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灵古怪的姝妞
话说一天:办公桌上电话响了,电话那头问:“请问您是罗沙一鸣的妈妈吗?”我一愣答道:“不是,我是朱奕姝妈妈!你是谁?”电话那头答道:“我是朱奕姝”!why!弄啥咧?神马情况?!又一天钥匙忘了带,姝冷眼瞅我,幽幽地说道:“唉,你这个粗心婆!“ ”为什么是婆,我有这么老嘛?“ ”好吧,你个粗心麻婆!“
真是个可爱的小姑娘!妈妈的生活应该不会单调;P 现在的孩子太聪明,幽默妈妈一番,小小智慧狡黠 :lol
也看到母女的斗智斗勇小片段下,LZ的爱女之心跃然纸上 感觉母女间是朋友的关系。
很喜欢你的姝妞。 你女儿有点像后期的周星驰啊,很有冷幽默的天赋。太聪明了,长大了你们不好对付啊。 jolery 发表于 2014-5-13 09:2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真是个可爱的小姑娘!妈妈的生活应该不会单调
古灵精怪,一直在斗智斗勇中!!! 思炎 发表于 2014-5-13 13: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现在的孩子太聪明,幽默妈妈一番,小小智慧狡黠
也看到母女的斗智斗勇小片段下,LZ的爱女之心跃 ...
哈,思炎:虽然我搞不过她,证明她比她妈聪明,我心甚慰! 宋兵丙 发表于 2014-5-13 13:3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感觉母女间是朋友的关系。
很喜欢你的姝妞。
谢谢夸奖,此妞不知将来有何造化,我现在就对付不了了,基本上是她的粗使丫环,错,是粗使麻婆! loy_20002000 发表于 2014-5-13 13: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女儿有点像后期的周星驰啊,很有冷幽默的天赋。太聪明了,长大了你们不好对付啊。
确实如此,甘心当她的粗使麻婆! 好可爱的宝宝。喜欢,非常喜欢。 西溪老槐 发表于 2014-5-13 17: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好可爱的宝宝。喜欢,非常喜欢。
小女年芳十岁,谢谢老槐叔叔的夸奖! 林间风儿 发表于 2014-5-14 09: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小女年芳十岁,谢谢老槐叔叔的夸奖!
谢谢林间风儿。
宝宝十岁了。又到了一个关键的年龄。介绍两个养育宝宝的经验,这是许多养育宝宝经验中,我觉得效果非常好的两个。也不知道你知道了没有。我在我儿子身上用过,效果是非常非常好的。
第一,增加特殊蛋白质。这组蛋白质主要存在于鱼类眼睛及后面的“核桃肉”中,蛋类的蛋黄与蛋白之间也有(量少些),其他蛋白类食物是没有的。宝宝的学习,是在大脑中建立起新的神经突触间的联系。这组蛋白是参与这一过程中神经髓鞘(生物电导中起绝缘作用)的生成。任何心理活动都是建立在生理活动的基础上的。加强这组蛋白质的摄入对宝宝的学习是非常有好处的。大家可能都已经听到或者看到,小朋友们中聪明的宝宝,都有喜欢吃鱼和蛋的习惯。
每天吃一个蛋的量足够了。两三天一对鱼眼及核桃肉也够了。不能用烤或者煎的方法烹饪。煮蛋和清蒸鱼最好。关键是长期坚持。
第二,跳绳。我多讲点。宝宝的学习过程中,最初的认知活动是把感觉整合成知觉。如梨的香味(嗅觉),梨的淡黄色(视觉),酸甜味道(味觉),光滑不热(触觉),等等,最后形成梨这个概念(知觉)。只有完成这个最初的认知活动,才能进行其他后续的认知活动。所有的学习都需要它们“打桩”的。“打桩”打得牢不牢,质量好不好,宝宝注意力是根本保证。
现在的宝宝缺少我们小时候小伙伴间那样的玩耍,像摔跤,爬树,捉鱼,跳牛筋,扔沙包,踩房格等等活动。这些活动其实是在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因此,当下的宝宝,感觉整合成知觉的能力普遍比较弱。有人把这种现象叫做“感知统合缺乏征”。独生子女多多少少都有,多子女的,第一个宝宝会有。
“感知统合缺乏征”背后是注意力发展落后。是发展落后,不是能力缺陷,与大脑生理原因的”多动症“有根本区别。它会让宝宝成绩靠后,提高缓慢,社会认知等等心理发展跟着迟缓或者有不良影响。那些”感知统合缺乏征“严重的宝宝常会被老师斥之为“多动症”,“笨”,“人是聪明的,就是不认真读书”等等。
校正的方法,首推游泳,效果最好,但是,宝宝们每天在潮湿环境中呆一小时以上,副作用是明显的。那么,跳绳就是最佳的选择。要求是每分钟跳到160次以上。这是硬性标准。因为,宝宝要跳到这个标准,就不可能去仔细看绳子的运动,双腿的跳跃,两手的挥动……,而是用宝宝的“心”去感受它们,去把它们统合在一起完成整个跳绳运作。这个心,就是意味着“感官指向的高度集中和持续”,这就是注意,指向集中度高,持续时间长,是注意力品质好的表现。
每分钟160次,是大多数宝宝注意力品质飞跃的边界。也是成绩的起飞线。我儿子跳过这个标准达180次以上/分,他就成了年级第一名。他除了幼儿园中班上的业余英语之外,没有任何业余班。第一名保持到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跳绳功不可没。我问过他的感受,小子说,可以把跳绳的那种“感觉”(实为体验)移到上课,老师讲的内容能当时全部听明白。他的同学也说小子听课时像中了魔。同桌向他借文具,问他,他听不到,要用铅笔扎几下才会回过神来。
跳绳方法在小学、初中、高中都能用。时间要求有差别。小学达到160次/分,足够了。初中,增加一分钟,连续跳,也就是320次/两分钟。高中,再增加一分钟,达480次/三分钟。初高中增加时间与改善“感知统合”不一样,着重于身与心的协调。让身和脑有抗击突然刺激的能力。比如重要考试时,突然看到怪题,险题,偏题,绝大多数有“上心”的宝宝都会感到很大的冲击力,心跳加快,眼也看不清楚,脑袋也蒙了,注意力根本没法集中起来,要许些时间才能缓过来。有次小子参加中学生奥数选拔赛,在最后一场中,同城最拔尖的几个都冲到一起了。那次冷门题目比前几届都多。小子事后说,当时就觉得脑袋热乎乎的,胸口一阵乱跳,但是,他还是能马上集中注意力,看清题目,分析要求。在规定时间之前十五分钟做出全部正确答案。其他同学都没有全部完成,其中有许多还是省市中学运动会的某些顶目的前五。高手都知道体育锻炼的好处。
我说这个例子不是吹小子如何能,而是想说明跳绳与其他体育运动的差别:持续激烈运动中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和维持。除了某些特殊运动项目外,没有比跳绳对注意及体能同时有很高的要求的了。经济性,便利性都非常的好。现在小学应该有跳绳这个体育考试项目了吧。老师们还是把它当作身体锻炼的一种方法。其实,它的背后还有更意义的东西。
就这些,希望能给你有帮助。更希望你的小精灵宝宝快乐成长,更精,更灵,更智慧! 西溪老槐 发表于 2014-5-14 18: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林间风儿。
宝宝十岁了。又到了一个关键的年龄。介绍两个养育宝宝的经验,这是许多养育宝宝经验中 ...
好经验。
跳绳简单易行,锻炼灵敏度和协调性,连拳击手都把跳绳作为训练科目,如果是硬场地,要选有缓冲功能的鞋子,因为膝关节受到的冲击力大,容易造成损失。踢球时膝盖受过伤,这几年一直坚持跳绳,强度没有以前的大,还是受益很多。
体育锻炼的不只是身体,除了让人精力充沛,更检验进取精神和意志品质,困境中不放弃,踏踏实实,一分一分地得分。 西溪老槐 发表于 2014-5-14 18: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林间风儿。
宝宝十岁了。又到了一个关键的年龄。介绍两个养育宝宝的经验,这是许多养育宝宝经验中 ...
这个经验很好,您的分享太棒了。。 本帖最后由 林间风儿 于 2014-5-15 10:21 编辑
西溪老槐 发表于 2014-5-14 18: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林间风儿。
宝宝十岁了。又到了一个关键的年龄。介绍两个养育宝宝的经验,这是许多养育宝宝经验中 ...
老槐哥:你真是太好了,您的宝贵经验对我就是及时雨,昨天参加家长会,老师说四下五上最重要,这是小学阶段学习成绩的分水岭。姝目前是四年级下学期,姝数语英在班上一直是中等偏上的水平,每次也都能出现在各科的喜报上,但从来不是第一名。我有些问题想向您请教,为了您对姝的成长多一些了解,我简单述说下姝的成长过程:
姝是2004年6月9日剖腹产出生的女孩。时年我28岁(安徽人),姝爸32岁(江苏人。)
2008年幼儿园中班大约4岁时开始学钢琴至今。同年遇购学区房的机会,借一屁股债购得,姝两年后顺利入学,目前姝就读的师范附小是合肥市第好的小学之一。初中对口的中学46中,也是市重点。家对面的合肥一中,最好的高中之一,但这个要考!
姝除了钢琴和学校合唱团,没有参加过任何一个培优班。学钢琴的真实目的是因姝是剖腹产的,我认识到多少会有感统问题,和您文中阐述的跳绳观点一致。跳绳更加方便经济,当时我不知道这点。但是姝从小就热爱唱歌,现在仍然表示长大要当歌星。学习钢琴看来还是对的。今天开始,跳绳我自己买一条,陪她一起煅炼。
关于营养问题,我一直很重视,热爱做饭做点心,姝的早餐很丰富,她的身高体质发育在班上很出众,现在就已然出落得腿长腰细。但是我们全家鱼不爱吃,除了带鱼偶尔上桌,这点是个错误,听老槐哥的一番话后我保证立即就改,以后每周至少吃条清蒸鱼。
现在我纠结两个问题:一是数学,姝的数学成绩,怎么说呢!昨天家长会数学老师点学得好的十五人名单里有她(全班49人)。但是,姝成绩不稳定,开学前两次测验仅87分,分析原因计算错误很多。会做和做对,姝有差距。现在小学作业非常少。二是英语,全班多数同学都报了外面的英语班,我没报,但自她六岁起,我带她做做罗塞塔(一款外语学习软件),平均一次十分钟左右,软件的学习方式是播放发音(先单词后句子),电脑同时播放四帐图片,孩子点取一幅,对了有提示发音,错了有相应的提示音,同时显示正确答案。姝的英语成绩应在班上属前三名,目前看不比报了外面班的同学差。听说英语在高考中比重要下降,我在纠结要不要给姝报个英语培训班,报哪种?
老槐叔,我想向您请教的问题是:如何学好数学,尤其是对于女孩?我自己就是一例,小学初中数学中等偏上,到了高中就听不懂了,感觉就是总也想不通,很痛苦!还有一个附加的问题:我现在是否应该给姝报个奥数班?关于奥数有一个现实的小升初问题:虽然我们学区对口是46中,但是想进重点班还是要考的,听说除了特定奖状证书外,能决定就是考分,学过奥数的孩子考分占优。我听说小升初的准备四下五上就得开始着手准备啦,我这个暑假就想报,报哪种呢?
拉拉杂杂说了不少,表达能力有限,还有错别字,望老槐哥海涵,从您在茶馆几个教育贴的跟贴上我就感觉您对教育相当有见地,不光有理论更有实践,所以我追着您加好友,您不但同意,还给我分享这么好的经验,我真的很幸运,同时也感谢茶馆,感谢思炎搭了这么棒的平台,盼老槐哥不吝赐教!
本帖最后由 林间风儿 于 2014-5-15 11:10 编辑
说到白煮蛋,那煮的好要算日式温泉蛋,剥开后蛋黄嫩嫩的刚刚凝固,姿色绝佳。现在贡献一个日式温泉蛋的做法:水烧到70度,下生蛋,保持70度的温度十八分钟,蛋取出冷水激一下,剥壳,淋少许蒸鱼豉油!如果你有味琳,味琳少许和豉油少许烧开,淋在蛋上,最后放些柚子皮末,就是正宗的日式料理。其实日本菜中看不中吃,但煮蛋和蒸蛋,日式的做法很高明,清淡好看也好吃,我中华料理应该学习之。保持水温70度,着实不易,我的办法:小奶锅里冷水和生蛋同时下锅,水量多一些,水烧开后关火,闷个二十分钟。捞出浸冷水,再剥壳,淋点蒸鱼豉油,好吃死了,OK,简单粗暴,行之有效!日本人特么矫情,墨唧,不喜! 林间风儿 发表于 2014-5-15 10: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老槐哥:你真是太好了,您的宝贵经验对我就是及时雨,昨天参加家长会,老师说四下五上最重要,这是小学阶 ...
谢谢林间风儿。
宝宝的因材施教,个性化很强。在有限的信息里,我只能根据我所在城市和我当时管小子的情景说一下看法。尽可能往普遍性上靠。所说只能参考,切记,切记。
在回答你的问题前,给你一个统计分析方法,你可以判断宝宝所处位置。一般每个年级的学生,都会因为学习成绩排序形成“军团”,第一军团的,只占5%,如果这个年级一共有500名学生,那么第一军团大致在前25名。他们之间的成绩相差不大的,多半是因为临场或者一刹那的粗心,而区分成第一第二的。在第一军团的学生,不落下去,那么,一般都是可以进到重点学校。第二军团,大约占7%,也就是35名。这个军团的特点是紧紧跟着第一军团,第一军团的学生一不留神就会被他们挤掉。他们与第一军团一样的努力,老师也非常重视。考试中的黑马绝大多数出自这里。他们只要临场发挥出色,就有机会进入重点中学。第三军团,大约12%~15%左右。约60名~75名。具体要看学校的教学水平。这个军团的学生与前两个军团拉开得比较大,他们是需要积极调整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特别是后者——学习策略。他们才能进入第二军团。考试中必须特别出色,才有机会进入重点中学。再后面的军团基本上没有什么希望。只能走其他道路。如赞助……
这个排序分析方法,要注意两点,一是它以年级为单位统计,不是班级。班级统计,是需要换算成年级的,中间权重是多少,连老师自己也没有把握。特别是处在军团临界点的学生的划分。现在年级排名在我所在城市的小学已经不准公开,但是,我相信学校里的老师们一定有的。二是,它的参考有效性是离毕业越近,越高。像四年级,离毕业还有两年,足够改变排名顺序。到了临毕业的仿真考后的排序,则可靠性非常高了。这个分析方法是我与小子所读学校老师交流时,教导主任告诉的。一般不对外说,是学校内部掌握的。毕竟学校资源有限,只能根据学生的状况现分配资源,以获得整个学校的教学最优。而不是每个学生最优。这是大实话。
根据你所说宝宝的情况,我假设宝宝是处在第三军团前例来考量的。先说数学。首先是要看懂不懂,让宝宝复述课本上的例题就可以了。复述是让宝宝用自己的话来讲,不能用课本上的话。只有真正懂了,才能复述出来。一试就知道宝宝是不是真正掌握了。其他课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检验。如果这关过了。根据“会做和做对,姝有差距”这句话,宝宝应该是审题上有问题。我家小子曾经也有过这个问题。他的表现是不能拿满分。我把他所有的考卷放在一起,就发现,他要丢就丢整题,同类题却又拿到分。这样,就知道了,小子审题有问题。审题出现问题,一般是语文出了问题。孩子在语文的“阅读与理解”环节上也会丢分,这是规律。如果在语文上能印证了。那么宝宝的问题原因就差不离了。
阅读理解出问题,并不是孩子不懂,而是孩子用自己的“认为”,去代替文章作者的“认为”。是先入为主的孩子版,比较顽固的。我的校正方法是每天把日报副刊上的小文章让小子朗读。读完后,让他用一句话说明每一段的段落大意。说错了,再朗读一遍。再错,再朗读一遍,直到小子说对为止。因为我不说为什么错,错在那里。小子自然就很关注文章具体内容,而不是想当然的“我以为”。
这个方法的关键是大声朗读。先入为主的错误是孩子看到句子的几个词,甚至几个字,就认为与自己的经验相符,立马把自己的经验套上去。其他信息全都视而不见。而这种过程最容易发生在默读(考试就是默读环境)。默读是心理上的表象起主要作用,表象是人们从记忆库里提取经验形成的。检验这些经验是否符合文章所述,孩子的认知能力还没有发展到能迅速检验的水平,这是出现先入为主的心理原因。朗读与默读不同,要读正确,就一定要一个字一个字看清楚,不能漏,漏了,读起来就别扭。另外,朗读的声压制着随意从记忆库里提取经验的检索过程。
一般发觉孩子有了阅读理解问题时,孩子已经养了这种习惯。校正是比较枯燥,需要的时间比较长,一般强度比较高的校正,最快需要七天,一般是二十一左右,顽固的需要数月。我家小子,用了差不多两个月才校正过来。语文的阅读理解过关了,数学上的审题也自然过关了。
如果语文的阅读理解没有问题,那么,可能有另外两种情况,一是注意力品质,懂,是注意力能集中,做错,是持续时间不够长,也有注意力分配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就用跳绳来解决。二是宝宝的数学知识结构有残缺。题目运算中,要运用到以前的知识,三年级的要用到,二年级要用到,甚至一年级的也要用到。一般教材知识点都是按照等级螺旋上升的逻辑关系编撰的。上层不懂,一般是下层知识不懂或者应用边界不清楚。解决方法是找到这个残缺的知识点。同样,也是通过孩子作业和考卷来分析的。找到后,补上。这个过程是寻找难度大,也很辛苦,补知识点倒是比较容易。孩子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下面说英语。我是赞成孩子早点学英语的。当孩子母语敏感期(宝宝出生八个月到十八个月之间,因人而异)过了后,第二语言就可以跟上,这对孩子形成良好的听力,获得语感是一等一的时机,这个时候,孩子语言能力没有固化,母语不会对第二语言产生负迁移作用。这就是小子在幼儿园中班就上英语业余学校的原因。从你的所述来看,宝宝的英语应该是跟得上教学大纲的。问题不大,如今开放程度会越来越高,对外交流也越来越广,多一门语言对今后的工作学习都是有好处的。比如,看原著。看外文技术手册,等等。
语言的学习比较快的途径,一是读出声,是高效的识记。这个容易实现。一是交谈。它是获得语言应用的场感。也就是根据什么样的环境,针对什么样的人,面对什么样的事,用什么语句,表达什么样的意思,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只要能达到这两个目的,参加不参加培训班都一样。如果要参加培训班时,一定要有外教,而且外教一定要懂中文。前者是给一个正确的发音。大家都知道我国许多“懂英语的”其实是“中国英语”。不光是语法中国化,还有那口带地方音素的英语。孩子从小就学了这样的语音,以后就很难改的。后者最为关键,一个懂中文的外教,能明白孩子实时实景的言语需要,而给出恰当的英语词汇。而且当孩子用错时,也知道为什么会错,如何改过来。这是母语不是英语的人,很难掌握的技能。就如汉语的数量词,是老外最头痛的难点。而我们感觉不到什么不便。
最后是进奥数班的问题。小子在小学的时候,没有参加奥数班。原因在我,我觉得小子已经是年级第一了,应该更多的时间去玩。他自己要参加的航模兴趣小组,因后来老师调走了,就自动解散了。奥数班是初中参加的,但是,这个班是学校自己的,把那些成绩好的学生组织起来,放学后,集中辅导一小时。每周也就两次。老师水平是骨灰级,因材施教水平非常高,小子的数学基础在他那里算是打得比较扎实的。高中是莫斯科数学赛也是高中学校自己组织的。所以,究竟是学校的好,还是校外的好,我没有经验,不好评价。
加分的问题,要说一说的。如果有教育局信息来源,那些确保加分的事可以考虑。如果没有信息来源,还是抓住学校的大纲为好。以小子上重点高中为例,他初中三年区三好生,两年市三好生。除了奥数得奖外,还得了全国作文竞赛二等奖,是文理双修。按原来保送规定,可以保送。毕业那年,教育局下文,保送条件变了,变成参加社会实践分。学校排名,发现那些教育局的七大姑八大姨们的孩子在初一就有社会实践的经历了(经历是真的),三年分一加,就超过像我儿子这样的学生了。普通老百姓谁知道初一的时候,就应该去养老院看望老人呀,要想到三年后的教育局政策的是社会实践加分呀。不过,这些保送生在同学们中间是比较独立的。从他们的后来的发展来看,小子所在的全省第一重点高中都不能拉他们上一本线。这种保送真的是害了他们。这是题外话。它涉及到政治,你明白我的意思就行。升学还是靠实力,在实力上下功夫对孩子一生有好处。
匆匆写了这些,不知道回答了你的问题没有。这是多年前的经验,也是一家之言,仅供你参考。 西溪老槐 发表于 2014-5-15 23: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林间风儿。
宝宝的因材施教,个性化很强。在有限的信息里,我只能根据我所在城市和我当时管小子的 ...
老槐哥:“根据“会做和做对,姝有差距”这句话,宝宝应该是审题上有问题,阅读理解出问题,并不是孩子不懂,而是孩子用自己的“认为”,去代替文章作者的“认为”。是先入为主的孩子版,比较顽固的。”您这个判断对阿姝非常适用,举一例姝的错题:题目是:甲乙丙丁四支球队。姝看成:甲乙丙丁四五支球队,事后问她,她答:她认为四也是一支球队的名字。您的回复非常接地气,信息量太大,容我慢慢学习消化。再来讨教,泣谢! 西溪老槐 发表于 2014-5-14 18: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林间风儿。
宝宝十岁了。又到了一个关键的年龄。介绍两个养育宝宝的经验,这是许多养育宝宝经验中 ...
这个经验太好了,谢谢分享! 西溪老槐 发表于 2014-5-15 23: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林间风儿。
宝宝的因材施教,个性化很强。在有限的信息里,我只能根据我所在城市和我当时管小子的 ...
老槐哥,你的经验之谈非常有用。:handshake
还想问下老槐哥,你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西溪老槐 发表于 2014-5-15 23: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林间风儿。
宝宝的因材施教,个性化很强。在有限的信息里,我只能根据我所在城市和我当时管小子的 ...
一看就知道是在孩子身上花了很多功夫的家长,信息量很大。谢谢分享!
本帖最后由 silversky 于 2014-5-17 23:51 编辑
林间风儿 发表于 2014-5-15 10: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老槐哥:你真是太好了,您的宝贵经验对我就是及时雨,昨天参加家长会,老师说四下五上最重要,这是小学阶 ...
楼主妹妹,我觉得还是要给孩子上奥数,虽然大家可能对国内办奥数班很有意见。上奥数的目的是训练大脑,小学阶段的奥数是数学思维启蒙的途径之一。
国外中小学数学的教学水平大家都知道很差,但有些热心的教师自己编题以个人名义搞数学竞赛,给孩子买来成套的历史题,每星期一次,一边做题,一边辅导。再把相似的题摆在一起归纳。孩子开始的时候做不出题时,就抹眼泪。等不哭了,再接着做。在做题的基础上,参加数学竞赛,开始成绩还不错,有了兴趣,再系统做题,再参加竞赛,成绩又提高,行成了良性循环。
数学是大脑的体操,一味反对奥数也有失偏颇。从我女儿的经验看,中小学时的数学竞赛对她高中的数学学习大有帮助,脑子开窍了,容易举一反三,比我们这里只按课本学数学的孩子脑子要跟灵活很多。
我们在海外没有补习班,所以就家长自己动手教孩子,对家长和孩子的耐心都是考验。仅供楼主参考。 林间风儿 发表于 2014-5-16 11: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老槐哥:“根据“会做和做对,姝有差距”这句话,宝宝应该是审题上有问题,阅读理解出问题,并不是孩子不 ...
谢谢林间风儿。前几天,可能茶馆被挂上什么代码了。屡屡刚显示登陆成功,就摔下来了。回答迟了,请包涵。
“题目是:甲乙丙丁四支球队。姝看成:甲乙丙丁四五支球队,事后问她,她答:她认为四也是一支球队的名字。”这里的“五”是宝宝自己加上去的。它有审题的理解性失误,也有可能是阅读量不足有关。从理论上讲,就是“是什么”的积累不足。换句话说,这种句型,宝宝不知道,或者不熟练。为了完成宝宝认为的“是什么”,只好加上什么(如举中的“五”)。这个过程是在潜意识层面完成。宝宝不可能察觉,没有他人指出不会意识到。
解决积累不足最好的方法是增加阅读量。要“多快好省”地增加阅读量,不能用成人阅读的作品去增加。这不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比较的阅读作品,可以到新华书店找那些不是宝宝教材体系的,作者是从事教学的老师们出的作文点评类的书。它们是经典,但是,我们不当精读作品,当泛读材料。精读类的,还是按照学校的教学大纲走。这类文章的范围、深度,点评都会与宝宝的学习程度并行。宝宝容易接受、理解,容易进入宝宝记忆框架而快速完成积累。操作要点是量不要大,但要长期坚持,阅读时间二十分钟左右(宝宝的注意力在小学阶段能保持十五分钟就很不错了,老师教案中的新课内容就是在十五分钟左右),要朗读出声来。一般这类书会按年级分册的,买与宝宝同年级分册,或高半学期就够了。内容与宝宝的学习内容接近,宝宝容易模仿运用。有强化作用。
如果发现宝宝是理解性问题,那么,我在前面说的让宝宝提炼中心思想的训练。用一句话描述段落大意,就是缩写的口头训练。文章最好是宝宝不熟悉的内容。我用的是日报刊上的小文章。
审题出现问题,一般就是语文的阅读理解出了问题。这是占了大多数。注意力品质出问题,还会在其他地方表现出来,是比较容易发现的。知识结构残缺,最明显的是同一门课成绩忽好忽差(还有其他原因的)。语文是孩子所有知识中基础的基础。语文基础不扎实,其他的学科的掌握也一定不扎实。这也是为什么小学学的比较好的宝宝们,到了初中和高中就会分化的重要原因。只有小学的语文学成绩好且稳定的宝宝们,才会一路顺利地走上去(这里不涉及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
西溪老槐 发表于 2014-5-19 11: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林间风儿。前几天,可能茶馆被挂上什么代码了。屡屡刚显示登陆成功,就摔下来了。回答迟了,请包涵。 ...
老槐哥这贴,对解决娃的阅读理解,非常有操作性,容我学习消化之!从上周六开始,我带姝进行了跳绳,坚持两天,需保持,周日还吃了一次鱼。周日晚上读了一本书_《我的小姐姐克拉》,之前都是她自己看,效果不佳,现在按槐哥的建议,得让她出声,为此,我耍了个花招,我们一人读一段,我先来,然后让姝提问我这段的意思,接着轮到她,她读一段,我再问她这段的意思。她兴致很高,当游戏玩。
槐哥的贴为我指明了方向,接下来我要做的就是坚持实践,总结,再实践!大恩不言谢,有问题我就张嘴问,不怕您烦呐,嘿嘿! silversky 发表于 2014-5-17 23: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楼主妹妹,我觉得还是要给孩子上奥数,虽然大家可能对国内办奥数班很有意见。上奥数的目的是训练大脑, ...
感谢回复,很有启发,我会认真考虑您的意见! 西溪老槐 发表于 2014-5-19 11: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林间风儿。前几天,可能茶馆被挂上什么代码了。屡屡刚显示登陆成功,就摔下来了。回答迟了,请包涵。 ...
您说的这个,现在叫同步阅读,我们当是老师要求买的,现在老师没要求,就停了,看来是个好东西,马上去书店找找! 本帖最后由 西溪老槐 于 2014-5-20 08:09 编辑
宋兵丙 发表于 2014-5-17 22: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老槐哥,你的经验之谈非常有用。
还想问下老槐哥,你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宋兵丙,你好!
兴趣,是心理学中非常大的概念,也是心理学这个没有大一统体系中分歧比较多的概念。你的头像是你的宝宝吧。我就以他的年龄段聊这个问题。
培养孩子的心理品质的原则,是我在另外一个贴子中引用朱智贤先生说的话:当孩子某些心理品质没有出现时就强化,会出现“拔苗助长”,那些心理品质就会退化,不再出现;当孩子的心理特质已经出现的时候,没有强化这些心理特质,这些心理特质也会退化,消失,以后不再出现。那个贴子我引用了前半句,这里补上下半句。这样全面。朱智贤先生是《心理学大词典》的主编,也是儿童教育心理学家。
宝宝学习无兴趣,问题在以后出现,根子在前面。拿当下议论最多的英语学习来说,宝宝对语言的敏感期主要在开始讲话不久。最先是母语,然后是其他语言。过了语言敏感期后,学习语言的能力大大下降。用同样的老师,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习时间,对处在语言敏感期的孩子和对处在中学阶段的孩子进行教育,可以发现巨大的学习效率差距。所以,讲到学习,讲到围绕着学习的一些心理品质的出现和形成,都是离不开宝宝早期心理发展的。早期的剪刀差效应还明显了。
人的心理发展,就如同神话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宝宝阶段的心理状态像盘古一斧过去,混沌一分为二的时候。宝宝有两个最为明显的心理状态,一是好奇心,一是好胜心。宝宝长大后许多心理品质都是这两个心发展起来的。兴趣,来自于好奇心。
那么如何培养和保护好奇心,使之逐步发展出兴趣呢?
首先,不要用成人的目光去看待宝宝的行为。自从宝宝能控制主导自己的行为那时起,宝宝就表现出好奇心,会用自己的手脚眼鼻口耳去亲自探索周围的世界。这些探索行为大多数在成人世界里是被贴上不正确的标签。因此,大人不能用成人看待这些探索行为,用社会规范去阻止宝宝的这些探索性的行为,而是应该设计一些“陷阱”,挫折来让宝宝在探索中明白这些行为是不建的。然后,引导宝宝知道还有更好的探索方法。
以宝宝六个月左右开始出现的把什么东西都往嘴里放为例。一般大人把这种行为看成是要磨牙,给一个磨牙套,可是宝宝咬了几下就吐出来了。也有的大人都是把宝宝的这种行为看成是馋嘴。会把宝宝嘴里的东西强行拿走,还对宝宝讲一番成人道理,甚至危胁。其实,宝宝用嘴咬东西,是因为他的神经系统没有发育全也不稳定,心理发展还不能主导性地运用其他感觉器官来探索,他只能用他最早的能主导的感觉器官去探索,这就是嘴。
给牙套自然离题,讲道理对牛弹琴,危胁最不好。宝宝不懂道理,但是,能读懂大人的情绪。危胁言语宝宝不明白,语气,表情宝宝是清楚的。宝宝依赖大人,会直接内化大人的反对情绪。探索性的行为被压制。这样次数多了,好奇心就慢慢地弱化了。所以,不能用大人眼光看宝宝行为,直接制止宝宝的探索行为,当然,行为危险要直接制止。
我家小子是在会爬后出现这种现象的。爬到那里,好奇了什么东西,抱起来就啃一番。一开始。我是买了中药千里光,碾碎了,涂在玩具上,故意放在他的身边。他一放到嘴里,那种苦味就让他吐了出来。这种玩具小子就认住了,不塞嘴了。过不久,他又开始往嘴里塞其他东西……我想了一下。应该是他认识的东西,没有好奇心了,就不塞了。不熟悉的,新的,他的好奇心一来就会塞。再说我也不能把所有的东西都涂上。看来,还得引导小子用其他感官去探索世界。于是我就去买了新的玩具(木琴)。在千里光上,再加上极少量的黄连,涂在上面。等着小子上当。在他上当的时候,再引导。果然,小子看到新玩具后,打量了好长时间,最后终于抓起击锤就往嘴里塞,我没有阻止。只见小子眼睛一迷,口水一下子就下来了,也没有出声,整个脸缩成一团,接着吐出击锤。我马上用纸给他擦了口水,又喂几口葡萄糖水。小子算缓过来了,看着木琴发呆。我就拿起击锤,在木琴上打出他熟悉的儿歌。马上,小子的手就伸过来了。接着,就是他的世界了。小子曲无节奏,无旋律,但是,响了大半天。
几次之后,小子向嘴里塞东西的行为就消失了。但是,好奇心没有退化,满满的。
其次,正确运用语言引导。宝宝大约在十八个月后,对母语已经明白了,对成人的言语与情绪的关系已经能结合起来理解。用行动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开始讲话的宝宝也能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意思。这个时候,大人的言语引导是保护宝宝的好奇心最重要的方法。如何做呢?
第一,用鼓励性言语来阻止孩子不应该的行为。孩子对道德的认知,要在小学阶段大脑才开始形成。学前是宝宝好奇心逐步分化出兴趣的时期。是宝宝常犯“错误”的时候,也是“万人嫌”的时候。在成人的眼光中,那些行为是多么不符合社会规范,说了宝宝也不听。而宝宝眼中,发现自己慢慢能做许多以前不能做成的事,看到更多新奇的世界,更想知道它们是什么。父母的批评的压力远没有那些新奇的事物的吸引力大。这种反差最容易造成父母对宝宝棍棒教育。在兴趣品质的形成中,没有比棍棒教育有更大的杀伤力了。
鼓励性的言语来阻止“反规范”行为,要点是鼓励这种行为的出发点,扭转行为的方向和目标。比如,宝宝出现了这种行为,我们可以用“很有意思,我们换一种方法试试……”“我知道还有另外一种方法……”“我小时候,是这样……”等等言语引导。
在运用这种言语引导的时候,不要用否定言语去否定宝宝的行为和后果。更不要嘲笑的口吻。这个时候,由好胜心发展起来的自尊已经出现,嘲笑有巨大的杀伤力。不仅杀伤好奇心,兴趣,还杀伤自尊。自尊是宝宝走向社会的支撑。其实,为父母的经验远比宝宝的经验老到,交往技巧更为熟练,足以回记起曾经的方法,或者设计出另一方法。“另一种方法”实施成功,不光扭转宝宝行为指向,让宝宝学到新的技能,更重要是宝宝了解父母的能耐,觉得父母是“英雄”。这时的“英雄情结”是社会性的,比较深刻而持久。宝宝对大人的信任度非常高,以后教育宝宝非常有用。
第二,用简单陈述句表达意思。简单陈述句是大脑最容易接受的言语形式。宝宝对它们表达的意思最容易理解。成人习惯用逻辑语景来表达,认为是这是简单陈述句。这对宝宝是灾难性的。一般八岁前,孩子的大脑还没有发展到逻辑运算思维的水平。他根本听不明白逻辑语景的言语。简单陈述句通常的表达形式是:主语+谓语+宾语。其他的语句类型在生活中都可以用的,但是,在希望孩子不做什么事的时候最好用简单陈述句来表达。这是需要父母用心的。
再其次,理解宽容孩子破坏性行为,发现孩子的拆东西背后的闪光点。宝宝在长到一定年龄后,思维发展到操作性思维,直观性思维占具主导阶段。这个阶段是以前思维活动发展的必然,也是更高级的思维发展的基础。这个阶段宝宝已经不满足观察对象的外表,更想知道其内部的结构和如何运作。由于宝宝的高级思维还没有形成,还不能通过想象来理解内部结构和运作。往往是通过拆东西来了解。操作技能差的,会直接破坏观察对象来观察。从知识分类来看,宝宝的这类行为是属于“如何知道是什么”。非常重要。它包括着学习兴趣的萌芽,和更高层面的元认知。由于宝宝这个时候的“行为过界”比较多,处理难度比较大。大人要细心观察,引导要巧妙。讲一个小子做的让他妈妈抓狂的事。以坛友们见笑,也许可以体会出一些适合引导自己宝宝的具体方法。
我会修理电器,小子非常参合。我也让他和我一起弄。我拿个什么,递个什么。小子非常想自己来那么一下。那个时候,彩电非常少,我的朋友夫妇援非回来带了两台。给了我一台十八寸三洋的。算是家里最高档的家具。小子对上眼了,很想知道彩电是怎么一回事。
有天我出差回来,夫人同学恰好来看她,我就下厨了。小子在边上来了一趟又一趟。欲言又止,一会儿就不在了。等我做好菜,喊大家来吃饭的时候,小子兴高采烈地从书房蹦出来了。手里还拿着起子。满脸笑迷迷的。我想小子大概又玩什么了,过去帮他收拾一下好吃饭。
到了书房一看,我的头都大了。乱七八糟的一摊。小子把彩电搬到地上,把能拧开的螺丝都起开了,还把不方便起螺丝的电线都剪断了。彩电大缷八块撒了一地。我问小子,这是为什么呀?小子一脸得意地说,电视机坏了,我帮你把它拆开来,你下午就可以修好,晚上我要看巴巴爸爸,巴巴妈妈,巴巴@!¥%%%#……(一个动画片)。
夫人和她同学听到说话就过来,一看,夫人的同学惊讶的把嘴都捂上了,夫人说道,“小祖宗,你倒不如把电视机砸了……”夫人一说砸,我一想,对呀,小子那么小,怎么把彩电从电视柜上弄下来的呢。向旁边一看,天哪。被子,垫子,枕头一堆……刚才只顾看彩电,没有看其他地方。
夫人同学相当熟,吃饭挺愉快的。小子大概知道有点不对头了,吃饭的时候,一个劲地要坐我腿上,只听不吱声。饭后夫人与她同学收拾饭桌继续她们的天地。我和小子进了书房。我笑迷迷问小子,你怎么搬下彩电的?小子一看是睛天呀,立马开心地说,爸爸你看。就把那些被子,垫子,枕头扯到一边。我一看,就觉得小子不简单呢。他抱不动彩电,也知道直接翻下来要砸坏。他就把他的食品书架,他的书桌,我的大木凳,他的小凳子,夫人的搁脚凳,按照高矮排成一个坡度很缓的斜面,再铺上他的被子,我们大床的被子,他的小床垫子,几个枕头……这样,他就把彩电给翻到地上了。我觉得小子还是思路很清楚的。
我看完又问,电视机那里坏了?小子说,昨天晚上电视看了一半就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妈妈说,爸爸明天回来,爸爸会修的。今天阿姨早来了。你回来就烧菜。我看你在烧菜,我先给你拆好,你就不用花那么多的时间拆,直接修就行了。小子讲对了一半,他自己想弄呢。
我检查了一下电路板,保险丝断了。应该是电压波动太大,鬼子货水土不服。小子没有讲错,彩电是坏了。了解清楚后,觉得还真得要保护小子的这种探索的积极性。但是,这样没有尺度的行为要校正的。看到小子把高压包的电线也给剪了,就想出了一个引导小子的方法。
让小子拿来我的工具箱,他最喜欢拍这样的马屁。然后,根据剪断电线的颜色对上,用电烙铁焊上。告诉小子用颜色对线,教他用剥线钳剥线头。最后换上保险管。弄完这些,我就说,就这根高压包上的线,是不能焊的。小子说,为什么呀,我就讲它的电压很高,要漏压的。一定要完整的。与小子一起把高压包线剥开,比较与其他电线保护层的厚度差别。最后说,今天看不成电视了。小子说,去买一根。我说,现在几点了,店门都关了。我们明天去买根新的。小子真失望呀。
晚上,小子听到邻居家的电视声音很不开心,我让他去邻居家看,看完后他回来了。我问好看吗?他点点头,又说,还是家里的好看,他们是黑白的,我们家是彩色的。他们家……说着说着小委屈样就出来了。我就抱起小子,和他说,你告诉老爸电视坏了不就行了,还有,你拆电视机的时候,叫一下爸爸,爸爸和你一起拆不更好吗?小子眼泪汪汪地说,我看你那么忙,我就想帮你忙……我说,我知道宝宝帮我的忙的。你呀,还没有经验。那根白白的粗粗的高压线是不能剪的。爸爸也没有经验,也没有办法焊起来。明天我们一起去买电线去。来,爸爸给你讲个故事,我小时候……
第二天,我把小子放在自行车前档,带着他去电视机维修部。明明知道向西隔几条街就是进口电视机的维修部,那里才有彩电用的高压包线,其他的电视机维修部是不会有。我却向南骑。我的目的是要让小子知道,错误是需要许多代价的。小子还不明白道理,但是,明白感性认识,会有印象,会记忆下来的。我们骑一程看到一个问一个,看到一个问一个,没有一家说有。向南走了半个城,再向东,反正是街上乱骑。小子越来越急了,他担心找不到高压包线。我假装安慰他,要耐心,就是不向西北骑。小子哪明白这是他老爸在整盅他。东面走完了,再向北,仍是一家一家问过去。小子真的急毛了。自行车刚一停,他就比我还快溜下车,举着高压包线冲进维修部,学着我的问话问有没有高压包线。当时彩电非常少,十二寸的黑白电视机已经是高档的了。那些维修部那来的十八寸彩电的材料。我让小子算算问了多少家,小子搬弄了番指头,终于哭了,说,爸爸,这个城市里没有高压包线了,问了那么多家,没有一家说有的,他们说没有彩色的电视机的,我们的电视机死了,啊……我一看教育效果有了,不能再过了,就说,我们才跑了一大半,还有西面没有去。就向西面骑去。又假装问了几个维修部后,来到那个维修进口彩电部,买到了高压包线。回来的路上小子高兴得说个不停,手里紧紧抓着那根高压包线。连我给他买的小面包,他都要我喂他,不肯放开那根高压包线。
回到家,吃完晚饭。小子就猴急地拖着我去书房。焊上高压包线一头,插上另一头。就整机装起来。我让小子拧上最后一颗螺丝。抬起彩电放到电视机柜上。打开电视,小子一阵欢呼。夫人来了,一起看电视,小子在夫人怀里讲述着寻找高压包线的艰难里程。夫人听着听着就明白了,没有点破,却背着小子向我挥了一下拳头。
这件事后,小子再想拆什么东西的时候,一定会来问我,没有把握时,还拉我一起和他拆。这样,我就知道他想做什么,怎么做,就能指导他如何拆,怎样拆,告诉他还可以用不拆的方法了解。而小子的直观性思维和操作性思维发育得迅速也很好,很快地就向更高一层的思维发展。这种破坏性的行为就自动消退了。
处理这类事比较难,便举了这个例子说明一下。宝宝个体差异大,只能参考。思路对了,方法可以多种多样。
最后,兴趣在快乐中发育成长。这是也很好理解。孩子说是有兴趣的事,但是,没有快乐,那就不是兴趣。兴趣,是孩子们的托词。这里要做出几个区别。
兴趣与意志的区别。兴趣强的宝宝会有意志力强的表现。意志力强的宝宝会有快乐的表达。但是,两者不一样。意志有两个要素,一是认知,一是群体支持。前者是明白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后者是社会性的支持,成分多复杂一些。两者最大也明显的区别是在那里快乐。比如,孩子能坚持完成作业,完成后有放下的轻松,那就是意志起作用。兴趣则不同,它伴随做事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兴趣与动机的区别。兴趣与动机都源于需要。动机是在需要与目标间有一个认知过程,通过认知的阶梯作用,动机指向一个明确的具体的目标。兴趣则不同,它更感性化,情绪化,认知过程在意识状态下不明显,更多地是在潜意识状态下运作。比如,宝宝洗碗是为了得到一块钱的报酬,并为要得到这块钱而开心,而哼歌。这是动机使然,不是兴趣。
兴趣与尊重的区别。尊重有明确的社会目标指向,可以用它来判断孩子快乐的来源。比如,当孩子开心是因为他是全班唯一做出题目,得到同学们关注老师表扬的,那么,他的快乐不是兴趣的。孩子不在乎同学的关注和老师表扬,而是对解题的过程有一种享受,有时回到家,还会主动再做一遍,或者做新的类似的题目,这是兴趣。
了解了这些区别,我们便明确了培养宝宝兴趣基本原则之一:强化宝宝行为过程的快乐。也就是轻松的环境,有趣味的事(学习),低度奖励。
兴趣包括的内容非常多,刚才聊的是沿宝宝成长过程中好奇心发展到兴趣讲了几个关节点。是我与朋友们的经验教训,是比较容易遇到的问题和个体性经验。
兴趣指向多种多样。学习兴趣是其中一个。它离不开好奇心这个基础。保护好这个基础。随着宝宝的心理发展,社会奖励的逐步指向学习,宝宝的学习兴趣就会慢慢形成。兴趣形成,有非常强大的指向和驱动力,是宝宝学习成绩提升的重要因素。
谢谢宋兵丙!匆匆聊了一个大问题,个体经验,仅供参考。
林间风儿 发表于 2014-5-19 12: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您说的这个,现在叫同步阅读,我们当是老师要求买的,现在老师没要求,就停了,看来是个好东西,马上去书 ...
给妹妹推荐一套阅读书,是我在国内给孩子买的,针对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循序渐进,我感觉非常好的教材。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分年级,每年级有三本相配合:
《核心作文阅读教程》--阅读--小学阅读
《核心作文阅读教程》--作文--积累与模仿
《核心作文阅读教程》--作文--感悟与创新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丛书主编:刘玉涛 沈艳春 孔令博
我的孩子到海外之后,我还是坚持用国内的阅读训练教材细水长流地做了一年,感觉效果非常好,孩子的母语虽然不是英语,但学起任何一种语言,阅读能力都非常强,上了高中后,理工科的教材自学起来也非常容易。 silversky 发表于 2014-5-19 23: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给妹妹推荐一套阅读书,是我在国内给孩子买的,针对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循序渐进,我感觉非常好的 ...
感谢推荐,马上搜去! 林间风儿 发表于 2014-5-19 12: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您说的这个,现在叫同步阅读,我们当是老师要求买的,现在老师没要求,就停了,看来是个好东西,马上去书 ...
林间风儿,你好!
我看了儿子那时的阅读心得。当时读的叫《崔峦老师教你阅读》,是按年级分册的。比教学大纲略超前,与课本内容不重复。语言只有这本课外读物。十多年了,它还在,那么,被时间大浪淘刷过的,应该是比较好的。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