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老槐 发表于 2014-6-11 21: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keepwalk,你好!
在营养学上,我不是专家。我的专业是社会心理学。在大样本数据处理时,介入了发展心 ...
谢谢您的及时回复。我刚刚也考虑了一下我自己的回复。我想我还没有充分理解您的主贴里的观点。所以请教部分有些自己的臆断了。即是您指出的逻辑关联问题。您看,我这边自己刚把那些臆断拿掉,就在下一秒我看到了您的回帖。
我还没有参与叶酸方面的研究。10多年前我看到过国外有关研究。所以提问了关于杂粮和叶酸之间关系的问题。他们的思路是补充叶酸到一些谷物食品中。跟您所提到的杂粮和叶酸同食的生理机制应有一些共同之处。
恕我不把我的臆断放回去了。
您是非常专业的心理专家。受益匪浅。还请您继续这样的话题。
另:您提到的全面营养,在我们的专业术语中倾向于使用均衡营养一词。
国外提到叶酸对胎儿的神经管发育重要性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是因为西方人的膳食结构中肉类食品过多,蔬菜较少的缘故,才显出这样的情况。叶酸在蔬菜和加工程度不高的谷物中含量还是较高的。在中国,传统的植物性食物饮食是有其优势的。植物性食物摄入较多的家庭和妇女,对此问题不必过虑,适当补充叶酸即可。
普通品种的谷物作用首先是提供碳水化合物以提供能量,膳食纤维,少量的矿物质,B族维生素的。多数谷物的蛋白质生物利用率因为缺乏足够的赖氨酸使得其蛋白质评分较动物性食物的分值低。
keepwalk 发表于 2014-6-11 21: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您的及时回复。我刚刚也考虑了一下我自己的回复。我想我还没有充分理解您的主贴里的观点。所以请教 ...
keepwalk:你好!
没有关系。你不要挂在心上。网络文字交流,缺乏非语言交往系统符号,是非常容易出现判读偏差的。我也会这样的。
均衡营养,接受。与营养专家讨论时听他们用这个词。虽然是聊贴,能准确尽量准确。
关于叶酸与杂粮的研究,我把能说的和你说一下。希望对你的进一步研究有帮助。当时朋友们是从普通儿童的心理问题入手的,在探索性研究中发现,尿床对大龄儿童的心理影响非常大,自卑严重影响到他们的人格形成过程。对尿床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其中“隐匿性脊柱裂”是当下最主要的因素。
在描述性研究开始后,把医学和营养学所有影响因素都列入观察对象,进行跟踪。数据出来后发现,“杂粮+叶酸”的出现“隐匿性脊柱裂”数量非常非常少;加叶酸的出现“隐匿性脊柱裂”的数量,与只吃杂粮出现“隐匿性脊柱裂”数量之间,区分度不高;无叶酸无杂粮的出现“隐匿性脊柱裂”数量相对前面三组比较高。最有意义的是第一组。
一个实证性质的描述性研究,是要完成“受控实验”环节的。在设计“受控实验”时,遇到了伦理道德的制约。按照“穷尽不兼容”原则设置的实验,最低要有三个组:对照组,实验组A(受控因素增加组),实验组B(受控因素减除组)。实验组B明显有违伦理道德。因此,无法证实“杂粮+叶酸”与其他三组有那么大的优势的原因是什么?假说有二,一是杂粮中有某些还没有发现的成分共同作用;一是杂粮中有对叶酸起增效剂作用的成分。
有人提出用小白鼠代替实验,但是,从样本的同一性要求上,是错误的,排除。
最后是放弃细分哲学的思想,把观察活动当作一个整体现象活动来考虑,依赖“杂粮+叶酸”出现“隐匿性脊柱裂”数量远远少于其他三组的数据优势,做出结论。
我能说的也只能说到这里。你关注的是国人膳食均衡营养及作用。朋友们关注的是营养不均衡引起的肌体缺陷带来的心理问题。具体目标不同,但是,为了祖国人民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的总目标是一致的。希望我刚才说的能给你的研究一点忙。
再次谢谢你的讨论。谢谢。 西溪老槐 发表于 2014-6-12 16: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keepwalk:你好!
没有关系。你不要挂在心上。网络文字交流,缺乏非语言交往系统符号,是非常容易出现 ...
谢谢您的信息和讨论。不知您所说的数据优势,以及先前您帖子中提到的大数据,是否是在说采用循证医学的一些方法论在研究话题所涉及的一些相关性?
国内有利用老鼠模型来研究叶酸营养功效的团队。但具体情况如何,因为没有太关注不敢妄论。
我自己目前偏于宏观方向和应用方向,所以具体的营养素如叶酸的功效也只是属知道的水平。惭愧。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在相关的话题上和您继续探讨。再次感谢您,因为您的专业精神和专业水平。
keepwalk 发表于 2014-6-12 21: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您的信息和讨论。不知您所说的数据优势,以及先前您帖子中提到的大数据,是否是在说采用循证医学的一 ...
keepwalk:你好!
是的,在主导思想上,遵守循证医学的理念。
在相关性,一般根据研究的目的有三个层面,即,探索性,描述性,因果性。
“数据优势”的数据,是指大样本数据。与茶馆有贴子讨论的“大数据”有区别。这个关于发展及教育心理学系列的研究样本非常大,有些项目达六位数。数据优势,是指在结构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多因素分析中,研究对象数据间有明显的差异,并在检验中信度效度的置信度在95%~97%之间。
样本数据是对总体抽样后的数据集合,得出数据结论后,还得与总体间的差异进行检验。
大数据,根据《大数据》一书,是指观察对象的总体的数据集合。从统计理论上讲,不需要检验。《大数据》这本书有根本性的错误。我现在是把它看成翻译问题。因为有的错误是常识性的。
谢谢keepwalk。希望这些说法能对你有用。 报告老哥,在您提供的案例再结合小优的实际情况,我这段时间一直在教小优,小优不怎么出手打人了。真的非常感谢,以后发现大小优有啥不好的地方,还要向您请教。 宋兵丙 发表于 2014-6-21 22: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报告老哥,在您提供的案例再结合小优的实际情况,我这段时间一直在教小优,小优不怎么出手打人了。真的非常 ...
很开心的事。祝贺你成功!
坚持继续强化,一般二十一天后,宝宝新的动力定型才会基本稳定。 林间风儿 发表于 2014-5-27 15: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槐哥:你推荐的崔峦老师教你阅读,已经在当当,亚马逊都搜不到了,很幸运,最后在孔夫子旧书店淘到4年级,5 ...
http://search.dangdang.com/?key=%E5%B4%94%E5%B3%A6%E8%80%81%E5%B8%88%E6%95%99%E4%BD%A0%E9%98%85%E8%AF%BB
当当有啊! 讲得太好了,改变了我的很多错误认识,谢谢老槐兄! 非常好的文章,看到晚了,不过里面的思想受益非浅,感谢 yunyuqingshan 发表于 2014-7-15 23: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讲得太好了,改变了我的很多错误认识,谢谢老槐兄!
yunyuqingshan,谢谢你的回复,谢谢你 niuph 发表于 2014-8-2 20: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非常好的文章,看到晚了,不过里面的思想受益非浅,感谢
niuph:你好!
是的。心得,是个人经验。思想要比具体操作更重要。
谢谢你的回复,谢谢! 关于胎盘老化,请教前辈,孩子已经6岁了,如何判断是否有出生时胎盘老化对孩子的影响? aoxiao 发表于 2014-8-7 10: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关于胎盘老化,请教前辈,孩子已经6岁了,如何判断是否有出生时胎盘老化对孩子的影响?
aoxiao:你好!
胎盘老化影响宝宝大脑的后果,重度老化在生理上,是非常容易观察到的。中度和轻度在智力上一般最早出现在数学上。个体之间的差异比较大。
我重新翻出以前大样本数据看了看,孩子在六岁左右就出现数学能力低下,与胎盘老化有关系的,一般在出生后,医生都会告诉有比较重度(中重之间)的胎盘老化现象。绝大多数是在小学五六年级时才出现数学理解能力低下。
数学理解能力低下表现为,不能理解老师所讲解的抽象东西。与思维过程中,通过言语引导形成表象困难有关。可以找一下身边教育心理学的朋友或者老师,让他们主导下给宝宝做一个《瑞文非语言智力测验》标准版就可以了。其中有一项是“抽象推理能力”。如果此项得分过低低,又有胎盘老化的告诉。那么,由于胎盘老化引起数学能力低下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这个量表可以测量从5.5岁到七十多岁的被试。信度效度都比较好。是我国引进海外测量表比较成功的一个。
六岁宝宝表现出数学能力不好的原因,是比较多的。胎盘老化只是其中之一。 西溪老槐 发表于 2014-8-11 18: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aoxiao:你好!
胎盘老化影响宝宝大脑的后果,重度老化在生理上,是非常容易观察到的。中度和轻度在智 ...
非常感谢前辈的详细讲解。
最近找找“瑞文非语言智力测验”相关机构,做一下测试。
再次感谢前辈。 tnq 发表于 2014-7-14 15: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http://search.dangdang.com/?key=%E5%B4%94%E5%B3%A6%E8%80%81%E5%B8%88%E6%95%99%E4%BD%A0%E9%98%85%E8 ...
版本不同,内容也不同 林间风儿 发表于 2014-8-17 12:1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版本不同,内容也不同
哦,老版的内容有什么大的差别没有,方法应该差不多吧! 林间风儿 发表于 2014-5-27 15: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槐哥:你推荐的崔峦老师教你阅读,已经在当当,亚马逊都搜不到了,很幸运,最后在孔夫子旧书店淘到4年级,5 ...
崔峦老师教你阅读
http://search.dangdang.com/?key=%B4%DE%C2%CD%C0%CF%CA%A6%BD%CC%C4%E3%D4%C4%B6%C1&act=click
好东西不能埋没,好东西常读常新! 西溪老槐 发表于 2014-8-5 22: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niuph:你好!
是的。心得,是个人经验。思想要比具体操作更重要。
老槐兄
看到这里,我从自己的实践来看,思想要比具体操作更重要,就值得再探讨了。
我是很有愿望照顾好孩子的。在宝宝要出生前,我几乎将本地书店的育婴书翻了一遍,认为自己是很有准备了。
可到宝宝出生了,才发现很多东西根本就不是这回事。
1.因为天冷,2.因为怕脏,我宝宝很早就用上了纸尿裤。
用上了,发现每晚都会出现宝宝漏尿的情况,是纸尿裤品质不好,应该不是吧,可是大牌子。但为什么会这样呢,总不能让我宝宝总是尿烘烘的吧?经过询问和实际操作,才知道,原来是自己不会将纸尿裤的侧边向外翻一下,所以才让宝宝变成尿烘烘的。
育儿,思想与具体操作同样重要。 向外翻一下,就这么简单,宝宝安心,爸妈舒心!
等而下之 发表于 2014-12-20 14: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老槐兄
看到这里,我从自己的实践来看,思想要比具体操作更重要,就值得再探讨了。
我是很有愿望照顾 ...
等而下之:你好!
很仔细地看了你的回帖。我觉得可能是我们的之间言语范畴所指不同而产生歧义。这是文字交流中经常出现的事。
思想要比具体操作更重要,是对我的育子心得而言。它是非常具体案例。由于知识结构,人生阅历,气质个性,人际经验等因素,人们之间的差异是非常大的。父母与孩子互动的差别更大。像我与小子的亲子关系,与当时我亲自带大小子有关,“小鸭效应”在小子身上非常明显。后来的教养小子的行为有其独特性。我辅导引导小子的具体操作没有普遍性,而“建立良好亲子关系”这个思想则有普遍的意义。所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的思想要比我的操作更重要,复制我的一些作法并不一定会对孩子有效,弄得好,还会事倍功半。
你所指的应该是“理论与实践”这个范畴。在这个范畴中,思想在理论的属下,具体操作位于实践属下。从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角度来看,实践与理论的地位没有谁重谁轻,是对立统一。随条件的变化,实时有所权重变化。你所举例子也说明了实践在理解理论的中的意义和扬弃的意义。
这两范畴之间不是反对关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来源于前人的实践经验,在它的指导下,通过实事求是的实践建立起适合教养孩子的行为模式。再一次证明了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个思想的正确。然而,每个家庭的父母教育孩子实践都有其具体性,独特性,而一家成功的教育行为并不能在另一家复制成功。需要另家父母的非常具体的操作来实践思想。
这是我对你的回帖的认识。如果有偏差,请指正。非常感谢你的回复。谢谢! 老槐:借您这个帖请教一问题,也是茶友们在隔壁谈到的。这个系列俺还没读完,不知有无涉及过,先冒昧求问一下,有空有闲还请槐兄从专业角度指点。从俺自己和周围的大数据小范围来看,现在老大都不愿要爹妈生个老二小三的,即使弟妹来了,也要磨合相当一阵才接受,暗地里老二受了老大不少的苦(两家的数据)。而俺这一代,因家中起码都是两个xdjm以上,好像就没这种社会现象。 wuhan15zhong 发表于 2015-3-1 02: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老槐:借您这个帖请教一问题,也是茶友们在隔壁谈到的。这个系列俺还没读完,不知有无涉及过,先冒昧求问一 ...
wuhan15zhong:你好!
利己和利他,是人性的两面。宝宝形成其中某一种倾向与后天影响直接有关。与生理本能关联非常小。人,已经进化到了万物之灵的地位。有些媒体用生物学观点来解释人类现象是不准确的,也是不正确的。
后天影响,首先是独生子女政策下的大人的过分关注。我们这一辈时,大人们潜意识里都会有一个不行,还有另外一个……。关注不是那么过分。现在到好了,“四二一”。就一个,大人都认为得好好养……。关注过分,是最容易形成宠爱,溺爱。特别是老人,隔代亲,经济条件改善,一不小心,养育优势都成了宠溺宝宝的资源。宠出来的孩子,利他弱化,利己强化。形成自我为中心的个性。以前都是围着他转的,现在有一个小不点要来分享他的,自然就会有抵触和反抗。
等宝宝大了一些后,到幼儿园,都是独生子女,别家孩子的父母也是同样对待自己宝宝的。这样,又一次强化孩子的自我。这样,宝宝的参照群体从家庭转到幼儿园时,独生子女的状态会被宝宝们潜意识地认为是常态。以后的小学,中学,大学生或者走向社会,都是独生子女状态的参照。因此,孩子们很少感受到血缘上的兄弟姐妹的人际关系,也就无法理性的思考。有思考的,也是从第三的经验,或者想象中的认定。不过,这个时候,已经能听懂大人的解释。认同解释后的不适反应,主要是人际经验缺乏造成的“不知所措”,“应对失败的挫折”,等等。
解决的方法比较简单。一是家长的榜样。
以小子为例。我与我家小妹关系很好。小妹很喜欢小子,让小子感受到姑姑的爱。小子有一次看到夫人与我小妹聊得开心,就对我说:爸爸,要有一个妹妹多好……
二是让宝宝介入妈妈养孩子的过程。
我的一个小朋友,在处理这个事是比较好的。我聊一下。他们一开始就计划要生两个。第一个是儿子。关爱而不宠。有点“男孩要贱养”。当儿子大班的时候,他们怀上女儿,就把这事当喜事来告诉儿子的,用了:你要当哥哥了;你会带弟弟妹妹去玩的;是一个大哥哥的样子,等等言语。用孩子的好胜心和好奇心来引导。以后的孕期检查,都不避儿子,有胎音了,让儿子听。有胎动了,让儿子参加互动。让儿子觉得有了弟妹并不是坏事。而一件事很趣的事。很好玩的事。一次,胎动比较大,妈妈叫了一下。儿子就一本正经地对着妈妈的肚皮说:你再不听话,等你出来了,我不给你糖吃,也不带你去动物园玩……
女儿出生后,让儿子一起参加护理活动。并不是做多做少,做好做坏,而是参与。比如,拿个护肤品来;女儿哭的时候,让哥哥对妹妹说话……童心,好胜心,好奇心,这些心理特质共同作用。在这些活动中,哥哥与妹妹的良性关系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到现在,妹妹三岁了,当哥哥那个护得个牢呀。呵呵,我说妹妹一句,哥哥就会回上十多句。还记着仇,下次见到,先唠叨我儿句。
还会有更多的方法。现在我感受到的,是这两个,效果都比较好的。特别是小朋友的。
wuhan15zhong,第二个宝宝的事,就聊到这里。谢谢你的点题。谢谢!
西溪老槐 发表于 2015-3-13 00: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wuhan15zhong:你好!
利己和利他,是人性的两面。宝宝形成其中某一种倾向与后天影响直接有关。与生理 ...
老槐兄:谢谢您的回复!非常谢谢您花时间码长帖从专业和生活实例角度给予解释和解惑。因为这个问题是一些茶友互动时讨论的一个共性问题,如放在这个楼里做为回复怕是难以让多数人看到,得寸进尺地还想请槐兄有空把您的这个回复另做一个主题好让感兴趣的茶友方便看到。冒昧相求,还望海涵。再次谢谢! wuhan15zhong 发表于 2015-3-13 21:1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老槐兄:谢谢您的回复!非常谢谢您花时间码长帖从专业和生活实例角度给予解释和解惑。因为这个问题是一些 ...
wuhan15zhong:谢谢你的建议,现在就考过去当主题。 宋兵丙 发表于 2014-5-26 03: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呵呵!我人生的追求不多,就两个,生个带把的是其中之一吧! 我承认 我有封建残留思想。
追求尚为核实,丙哥仍需努力! 受益匪浅! 写的太好了,受教 写的太好了,受教 吃杂粮非常有用,这一年自己亲身体会到的。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