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
本帖最后由 圆木疙瘩 于 2014-7-21 14:53 编辑二三期工程调试的时候,我们有一个6人的技术团队,由老同志带队。老同志从另一家过来,经历了这里建设技术的所有。他喜欢喝烈酒,特别是喜欢召集我们这些成员,由头往往是谁家孩子满月,谁家买新房子、过生日等。去年赶着我落户,也召集过一次,伴上老家特产吃海鲜粥。这些人年龄差距很大,可以说跨越老中青三代。老同志应该说人是不错的,总是对我们以兄弟相称,虽然我和他女儿差不了几岁——她女儿工作时也吃过一次。不过我很快对这种屈尊俯就的行为就开始感到厌烦。上点儿年纪的人都有差不多的毛病,对自己手里道理深信不疑,排他性严重,尤其是些阅历丰富的人。
对于一个有精神洁癖的人来说,工作之后的交友是件困难的事。好在如今交通便捷,我们就去重庆。不了解的人会觉得傻里傻气。平心而论,一个人在朋友这里所能得到的,总是少于他所失去的——恰如读书的感觉。我不想那么多,党老师召集,大家去,我就去。
我是个慢热的人,连叛逆期都到大学了。这曾经让我十分痛苦,因为意识到叛逆是不对的,自由是难能可贵的奢侈。最终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离开北京。之后回过一次学校,他们还都没有毕业。走在校园的路上,周围不大的变化总让我有亦幻亦真的感觉。北科的下午上课时间是1:30,跑趟宿舍不值得,就特别喜欢饭后在图书馆后面那条小路上晃荡。如逢雨天,回宿舍前通常会在头脑里把所有路线估计一遍,捡积水最少的回去。那时基本都是我一个人。我积攒下来这些同学,基本上都是在二年级甚至更晚时候的事。当然,老早就认识。我记得第一次见到的女生是家蕤和党老师,军训的时候就和松哥、德隆、丛几个在一个饭桌上抢菜。
德隆到上海和我一起走。3年前他在上海,和我住在一起。这次来,人胖了,打呼噜更响了,吵得我晚上睡不着,发了一首打油诗气气他。到了重庆后他们三个睡客厅,第二天早上松哥也发话了,德隆你这个打呼真是……他正在阳台上把十来个枕头晃晃悠悠的迭起来。
重庆话基本听不懂,但挺好玩的。松哥总把note说成lote,刘奶奶和李奶奶分不清,二妹干脆话就很少。不过是他们地盘,我们不需要懂,照例是每天早上打游戏,中午四处寻小面吃,下午晃荡晃荡,晚上吃完再去景区。那边天气已经开始热起来,第二天在石崖洞看着江景打牌,阳光照下来,几个女生忙着往伞下躲避。松哥指着江对面的房子说,老大,看见没,对方的房子也就一万多。
第三天小荣和锦帆各自都回去了。我们失去了交通工具,松哥就租自行车带队,一会儿上坡,一会儿俯冲。回来的时候经过一个隧道,到一个路口,有个阿姨问:你们是从哪里来的?我一时发懵,大喊了一声“北京”冲了过去。阿姨估计以为遇上了传说中的骑行队,我刚好告知了她一个起点。
重庆吃什么都是辣。小面、凉菜、火锅、凉皮——凉皮是甜的。第一天吃江湖菜,上了猪脑有人不敢吃,我可是什么都没拉下,并且坚持吃什么都说好,只是后来有点拉肚子,还得半夜去药店。其实第一天的风景我觉得是最好的,下雨天看江景,人少——或者说是没人,人群恐惧症的我欣喜若狂,对着他们大喊“瓜娃子”。松哥喝多了,躺在车里没出来。回去的时候,德隆搂着松哥,电台里正好放起张靓颖的《好不容易》,锦帆的宝马音效很好。以至于到如今,每当听到这首歌,我都似乎看得见熟悉的脸,在昏黄的路灯下忽明忽暗。
老年人,年轻人。是个谜团。 有这么一帮朋友真好。 {:4_247:}
喜欢这篇文章,有画面感。楼主的文笔很好 ,欢迎多写。
本帖最后由 圆木疙瘩 于 2014-7-22 07:41 编辑
思炎 发表于 2014-7-21 11: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喜欢这篇文章,有画面感。楼主的文笔很好 ,欢迎多写。
思炎姐过奖了。我们是4月份去的重庆。自大学毕业后,真的是天各一方。前天的时候和这边几个校友相聚,感觉完全不一样。以前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毕业后交友困难,后来发现,这主要是因为在之后的来往中,我们通常会预设某种目的,不管是冠冕堂皇的那种有益交友理论,还是仅是得到精神的慰藉,总之都希望从圈子中得到些东西,也如这种网络社交。晚上听歌也刚好听到这首,就特有感触。年纪大些,任何情感的流露往往会被视为矫情,虽然我并不完全明白矫情这个词的涵义,写的时候也想尽量掩盖一些,加上又不想记流水帐,加上想起了《pulp fiction》里那种首位相接的故事方式,就成了这个。 宋兵丙 发表于 2014-7-21 09: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有这么一帮朋友真好。
海内存知己的感觉。 77777y 发表于 2014-7-21 08: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老年人,年轻人。是个谜团。
我个人反而觉得和年长的同事相处不难,特别如果对方是平级或上级。
如果对方是下属的话,一上来要确定上下级关系,和厉害关系。小节上给于必要的尊重,除非对方有问题,一般“老年人”会心存感激,不会乱添麻烦。
欢迎5个7茶友谈谈经验,体会 {:4_255:}
圆木疙瘩 发表于 2014-7-21 19:59 http://www.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思炎姐过奖了。我们是4月份去的重庆。自大学毕业后,真的是天各一方。前天的时候和这边几个校友相聚,感觉 ...
我没有去过重庆呢,很向往,好奇中国的雾都是怎么样的?
圆木也可以展开写写重庆和美食。
我在19岁左右和朋友旅行,回程倒是搭乘重庆客轮回沪,吃的是船员自己做的小灶菜,太好吃了。后来,吃了无数川菜,都觉得不如那次的美味 {:4_264:}
以前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毕业后交友困难,后来发现,这主要是因为在之后的来往中,我们通常会预设某种目的,不管是冠冕堂皇的那种有益交友理论,还是仅是得到精神的慰藉,总之都希望从圈子中得到些东西,也如这种网络社交。
你很真,不虚伪。有点感动。。。不过,其实转而想想这也是正常的,也就释然了。
----------
你比我年轻,幸福,只要有心还有朋友同学可保持联络。 而我们当年联系方式是靠手抄写在小通讯录上的,随着社会大变迁,各自搬家,公用电话到安装私家电话,逐渐就失去联络。 手抄的通讯录一直跟新(同学越来越少), 最后几位是国内通讯行业的更新,频繁更换手机服务商和号码,就彻底失联了 {:soso_e154:}
思炎 发表于 2014-7-24 09:51 http://www.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没有去过重庆呢,很向往,好奇中国的雾都是怎么样的?
圆木也可以展开写写重庆和美食。
重庆的小吃大多人主要感受到了辣,其实这是错误的。这么说吧,如果一个川菜馆做出来的川菜让你感觉只是辣,那说明这个饭馆做川菜的厨师水平不及格或是鱼目混珠而已。川菜首先讲究的是麻,其次才是辣,不少人没有将之区分开来或者是混淆了。
虽然重庆被称为雾都,但我去的时候并没有看到什么雾,没法说什么感受。不过重庆的夜景我极是欣赏。当时自己正穿过嘉陵江大桥,夜色降临,无意中一抬头,只见一层层的万家灯火。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因为重庆是个山城,百姓人家依山而建,夜幕降临后,家家掌灯,便形成了奇妙的景观。与城市中的高楼大厦那种明亮、辉煌不同,重庆给人的感觉是整个一座山变得星星点点,层次分明但又有点模糊,显得古朴而自然。 本帖最后由 圆木疙瘩 于 2014-7-24 21:59 编辑
思炎 发表于 2014-7-24 09: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没有去过重庆呢,很向往,好奇中国的雾都是怎么样的?
圆木也可以展开写写重庆和美食。
惭愧。我还不知道中国雾都的说法,不过确实偏湿热,头两天的时候阴天时而有雨,所以整个城市都有点笼罩在水汽中的感觉。
我们是走马观花玩了三天不到。同学结婚,婚礼办完后才请我们过去,就住他家,随他安排跑了几处,加上我又路痴,只记着吃,然后闷头跟着走。
不过确实可以说,重庆是个好地方,除了火炉天气之外。如楼下所说,重庆是山城,地理层次感非常强,夜晚开车在高架上,仿佛在空中,可观万家灯火。这个也给我印象是最深的。写的话可能要整整思路和材料,找段时间。
其实我对那个年长和年轻人的事情挺有感触,因为是我身边的事情,也算观察思考过一段时间。但是从来没有打算要写过,当然最主要原因是懒。其次还有一个我对这个题更多的情绪有关于困惑和反感,如果真写的话,就难免带入情绪,使陈述偏离客观。以前在西河上发过一篇文,本来是关于中国人双重标准的话题,后来底下有盆友就回了,说我后半部分基本是发牢骚。我又看了一遍,的确是虎头蛇尾,从不知情者的角度来看,就是这样,因为发生的事情影响了情绪,写出来的东西就走了形,看的人视角随写的人转,多半也是看到片面的事实。当然,归到底还是太懒了,还没尝试过从更宽、更整体的视野上去思考这些。 本帖最后由 圆木疙瘩 于 2014-7-25 07:37 编辑
思炎 发表于 2014-7-24 10: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很真,不虚伪。有点感动。。。不过,其实转而想想这也是正常的,也就释然了。
----------
我又要说惭愧了。。。确实是正常的,但是对于自己来说,懂得并不能代表能做到。这就是有时我觉得挺困扰的地方。前一阵子看《洪堡的礼物》,对下面这段话特别有感触。
凡是实在的东西,都不符合纯粹的希望。而期望的纯粹性正是厌烦的主要源泉。
说真的,这个想法让我离幸福挺远的。比如相亲、交友等等我就是觉得不纯粹,当然自己也明白这是正常,但真要去做的时候,就觉得好像面前有一堵高墙不可逾越。真的是,只有和这些同学或家人在一起的时候,才有幸福的感觉,和幸运的感觉。
其实是个悖论式的命题,当提出纯粹性期望的时候,本身就是一种目的。这段话我摘下来发在微信上,我同学的回答是这样:
不对啊,钱挺实在的,也符合我纯粹的期望。
:L:L:L 圆木疙瘩 发表于 2014-7-21 19: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思炎姐过奖了。我们是4月份去的重庆。自大学毕业后,真的是天各一方。前天的时候和这边几个校友相聚,感觉 ...
毕业后只和同学聚过2次,一开始相互询问近况,聊聊工作,哪个升官了,哪个发财了,酒桌上少不了灌酒,只有在说起往事的时候,才有同学的感觉。
年纪大了,责任越来越重,事情越来越多,同学只剩下了手机里短信、偶尔的一个电话,除了节日问候,就是交托事情,再也追不回那种自由自在、青春无忌的感觉。
很想回到学校,看看几人合抱的大梧桐树,走走尘土飞扬的体育场,听听老师的谆谆教诲··· 圆木疙瘩 发表于 2014-7-24 21: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惭愧。我还不知道中国雾都的说法,不过确实偏湿热,头两天的时候阴天时而有雨,所以整个城市都有点笼罩在 ...
又看了一下茶友发的主题帖,我猜你是夏天去的重庆。其实去重庆最好不要选择夏天。因为那时候天气太热,铺沥青的道路都能给晒软了,一般人真受不了。我去重庆的时候是冬天,天没有那么热,但室内外温差比较大,如果不留意很容易着凉。我当时在室外都穿不得厚棉衣,但回到室内却必须穿上或披上羽绒服。 冷酷到底 发表于 2014-7-25 10: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又看了一下茶友发的主题帖,我猜你是夏天去的重庆。其实去重庆最好不要选择夏天。因为那时候天气太热,铺 ...
四月。那边已经有点热了,上海还穿外套,那边就只穿衬衫。 有些人,终究是会沉淀下来的。
是的,大学里的几个师生故事。
教务处主任:大一,去教务处抄考试成绩,对教务处主任说,我们这个专业没必要上这门课,头发花白的主任仔细看了看专业课程,从大一一直说到大四,讲课程间内在逻辑关系。我已走出教务处的楼门,他从里面追出来,站在教务处门口的梧桐树下又讲了好一会,那个时候他仿佛年轻了好几岁,满脸通红,眉宇间散发着异常的兴奋。希望他还好好的,多几次这样神采飞扬的演说。
班主任:大三后,我泡图书馆,不常去上专业课,连他的课也不给面子,没有卖书,临到考试总向他借,每次他都惊奇地瞧起嘴角说,狗日的,不挂科没天理了。可我总能捞个80多分,他有863课题,想让我读他的研究生,但我死活不愿意,有次又来宿舍动员,教育了我2个多小时,回去时脸上的遗憾到现在我还记得。毕业后打过几次电话,汇报我的工作、进展,后来回母校去看过一次,他早早地在实验室门口等我,我请他和师母、辅导员和师母吃饭,他早已让师母买了单。每次他出差来我所在的城市,都会在回去的时候给我打个电话,狗日的那句“骂人话”变成了——好好干,你不读研究生是对的。其实,我更喜欢他带句口头禅,狗日的,······
隔壁班的同学:大四,两个人才熟悉,一包花生,一人一瓶啤酒,在星空下的体育场散步,一口啤酒,背一首古诗,说各自的理想,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我先找到工作,他穿着我的西服一地一地去面试,最后落脚南方,2年后和高中女同学结婚,很快生了一个儿子,工作上与上司不和,下海创业成功,后来有一个项目虽然赚了钱,却被我狠狠地骂了个狗血喷头,之后总在候机的时候给我写email,和我商议怎么管理、做什么生意,最后总会加一首古诗。他有一个遗憾,没有记住那盘输给我的五子棋是怎么下的,复不出盘来,这盘棋几乎用尽所有的围棋子。如果以后有机会再下棋,不知道还能不能下成那样。 每个人在自己的一生都是与“朋友”为伴而行的,没有那个“谁”能例外的。
但是朋友是泛指的,细分的话则有:同“行”者(时间的跨度会差异很大), 同“道”者(在人生观,道德准则等方面的知音),同“志”者(为了同一个理想而共同奋斗过),同“好”者(在某个个人爱好上有共同的追求),同“工”者(职场上的同事们),等等。。。。。。。
弄清楚对方属于哪一类朋友,能选择合适的方式来交友和待友,是我们一生要学习和实践的功课。看清楚对方的前提是认清楚自己,而搞好关系的关键则是理解和宽容。真诚和坦荡的人是最好的朋友,他们善于学习,愿意付出,既利人,更益己。
冷酷到底 发表于 2014-7-24 11: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重庆的小吃大多人主要感受到了辣,其实这是错误的。这么说吧,如果一个川菜馆做出来的川菜让你感觉 ...
我吃辣很厉害的,个人体会,在味觉上重庆菜与川菜是有区别的,我当时吃的重庆菜是辣却不麻,而川菜相对来说更麻,可能是在配料上使用更多花椒的缘故?
看你描写的重庆好令人向往,有万家灯火,巴山夜雨的感觉。
冷酷兄如果能写写这类主题,一定很棒的 {:4_279:} 本帖最后由 思炎 于 2014-7-26 12:13 编辑
圆木疙瘩 发表于 2014-7-24 22:16 http://www.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又要说惭愧了。。。确实是正常的,但是对于自己来说,懂得并不能代表能做到。这就是有时我觉得挺困扰的 ...
君子之交淡如水
。。。。。。 冷酷到底 发表于 2014-7-25 10: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又看了一下茶友发的主题帖,我猜你是夏天去的重庆。其实去重庆最好不要选择夏天。因为那时候天气太热,铺 ...
为何室内反而比室外冷?是空调的原因? 思炎 发表于 2014-7-26 12: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为何室内反而比室外冷?是空调的原因?
作为一个重庆人解释一下:因为室内没有暖气,室内外温度基本一致,可是在室内一般待着不动,在室外一般动着,体表温度就不一样了,所以重庆的冬天容易让人感冒。
中梁山 发表于 2014-7-26 20: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作为一个重庆人解释一下:因为室内没有暖气,室内外温度基本一致,可是在室内一般待着不动,在室外一般动 ...
原来你的ID是如此来的 {:4_261:}
我想多了,还以为有特殊原因。
上海的冬天也如此,也许更惨,阴冷潮湿,没有暖气的话,北方人都直呼受不了。
欢迎中梁山写写重庆的故事:美食、名胜、生活习俗、历史等,不错的话题同时也赚小钱钱哦{:4_255:}
冷酷到底 发表于 2014-7-24 11: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重庆的小吃大多人主要感受到了辣,其实这是错误的。这么说吧,如果一个川菜馆做出来的川菜让你感觉 ...
北京大学还是清华大学来重庆讲座说重庆是世界上最美的城市!呵呵!所言非虚! 思炎 发表于 2014-7-27 11: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原来你的ID是如此来的
我想多了,还以为有特殊原因。
中梁山茶友的解释完全正确。由于重庆冬天阴冷而且没有暖气,所以室内温度相当低,我感觉穿厚毛衣都不行,外面要再加上一件大衣或者直接穿羽绒服才可以。因此没有经验的人去了很容易感冒。但在室外,特别是有太阳的白天,又让人感觉很热。即便是在冬天,重庆你也看不到地面上有雪,只瞧着天上的雪在飞,落下来却是一点点水滴。 tnq 发表于 2014-7-28 14: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北京大学还是清华大学来重庆讲座说重庆是世界上最美的城市!呵呵!所言非虚!
当然,重庆处处都是景啊。 思炎 发表于 2014-7-27 11: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原来你的ID是如此来的
我想多了,还以为有特殊原因。
馆主好细心。
我出生于中梁山脉中梁山的农村。少时看惯的小山小河,到北方后才知道都是风景;一碗重庆小面,也让我很是想念。在老家从来不做饭的我,婚后做的饭菜居然深获东北老婆的喜欢。一个泡菜坛子、几根泡姜、一点酸菜,都让人流口水。
冷酷到底 发表于 2014-7-29 11: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中梁山茶友的解释完全正确。由于重庆冬天阴冷而且没有暖气,所以室内温度相当低,我感觉穿厚毛衣都不行, ...
我春节回老家,睡觉前从来都是先在被窝里坐半小时左右,直接倒下就睡特别容易感冒。 中梁山 发表于 2014-7-29 13: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春节回老家,睡觉前从来都是先在被窝里坐半小时左右,直接倒下就睡特别容易感冒。
是这样的。我在重庆时,晚上睡觉事先都要用热水袋或者电热毯在被窝里捂上一段时间,绝不可直接钻进被子睡下。 中梁山 发表于 2014-7-29 13: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馆主好细心。
我出生于中梁山脉中梁山的农村。少时看惯的小山小河,到北方后才知道都是风景;一碗重庆小 ...
重庆人到北方后一时半会感觉不适应。重庆可以说处处是景,北方是大平原,一眼望去几乎没什么景观。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4-7-25 23: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是的,大学里的几个师生故事。
教务处主任:大一,去教务处抄考试成绩,对教务处主任说,我们这个专 ...
大师兄最近一直在反思自己,怎么会身边没有朋友,或者之前很要好的同学现在都没联系了。
一方面我的交际圈比较少,不喝酒不赌博不泡吧,另一方面吃够了老实人的亏总是有种保护自己潜意识。而同学你也知道高中和初中要好的都暂时没联系了。
内心深处有点孤独加失落。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