迪斯尼”说成“迪尼斯”,以前经常分不清“阿拉斯加”和“拉斯维加斯”,还有些店名,之类的经常倒着认,情绪激动说话表达不清楚估计也是这种。
第二点要求确实抬高了,或许和自我经历有关系吧,我的学习经历很奇怪,数学很好,其它一般,记得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老师讲加减法的时候,我就在老师告诉加法用减法验算,减法用加法验算之前就已经掌握这种方法,那时父母基本不管(不像现在父母天天清理)。父母文化也不高,而女儿已经四年纪了,还是如此,虽然成绩不差,但是感觉现在的成绩是建立在学校老师出的题目都是平时做过的基础上,感觉孩子的学习动机和我们以前不一样。一是学习的主动性不足,二是觉得学习都要找老师,这种状况和我平时观察周围工作同事的人有同样的问题,哪怕很好的学校毕业的学生,工作后基本没有把工作认真做好的动力,或者达到一定水平之后自我放逐,没有再前进的动力!
谢谢槐叔!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