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光 发表于 2014-5-28 15:40:19

原 创: 闲话当年 (四)




    说起来这话可就长了!得返转去从头叙起。
    文彬老父亲,十多岁年纪,便从浔阳坪内跑哈出来,在桃源街上一有名酒楼,投师学艺。跟着师傅学习南北大菜的烹制。民国初年,便为桃源茅叶寺王家坪的王舫皆家做饭。
    说起这王氏家族,早些年那可是桃源县赫赫有名的大户人家。
    民国时代,王家当时出名的人物便有王舫皆,王明皆,王玉皆弟兄。这几人虽是叔伯昆仲,可都是当年桃源拔尖的角儿。
    王家一家,在从前的国民党内,如今的共产党里,那都是出了人物头儿的。
    王舫皆大儿子王其志,早年曾是国民革命军的团长,后来解甲归田,回地方当上茅叶寺乡的乡长。女儿王冰,是民国中央大学的高材生,因为才艺出众,王冰嫁给的男人,乃是国民党空军的一位副司令。结婚后俩口子回桃源拜见岳父时,直接包租了一只小火轮,从长江入洞庭,进沅水直驶桃源。新女婿头一回见岳丈,携重礼进门。光是挑箱笼抬抬盒的人便排成一长溜,一共三十多挑。
    同是王氏家族出身的王其梅,早年在外读书的时候,便投身革命,参加了共产党。解放后,王其梅曾担任过西藏军区的副司令员。1955年授少将军衔。
    文彬老父亲因为厨艺精湛,南北大菜全来得,王家如此显赫的官宦绅士人家,整日里宾客盈门,来往不断,少不得要吃吃喝喝,请客送礼的。如此一来,断乎离不得一个掌勺的大厨当家作主。于是乎,从民国初年起始,文彬老的父亲便在这王家掌勺当厨。那个时候,王舫皆在桃源县城的东街上开了一间书铺,除了卖书,也兼带着捣鼓书画古玩。
    王舫皆读‘四书五经’出身,对其母亲异常孝顺。老太太可能在乡下呆得太长了吧,感到腻烦不过,忽一日,生出个念头,想住在街上散一散心。于是,吩咐儿子备上轿子,带了日常所用之物,一大群奔往了桃源来。自然,也得带上那位厨师——文彬老的父亲,若少了他的话,这天天餐餐的吃食儿,又还有个么得的味呢!
    王老太太没想到,此一来,是送肉上砧板,或叫做:来得迟,来得早,恰恰是赶了个巧!
    老太婆上街来的那年,是民国的一十九年。
    那年的冬天,湘鄂西边区的红军,由贺龙,肖克率领,从大庸桑植出发,号称三万人马,浩浩荡荡攻打常德,路过桃源,便顺手牵羊,扫荡了桃源县城,将二六军团指挥部,驻扎在如今的桃源师范学校内。这一处遗迹,至今还在,前些年经过打整,焕然一新,即今天桃源师范的‘小白楼’。
    驻扎桃源后,红二六军团放手发动群众,打土豪劣绅。为筹措军饷,专捡那有钱的大户人家,捉拿“肥猪”。闻听百姓们检举,说是东街上的王家很是有钱,便将住在书铺内的这王老太太,也就是王舫皆的母亲,当作“肥猪”一把捉住,派出枪兵看守着,指令王家速速地拿出三千块“袁大头”赎人。
    此时正值寒冬腊月,一连几日,鹅毛般的雪片,没日没夜地纷纷下,洋洋洒洒,下个不停。桃源街上的大雪,差不多埋齐人的膝盖。城里城外,漫世界白茫茫一片,全给大雪遮了个严严实实,放眼望着去,分不清先前的沟壑与路途!
    有钱有势的王老太太,小日子过得是滋润不过,这会儿要打发她老人家去‘黄泉’路上,可想而知,那是极不情愿的。老太太根本不想死为嘛要死呢!家里头又不是拿不出钱来!为难的只是眼前大雪纷飞,得有一个不怕吃苦耐劳的人回家去报信。于是,老太太求遍了铺内的雇员们,请他们帮个大忙去茅叶寺王家报一个信,要家里赶快拿出三千光洋来,好赎出自己的一条老命。
    大雪还在不停地下呀下,北风也在呼呼地刮呀刮,这会儿,天也快黑了,沿路去也看不清路途,这时候奔出门,要趁着夜色奔跑几十山路去王家报信,一路之上哪是沟呀,港呀,哪是路哇,道哇,又怎能够分得清白?报酬多少姑且不论,一想到这冰天雪地,要顶风冒雪,含辛茹苦,干这又累又苦又危险的活路,吃这个大亏,步行七八十里地前往茅叶寺王家老屋取光洋赎出她来。人担心的是倘若一脚踏空,蹬落河去,定然是凶多吉少,不淹死也会给冻死去!一想到这层,没人敢要这丰厚的报酬,还是自个的性命要紧一些。
    求遍了众人都不允,穷极无奈之下,王老太太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厨子的身上,也就是文彬老父亲身上,当即叫人从伙房内把他喊哈来。
    文彬老的父亲听着王老太太哭诉着要请他送个信去王家取钱的话说完后,不禁恻隐心动,觉得老太婆平日里待他不错,眼目下她遇到危难,咱当下人的应该帮她一把才是,又想起,这三千大洋若不赶快取哈来,摆在老太婆面前的就只有一条路:死!性命交关的大事儿,那是当不得儿戏滴!于是,一口应承下来。当即从对门卖索的店铺内讨了几块棕片,包扎好脚下的一双鞋子,再用麻绳子绑得紧紧扎扎,然后,寻了块打豆腐的包袱皮,披在了头顶上,顶着漫天的大雪,趁着天还没断黑,出得城去,赶往那茅叶寺王家老屋去,去找老太太的儿子王舫皆,取回光洋赎出他的老妈。

天山来客 发表于 2014-5-29 21:10:10



每一次改朝换代,都是社会重新洗牌,没有人能在乱世中幸免。整个民族付出的代价越大,越应该珍惜今天的来之不易。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 创: 闲话当年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