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4-4-21 06:39:09

稀土行业的当务之急是内部整合和应用开发(三)

本帖最后由 玩钉耙的悟空 于 2014-4-21 06:45 编辑

稀土行业的当务之急是内部整合和应用开发(三)
2009年6月,美国、欧盟向WTO提起诉讼,认为中国铝土、焦炭、萤石、镁、锰、金属硅、碳化硅、黄磷和锌等9种原材料采取出口配额、出口关税以及价格和数量控制,违反了中国2011年入世当初的承诺,造成了其他国家在钢材、铝材等的生产和出口处于劣势地位。
这9种原材料诉讼只是针对我国稀土出口政策的投石问路之举,欧美的目的是从瓦解我国在稀土资源上的主导权入手,打断我国在稀土产业链上的升级进程。我国通过对稀土出口贸易结构不断改善,由最初的以初级产品为主,不断向高纯、高附加值产品发展。2000年,我国出口稀土产品结构中,氧化稀土占出口总量的31.1%,稀土盐类占出口总量的38.8%;出口稀土金属及合金占出口总量的20.9%;稀土磁体出口仅占9.2%。而到2010年,在我国出口稀土产品结构,氧化稀土占出口总量提高到43.4%;出口稀土盐类占出口总量下降为12.7%;出口稀土金属及合金占出口总量下降到15.6%;稀土磁体出口占出口总量提高为28.8%。
2009年我国的稀土产品总出口约为7万吨,其中2万吨为走私出口,美国和日本稀土进口的90%以上来自中国。2009年,中国稀土年产量是129,405吨,占全世界总产量的97%,由于技术复杂、资源稀缺,加上稀土分离和处理过程需要大量资本,在中国之外寻找更多不同的稀土供应地是不现实的。但稀土争端不可避免,因为欧美深层次的目的不只是廉价地攫取珍贵的重稀土资源,而是企图通过稀土打击我国的出口管理制度,为今后可能会发生的贸易战路推演线图。针对中国的“稀土战”大幕在这个背景下逐步开启。

舆论战
从2010年2月开始,美国相关协会、国会议员、行业机构就不断建议美国奥巴马政府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到海外或者国内开拓更多的稀土资源。
2010年4月,日本《富士产业商报》刊登题为《中国掌握美国尖锐武器制造业的命门》的文章援引美国国会稽查处(G A O )之前发表的报告,美国的精密制导武器、雷达等军需产业今后几年内不得不继续依赖从中国进口稀土。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2010年9月刊登题为《美国重整稀土战略》的文章,援引众议院凯茜·达尔肯伯的话说:“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确保我们有充足的供应,那么在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方面,我国肯定将陷入危险境地。”时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呼吁美国及其伙伴国家降低对中国稀土出口的依赖,原因是如此依赖这些资源也许会导致“自然灾害”或“其他各种事件”。
2010年9月下旬,由于中日就东海海域疆界发生争端,中国中止了对日本的稀土出口,10月,日本驻中国大使召集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和韩国大使,向中国施压以令其放宽稀土出口控制。
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网站10月19日刊发文章,危言耸听地说,限制稀土出口必将引起世界对中国意图的担忧,中国应明确表述它不打算用这种近似垄断的行为作为武器。
《日本经济新闻》10月21日的报道认为,稀土成为中国的“外交工具”,并警告说中国打稀土牌可能招致孤立。《读卖新闻》则称,“日美可以联合对抗”,其立场显而易见。
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10月22日报道引述日本一位高级官员曾宣称,如果不从中国进口,日本的稀土储备将在隔年三月或者四月耗尽。
美国《华盛顿邮报》10月25日发表文章提出疑问:中国是继续崛起,还是屈从于偏执狂?文章说,今日的新中国一方面过于自信,另一方面则惶恐不安——即便跑在前面也小心提防、坐立不安。
2010年12月1日,中国商务部网站刊载新闻稿称,欧盟贸易委员德古赫特在接受外电采访时重点提及了稀土问题。德古赫特声称,“目前尚不具备挑战中国稀土政策的法律基础,但欧盟将寻求其他的供货源。”德古赫特同时要求中国保证满足欧盟对稀土的需求。
处在风口浪尖的我国针锋相对提出自己的主张。
2010年10月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有关稀土问题上表示,“对稀土加以管理和控制是必要的,但决不会封锁。”温家宝同时表示,中国不会把稀土作为讨价还价的工具,我们的目的是为了世界的可持续发展。
2010年11月16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说,“根据海关数据,今年1月至9月,我国出口的稀土总量3.22万吨,平均单价为每吨1.48万美元。其中,对日本的出口量是1.6万吨,同比增长167%;对美国的出口量是6200吨,同比增长5.5%。”这进一步打破了国外媒体“以偏概全”的数据及种种不顾事实的言论。姚坚当日还指出,“建立全球经济秩序需要全球合作,希望有稀土资源的其他国家能进一步开发稀土资源,为全球产业,特别是高技术产品提供稀土。”
2010年11月底,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在出席德国汉堡峰会闭幕晚宴时,就外界对中国稀土政策的质疑之声再次指出,“全球稀土资源并不短缺,但稀土供给结构存在问题。中国稀土的储量占世界的36%多一些,而中国稀土的出口占全球总出口量的90%以上;还有许多国家坐拥丰富的稀土资源,但拒绝开采和生产。”同时表示,中国政府为保护环境和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稀土的开采、生产和出口加强管理措施是合理的、必要的,并愿意在稀土的替代产品开发、稀土的清洁生产和高效利用方面加强与世界各国合作。

我国继续收紧稀土开采、贸易政策
2009年5月,国土部发布《2009年钨矿锑矿和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的通知》,拟定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82320吨,并宣布2010年6月30日前,暂停受理钨矿、锑矿和稀土矿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申请。
2009年底,工信部审议通过《稀土工业发展的专项规划(2009—2015)》和《稀土工业产业发展政策》,明确指出,未来6年,中国稀土出口配额的总量将控制在3.5万吨/年以内,初级材料仍被禁止出口。并将对近100家稀土加工企业进行大重组,削减至20家。
2010年5月,工信部发布《关于公开征集稀土行业准入条件意见的通知》,稀土行业准入条件涉及生产布局条件、生产规模、工艺和装备、能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第一次从生产规模方面设置稀土准入门槛。
2010年9月初,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首次把稀土列为重点行业兼并重组的名单,并减少稀土出口。
2011年2月,环境保护部发布《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这是“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部发布的第一个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将提高稀土产业准入门槛,加快转变稀土行业发展方式,推动稀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2011年5月,《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坚持控制总量和优化存量,加快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建立稀土战略储备体系。
2010年12月2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下发了《关于2011年关税实施方案的通知》,经国务院批准,自2011年1月1日起实施。金属钕的出口税率由15%提高到25%;首次对金属镧、金属铈、氯化镧及按重量计含稀土元素10%以上的铁合金开始征收25%的出口关税;对氟化铽、氟化镝、氟化镧、其他氟化稀土等产品征收15%的出口关税。
2011年5月,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关于将稀土铁合金纳入稀土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的公告》,从2011年5月20日起,将海关商品编号为7202999100“其他按重量计稀土元素总含量>10%的铁合金”纳入稀土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
2011年7月5日, WTO发布裁决,宣布中国对这9种原材料实施的出口限制违规。这次裁决成为处理包括稀土在内的原材料出口限制的指导原则,是欧美国家挑战中国稀土出口政策的“投石问路”之举。
时隔一个月,2011年8月初,美国和墨西哥向WTO提交备忘录,称中国对稀土出口实行贸易保护,要求中国取消稀土出口配额制度。这是关于中国稀土出口起诉的前奏。
2011年8月31日,我国就原材料出口限制案向世贸组织(WTO)争端解决机构提出上诉,要求推翻专家组报告的部分裁决。
2011年11月27日,商务部公布稀土出口配额,虽然配额总量持平,但首次对轻重稀土进行分类,中重稀土拟为3582.5吨,只占总量的约11.7%。
2011年12月9日,国家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布《2012年出口关税实施方案》,规定自2012年1月1日,我国将对镨、钇金属以及氧化镨新征收25%的出口关税;对钕、镨、钇的氟化物、氯化物、碳酸盐类新征收15%的出口关税;对镧、镨、钕、镝、铽、钇的其他化合物新征收25%的出口关税;对钕铁硼速凝永磁片新征收20%的出口关税。
2012年1月30日WTO发布报告,维持中国限制9种原材料出口违规的裁决,驳回了中国基于环境保护或供应短缺就初步裁定提出的上诉请求。我国的资源出口政策被打开一个缺口,稀土出口政策暴露在欧美等国的攻击火力之下。中重稀土出口限制的收紧引发了其他国家的强烈不满,2012年3月13日,美国、欧盟和日就中国关于稀土、钨和钼的出口限制措施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
稀土争端正式进入阵地战之后,我国维护稀土资源主动权的决心并没有动摇,继续按部就班出台相关限制措施。
2012年5月22日,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稀土企业开具的发票纳入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汉字防伪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公告》,推出稀土专用发票,确定自2012年6月1日起,稀土企业必须通过增值税防伪税控开票系统(稀土企业专用版)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增值税普通发票。
2012年6月13日,工信部印发《稀土指令性生产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2012年6月20日,国务院发表《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
2012年6月27日,欧盟要求WTO启动争端解决机制成立专家组,就中国限制有关稀土、钨、钼的出口管理措施进行调查、审议和裁决。
2012年7月10日,中国在争端处理机构会议上拒绝设立专家组。根据WTO规定,被起诉的国家只有一次拒绝权,因此日美欧又一次要求成立专家组。而WTO于7月23日开会再次决定成立专家组。
2012年7月,我国首次启动国家稀土战略收储工作,国家财政资金将通过企业进行收储。
2012年8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稀土行业准入条件》,对稀土矿山、冶炼分离和金属加工三类企业,在规模上设置了准入门槛。
2012年9月4日,国土资源部公告《稀土探矿权名单》和《稀土采矿权名单》。
这一系列争夺稀土话语权所采取的保护措施给欧美稀土应用大国带来了强烈的危机感,但我国仍旧占据稀土产品供应的主导地位,只能“旁敲侧击”继续向中国施压。

稀土来源去中国化
2010年9月29日亚洲财经新闻Asia Business News 报道,澳大利亚莱纳稀土公司 Lynas与日本双日公司Sojitz签定稀土产能的战略联盟协议,Lynas在未来10年向日本每年提供8000-9000吨的稀土。
2011年3月4日英国路透社报道,众多国际稀土公司将目光投向非洲,包括澳大利亚Southern Crown Resources在赞比亚、莫桑比克和布隆迪的数个非洲项目。据称,另一个有开采价值的地点是马拉维的Kangankunde山。加拿大Great Western Minerals Group矿业集团获得南非Steenkam pskraal项目,在某些稀土类型上已达到除中国之外的全球最高集中度。大西矿业集团称,预计未来两年其南非稀土矿的年产量能达到2700吨。
2011年3月8日《纽约时报》报道,澳大利亚矿业巨头莱纳斯矿业公司Lynas在马来西亚投资2.3亿美元建立稀土冶炼厂,主要冶炼采自澳大利亚西部韦尔德山区的稀土矿。
2012年3月9日,美国钼矿公司Molycorp宣布将以13亿加元收购加拿大稀土生产商NeoMaterialTechnologies(下文简称Neo公司)二者的联合将形成全产业链的覆盖,而且在一段时间内形成资源和技术的垄断。
2012年7月24日美国钼矿公司Molycorp宣布,10月正式重启加利福尼亚州的Mountain Pass mine稀土矿开采,计划在2012年产出1.9万吨稀土;2013年前,年产能将扩大至4万吨。
2012年6月18日BBC报道,日本和越南设立的稀土研究技术合作中心在河内正式落成,丰田公司和双日公司Sojitz联合成立的日本东堡稀土公司与越南莱州稀土公司签署备忘录,合作开发东堡稀土矿,计划年加工稀土氧化物1万吨。据预测,越南的稀土氧化物总储量约为2200万吨,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莱州省和安沛省。
2012年4月29日《朝日新闻》报道,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枝野幸男定于5月初访问哈萨克斯坦,两国将在哈北部地区联合设立一家工厂,开发生产重稀土镝,计划从哈萨克斯坦进口30吨镝。日本住友商社Sumitomo已与哈萨克斯坦的国家原子能公司Kazatomprom达成协议,另外,日本的住友商事和东芝公司已携手哈萨克斯坦一家国有铀业能源公司,从已有的铀矿山和新开发矿山的残土中提炼稀土,一系列合作项目生产的稀土将从7月起出口日本。
2012年11月2日《读卖新闻》报道称,日本政府已经与哈萨克斯坦达成协议,将从2013年1月开始从哈萨克斯坦进口稀土,每年约1500吨,相当于日本年需求量的7.5%。这标志着日本将首次从中国以外的国家进口稀土资源。
2012年11月9日日本共同社消息,丰田通商将与印度核能公司旗下的印度稀土公司共同生产稀土,丰田通商将负责分离精炼。据丰田通商称,在印度南部安得拉邦建设的稀土精炼工厂已于夏季竣工,将从12月开始试生产。印度每年可向日本出口约5000吨稀土,相当于日本2.7万吨年使用量的15%左右。
2012年11月7日美国彭博社以《五角大楼挑战中国的稀土垄断地位》标题报道,美国国防部和丰田公司正同两家开采北美重稀土的加拿大企业——Ucore稀土公司和Matamec勘探公司展开合作。丰田与Matamec的合资企业正筹资对魁北克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该项目的初期重稀土产量约为2000吨且可能上升。Ucore的负责人则表示,到2016年时该公司位于阿拉斯加的项目年产量或将达3000吨。
除此之外,还有澳大利亚Afrafura资源公司在诺兰斯Nolans矿场、加拿大阿瓦隆Avalon 稀有金属公司在 Nechalacho矿场、稀有元素资源公司Rare Elements Resources在贝诺杰Bear Lodge矿场、格陵兰矿业与能源公司Greenland Minerals and Energy在科瓦内湾Kvanefjeld等都开始开采稀土。
即使这些稀土开采计划全面启动,但在四到五年内,也不会影响中国的稀土产业,而且大多数矿场为轻稀土,以镝元素为代表的中重稀土只在我国矿井中富足。

开发稀土替代和回收技术
2012年3月28日,日本、美国与欧盟的官员在东京召开会议,就促进有关稀土的再利用及替代品的研发合作达成共识,意在通过技术提升构建不依赖我国资源的供应链。日本经济产业相枝野幸男在会上强调,“通过日美欧的技术合作,可以构建不依赖特定国家的资源的供应链。”日本大同特殊钢公司和三菱商事株式会社将与美国钼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计划投资100亿日元在日本建设新工厂,引进可以将稀土使用量减半的新技术,生产用于环保汽车等的高性能磁铁“钕磁铁”,计划在2013年实现量产。
日立公司2012年4月宣布已开发出不使用含稀土的磁石、容量为11千瓦的节能型工业发动机,计划在2014年度实现商品化。
本田公司2012年4月宣布已研发出从混合动力车废旧镍氢电池中提取稀土的技术,从4月下旬起展开回收。该技术可以稳定回收电池中80%以上的稀土,回收的稀土将用作混合动力车电池的原料。这是世界上首例在实际量产而非实验阶段从混合动车电池中回收再利用稀土。欧盟和美国还在积极研究稀土回收方案,但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收集系统,且拆解和处理过程均十分复杂。
2012年6月日经中文网报道,拥有2~3成全球市场份额的信越化学工业在生产马达用磁铁时引入了大幅减少镝使用量的生产工艺,在空调磁铁领域,已经逐步采用镝使用量仅为原来一半的产品。
美国《新科学家》杂志2012年10月27日报道,美国能源部已经开始倡导研发新型磁铁,为 “关键技术中稀土替代品”Rare Earth Alternatives in Critical Technologies项目投入为2200万美元研发经费,目标是是研发出所需稀土元素更少的磁铁,完全不用最好。

发布各种干扰消息
法新社2010年10月援引澳大利亚莱纳斯矿业公司负责公司业务发展的副总裁马修·詹姆斯的话说:“由于中国自身资源有限、中国本国发展需求以及中国提高国内生产效率的愿望,我们认为,今后5年到10年,中国可能成为稀土净进口国。”
就在2011年7月5日WTO裁定我国9种原材料违规的前一天,东京大学的加藤泰浩领导的一个研究组织于7月4日在英国的《自然地理科学》杂志上发表报告,称在夏威夷附近的海底泥土里发现大量稀土元素的报告。这份研究报告说,从海底淤泥中提炼稀土精矿不但对技术要求相对要低,而且以中方方式埋藏的稀土元素不带放射性污染,估计储量是陆地上的800倍以上。
美国《科学新闻》2010年11月19日援引一份新的报告称,美国14个州发现了大量稀土矿藏。
稀土行业咨询机构澳大利亚工业矿物咨询公司能源专家达德利·金斯诺斯表示,2016年全球除中国以外的稀土产量将提高10倍,超过6万吨,而中国以外的稀土需求量约为5.5万吨,这将导致2016年全球稀土供应过剩。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安永的报告认为,2014年开始全球稀土将供大于求。
日本共同社2012年6月29日报道,加藤泰浩研究小组日前发现,南鸟岛周边的海底可能存在约680万吨稀土,日本的海上专属经济区(EEZ)内存在的稀土可供国内使用230年。《日本经济新闻》7月22日报道称,国际海底管理局理事会将于月内对日本的申请给予批准,日本将在南鸟岛海域3000平方公里的富钴结壳矿区获得期限为15年的专属勘探权。
2012年7月11日据路透社报道,美国Molycorp公司执行长Mark Smith的观点称,尽管中国目前稀土产量占据全球90%以上,但是到2014或2015年,中国可能会成为某些稀土的净进口国。


这些消息扑朔迷离,到现在还没有得到产业验证,但欧美一如既往地再想方设法获取我国的稀土资源。为了规避我国以出口配额提升稀土产品出口价格、构建定价权的布局,欧美日各国另辟蹊径,纷纷在我国设厂,简单加工后运到母国进行深加工或储备,成功地规避了中国出口配额限制,尤其以日本为最。直到2009年,日本90%以上的稀土上中游产品都是以这种形式从中国进口的,最近几年的投入更大。
2010年9月16日,日本第一稀元素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日本明和产业株式会社与益阳鸿源稀土有限公司合作稀土新材料项目,开发锆铈复合物及高纯度氧化钪等产品。
2011年11月23日,五矿三德(赣州)稀土材料有限公司在江西赣州开发区竣工投产,项目一期磁体母合金年生产能力为2500吨,二期投产后将达到5000吨。
2011年7月6日日本昭和电工宣布,其在江西省的合资企业赣州昭日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将把钕系稀土磁体用合金的年产能从2000吨提高到3000吨,加上另一合资企业包头昭和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的产能,昭和电工在中国的磁体合金年产能将增至4000吨。
2012年4月《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TDK和昭和电工将在中国共同设立高性能磁石工厂,旨在通过当地生产确保主要原料-稀土类金属的稳定供应。首先,昭和电工与中国当地资源企业合作,共同建设昭和电工在华第3家稀土金属合金工厂,将由TDK参与运营,再把TDK在华设立的高性能磁石工厂与新公司合并,形成集原料、生产、销售为一体的运营体系。
日本信越化学工业在福建(龙岩)稀土工业园区设立独资公司—信越(长汀)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5亿日元建立稀土合金原材料工厂,一期项目2013年1月投入生产建设年产3000吨稀土磁铁合金薄片生产线。二期项目建设年限为2013年至2015,预计年产3000吨稀土磁铁用磁粉,以弥补加强配合管理后稀土原料镝的供应短缺。2013年4月18日,包头三德电池材料有限公司M合金制造部成立,年生产稀土储氢合金粉5100吨。
包头天骄清美稀土抛光粉有限公司由内蒙古包钢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日本清美AGC化学株式会社、 日本三菱商事株式会社共同出资组建, 2010年4月在包头稀土高新区异地扩建稀土抛光粉生产线,并于2011年8月竣工投产,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稀土抛光粉生产厂。
此外,东莞皓志集团也为日资主导,由日本皓志、永州皓志稀土材料、东莞皓志稀土材料三家公司组成,主要从事液晶玻璃、光学平面玻璃、半导体材料等制造业辅料的研发与生产。
钕铁硼类合金科目的出口仍不受限制,外企通过钕铁硼类合金出口暗门,其稀土供应包括重稀土在内,不仅没有紧张,反比国内企业充足。从昭和电工等合资工厂的合金出口,磁体订单是上升的,因为他们的订单都是年签,价格起伏不大,中国现在是周报价。这造成日本通过合金进口后生产的钕铁硼比国内还便宜,大量销往美国,国内钕铁硼并未能体现替代效应,我国仍处在稀土产业链的低端。
目前,美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企业已在中国投资稀土产业,有独资、合资企业38家,投资额达61亿元人民币,这些产品主要用于出口,满足其本国市场需求。工商登记信息及公开资料显示,在稀土产业,美国MDI、法国Rhodia Group和加拿大Neo Material Technologies、磁铁制造商日本大同电子等公司已在中国建厂。
从2004年到2008年,我国稀土出口配额分别为65609吨、65609吨、61821吨、59643吨、47011吨,而同期国际市场需求则分别为56583吨、45600吨、45207吨、52051吨、48193吨,2008年以前,配额均高于需求,随后几年的配额并没有用掉。在我国稀土开采产能已经过剩的情况下,欧美日向WTO提起诉讼,并非急需我国加大稀土出口量,而是向处在整合过程中的稀土行业注入新的混乱因素,加剧我国稀土行业内部的博弈程度,逼迫我国放弃稀土出口收紧的政策,进而通过技术优势压制住我国稀土产业的延伸发展。
如果西方的这一目的得逞,我国的出口管理制度将变得千疮百孔,以后任何一个有相对优势的产业都可能会遭到如法炮制的打击。以稀土为突破口冲击我国的出口管理制度,掀起可能的贸易战,最终达到打垮中国的目的。
2014年3月26日,WTO正式裁定中国对稀土、钨、钼相关产品出口管理措施违规。
一审败诉,美国上诉继续“追剿”,2014年4月8日,美国就中国关于稀土、钨和钼的出口限制措施案专家组报告向WTO争端解决机构提起上诉。
我国应该怎么应对?

待续···


xnnuo11 发表于 2014-4-21 11:07:58

感觉被一群人逼到墙角里挨揍,没有还手之余!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4-4-21 12:02:52

xnnuo11 发表于 2014-4-21 11: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感觉被一群人逼到墙角里挨揍,没有还手之余!

一大群猎狗冲出去与狮子斗,结果难料,关键看猎狗是不是有组织。

zuicai 发表于 2014-4-21 12:04:44

我觉得很大程度上要找国内自己的原因:

内需不足,一切以出口为目标
对地方官员考核过于倾向GDP,稀土开采在很多地方都是支柱产业
满足于低端的开采,向上游产业进军毫无动力
管理体制落后,一管就死,一放就乱

中短期内我不认为有丝毫改观的可能。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4-4-21 12:14:35

zuicai 发表于 2014-4-21 12: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觉得很大程度上要找国内自己的原因:

内需不足,一切以出口为目标


当年粗放的有水快流落下了后遗症,easy money养懒人

因为WTO终裁走程序,还有1-2年时间差打扫房子

西溪老槐 发表于 2014-4-21 12:44:03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4-4-21 12: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大群猎狗冲出去与狮子斗,结果难料,关键看猎狗是不是有组织。

玩钉耙的悟空所言一语中的。赞一个。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4-4-21 19:55:09

西溪老槐 发表于 2014-4-21 12: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玩钉耙的悟空所言一语中的。赞一个。

槐叔一直言之有物,后生受益匪浅

小飕风风 发表于 2014-4-23 18:34:59

zuicai 发表于 2014-4-21 12: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觉得很大程度上要找国内自己的原因:

内需不足,一切以出口为目标


既然我们还在产业链上追赶,那短时间内确实很难改变。除非,我们另起炉灶玩出新的花样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稀土行业的当务之急是内部整合和应用开发(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