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从“欢迎养老金入市”说起
本帖最后由 联储主席 于 2012-3-17 05:10 编辑近日证监会郭树清主席继提出蓝筹罕见价值说后,又坦言欢迎养老金入市,引起各界热议。乍一看,这与此前“把最没风险承受力人群劝离股市”的看法有些不协调。毕竟,风险承受能力除了个人偏好外,是与“闲钱”的多少直接挂钩的。广谱上看,老弱贫这些缺乏保障或劳动能力、技能的群体无疑当属此列,而养老金恰恰就是他们生活保障的最后防线。难道全民的养老金和离退休人士的储蓄不是一个意思?或者养老金更能承受风险?我想肯定都不是,因为大家都知道且承认,养老金是亏不起的钱。那么郭树清主席看似前后有矛盾的话又当如何理解?这就只有放在更宏观的角度下才能解读了。
要问中国股市和其他地区的股市有什么不同,恐怕可以写出几本书来。但在我眼里中国股市最大的特点无非是,在中国自身的政经体制下,它并非只相对单纯起着金融资源配置的功能,还肩负着配合推进国家各种重大政策调整的“政治任务”——也就是常说的“全国上下一盘棋”。
就个人浅见,中国股市称得上政治任务的,曾经有过2个。一个是90年代的,为了国企改革保驾护航。一个是2001年加入WTO后,为了应对接轨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而养老金入市很可能就是第三个。
关于社保养老金,这几年来出现频率最高的除了各类“社保主力入场”,恐怕就是“社保缺口”这个标题了。对这个问题,尤其是地方社保的缺口,各界应只有数目多寡的分歧,而无存在与否的争议。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则得从根本性因素说起。
由于养老金的支取并非个对个的即期,而是由后人提供给前人的远期模式,其实际支付和效力前景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央再次重申了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态度。这就决定了中国人口结构老龄化、抚育比升高是不可逆的趋势,而人口趋势一旦形成,非数十年不足以改变。
参考资料: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田雪原编制的“中国人口预测结果(2000~2100)”对中国人口趋势做了预测,其中包含“高、中高、中、中低、低”5个方案:“高方案”所预测的中国总人口峰值为16.05亿人,时间为2100年。“中高方案”的人口峰值为15.18亿人,时间为2040年;此后缓慢下降,至2100年为13.47亿人。“中方案”的人口峰值为14.65亿人,时间为2029年;此后逐年下降,至2100年为10.24亿人。“中低方案”的人口峰值为14.37亿人,时间为2027年;此后下降速度较快,至2100年为8.71亿人。“低方案”的人口峰值为13.83亿人,时间提前到2021年;此后的下降速度颇为惊人,至2100年仅为5.56亿人。
2011年结束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人口总数为13.39亿(2000年的第五次普查为12.9亿)。同时相比2011年的1221万,政府工作报告中对2012年新增就业人数估计仅为900万,说明“中低”与“低”方案较契合当前中国的人口趋势现状。
因此对于养老金来说,在面临通胀与老龄化的双重夹击下,其实已经不存在“亏不起”和避险一说。而是如果不主动寻求更好的增值方式,与风险打交道,就很可能要面临如今西方发达国家所面临的支付危机。
参考资料:美国财政的退休金亏空
具体来说,大部分州政府的退休金计划仍然基于这样一种假设:未来数年中,他们的投资每年仍将产生约8%甚至更高的回报;可在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徘徊在2%附近的情况下,这种假设看起来过于乐观,实际的回报率也许要比8%低数百个基点。
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乔舒亚劳(Joshua Rauh)认为,如果采取一种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回报率,照此估算,州级退休金的融资缺口如今已高达3万亿至4万亿美元。
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经济学教授罗伯特默顿(Robert Merton)表示,“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报告的债务规模,似乎每一次报告都会稳步上升,原因就在于‘统计精算误差’或是对死亡率和工人表现做出了过于乐观的假设。
近日,伊利诺伊州州长帕特奎恩(Pat Quinn)宣称,选民们是时候“与现实来一次约会”了,因为“过去35年间,太多的州长和议员沉迷于对预算的空想之中”。
既然人口趋势不会改变,则人口抚养比上升,负担加重的客观条件也就无法改变。这意味着在科技水平变化不大或科技水平变化全球一致的情况下,单纯靠提高劳动生产率来解决养老问题是不足的,这就使得金融杠杆可以成为很好的补充。
众所周知,虽然金融市场本身不创造财富,但其不确定性和非理性因素产生的巨大波动空间,可以实现巨大的财富转移效应,从而达到超越整体劳动生产率的目的。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彻底的开放步步临近,这种转移将不会局限在的国内封闭环境中的“对倒”,而是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跨经济体之间实现切实的转移。
且当我们认识了金融杠杆对于养老金的意义后就会发现,老龄化也并非没有好处。中国在享受了人口红利后,其实还将获得一段“老龄化红利”(这个词不知道算不算是独创,度娘是没搜到。欢迎引用,勿忘出处):
1、老龄化带来的最直接有利因素就是就业压力的下降,从而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转型升级提供空间。而转型升级、加强创新,恰恰是做大做强中国经济和金融的根本出路。
2、老龄化带来的消费支出需求增加将导致储蓄率降低,有助于中国内需的增长。
3、老龄化带来的人口结构改变,将使得维持稳定发展所需要的社会综合治理成本大幅度降低,相当于在节流上拓展了财源。
4、因老龄化创造的条件而降低的经济增速,将有效减少中国日渐增长的对外贸易摩擦、资源消耗水平,缓和目前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较为紧张的贸易关系——甚至还可以缓和地缘政治上的矛盾。实现中央所主张的,中国已为、要为、将为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发展做出突出、更大贡献的主张。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养老金入市还是老龄化都没想像的那么可怕,相反其中还蕴含着机会。只要我们善于把握,中国经济与资本市场继续腾飞发展的答案,或许就在其中。
结语:特此感谢河里河外诸位启发笔者本文思路的大牛或河友网友,观点或数据引用部分恕不逐一罗列。
由于本文原本想以回帖形式发布,为了便于大家查找索引,特列出原意回复地址,同时也便于有兴趣的人士去参与原帖的讨论:葵花宝典63楼
照此说人口老龄化利弊兼有,利大于弊是国家认可的了。再结合忙总的三年困难需要熬过去,会不会社保利用次机会在底部反复折腾,握足筹码等待转型的大棋,完成一轮大的收割? 我个人观点,入市是肯定的。我想谈谈我个人观点,就是入市窗口到底在什么地方。
从郭的言论和各界的吹风来看,肯定会入市。入市以后,多了一家能看底牌的玩家而已。最终目的,还是收割散户和不听话的大户,比如私募之类。目的其实就是让社会上多余的资金消失。
从开始的吹风入市,到郭澄清说“入市暂无时间表”,我认为,还是因为内部未能达成一致协议。从目前的点位和目前的经济形势,大盘下行是肯定的,在这困难的几年中,到底能跌到什么程度,我估计谁都是心里没底。而目前想逃出来的,肯定也是鼓噪最厉害的:让养老金入市托盘,其他资金退出,完成一个华丽的转身。所以,现在入市,肯定不是最佳手机,同时也有为别人解套的嫌疑。而内部因为利益划分问题,也暂时就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我个人感觉,从利益上来说,这笔钱,是留给下一届动用的钱,这届核心不能动用。我估计,这也是某些人望天心焦的原因之一。
从时间点上来说,我觉得,入市应该是在18会议以后。至于仓位,只能到时候再观察判断了。
欢迎各位大侠拍砖。:$
要说起来, 1、产业转型升级确实是经济做大做强的必然要求,但是跟金融做大做强似乎无必然联系,那么多股票,做大做强过程中可能会红一批,但倒下的估计更多,金融在这里面翻手为云覆手雨只怕更容易一些了吧?
2、储蓄率降低有助于拉动内需,这个也有点表面了。一个是率先进入老龄化的50后人口自身储蓄并不足,一个是他们在为下一代买房时提供了代际帮助,他们老的时候是需要他们的下一代提供反哺的,这会进一步压缩他们下一代人(其实就是80后那代)的消费需求。指望这个拉动内需只能等60后开始大规模退休后才有可能,10年内只怕不会拉动内需反倒会进一步压缩内需。
3、对内维稳成本是降低了,对外只怕要花更多的钱来保卫安全了吧?而且拓展外部生存空间获取外部资源的成本也会增加,因为年轻人的冲劲越来越少了。
4、对外贸易摩擦和地缘政治矛盾并不是中国经济增速过高带来的吧?人家本来就是眼红你的发展想要扼杀你在未壮大时,人家还希望你跟印度一样一天只吃两顿饭来着,你要真是吃饭的嘴多了干活的人少了,只怕人家还更想帮你消灭过剩人口了,到时怕摩擦和矛盾更大。
联储主席这个老龄化红利的概念有点片面为自宫找解释,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拿来忽悠国人,还是收了吧! 是经济通的闻道兄吗 欢迎来茶馆啊 呵呵{:soso_e113:} 本帖最后由 联储主席 于 2012-3-17 13:08 编辑
老龄化哪有可能真的有红利呢,不过是辗转腾挪的另一种形式罢了。
联储主席 发表于 2012-3-17 13: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老龄化哪有可能真的有红利呢,不过是辗转腾挪的另一种形式罢了。
呵呵 那就是拆了东墙补西墙补西墙也要保证大船的顺利航行。 看这两天的股市,好像大家都不看好养老金入市啊。 理文 发表于 2012-3-22 13: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这两天的股市,好像大家都不看好养老金入市啊。
希望到失望。 即使要入市也要等股市跌到天怒人怨的地步,广大股民哭着喊着要求入市的时候才行,不然到时候亏了没有垫背.
其实我觉得社保这一大庄进入股市怎么可能会亏,要不就是红果果的利益输送.手头有资金,心中有政府政策底牌,还能亏钱,操盘的不是猪脑袋啊!心中入市时机不好的确是实话,据说国外游资有很多困在国内股市,,他们的形势不好转,真没有必要接盘解套他们 剪股市羊毛的刀举起来了 关键不是入市不入市,而是养老金的性质问题,中国现在的养老制度实际上是模仿美国的:
而美国养老金分为基本养老金(政府主管强制雇主缴纳)跟私营养老金(雇主资助,雇员自愿,税收优惠)。
前者以社会保障税形式征收,现收现付制,也叫联邦社保信托基金,就是我国的社保基金及各地划分的养老金。
后者分为DB跟DC,区别就是DB雇员不需缴纳,退休后按固定公式计算出领取,投资时必须投保,雇主承担投资亏损风险。后者就是雇员也要缴纳并承担投资风险,退休后可能多拿,也可能少拿。
DB跟DC由该企业员工自主投票选择,现在以DC居多。
而401K只是DC中一部分,DC包含有:401K计划(盈利性企业);403B计划(非盈利组织,如教育医疗机构等);457计划(州及地方政府);员工持股计划(ESOP);利润分享计划 (PSP);股票红利计划(SBL);个人退休帐户。
简单来说,401K就相当于我国现在的企业年金。由美国劳工部(DOL)和国内收入署 (LRS)监管,法律依据是ERISA法案和IRC法案。
联邦社保信托基金按美国的法律规定,是严格禁止进入股票或风投市场,只能用于购买联邦国债(地方债也不允许)跟行业内领先公司的企业债(例如可口可乐IBM等),并假如投资不慎企业无法偿还债券时,将强制拍卖企业资产并有首位优先赔偿权。 不夜之候 发表于 2012-3-22 22: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关键不是入市不入市,而是养老金的性质问题,中国现在的养老制度实际上是模仿美国的:
而美国养老金分为基 ...
受教了。 个人理解,养老金入市是只能赢不能亏的。现在股市的股值看起来很低,但如果未来两三年企业的赢利能力不断下降,那么两三年后再来看现在的估值就是偏高的了。忙总说过现在只是十月下旬,我觉得现在的点位养老金不可能进来,反过来说,养老金入市必然会在一个很低的位置,绝不是现在。 现在这个点位真不好说,咱们只需静静的。。。静静的。。。 对于喜欢阴谋论的我提出一个疑问——养老金入市是否有其他因素,而不仅仅是有入不敷出。
中国股票市场地球人都能看到是怎么样一个现状,要从里面套钱貌似没那么简单吧。对于国外的情况鄙人缺乏研究,但是以粗浅的认识觉得他们的养老金入市依托的是一个完全化或者半完全化的金融融资市场,诚入上面一位朋友所说两种选择多数人选择后者,他们是依据于此。
而中国的股票市场,说真的能够算是真正的股票市场吗?国外的同类市场不完全是零和博弈,而中国的市场要么是零和要么是政府操控,养老金增值的那一部分从哪里来? 密切关注。 养老金问题,现在没必要马上解决呀!
如果我天朝能够彻底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实现民族复兴,到时候去收割别人就是鸟!
否则,就只能量入为出,富有富的过法,穷有穷的过法啦,日子总得过。
老人都了,小孩少了,把学校改造成敬老院,社会化服务就是了。 草根、树皮、观音土,为我中华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的精妙所系,为民族繁衍生息居功至伟的!{:soso_e110:}
实现民族复兴后,是要将这个向欧美亚非各国推而广之的!{:soso_e144:}否则,无非是重温一次老祖宗的旧梦而已!{:soso_e109:}
什么苦日子都过来了,还担心什么养老金问题呀?{:soso_e132:}
今人该做今人的事,后人自会干后人的活,操那闲心干吗呀? tangcoms 发表于 2012-5-6 22: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草根、树皮、观音土,为我中华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的精妙所系,为民族繁衍生息居功至伟的!
...
不现实,见风使舵就是,见招拆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