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 经 第1-30卦
本帖最后由 明月笑笑 于 2014-4-14 19:05 编辑易 经 第1-30卦 —— 执象乾坤 (注:此文为执象乾坤先生原创手稿,嘱后学代发,如有讨论或是疑问,请诸君在回帖中阐明,条件许可,先生回复后后学将回复于后文中,另,如有转发,请注明出处,明月先行谢过诸君!)乾(䷀)乾:元亨利贞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25982.png元亨利贞者,文王所系之卦辞,以断一卦之吉凶,所谓彖辞也。《系辞》曰:“彖者,材也;彖者,言乎象者也。”彖之为言,断也,明断一卦之吉凶休咎者也。彖之为物,形似野猪,齿善断物。彖,从彑,从豕。彑指猪头,猪头生有长吻,上吻部半包下吻部,是以彖指猪嘴,含包括、总结之义。彖辞分象辞和占辞,无象辞则象辞蕴于占辞,无占辞则占辞藏于象辞。象辞申明天地人物之象,占辞概说吉凶休咎之应。【释名】:乾,卦名,俗作乹,从乙,倝 声。乙,象植物屈曲生长的样子。《说文》:“乾,上出也。”【观象】:六画皆奇,纯阳至健。奇者阳之数,圆者阳之象,天者阳之体,健者阳之性,行者阳之用,故《乾》法象天日、圆满、盛大、刚健、向上、运行。【玩辞】:元者,始也,首也,天也,君也,道也,大也。《说文》:“元,始也。”《左传·襄公九年》:“元,体之长也。”按:“元,首也。”《淮南子·原道》:“执元德于心而化驰若神。”按:“元,天也。”《广雅》:“元,君也。”《尚书·益稷》:“元首明哉,股肱良哉。”传:“元首,君也。”《子华子·大道》:“元,无所不在也。人能守元,元则舍之;人不守元,元则舍之。”按:“元,道也。”《汉书》:“夫基事之元命,必与天下自新。”颜师古注:“元,大也。”亨者,通也,达也,盛也,献也,祀也,象盛祭品之器也。利者,宜也,象以刀断禾也。贞者,占也,卜也,正也,定也,坚也,诚也,守也。《说文》:“贞,卜问也。”《尚书·太甲下》:“一人元良,万邦以贞。”按:“贞,正也。”《贾子道术》:“言行抱一谓之贞。”按:“贞,定也。”《晋书》:“严霜识贞木。”按:“贞,坚也。” 张衡《思玄赋》:“伊中情之信修兮,慕古人之贞节。”注:“诚也。”《周书·谥法》:“清白守节曰贞。”按:“贞,守节也。”元亨者,天道之验也。利贞者,人事之应也。元亨以顺天,利贞以休命。故元亨利贞者,大通宜正也。元者,生发也。亨者,长养也。利者,收获也。贞者,归藏也。元亨利贞全生长收藏之功,故谓之四德。四德于天为四时,于地为四方,与人为四常。乾者,一也,太极也。元亨者,阳也。利贞者,阴也。元者,木据少阳之位也。亨者,火据太阳之位也。利者,金据少阴之位也。贞者,水据太阴之位也。是故「元亨利贞」者,太极生两仪四象者也。【疏传】:《序卦》曰「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者,明乾坤天地之象、动静之情,生化万之功也。此所以开《易》始于有之宗,明生生谓易之义。诚如张载云:“大易不言有无,言有无,诸子之陋也” 《杂卦》曰「乾刚坤柔」者,明乾坤刚柔之质也。乾性健而其情则刚,坤性顺而其情则柔。性本先天,情缘后天。行道者,尽性情也。能尽性情者,则必知天地万物受命之根本。故朱子曰:“德者,得也。行道而有得于心也”。【卦变】:《乾》自《坤》来,一变生《复》,二变生《临》,三变生《泰》,四变生《大壮》,五变生《夬》,六变生《乾》。是故,初九应《复》象,建子月,受冬至气;九二应《临》象,建丑月,受大寒气;九三应《泰》象,建寅月,受雨水气;九四应《大壮》象,建卯月,受春分气;九五应《夬》象,建辰月,受谷雨气;上九应《乾》象,建巳月,受小满气。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传》者,孔子所以释经之辞也,举天道而落于人道、王道、抑或身道者也。《彖传》者,孔子所以释彖辞者也,先释卦名,再解卦辞,后明落处,发挥潜沉,触类旁通。释卦名或引卦象,或引卦德,或引卦体,或兼取之。【疏传】:万物之生,受天之气,禀地之形,理势自然,所谓「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也。元,先天元气之始,继天以统道也。资,助也。统,乾之功也。天,阳之至大者,借形体以言道也。乾德辟物,凿开坤道,坎水流布,升天为云,降地为雨,泽被群伦,变化万类,所谓「云行雨施,品物流形」也。云行雨施,气之亨也。品物流形,质之亨也。品物亦即万物,《说文》:“品,众庶也。”蔡邕《太尉汝南李公碑》:“惟清惟敏,品物以熙。”流形,运动变化其形体,使动用法。太阳周行,始春之元,历夏之亨,经秋之利,终冬之贞,所谓「大明始终」也。大明犹言太阳,乾离同舍,转离注乾,离类日象,乾亦日也。初二三四五上,初言其时,上言其位,卦体六位,因时而成,随时而变,或因时见位,或因位见时,相互发明,所谓「六位时成」也。卦有阴阳,时有阴阳,爻有阴阳,位有阴阳,爻位错杂成文,吉凶因之生,悔吝因之著。六位为主,六爻为客。爻者,所以辨物也。位者,所以居方也。周易法天象地,时位全之。君子辨物居方,时位成之。若夫资始万物,固乾父之功,然必使雷、风、水、火、山、泽六子辅相裁成,佐天行道。震动初,离附二,艮守三,巽入四,坎陷五,兑决上,乾伏五,坤藏二。所谓「时乘六龙以御天」也。六龙者,六子也,神妙之功者也。龙之为物,善变其体。《说文》:“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乾坤统道,变化万类,六子协心,妙用无穷,天地风雷,日月山泽,各禀其性,各全其命,能保此氤氲之气,则日月不衍其行,四时不违其序,万物不失其宜,十方法界皆止于至善,所谓「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也。变者阳之功,量变之名。化者阴之用,质变之相。朱熹曰:“变者化之渐,化者变之成。”又曰“各正者,得于有生之初。保合者,全于已生之后。”程颐曰:“天所赋为命,物所受为性。”《孝经说》曰:“性者,生之质命,人所禀受度也。”《中庸》正义曰:“天命,谓天所命生人者也,是谓性命。”圣天子体乾出治,继天理物,崇德布化,惠恤黎众,当此时也,庶物沐恩,百兽率舞,万民以歌,天下昭明,邦国协和,所谓「首出庶物,万国咸宁」也。首出犹言元之功,咸宁犹言贞之德,举天道而明王道。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疏传】:《系辞传》曰:“易者,象者。象也者,像也。”故象者,以卦爻法象天地万物也。象辞本指爻辞,《象传》主要是依据卦象、爻位对卦辞、爻辞进行解释,发挥,演绎。系于《彖传》之下称《大象传》,系于爻辞之下称《小象传》。乾者,形体言之谓之天,功用言之谓之行,性情言之谓之健,所谓「天行健」即上乾下乾之象。元亨利贞,健行不止,贞下启元,生生不息。君子法天道健行不辍之象,进德修业,不断超越,无一息之间。犹《诗经·周颂·维天之命》云“维天之命,於穆不已”者是也。乾卦大象传举终日乾乾之天道,落自强不息之身道。初九:潜龙勿用。【玩辞】:龙潜于渊,不宜施行。初言时位,九明阳爻,河图一三五,三阳象乾,数交于九,太阳之数;河图二四十,三阴象坤,数交于六,太阴之数。太阴太阳皆,变化之象,周人尚文,其易占变,阳爻名九,阴爻名六。「初九」谓爻题,「潜龙勿用」谓爻辞。「潜龙」谓象辞,所以明一爻刚柔进退之象也。「勿用」谓占辞,所以断一爻吉凶休咎之应也。【观象】:初九动,乾之巽,乾类龙,巽性伏,「潜龙」之象也。初九变,乾(䷀)之姤(䷫),「羸豕」彰「潜龙」之象,「有攸往,见凶」,申「勿用」之理。初九应《复》象,宣子月令,候蚯蚓结。古人于冬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君王谓后,真龙之应,此人事之「潜龙勿用」也。蚯蚓乃阴曲阳伸之物,冬至之时,一阳萌动,阴气犹盛,蜷结其体,蚯蚓谓地龙,自然之「潜龙勿用」也。「潜龙勿用」者,无为之谓,非为不用,君子之道有行藏也,犹夫子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者是也。《周易》六十四卦始乾,乾始初九。此一画者,易之发端也。用九之吉,吉于此一。羲皇开天,开于此一。大衍五十,虚于此一。儒家惟精惟微,精于此一。道家负阴抱阳,抱于此一。佛家万法归宗,归于此一。是故潜龙勿用,无为而无不为也。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疏传】:微阳伏藏地中,是以不可为也。阳释龙,下释潜。勿用者,施行之对也。初九震位,阳爻主动,震性亦躁,一阳尚微,于时于势,皆不宜动,圣人戒之曰「勿用」。勿用体也,施行用也,万用皆自勿用之体出,故勿者,非不用,待其时而用也。《史记》云“舜耕于历山,渔于雷泽,陶于河滨”者,潜龙勿用,居易俟命也。初之为言,时也。下之为言,位也。夫子以「阳在下」发六爻时位一体之例,灭后人时位分别之见。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玩辞】:龙出田间,宜晋见大人。九二居中,初具大人之德,与九五同德相应,故「利见大人」。大人指九五,乾卦之主。世应阴阳相应,易之通例、凡例。乾卦二五皆刚,同德相应,相道相守,易之特例。九二见龙,离潜出渊,自昭明德,二爻伏坤,有其德而无其位,然二五同德相应,乃终有誉命,仲尼注之矣。九二宣丑月令,受临卦气,候雉雊。二阳咸临,阳气发现,潜龙出渊,贤能佐世,君臣际会,如雉之雌雄,感阳同鸣,德合道应,伊尹注之矣。雉者,耿介之鸟,文明之禽,九二中直,具耿介之性,乾之离,生文明之象。丑月之令,律应大吕,大吕为言,旅助黄钟宣气牙物,黄钟应神后。拟之人道,犹能臣之佐助明君,解民济世,经天纬地。【观象】:第一个见读音,发现义,取象离坤之位,离为见,坤为田,「见龙在田」是也。离坤名晋,象曰「明出地上,君子以自昭明德」也。第二个见读音,晋见义,取乾离参象,乾类大人,离主视,九二动,乾之离,所谓「利见大人」是也。九二变,乾(䷀)之同人(䷌),彖曰「同人于野」,亦「见龙在田」之象也。其爻曰「同人于宗,吝」,此圣人戒其私也。二五同德相应,同道相守,不可挟一己之私曲,狭隘大道之将行,需廓然而大公,与日月同其光,与万物合其尘,民我同胞,物我同与,岂虚言以济哉?天地万物,各正性命,保合太和,止于至善。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疏传】:九二动,乾之离,乾离皆日,并日为普,故谓「德施普」也。按:普,从并,从日。《说文》:“普,日无色也。”徐锴注:“日无光,则近远皆同。”近远皆同,亦同人之象。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玩辞】:君子修德,日日精进,无一息之间断,夜夜警惕,犹危险之在侧,如此则没有灾殃。九三不中,故惕厉。正位,乃无咎。子曰:“君子而时中。”九三惕于时,恐不中也。乾卦六爻皆托龙象,九三独言君子,何也?易者象也,象之所生,生于义也,先有其义,后托之象,故以龙说乾,以马状坤,则各随其事义而取象。乾称龙者,假象天地之气、君子之德也。天地之气有升降,君子之道有行藏,犹龙之能潜能飞。是知君子乃龙象之应,而类大人之德。君子大人,其名异,其德同。由用言之则曰大人,由体言之曰君子。皆人类之所尊,众望之所归,道之所寄,而德之所成也。初九天开于子,九二地辟于丑,九三人生于寅。斗柄指子,太阳过丑,斗柄指丑,太阳过子,子丑合,天地交,万物生,人为万物之灵、群伦之长,参天地之化育,辅相裁成。九三应《泰》象,宣寅月令,故言「君子」以应人道也。天地之道,博厚高明,君子法天,乾乾日新,恐惧修省,积小以高大。以周公之贤,尚恐惧流言之时,此「终日乾乾」之注也。夕之为言犹暗室也,惕之为言慎独也。艮为慎,山势独,九三艮位,故「夕惕若厉」有慎独之戒。艮为居,变离主敬,又存居敬之戒。《诗经·大雅·抑》云:“相在尔室,尚不愧於屋漏。” 是故慎独居敬,君子所以修身也。《中庸》曰:“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可不慎乎?可不惕乎?初爻震阳敬其始,二五离坎尚其中,三四艮巽慎其独,上爻兑阴善其终,六位体例有见于是。「潜龙勿用」,敬其始也。「终日乾乾」,慎其独也。「利见大人」,尚其中也。「亢龙有悔」,善其终也。皆见圣人垂训后世之苦心,而为君子进德修业之纲纪也。又乾巽坎艮皆有孤独之象,西北无数,乾鳏于位;东南绝阴,巽寡于时;东北山高,艮孤于势;正北圣人,坎独于心。细微之分,学者当明辨之。【观象】:君子,取象艮位,帛书《周易》:“根,精质也,君子之行也。”终日,亦取象艮位,艮得乾之终,乾象天,艮主时,其性止,故有终日之象,《豫》六二「不终日」者是也。乾乾,取象两体,上乾下乾,是为乾乾,精进勤勉之貌,至诚无息之谓也。《乾》之象,卦体纯粹,不杂而精,无间而进,一心专精,无有间歇,故佛曰「精进」,道曰「练己」,儒曰「诚明」,易曰「乾乾」。夕,取乾兑参伍之象,乾类天,兑主月,九三动,乾之兑,月出天右,莫夜之象也。《说文》:“夕,莫也。”按:月半见为夕。《诗经·唐风·绸缪》云:“今夕何夕?见此良人。”按:夕,夜也。惕,取象应爻,上九居兑位,入惊门,秋霜杀,草木凋,万物愁。《说文》:“惕,敬也。”《玉篇》:“惕,惧也。”九三宣寅月令,《说文》曰:“寅,居敬也。”《尚书·舜典》曰:“夙夜惟寅,直哉惟清。”按:寅,敬也。厉,危险。《诗经·大雅·瞻卬》云:“孔填不宁,降此大厉。”九三动,乾之兑,乾(䷀)之履(䷉),其爻曰「履虎尾,咥人,凶」,是以有厉也。咎,灾殃。《说文》:“咎,灾也。”《诗经·小雅·伐木》云:“百感交集,微我有咎。”按:咎,过失也。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疏传】:九三处人道之初,自天子以至庶民,壹是以修身为本。见道、修道、体道、悟道、证道、传道,是「反复道」也。九四:或跃在渊,无咎。【玩辞】:或跃而飞天,或伏而潜渊,没有灾殃。九四处上体之下,进可跃升至九五,君临天下,彰显其道。道不行,退藏初九,乘桴浮于海。可进可退,进退以时,或潜或飞,潜飞以位,进退惟时,周旋惟位,虽失时位,亦无咎也。时有否泰,用有行藏,一时之制,反而为用,一时之吉,反而为凶。故君子之道也,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君子之行也,进以可治平,退可以修齐。君子之志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皆「或跃在渊,无咎」者也。《诗经·大雅·旱麓》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君子之德,上通于天,下入于地,跃以兴利,潜以远害,何咎之有?【观象】:或,疑之辞也,取象巽位,巽为犹疑、为进退、为不果。跃,飞升,取象应位,震为跃。在,犹伏也,取象巽位,巽性伏。渊,取象应位,艮为山,震反艮,故象渊类谷。九四动,乾之巽,乾为龙,巽为伏,龙伏即「在渊」之象。九四变,乾(䷀)之姤(䷫),九四曰「包无鱼,起凶」,「包无鱼」者,道不行也;「起凶」者,宜舍藏「在渊」也。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疏传】:九四应《大壮》象,宣卯月令,春分之时,龙飞九五,云行雨施,道济天下,是以「进无咎」也。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玩辞】:见读音。九五中正,具足大人之德,动静举止,皆不失正,体乾出治,代天理物,所谓大德必得其位,而必受命也。九五具足大人之德,履居大人之位,居中履正,又复言利见大人,何也?明心达性,自见之也。圣人作而万物睹,人见之也。先天乾与后天离,同舍南方。乾为精,离为舍,乾之离,精舍也。《管子·内业》曰:“定心在中,耳目聪明,四枝坚固,可以为精舍。”尹知章注:“心者,精之所舍。”【观象】:天,九五乾位,乾为天。九五动,乾之离,乾类大人,离主视,「利见大人」是也。九五变,乾(䷀ )之同人(䷌ ),其象曰「君子以类族辨物」者,乾离同舍之谓也。《左传·闵二年》载:成季之将生,筮之,遇《大有》之《乾》,曰“同复於父,敬如君所”。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疏传】:飞龙在天,自见人见,此乃大人之境。飞龙者,有其行也,在天者,居其位也;利见者,具其德也。是故飞龙在天,大人之行、大人之德、大人之位、大人之命,故谓「大人造」也。造,境界。《诗经·大雅·思齐》云:“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按:“造,就也。”上九:亢龙有悔。【玩辞】:物极生灾。《说文》:“悔,恨也。” 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天地盈虚,与时消息,理势自然也。《诗经·召南·草虫》亦云:“亦既观止,我心则降。”故君子当此时位,宜持盈保泰,视履考祥,反观修省,功成身退,不及亢而善其终。亢龙有悔,文种、韩信注之;去亢离悔,范蠡、张良注之。【观象】:亢,极也,取上九穷极之位,上九于时、于位、于势皆处于穷极之境。上九动,乾之兑,天子降心,逆公之象,当此时位也,进有亢极之悔,退无濡尾之吝。上九变,乾之兑,参伍成履(䷉),其爻曰「视履考祥,其旋元吉」,反躬自省之戒也。上九变,乾(䷀)之夬(䷪),其爻曰「无号之凶,终不可长也」,「亢龙之悔」也,「盈不可久」也。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疏传】:“盈”释“亢”,“不可久”释“悔”。九四应《乾》象,宣巳月令,受小满节,万物致此,小得盈满,久盈必穷,夏至之时,一阴复生,鹿解其角,故曰「盈不可久」也。用九:见群龙无首,吉。【玩辞】:阳无终,阴无始,天理循环,终则有始,迎之不见首,随之不见后,「见群龙无首」是也。贞下启元,首尾相衔,循环无端,天理长存,生生不息,是以「吉」也。阳不自体,阴不自用,乃成其体用。坤体六阴,六阳息阴,坤变乾,然阴不可尽息,六阳推排,一阴流出六位之外,即是用九。用九生八,阳极阴生,一阴来复,而姤卦见。八者,少阴之数,气之微也,不能全其生化之功,是以周易不用,而代之用九之体。按《左传》蔡墨:“乾之坤,曰见群龙无首。”朱熹以乾卦六爻皆变,而用九为之占,不足取信也。乾之坤者,六阳息阴之谓,非六爻皆变之象。《周易参同契》亦曰:“一卦六爻,各有定位,而坎离二用,周流六位,无所不在,其用神矣。”【观象】:帛书《周易》不言用九,而谓通九。九者,老阳之名,主变之义。通九者,通变是也。乾受用九,坤受用六与《周易》终《未济》者,皆取“穷者变,变则通,通则久”之理义。乾之体,三画皆阳,阳数三,三三如九,用九之数也。取河洛生数,一三五交九,三数皆奇,三画皆阳,亦阳之体。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疏传】:见群龙无首,即天德不可为首,亦生生之谓易。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文言》发挥乾坤两卦义理,以人类道德创生为落处。《文言》系于乾坤两卦之下,乾为天,坤为地,乾为阳,坤为阴,阳阴杂则文生焉。《国语》曰:“天六地五,数之常也,经之以天,纬之以地,经纬大爽,文之象也”。《左传》曰:“经天纬地曰文”。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天地不语其功,而圣人代言之,故谓之文言。文言者,天地之言也。【疏传】:天能够创始万物,令万物生生不息,善莫大焉,所谓「元者善之长」是也;通畅万物,令万物嘉美会聚,众善相继,所谓「亨者嘉之会」是也;利益万物,令万物各得其所,和谐共存,所谓「利者义之和」是也;成就万物,令万物皆得经济,固守正道,所谓「贞者事之干」是也。君子法天生物之道,体包仁德,泛爱施生,足为尊长,是「体仁足以长人」也。法天长物之道,会聚嘉美,交接会通,足全礼数,是「嘉会足以合礼」也;法天收物之道,裁成辅相,各得其宜,利物见义,是「利物足以和义」也;法天藏物之道,敬事而信,允执厥中,足以立物,是「贞固足以干事」也。生长收藏,昊天之德。仁义礼智,君子之常。君子法昊天之德,行人伦之常,所谓「元亨利贞」也。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疏传】:时不我与,君子纵有经纶之志,亦退藏于密,洗心炼己。不因世俗之见移易心志,不成就令名,使人知之。天下无道,随道而隐,身处僻陋,心无愤懑,始得其正。君子之用有行藏,心以为乐则行之,心以为忧则藏之。世人逐物推移,君子隐潜避世,介石在怀,确乎难拔,此之谓「潜龙」是也。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疏传】:君子之德无不正,得其时中,即是中正。常言诚信,常行谨慎。防闲邪恶,自存其诚,为善于世,而不自伐其功,德泽广博,而世俗为之教化。是故「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者,未及君位,但见君德也。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疏传】:君子进益道德,修营功业,忠信乃进益道德之基。外修其文教,内立其诚明,乃立居功业之本。进德则知至,可与之几事。修业则知终,可与之存义。几者,去无入有,有理而未形之时。义者,各得其所,不失其宜之境。知进则进者,可与之几事。知退则退者,可与之存义。居下体之上,永终知敝,故不骄。处上体之下,知至至之,故不忧。惕,怵惕之谓也。处事之极,失时则废,懈怠则旷,故谓之「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也。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疏传】:上而欲跃,下而欲退,上下无常体,非为邪曲。可进飞升,可退潜藏,无有恒位,犹不离君子族类。君子上而进德,欲及时以济人,是以「无咎」也。上下以卦体言,进退以爻位言,进则飞于天,退则潜于渊,飞于天则利见大人,退于渊则潜龙勿用。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疏传】:雷风相薄,同声相应。山泽相通,同气相求。水润于下,先被其湿。火炎于上,先焚其燥。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皆无识感无识之应。龙者水畜,云类水气,龙吟则景云出。虎者猛兽,风类怒气,虎啸则谷风生。「云从龙,风从虎」者,言同类相感,有识感无识之应。圣人作则飞龙在天,万物睹则利见大人。圣人有生养之德,万物有生养之情,同道相感,有识既感无识,又感有识也。「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者,圣人广解天地之间共相感应之理也。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疏传】:居天故贵,非君无位。处上则高,纯阳无民。九三不应,贤人无辅。升极则降,伸极必屈,息极必消,故「动而有悔」也。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疏传】:初九,卑贱处下。九二,因时而住。九三,处人臣之极,必须事上接下。九四,欲进其道,犹复疑惑。九五,圣德位高,上而治民。上九,亢极骄盈,故致悔恨穷毙之灾祸。用九,垂拱无为,而天下治。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疏传】:初九,一阳尚微,气动黄泉,君子居易俟命,舍藏不用。九二,阳居阴位,阴阳错杂,天下文明日著,君子自昭明德。九三,阳气浸长,万物甲圻,君子与时消息,乾乾无间。九四,两体交接,天命将变,三甲三庚,革言三就。九五,天德盛大,万物泽被,品类各正性命,君子止于至善。上九,阳气盛极,一阴将生,因亢有悔,物极必反。用九,天道往复,终则有始,如环无端,是为纲纪。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疏传】:先天元气,其德广大,遍通诸物之始。以施化利万物之性,以纯一正万物之情。乾能始生万物,以生长美善之道,利益天下。不言所利之事,何其伟大!刚健其性,中正其位,美善而纯,不杂而粹,专一而精。六爻发越挥散,遍通万物之情。驾六龙之车,执天之行。广布恩泽,天下太平。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疏传】:君子当以成就道德为行事宗旨,令其德行彰显,使人日可见之。潜龙乃德之幽隐而未宣见,所行之事未可成就,故君子舍者藏之。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疏传】:君子勤学以畜其德,详问以决其疑,宽裕以处其位,仁德以成其行。九二具君德,而无君位。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疏传】:九三刚居阳位,失二五之中,失五不在天,失二不在田。虽时位危惧,若能乾乾怀厉,至夕犹惕,可得无咎。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疏传】:九四处乾乾两体之交,不居二五天地之中,亦失九三人道之正,故犹疑之心生,而无咎之身存。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疏传】:《易纬·乾凿度》曰:“圣明德备,曰大人也。”大人与天地覆载之德合,与日月照临之功合,与春秋赏功罚过之性合,与鬼神福善害恶之情合。先天开物,不违天意,天合大人。后天成务,不悖天时,大人合天。大人与天地合一,何况是人和鬼神呢?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疏传】:上九心不知进退,身不知存亡,位不知得丧。唯有圣人,才能知进退存亡!知进退存亡而不失正道,只有圣人!
坤(䷁)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27014.png【释名】:坤者地也,万物之生,气始于天,形生于地,天地合德,刚柔有体。坤之为字,从土从申,土者坤之象,申者坤之方,取象后天八卦方位也。“坤”古文字作“巛”,象坤画六断也。异体字作“堃”,方者地之德,土者地之质。帛书《周易》作“川”,水之体,顺之性,而下之位也。坤之为用,安静柔顺,卑以承乾也。《春秋元命苞》曰:“地者易也,言养物怀任,交易变化,含吐应节,故其立字,土力于乙者为地。”【观象】:重坤之体,六画皆偶,阴柔之道,博厚之德,包容之用,化物之功,静顺之性,安贞之情,广大之体,方正之形,文理之象,用六之数,皆见乎六画之象也。【玩辞】:坤,阴气之始,阴生于阳,坤之「元」也。《乐声仪》曰:“下元者,地气也,为始万物,生育长养,盖藏之主也。”乾坤合德,气始形具,刚柔有体,万物化生,坤之「亨」也。飞天者莫若龙,行地者莫若马,乾以龙类,坤以马象,龙飞天上,变化自在,马行地上,驯服于人。坤者地也,马者地精也,牝者阴类也,上下皆坤,是取牝马之象。牝取其顺,马取其健,顺以听命,健以合德,顺则含章,健以事上,顺安其贞,健续其永。阳生于下而极于上,故飞龙在天。阴生于上而极于下,故牝马行地。阳生于下而极于上,故飞龙在天。阴生于上而极于下,故牝马行地。《春秋·潜潭巴》曰:“有马入宫,大臣不从行不忠。”注云:“马,地精,阴也。”静为坤之常,动为坤之变,《系辞》曰“坤,阴物也,其静也翕,其动也辟”者,犹言坤道至柔而动也刚,故曰「利牝马之贞」。乾坤皆言君子,名同而义殊。诚如高岛吞象所言:“乾之君子,贤者也。坤之君子,能者也。贤者用人,能者用于人;贤者在位,能者在职者是也。盖乾之时,贤者在位而施德化;坤之时,能者在职而计利益也。”夫阴阳之道,阳夫阴妻,阳君阴臣,阳唱阴和,阳乘阴承。若夫阴处阳先,则迷妻道,失臣道,故曰「先迷」。犹月体无光,日照生明,月蔽日体,食日之圆,天道若此,何况人伦?迷,惑也,取乾之对象,乾体大明,觉行圆满,坤体暗昧,迷惑众生。阴居阳后,得其夫以从之,得其君以事之,贞妻之常,守臣之分,斯得其纲矣,故谓之「后得主」,犹《小过》曰「不及其君,遇其臣,无咎」者也。坤为众,乃有朋党之象。后天八卦坤统三女居西南,同类为朋,故曰「西南得朋」。朋,党也,坤体六断,卦画最多。《广雅》:“朋,比也。朋,类也。”《诗经·小雅·常棣》云:“每有良朋,况有永叹。”乾统三子居东北,阴阳异类,故曰「东北丧朋」。君子在朝,野无遗贤,四海同心,一身以任天下,此「得朋」之正,犹《豫》曰「勿疑,朋盍簪」者也;君子不党,绝类忘私,廓然大公,一心以任天下,此「丧朋」之正,犹《涣》曰「涣其群,元吉」者也。坤之为道,得失不离其正,静以承天,安以事君,故曰「安贞」。得其常则安,安于常则贞,安于贞,是以「吉」也。【疏传】:《序卦》曰「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者,明乾坤天地之象、动静之情,生化万之功也。《杂卦》曰「乾刚坤柔」者,明乾坤刚柔之质也。【卦变】:《坤》自《乾》来,一变生《姤》,二变生《遁》,三变生《否》,四变生《观》,五变生《剥》,六变生《坤》。是故,初六应《姤》象,建午月,受夏至气;六二应《遁》象,建未月,受大暑气;六三应《否》象,建申月,受处暑气;六四应《观》象,建酉月,受秋分气;六五应《剥》象,建戌月,受霜降气;上六应《坤》象,建亥月,受小雪气。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疏传】:至,极也。元,阴气之始也。坤画纯阴,顺承乾阳,行生物之德,大善之始,故曰「至哉坤元」,赞坤道之广也。乾为气之始,坤为形之生,是以乾曰资始,坤曰资生。天覆地载,乾施坤受,理势自然,无为不习。所谓「万物资生,乃顺承天」是也,所以释「元」者也。《黄帝内经》曰:“在天为气,在地为形。”万物之生也,天出其气,地出其形,天地覆载,乾坤合德,生生不息,含育万物,无所不包,广大悉备,无所不至,飞潜动植,各遂其性,所谓「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是也,所以释「亨」者也。无疆者,于时无穷,于位无边,于用无尽,于体无方。程颐曰:“含者,包容也。弘者,宽裕也。光者,昭明也。大者,博厚也。”牝马柔以从人,坤地顺以承天,马为地精,其情相类,行天地广生之功,君子于行,柔顺而不失正道,所谓「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是也,所以释「牝马」者也。「牝马地类」,顺也。「行地无疆」,健也。「牝马地类,行地无疆」,顺而健也。坤德不为天下先,先致则迷失其道,后顺于主,则保其常,所谓「先迷失道,后顺得常」是也,所以释「利贞」者也。坤之西南,得巽离兑为朋,与同类俱行。坤之东北,离群去类,交于乾而终有生子之功,所谓「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是也。安静守正之吉,得之于顺应大地生生无穷之道也,所谓「安贞之吉,应地无疆」是也。德合无疆,坤德无涯也。行地无疆,坤道无穷也。应地无疆,坤用无尽也。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疏传】:天行健,即是乾乾之象,行犹言时也。地势坤,即是坤坤之象,势犹言位也。天行彰其动,地势明其静。地者,坤之体也。势者,坤之形也。远近比邻,谷陵变迁,皆地势相因者也。故君子法坤之象,以博厚之德待人接物,夷蛮戎狄,皆吾同胞,山川动植,皆吾同与,表里阴阳,道无不在,出入古今,心无不包,故谓之「厚德载物」是也。初六:履霜,坚冰至。【玩辞】:脚下踩霜,坚冰将至。霜,阴阳之气也,阴气胜则凝而为霜,盛极则冻而为冰。故其象如「履霜」则知「坚冰」之将「至」也。霜之为物也微,冰之为物也著,履霜坚冰,见微知著,唯君子能为,皆因君子善感物也。感气应候,鸟兽本能。履霜坚冰,君子良能。《诗经·魏风·葛屦》云:“纠纠葛屦,可以履霜?”行藏不时,非君子之所为也。《礼记·祭义》曰:“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斯君子感时念亲也。《新唐书·高宗纪》曰:“高宗溺爱衽席,毒流天下,贻祸邦家。”此不戒履霜之鉴也。【观象】履,足所依也,取象初爻震位,震为足,足能履也。《诗经·小雅·小旻》云:“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又后天八卦,坤后序兑乾,天泽名履。霜、坚冰皆取象卦气,坤后序兑,秋分时节,昼夜各半,阴阳匹敌,白露之后,阴将胜阳,寒霜始降,故征「履霜」之兆;兑后受乾,乾为寒冰,时值小雪,故至「坚冰」之验。初六应《姤》象,宣午月令,候鹿角解。鹿象阳兽,角类阳物,鹿角老阳,乾之象也。夏至感一阴之生,鹿解其角,故《易纬·通卦验》曰“解角者,夏至太阳始屈,阴阳相向,君臣之象”者是也。一阴消乾而姤(䷫)生,彖曰「女壮,勿用取女」,女也者阴也,一阴始生而势见其壮,犹「履霜,坚冰至」之辞也。初六动,坤之震,坤(䷁)之复(䷗),其爻曰「不远复,无祗悔,元吉」,速改其过,免生其悔,勿以恶小而为之,圣人「履霜坚冰」之诫深矣。象曰:初六履霜,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疏传】:初六微阴,居群阴之下,阴之始凝也。虽见其端,必至其势之盛,故取履霜至坚冰之象也。盖履霜之初,其势易消,及至坚冰,势成难逆,故《旬子·礼论篇》云:“贵始得之本也。”始,释初六之时位。凝,释霜,阴阳凝而为霜,微阴之象。至上六极阴,则取血象。亦如阳之微曰潜,阳之极曰亢也。驯,顺也,履霜坚冰,理势自然,不习而至也。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玩辞】:直其守,方其操,大其道,不再复加造作,则无所不利。朱熹曰:“柔顺正固,坤之直也。赋形有定,坤之方也。德合无疆,坤之大也。”《系辞》曰:“乾,阳物也,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行焉。”言直言大,皆乾之德也。阴辟成方,坤之德方,亦乾之功也。坤以简能,继乾体成生化之功,而《系辞》所谓“成象曰乾,效法曰坤”者也。习,因重。《释文》曰:“习,重也。”《尚书·大禹谟》曰:“龟筮协从,卜不习吉。”《传》曰:“习,因也。”不习者,谓其自然而能也,《大学》所谓“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者也。简能不习,实坤之良能,不假智力安排,又无一丝人欲存焉,浑然天理,从容中道,孟子所谓“莫之为而为之”者也。【观象】:六二变,坤(䷁ )之师(䷆ ),象曰「容民畜众」,见「直方大」之功也;爻曰「在师中吉」,应「无不利」之占也;「王三锡命」,承乾之施也。阳气生于下,升五位而极。阴气生于上,降二位而极。是故,六二离爻,坤之本位,九五坎爻,乾之本位。乾之六爻,莫盛于九五,坤之六爻,莫盛于六二。观九五而知乾之旨趣,察六二而晓坤之指归。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疏传】:静为坤之常,动为坤之变。六二之动,明牝马之性顺而健。六二坤卦主爻,牝马即取象于此。以方为直,坤承乾义。简德承乾,坤道广大。光,通广。六二居中履正,值坤卦之主,动静周旋,皆中其规矩,又有“不习无不利”之功德,地道、臣道、妻道,皆得其当,德行光大之故也。盖此卦纯阴,初、三、五三爻柔顺而不正,四上两爻,柔顺而不中,唯此爻柔顺中正,独得坤道之粹者也。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玩辞】:晦含其文,固守其正。或出而事上,始虽无成,后必有终。六三阴居阳位,阴阳杂而生文,阴不先阳,臣不过君,晦含其美,因时乃发,故曰「含章可贞」。坤道固宜静而有守,或有王事,则动而从之弗违也,故曰「或从王事」。先迷失道,后顺得常,不为事主,听命而终,故曰「无成有终」。【观象】:含,包藏,取象坤之功。章,从音从十,十者数之终也,故歌所止曰章,取象坤为文。六三动变,互体出震,震为音,坤数十,故曰「章」也。或,疑辞也。乾之九四,阳居阴位,坤之六三,阴居阳位,辞皆曰或,盖三四时位,当进退未定之际,三多凶,四多惧。当其退也,阳潜阴含,当其进也,阳跃阴从,圣人诫其躁也。贞,固守也,取象三爻艮位,艮为守。六三动变,坤(䷁ )之谦(䷎ ),其爻曰「劳谦,君子有终,吉」,劳谦有终者,终其劳也,象相通而义相切也。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疏传】:含章可贞,乃待时而发。或从王事,而能无成有终者,是其知之光大也。时,取象艮位,艮主时。发,取象互体出震,震为出、为发。知,取象互体出坎,坎主知。光,亦取象艮位,艮性光明。六四:括囊,无咎无誉。【玩辞】:扎紧布袋口,没有灾殃,也没有庆誉。囊所以贮物,以譬心之藏知,闭其知而不用,故曰「括囊」。不悖于道,是以「无咎」。不显于物,是以「无誉」。《系辞》曰:“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其动也辟,应六二「直方大」;其静也翕,应六四「括囊」。六四之时,宣酉月令,受观卦气,雷始收声,万物随入,犹天地否闭之时,贤人亦隐遁也。【观象】:括,结也。六四动,坤之艮,坤动类布,艮变象手,巽位主绳,「括囊」之象,隐遁之义。四爻巽位,巽为伏,故四爻多隐遁之辞,幽人贞吉,获明夷之心,皆是也。六四动变,坤(䷁ )之豫(䷏),其爻曰「朋盍簪」,盍簪不失仪,括囊不失言,六四柔居阴位,邻近五位而不相得,处无誉多惧之地,咎则致罪,誉则招疑,唯能谨密如囊口之结括,则无咎亦无誉矣。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疏传】:括囊无咎,能慎如此则无害矣。六五:黄裳,元吉。【玩辞】:黄色下衣,大吉。黄者,中之色也。裳者,下之饰也。黄裳者,居中处下之谓也。言必信,行必笃,居必敬,内含文德,外达事理,故曰「黄裳」。守中而处下,以其德能如此,是以「元吉」,谓守其分也。六五应《剥》象,宣戌月令,菊有黄华。草木皆华于阳,独菊华于阴。菊者,花之隐逸者也。君子身隐而道不废,霜重而色愈浓,犹《文言》曰:“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观象】:黄,取象坤土之色,及六五居中之位。裳,取象坤之为布、为身、为下、为母,下身之布,是为裳也。裳以蔽体,母以庇子,皆坤之功也。六五变,坤(䷁ )之比(䷇),爻曰「显比」,夫诚于中曰黄,形于外曰裳,「显比」之义,诚于中而形于外,性情使然也。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疏传】:坤为文,五居中,故谓「文在中」也。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玩辞】:龙战郊外,血色黑黄。龙亢有悔,龙战生凶。虽不言凶,实凶不可言也。上六曰「龙战」者,要其终也。初六曰「履霜」者,原其始也。【观象】:上六受《坤》气,宣亥月令,,雉入大水为蜃,蜃为蛟龙之属,应龙象也。坤先天卦气值亥,乾后天卦气值亥,亥为天门,阳绝之地,穷则薄阴,所以战乎乾也。亥宫居西北,辰巳之冲,辰巳应龙蛇之象,相冲则战也。野,取象上六旷远之地。《尔雅》曰:“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上六兑位,兑纳巳亥,天门地户,孤虚之所,六气厥阴,阴之极也,故取血以类象之。中医认为,气为阳,血为阴。初六微阴,故类之以霜,上六极阴,故象之以血。乾坤战于天门,乾天玄,坤地黄,故取玄黄之色。「其血玄黄」即天地氤氲之气,男女媾精之初,故龙战于野,又是天地化生万物之始故龙战于野,又是天地化生万物之始。坤道不可终穷,终则有始,天行也。亥月阳气绝,阳火受气,至子月一阳动于黄泉之时,又作其胎,生生不息。上六动变,坤(䷁ )之剥(䷖),其彖曰「不利有所往」,其凶不言而喻也。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释传】:龙占于野,坤道终穷。用六:利永贞。【玩辞】:固守生生不息之正。永者,不息之谓也。龙战道穷,受之用六,明通变致久之理,故谓之「利永贞」者也。阳唱始,阴和终,阳无终,阴无始,此天地之大义,万物之公理,而为圣人立教之指归。用九「见群龙无首」者,阳下阴也,成其无始之义也。用六「利永贞」者,阴承阳也,成其无终之义也。用九无首,故成其无始之功。用六永贞,故成其不终之用。阳之为体则主始,为用则无始。阴之为体则主终,为用则无终。用九无始,用六无终,终则有始,始始终终,《系辞》所谓「生生之谓易」者也。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疏传】:上六终穷,用六通变,一阳复始,阳大阴小,故谓「以大终」也。六阴消阳,乾之坤,一阳被推排六虚之外,降而息阴,一阳复生。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疏传】:纯阴至顺,动而生阳,乃至坚刚,静承天德,生物不邪,故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乾刚坤柔,乾动坤静,皆定体也。然坤无柔不能立体,无刚不能全用,不动无以承乾,不方无以化物。阴先阳后,天地否闭,阳先阴后,天地交泰,天施地受,万物化生,理之常也,含藏万物,顺承天施,致养万物,德厚行广,故谓「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天变其时,地应其物,而行其气,不敢为之先,故曰「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赞坤道之顺也。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疏传】:天下之事,莫不积小以高大,积善之家,福祉子孙,积恶之家,殃及后代。臣忤君,子逆父,皆积渐久远始成其患,非朝夕所能致,盖无「履霜至坚冰」之先见者也。盖者,疑之辞也。顺,慎也,言当辨之于微也。君子见几而作,则霜雪消融于冬寒之前,何以见坚冰哉?盖夫子诫君父防臣子之恶也。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疏传】:君子居敬持守,以正内心,集义讲学,以方外物,敬义既立,道德功业,不期而大,是以「德不孤」也。直则不矫,正则不私,义则不争,方则不躁,是以「不疑其所行」也。正言本体,义言制用,敬则戒慎内守,义则省察外用。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疏传】:为下之道,虽有章美,含晦文德,以从上事,不敢为主先成也。此地所以顺天,臣所以事君,妻所以从夫之道也。地终天功,臣终君事,妇终夫业,皆此一道。地道卑柔,无敢先唱成物,必待阳始先唱,而后代阳有终也。夫阳无终而阴无始,乾固能始物,不能终物,坤继其终而终之,则坤之所以为有终者,终乾之所未终也。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疏传】:二气交感,品类生养,草木蕃滋,君臣际会,野无遗贤。天地否闭,万物不遂,草木枯槁,君臣道绝,贤人隐遁。当此时也,君子唯存戒惧之心,居敬持守,谨言慎行,括囊而不出也。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疏传】:君子内守文德,外通物理,得处尊位,屈居下体,美积于中,德施于外,畅通于四体,发现于事业,美莫过之。黄中,言文德蕴于内也。通理,言文无不通、理无不至也。正位,五位尊,在坤则唯取中正之义。居体,裳之物,敝下体以为功也。四支,犹言四方也,大德行远,广被四方,表里兼善,古今无隔。所营谓之事,事成谓之业。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疏传】:阳实阴虚,实者存诚,虚者生疑。六阴终成,卦气十月,后天八卦乾用其事,故谓「阴疑于阳必战」,《说卦》所谓“战乎乾”也。战者,阴阳相薄,牧牝交接之义。十月立冬,冬者终也,乾阳终于西北而不周,故曰「为其嫌于无阳」。亥宫天门,乾之都也,「故称龙焉」。上六极阴,犹未游离于其群类,血为阴物,「故称血焉」。阴阳离则异气,合刚同功,玄者天之色,黄者地之色,血色玄黄,则天地杂类,而阴刚无别矣,「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阴阳交战,天地混杂,天尊地卑,卑高以陈,各司其位,各守其分,不可移易,故其终又分言「天玄而地黄」也。【总论乾坤】: 易之体例,初爻敬始,上爻善终,三四慎独,二五尚中。初爻敬其始,若“潜龙勿用,履霜坚冰至”之辞,应《讼》作事谋始之象。上爻善其终,若“亢龙有悔,龙战于野”之辞,应《归妹》永终知敝之象。三四慎其独,若“终日乾乾,含章可贞”之辞,应《震》恐惧修省之象。二五尚其中,若“飞龙在天,不习无不利”之辞,应《乾》以易知、《坤》以简能之象。乾之初九“潜龙勿用,阳在下也”,坤之初六“履霜坚冰,阴始凝也”,此夫子所以于乾坤初爻明九六阴阳之义也。乾体三而用九,坤体六而用六,三九六六皆合十二,十二者,天地之大数,而合阴阳之体用也。乾坤者,一飞一伏,一屈一伸,飞伏之际,屈伸之间,莫不有相对取象之例也。乾之为君出自《说卦》,坤之为臣见于《文言》;乾之为圆出自《说卦》,坤之为方见于《象传》;坤之为裳出自《象传》,乾坤之为衣裳见于《系辞》;坤之为文出自外物,乾之为质见于我心。此时我心即是道心,即是天地之心。胡炳文曰:“乾之二五,诚之意多,实心以体物,是乾之德也。坤之二五,敬之意多,虚心以顺理,是坤之德也。而要之未有诚而不敬,未有敬而不诚者,乾坤一德也,诚敬一心也,圣人所以分言之者,盖乾阳主实,坤阴主虚,人心之德,必兼体焉,非实则不能虚,天理为主,然后人欲退听也,非虚则不能实,人欲屏息,然后天理流行也,自其实者言之则曰诚,自其虚者言之则口敬,是皆一心之德,而非两人之事,但在圣人则纯乎诚矣,其敬也,自然之敬也,其次则主敬以至于诚。”程颐曰:“诚则无不敬,未能诚,则必敬而后诚,而以乾坤分为圣贤之学者此也”。
屯(䷂)
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释名】:震之生数七,凵同坎,七入凵中,故名“屯”也。《说文》:“凵,张口也。”《正字通》魏校曰:“凵,受物之器。象地体承载形,虚中者,当其无,有器之用也。”。屯,从屮,贯一,尾曲。屮,草也。一,地也。尾曲,草木艰难初生也。屯,读音,含始生、屈曲、不宁、艰难、困顿、满盈、积聚、吝惜、待时之义。《广雅》:“屯,聚也。”
【观象】:互艮,硕果也。互坤,大地也。贞震,春雷也。悔坎,时雨也,矫輮也。百谷草木,感雷而动,得雨而滋,破土孚甲,柔弱曲折,生机未畅,是《屯》之象也。是故,《屯》有始生、屈曲、艰难之义。初四互《复》,始生之象也。二五互《剥》,柔变刚,阴逆阳,臣忤君,皆不宁之象也。四上互《蹇》者,艰难之象也。坎,流水也。震,洼地也。水之动也,遇低洼则积聚,回互旋转,不盈则不进。坎主冬,震主春,由冬入春之时,雷将发于地下,地面冰雪郁结,发而未行,行而未通,如物之勾萌未舒,必待春风感化,冰雪消融,而后能发声息矣。是故,《屯》有满盈、积聚、待时之义。
【玩辞】:大亨通,宜固守正道,不可轻用以往,利于建国封侯。《乾》《坤》《屯》《随》《临》《无妄》《革》七卦,皆系「元亨利贞」之辞。唯《乾》谓四德。物生之初,大宜养正,所谓「元亨,利贞」者也。初五互《颐》者,两阳困四阴,滞塞之象。又见艮辟震,止其足,是「勿用有攸往」也;二上互《比》者,水地亲辅,先王所以“亲诸侯、建万国”之象,是「利建侯」也。
【疏传】:《序卦》曰:「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天地以其气盈而生物,物以其生而盈于天地,故曰「屯者,盈也」。天地初交,气蓄而未通,形立而未明,生机及而未透,故以象天地生化之气既治于物,物受之而皆有其生意也。震者,春也,帝出乎震,四时之初也。坎者,水也,一六合水,五行之始也。故曰「屯者,物之始生也」。乾坤始交而生震,再交而生坎,三交而生艮,故乾坤之后,纪之以屯,以象天地生化之序也。《杂卦》曰:「屯见而不失其居」。巽伏震出,出则见。初五正反艮,家门对关,不失其居也。利建侯,所以见也。勿用有攸往,所以不夫其居也。君子见以讲学,居以持守。见而不失其居,动而不失其位,为而不失其正,困而不失其身,周旋进退,不失操守,皆以「元亨利贞」之德也。
【卦变】:二之五,《临》变《屯》,初九磐桓居贞,经世事之险,济生民之难,而为天下主也。震为登,又为呼,艮为高,坤为众,坎为云,登高一呼,天下云集,非万物之主,其孰能与于此?《老子》曰“执大象,天下往”者,此之谓也。
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
【释传】:乾刚坤柔,乾施坤受,乾坤始交而生震,太一行九宫而生水,皆天地之初也。震为生,坎为难,所谓「刚柔始交而难生」,据卦体释卦名者也。《屯》《蹇》《否》《困》四者,皆易之难卦。《屯》以时艰,《蹇》以行难,《否》以道穷,《困》以身吝,以其象数异,而理自不同也。
震性动,坎性险,贞震悔坎,动心忍性,增益不能,天造屯难之际,惟能守当下之困,方能得来日之亨,所谓「动乎险中,大亨贞」,据卦德释断辞者也。「元亨利贞」者,断辞也。「勿用有攸往,利建侯」者,象辞也。
震为雷,坎为雨,雷为阳,雨为阴,震主动,坎主陷,所谓「雷雨之动满盈」,据卦象释象辞者也。震以行之,坎以陷之,艮以止之,三子承乾父之精神,代行天功,所谓「天造」是也。天造者,犹时运也。震象草,坎情暗,所谓「草昧」是也。震为草,草是春天最先萌芽生长之物,引申则有初创之义。《说文》:“草,从艸,从早。”《广雅》:“草,造也。”
二上互《比》,建国封侯之象;二五互《剥》,不宁之象,所谓「宜建侯而不宁」是也。不宁者,建国封侯,不朝王所之谓也。据诸侯言之,谓不宁侯,据邦国言之,谓不宁方。《说文》:“侯,乡飨所射侯也。”注曰:“毋若不宁侯,不朝于王所,故伉而射汝也。”郑玄注《仪礼·大射仪》曰:“尊者射之以威不宁侯,卑者射之以求为侯。”以天地尚志于生动,不避乎难险,君子顺乎天地时运,成其所应成,行其所当行,「动乎险中,大亨贞」,则是「建侯而不宁」也。犹孟子曰:“虽千万人,吾往矣。”「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者,所以释象辞也。
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释传】:君子观《屯》之象,经纶天下之事。天下艰难初创之时,体天地广生之德,君子出而为万物主,顺乎时运,进出世之德,修入世之业,身道经纶也。法天之自强不息,效地之厚德载物,参天地之化育,抚生民之不宁,仁以德之,义以刑之,王道经纶也。内修其德,外成于物,守利贞之诫,待元亨之时,履勾萌郁结之艰,处于亨贞之内,行乎中大之域,开国承家,宰制河山,匡济群伦,则是天、人、王、身四道之经纶也。经纶者,整理过后之蚕丝,比喻筹划治理国家大事,犹言匡济也。《中庸》曰:“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朱熹曰:“经纶,治丝之事,经引之,纶理之也。”或问:夫子言云雷,而非雷雨者,其何谓也?对曰:云开于天,雷动于地,郁结不通,尚未成雨,屯难时艰之象也。雷气发生而上,云气润泽而下,发育万物,终成际会,元亨利贞之占也。《洪范·五行传》曰:“秦二世元年,无云而雷。雷,阳也;云,阴也。有云然后有雷,有臣然后有君也。无云而雷,示君独处,无人民也。”是故,雷而无云,民去其君,云而无雷,阴无阳统,皆不成际会,而无以为经纶也。
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
【玩辞】:盘旋不进,利于固守,利于建国封侯。初九之阳,据震之体,居震之位,值震之主,又与六四相应,观其时位,当动而有为,然艮止坎险,险阻在前,故曰「磐桓,利居贞」,所谓「勿用有攸往」者也。申之以盘桓,戒之以居贞,明其不可造次,不可失其守也。然有其中者,必形于外。有其德者,必据其位。有其行者,必成其功。是故虽盘桓而终达,居贞而必亨。是以有建侯之利,而见能得民之心也。磐,大石,取象艮之止。桓,梁柱,取象应爻之巽位。磐桓者,盘旋也,犹豫不进之貌。震者,缔建也,造作也,君王也,诸侯也。《洪范·五行传》曰:“雷者,诸侯之象也。”《春秋·元命苞》曰:“侯为言候,候顺逆,兼伺候王命也。”故屯(䷂)豫(䷏)之《彖》,皆曰「宜建侯」也。初九系成卦之主,言表全卦之辞,意包二体之德,象尽六爻之变,故谓之主爻。《诗》云“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者,当初九之应也。
【观象】:屯(䷂)之象,初九承互蹇(䷦),阳主动,蹇主难,动则难生,故经曰「磐桓,利居贞」。蹇之彖曰:「利西南,不利东北」,天下初创之时,当居易俟命,戒行险侥幸,西南坤位,坤象民,故传曰「大得民」。初九动,震之坤,参伍豫(䷏),爻曰「鸣豫凶」,君子于行,不飞不鸣,所谓「磐桓,利居贞」是也。初九变,屯(䷂)之比(䷇),象曰「建万国,亲诸侯」,所谓「利建侯」是也。屯(䷂)飞鼎(䷱)伏,鼎之为物,王权之征,建侯之用也。《尚书大传》曰:“武丁祭成汤,有雉飞鼎耳而雊,问诸祖己。曰:雉者野鸟也,不当升鼎,升鼎者,欲为用也,远方将有来朝者乎?武丁思先王之道,辫发重译至者六国。”屯(䷂)来解(䷧)往,云雷聚,雷雨作,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屯(䷂)正蒙(䷃)反,造物之始,混沌初开,时运草昧,生民之初,心智未开,识神昏昧,屯蒙正反,相互发明。如是观之,参之伍之,动之变之,飞之伏之,往之来之,正之反之,皆见易辞之相通。是以圣人之作易也,义因辞而明,辞因卦而系,卦因象而设。夫象者,圣人所以观乎自然,而证乎自身者也。
象曰:虽磐桓,志行正也。以贵下贱,大得民也。
【释传】:「虽磐桓」系引导词,经文「磐桓,利居贞」之略写。「志行正」释「磐桓,利居贞」。「以贵下贱,大得民也」释「利建侯」。坎为志,震为行,初九履正,所谓「志行正」也。志,心之所之也,取象坎之中。坎纳戊,居河图中宫,其数五,数之中也。《说文》:“志,意也。”贞,卜问也。象传训贞作正定,乃援易之辞,以说儒之理。震象君之贵,坤象民之众,震承坤,又阳为贵,阴为贱,初九承六二,皆「以贵下贱」之德也。
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玩辞】:难进辗转,乘马回旋,不是强盗,而是来迎娶新娘的。占得女子不能怀孕,十年才能生育。屯如,难进之貌。邅如,辗转之貌。邅,读 zhān音,辗转义。《广韵》:“邅,移行。”班如,盘桓不进之貌。班,分布,下马为班,与马异处也。《说文》:“班,分瑞玉也。”按:瑞玉,古代玉质信物,中分为二,各执其一以为信。如,样子,形容词词尾。匪,同非。贞,卜问。字,乳也,生也,孕也,育也。《说文》:“字,乳也。”《广雅》:“字,生也。”六二阴柔,无力济屯难,虽正应在五,而遇三四为敌,应而难和,应爻九五值坎艮险阻之中,故曰「屯如邅如,乘马班如」也。坎为疑,又为盗,二五应,象婚姻,故曰「匪寇婚媾」也。匪寇是疑辞,婚媾则去其疑。六二乘初九,阴阳相悖,故曰「女子贞不字」也。二五正应,终将阴阳际会,共济时艰,故曰「十年乃字」也。字之训诂,分作两派,朱熹训许嫁,程颐取孕育。传曰「刚柔始交而难生」,当屯之时,阴阳交合,男女媾精,生化之始,难在孕育,而非婚配。故训不字作拒嫁者,失易之象也。易之辞也,不外乎象。观其象,而知其所指。习其辞,而知其所称。
【观象】:初四正反震,行而欲止,欲止还行,是「屯如邅如」象。震坤坎俱马,坤坎皆众,是「乘马班如」之象也。坎象脊背,震象马,震承坎,是「乘马」象。易言乘马者,皆指柔乘刚也。匪,取象坎,坎三画皆失位,乃有错误、否定之义。寇,取象坎之盗。婚,取象坎。坎之象,阳居阴位,阴居阳位,阴阳匹配,是为婚嫁之象。又须女宿居坎宫,类主婚姻。媾,取象坎。坎之象,乾辟坤,男女交,阴阳合,是为媾精之象。是以「匪寇婚媾」皆取象坎也。易言「匪寇婚媾」者凡三例,皆取象坎,本例及《贲》六四、《睽》上九是也。贞,卜问,取象坎。坎者,半兑也,半巽也,半艮也,半震也,兑为巫,巽为蓍,艮为龟,艮为龟,震为言,巫象卜筮之人,蓍龟象卜筮之具,言象卜筮之辞,故坎为卜筮之象也。或问:“卜者,问也。坎象问者,何也?”对曰:“六子之卦,一爻动而大象不变,此易之通例也。兑为言,初爻动,象变坎,坎者,责言、咎言、争辩言是也;中爻动,象变震,震者,大言、空言、虚妄言是也;上爻动,象变乾,乾者,前言、箴言、大人言是也。”按照周礼,婚姻需经“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卜得吉兆后与女方定婚,即是纳吉。《诗经·卫风·氓》曰:“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描述的即是这种婚姻礼仪。字,取象震离。后天八卦,震居东方,值春主生,坎为难,难生也,艮反震,故不育;离为大腹,象怀孕,坎对离,故不孕;一阴之下伏大离,彰其不孕不育之象。刚柔始交而难生,是「女子贞不字」之象也。六二居离坤之位,中正以应九五,坤道备而生德具,终将孕育;震为人,坤为母,艮为终成,终成人母,是「十年乃字」之象。若夫人之守正不阿,必有一朝之遇也。震数七,其象斗,斗主人,故震为人也。十年,取象坤,坤纳癸,天干序十。易言「十年」者凡五例,本例及《复》上六、《颐》六三、《损》六五、《益》六二是也。天地法界,极于十方,斗转星移,数穷时变,时变物应。是故十年者,动之显著而变之彰明者也。
字,乳也。——《说文》。
字,生也。——《广雅》
六二动,震之兑,参伍归妹(䷵),兑宫归魂卦,八宫之终,归魂之变,天地之大义,人伦之终始,万物之归宿也。《杂卦》曰:「归妹,女之终也」,嫁女之象也。震木春生,坤地承载,大离象日,又类仓庚,震艮和鸣,《诗》云:“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婚配之风,而《屯》之象也。六二变,屯(䷂ )之节(䷻),辞象曰「不出门庭,失时极也」,应「十年乃字」者也。
象曰:六二之难,乘刚也。十年乃字,反常也。
【释传】:刚乘柔为顺,柔乘刚为逆,此易之通例也。六二乘刚为逆,应五又为三四所塞,逆且塞则难生矣。孕育万物乃天地广生之德,十年乃字,终归正道。反,返也,万物之终归乎坎。常,正道也,取象坤。程颐以六二为初九刚阳所逼,故生难也。六二乘阳,何来阳刚迫阴之象。
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玩辞】:逐鹿没有虞人作向导,随从进入山林。君子见微知著,不如放弃,漫往蒙羞。三上相敌,应「即鹿无虞」之难事也。失正不中,对「惟入于林中」之困境也。阴柔之才,无力济屯,往不胜为咎,君子省其不可,故「舍之」。「往吝」,戒不虞也。初春之时,万物繁衍,人道法之,即鹿不逐,以体天地厚生之德也。
【观象】:即,就也,逐也,取象震之足。《说文》:“即,就食也。”鹿,内象取离。离纳己,其数六,《易本命》曰:“六主律,律主禽鹿。”外象为震,善走之物也。虞,虞人,掌管山泽之官,引申作向导,取象震之先行,艮反震,故无虞。《贾子礼》:“虞者,囿之司兽者也。”震即鹿,艮无虞,是「即鹿无虞」象。惟,随从,取象坤之效法。刘献廷《广阳杂记》曰:“大国苟不以为然也,则亦惟命耳。”按:惟,随从。坤为顺从,坎为丛棘,是「惟入于林中」象。几,细微之兆,引申为明察,取象坤之文。《说文》:“几,微也,殆也。”《康熙字典》:“几,察也。”舍,弃也,取象艮之止。《说文》:“舍,释也。”艮主君子,坤象几,艮为舍,是「君子几,不如舍」之象也。艮震巽坤皆有舍象,艮之言舍,重节止,止于中也;震之言舍,重布施,发于心也;巽之言舍,重放弃,迫于势也;坤之言舍,重伏藏,敛于行也。往,取震之出。吝,断辞,困难、羞辱之义。《说文》:“吝,恨惜也。”困于时,失于势,滞于物,惜于心,违于德,悖于道,皆曰吝。六三前行,出震入艮坎,艮象险阻,坎为辱没,是「往吝」之象也。六三动,震之离,参伍丰(䷶),君子若不几其事,失虑无虞,贪禽入林,则如木就火,折其右肱,或徇其身,失全生之道矣。六三动,屯(䷂ )之既济(䷾),爻曰「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是见君后大人亦有不舍之艰也。
象曰:即鹿无虞,以从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穷也。
【释传】:即鹿无虞,制于禽也。君子舍之,往羞困矣。从,随行也。禽,走兽之总名,而人欲之譬也。人欲彰则天理敝,君子舍禽,所以从道也。依人事而言,损人欲,见天理,君子所以济屯之道也。在九五而言,安不宁者,犹共济时艰之意,而君王济屯之道也。建侯者,已成其功。不宁者,犹致其用。《老子》曰:“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夫圣人戒禽荒之心昭然矣。
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玩辞】:乘马回旋,去求婚论嫁,前往吉祥,无不利。四应初,遇二三为敌,而生艰难,居巽位,进退不果,故曰「乘马班如」。乘马,取六四乘震之象,震为马。四承五,阴阳比,故曰「求婚媾」。六四正位,上承九五之君,下应初九之主,集众善于一身,故断「往吉,无不利」。《系辞》曰:“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是故,六四舍初九之远,避三四之嫉,就九五之近,乃得「往吉,无不利」之占。
【观象】:求,索也,取象艮。探索者,手之功也。往,应初不能,反求九五,据我适人,故象「往」也。上行谓往,下行谓来;左行谓往,右行谓来;顺行谓往,逆行谓来;据我适人谓往,据人适我谓来。概言之,阳往而阴来。六四动,屯(䷂ )之随(䷐),阳唱阴和,男动女从,婚媾之象也。六四动,坎之兑,参伍节(䷻),水入泽中,得其归宿,安节之亨,以承上道,是以「往吉,无不利」也。
象曰:求而往,明也。
【疏传】:六四承五,上行谓往,是「求而往」也。艮纳丙,象太阳之火,艮值寅,象平旦之明,是以「明」也。《皇极经世》亦即取艮为火,艮之火,本乎离。六子卦,一爻动,大象不变六子卦,一爻动,大象不变。离之体,初爻动,象变艮,山下火;中爻动,象变乾,乾为日,火之精;上爻动,象变震,天上火。六四动,屯(䷂ )之随(䷐),爻曰「以明何咎」,象相通,而辞亦相近。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玩辞】:屯积膏泽,问小事吉,占大事凶。当屯之时,始生而艰,九五居群阴则乏,不可利用为大作,是以「小贞吉,大贞凶」也。屯,取象坤之藏。《广雅·释诂》:“屯,聚也。”膏,取象艮之肉。《说文》:“膏,肥也。”《春秋·元命苞》:“膏者,神之液也。”九五是艮象之主,藏于坤中,故曰「屯其膏」也。《易》之例,阴居五而阳居二者为大卦,如《蒙》《大有》《大壮》《大畜》《解》,虽不当其位,其辞多吉;反之,阳居五而阴居二者为小卦,如《屯》《同人》《遁》《无妄》《蹇》,虽各当其位,其辞多艰。盖君贵以刚健为体,以虚中为用,臣贵以柔顺为体,以刚中为用,其理若何?天地交而万物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观象】:九五动,坎之坤,参伍比(䷇),「王用三趋」,应「显比吉」,「屯其膏」,应「大贞凶」,相反以见义也。九五变,屯(䷂ )之复(䷗),「敦复无悔」,反证「未光」之吝。
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疏传】:屯其膏,施之未光,德之未化,必难于事功也。施,布施、施行,取象震之旉。未光,取象坎之暗昧,意指坤之吝啬。
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玩辞】:乘马回旋,泣泪如血,涟涟不断。上六居屯难之极,乘刚敌应,集众恶于一身,其凶不可如何也。上六乘坎之马,又见坤之众,故曰「乘马班如」。震坤坎皆为马,故象多「乘马班如」之辞,众多马回旋辗转,是以六二生寇盗之疑。坎主血卦,坤坎象水,故言「泣血涟如」。先天坤与后天坎同舍北方,转坎注坤,坤亦为水,转坤注坎,坎亦为土。先后天转注取象,易之凡例也。
【观象】:上六动,坎之巽,坎为加忧,巽主号啕,又象覆水,风行水上,颠沛如此,是「泣血涟如」之象也。六子之卦,一爻动而大象不变,坎大象为水,初爻动,象变泽,地之水也;中爻动,象变坤,坤为月,水之精也;上爻动,坎之巽,象覆水也。上六变,屯(䷂ )之益(䷩),爻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亦「泣血涟如」之注也。
象曰:泣血涟如,何可长也?
【疏传】:上六居穷极孤寒之位,处艰难困顿之境,履尽艰险,乘阳敌阴,不能自立,不知其所之也,无力济屯,于时不久,当速反而之蒙(䷃)矣。震象瓦罐,坎之巽,参伍井(䷯),瓦罐难离井边破,故曰「何可长也?」
【总论】:初九,诸侯建国之难,居正以为济;六二,女子不字之难,持守以为济;六三,君子即鹿之难,弃舍以为济;六四,应阳遇妒之难,近取以为济;九五,君王屯膏之难,施行以为济;上六,时位穷极之难,速返以为济。
蒙(䷃)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释名】:蒙,从「艹」「冖」、「一」、「豕」。「艹」者昧也,取象震之草;「冖」者盖也,取象艮之家;「一」者土也,取象坤为地;「豕」者猪也,取象坎之豕。众三人,《国语》曰「三人为众」是也。是故万物初生,天地洪荒,宇宙浑沦,是谓之蒙也;山下出泉,水气蒸发,云雾弥漫,掩不见山,是谓之蒙也;民生之初,心智未开,识神昏昧,是谓之蒙也。自然人事,应作如是观也。
【观象】:蒙之象,坎暗坤迷,所以昧也;坤众坎云,所以蔽也;水险山阻,故有障也。山高水长,故相隔也。是故蒙者,昧也,敝也,有障也,相隔也。初五互《师》,传道授业,开觉茫蠢,正其礼教,蒙之道也;二上互《颐》,保其赤子之心,养其浩然之气,启其聪明,蒙之用也;三上互《剥》,为道日损,去其人欲,得见天理,蒙之法也;二五互《复》,山下出泉,不远之复,从容中道,蒙之时也;初四互《解》,去其小恶,赦过宥罪,用脱桎梏,蒙之功也。
【玩辞】:蒙,亨通。非我求教于童蒙,是童蒙求学于我。初次问道,则答其疑;再三求解是亵渎蒙学之道,则不再解惑。宜培养学生之正气。二五居中,桴鼓相应,则其道「亨」也。观之以爻,则我指九二之刚,童蒙指六五之柔。观之以卦,则震象导师,艮象学童。六五居艮体,艮为求,九二居震体,震为舍,故曰「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坎象初问,震以答之,坤象再三问,艮以止之,故曰「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神者不可渎,犹师者不可狎,狎则不诚,渎则害信,诚信之差,神不降临。辞借问神之诚,譬喻尊师之道也。蒙学之道贵在颐养正气,故曰「利贞」也。我,取象艮,求,取象艮。筮,取象坎。渎,取象坎,坎有沟渎之象,借指亵渎之义。或问:圣人与《蒙》卦发卜筮之道者何也?对曰:艮为止,不易也,坎为水,变易也,彖变若一,易之道也。二至五,正反艮,两手合,正反震,上下动,一阴下,钱落地,象摇卦也。坎数五,坤数十,艮象手,震类草,手执五十策,一阴在手外,虚一不用,象揲蓍也。正反艮象龟甲,互坤为十朋,一阴象卜兆,象灼龟也。摇卦、揲蓍、灼龟,皆易之用也。外不动若山,至诚之象也。内趋变若水,感通之象也。精诚所至,感而遂通,易之神也。
【疏传】:《序卦》曰:“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天地相遇,万物化生,初生必蒙,幼稚需养。屯进蒙退,往复屈伸,势成循环,气之自然,理之自昭,物之自化,易之自序。《杂卦》曰:“蒙杂而著。”蒺藜从生地中,云雾弥漫山下,昏昧遮蔽聪明,皆谓「杂」也。蒺藜不掩地之厚,云雾不蔽山之高,昏昧不隐人之明,是「杂而著」也。
【卦变】:二五往来,《观》变《蒙》,六五主事之体,九二成象之用,新君虚其心,重臣尽其心,君臣志应,蒙道乃亨。
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疏传】:坎性险,艮情止,贞坎悔艮,故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据卦德解卦名也,先立山之体,后行险止之用。九二居坎通之中,又值震动之主,通则亨,动则行,故曰「蒙亨,以亨行时中也」,据卦体释「亨」者也。九二之师,六五之童,阴阳相应,心志相通,故曰「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广论》曰:“唯师与我,志趣相当,千年万里,不隔毫芒。” 潘雨廷:“能上友古人,则势必始古人之在侧。”陶行知:“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礼记·学记》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此皆古今圣贤所以发师生相应之志也。坎为筮,震为告,九二居中,故曰「初筮告,以刚中也」。坤为再三,坎为渎,艮为止,亵渎蒙学之道,则不告,故曰「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教者之道正,而求者之应亦正,蒙学之道贵在颐养正气,行道正则事功成,故曰「蒙以养正,圣功也」,所以释「利贞」者也。《荀子·修身》曰:“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孟子·离娄上》曰:“教者必以正。”圣贤之语,亦《蒙》利贞之注也。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疏传】:观《蒙》之象,君子果决其行,养育其德。泉之始出,洁净清澈,不染杂尘,犹童稚之性,自具天良,纯真不杂,蒙而求知,惑而求辨,养正宜及时也,故名之曰《蒙》也。观其出而未能通行,则以果决其所行,观其始出而未有所向,则以养育其明德。果行以求明,育德以求用,明则不昧,用则全生,是「果行育德」也。巽为犹疑,震对巽,为果行;震为娠,养育之象;震为足,为大涂,行道之象。得于心曰德,见于事曰行。《象》言「育德」,《彖》言「养正」,相互发明,诠释利贞。利贞者,德行之基也。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玩辞】:开启蒙昧,躬行教化,去其束缚,若纵之以往,则蒙学之道吝矣。初六阴柔失正,居六爻之下,陷坎险之深,如入幽暗之地,不见明光,蒙之甚也,故师必发之。为师之道,莫过身教,发蒙之旨,莫若正法。初四无应,纵之以往,必至困穷矣。初六「发蒙」,开觉茫蠢,蒙学之旨也。「利用刑人」,躬行身教,发蒙之法也。「用说桎梏」,自在身心,发蒙之功也。「以往吝」者,绝学失道,纵蒙之戒也。
【观象】:发,启也,取象震之开辟。观蒙之体,一阴之上出大离,阴象无,离主明,无明之象,故名之曰蒙也。震用辟,坎类智,艮功止,坤象迷,启其聪明,止其迷惑,是「发蒙」象也。震性动,艮象手,坎主通,初四互《解》,动手令通,亦「发蒙」象也。刑,型也,塑造义,取象坎之矫輮。曲木令直,谓之矫;直木令曲,谓之輮。故矫輮有定型之义。震为初生,坎象赤心之木,艮类火、性止,初生之木,用火焙烤,以定其曲直之型,以保其赤子之心,既发因材施教之旨,又明山下出泉之象,复申及时教化之诫。《诗经·大雅·思齐》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按:刑,同“型”,典范义。《春秋·元命苞》曰:“刑字从刀从井,井以饮人,人人争井水,陷于泉。以刀守之,割其情欲,人畏慎,以全命也。”刑之本义是“去其欲,全其生”,犹「用说桎梏」也。艮震同体,如影随形,震先行而艮效仿,是「利用刑人」象也。王夫之《四书训义·孟子》曰:“立教有本,躬行为起化之原。”魏源《默觚·治篇》曰:“身教亲于言教。”此皆「利用刑人」之注脚也。说,摆脱,取象艮之止。桎梏,刑具,在足谓桎,在手谓梏,取象坎之枷锁,有束缚义。坎之象,半震半艮,震象足,艮类手,手脚陷于坎险,是「桎梏」象也。为防止犯人逃跑,古代监狱周围种满蒺藜,坎象蒺藜,故指代监狱、刑具。蒺藜有刺,坎为赤心,又为归实,故坎象治人者原心,不失其赤实,此亦圣人用刑之真心也。艮为止,止其险,是「用说桎梏」象也。观蒙之象,艮性执,又象我,坎类法,执于法我,是名之曰蒙也。艮为执,其性愚,震辟艮,破其二执,去其痴愚,自在身心,亦「用说桎梏」象也。初六动,坎之兑,坎为桎梏,兑为脱,亦可见「用说桎梏」之象也。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疏传】:以身作则,言行合于法式。初六变,蒙(䷃)之节(䷻),象曰「制数度」,亦「正法」义也。法,法度、法式,取象坎之平。坎巽皆象法度,巽为绳直,引申为绳墨,重规矩义。坎为水,引申为平准,重公平义。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玩辞】:包容蒙昧吉,取妻吉,子能治家。九二为蒙卦主,包容群阴,故曰「包蒙」,包众蒙而为之主也。以阳受阴,领袖群蒙,故曰「纳妇」,受众阴而为之归也。居下位而能任上事,犹子之能治其家,故曰「子克家」,以应五而言也。刚明居中,二五相应,是以「吉」也。克,胜任,取象艮之肩。《说文》:“克,肩也。” 《尔雅》:“克,能也。” 《诗经·齐风·南山》云:“伐柯如何,匪斧不克。”按:“克,能也。”
【观象】:坎性暗,坤象布,艮为手,下坎互坤上艮,是「包蒙」象也。九二动,坎之坤,水地亲比,坎类婚嫁,是「纳妇」象也。震为子,艮为家,震承艮,是「子克家」也。
象曰:子克家,刚柔接也。
【疏传】:子能治家,取二五刚柔交合之象。二五阴阳相应,乾辟坤,刚柔交,而生坎体,故曰「刚柔接」也。接:交合,取象二五相应。《说文》:“接,交也。”又《广雅》:“接,合也。”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玩辞】:不可娶妻,见金夫而失其身,无所利。六三阴柔,不中不正,女之妄动者也。正应居上,不能远从,近见九二为众蒙所归向,时盛位尊,遂舍其正应而从之,故曰「见金夫,不有躬」。见金夫而求之,于行不顺,故曰「勿用取女」。阴阳相应,男女之义也。正行待命,女体之礼也。「见金夫,不有躬」,则失其义礼,故断「无攸利」。人致蒙者多端,故亨蒙非一术。有不被教育而蒙者,初是也。有不能问学而蒙者,四是也,有性质未开而蒙者,五是也。如三则自我致蒙,圣人戒之曰「勿用取女」。或发之,或击之,教亦多术,勿取非绝之,不屑之教也。
【观象】:金,美也,取象艮之金。艮乾同居西北,转乾注艮,故为金也。夫,取象坎,乾辟坤也。九二居中,上应六五,下乘初六,众蒙归往,事君承家,集众好于一身,是「金夫」象也。躬,身也,取象艮之背。六三居艮失位,远应上九艮体,遇四五为滞,是「不有躬」之象也。六三动,坎之巽,坎为失,巽为利,是「无攸利」也;爻曰「井渫不食」,是「勿用取女」也。六三变,蒙(䷄)之蛊(䷑),女惑男,行不顺,亦「勿用取女」也。
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顺也。
【疏传】:观之以象,则震为行,坤为顺,艮为山,坎为水,前行遇艮阻,后退有坎险,故曰「行不顺也」。观之以道,则六三弃正应,而就金夫,有违妇道,其行偏僻,故曰「行不顺也」。
六四:困蒙,吝。
【玩辞】:困于昏蒙,吝于道也。六四离阳无情,远实无明,亦以穷矣,故曰「困蒙」。如能困而学之,求刚明之德而亲授之,则可脱其困,而免其吝矣。
【观象】:困,取二五大离之象。两阳困坤阴,有囚禁之象,震为行,艮为止,行止皆困,是「困蒙」之象,而羞吝之占也。六四动,艮之离,艮为诚,离为明,自诚而明,天性使然,犹可教也。子曰:“仁乎远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六四无实,远贤生蒙,困而学之,师而治之,则自明而诚亦可致也,苟致之者,与自诚而明,异派而同流矣。六四变,蒙(䷃)之未济(䷿),小狐濡尾,知不达而失其实,亦困蒙远贤之吝也。
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
【疏传】:困蒙之吝,是因为独远贤人。阳实,阴虚,阳笃,阴疑,阳饶,阴乏,此易之通例也。初与三比二之阳,五比上之阳,初三五皆阳位,而三五又皆与阳应,唯六四所比所应所居皆阴,故曰「独远实也」。明·高启《审游赠陆彦远》曰:“猎者,必之山林;渔者,必之江湖;而学者,必游于贤人君子之域。”六四远实,离贤人之域,故吝于道也。《诗经·小雅·菁菁者莪》云:“菁菁者莪,在彼中沚。既见君子,我心则喜。”六四远实,不见君子,故困于道也。
六五:童蒙,吉。
【玩辞】:童稚之蒙,吉。六五居于尊位,而能存柔中之性,生真纯之心,行不二之志,顺以听命,童子未发而资于人者也,是「童蒙」之象也。《释名》:“山无草木曰童,若童子未冠然。”六五居中位尊,承上九之硕果,应九二之良师,其占「吉」也。
【观象】:童,取象艮之奴仆。《康熙字典》:“童,独也,言童子未有室家者也。”六五动,艮之巽,艮少也,巽年也,艮止也,巽命也,止于顺,听于命,少年顺听,「童蒙」之象也。巽为散,为寡发,古人未行冠礼前,头发任其自然下垂称为髫,亦有「童蒙」之象也。《诗经·鄘风·柏舟》云:“髧彼两髦,实维我仪。”按:髧:头发下垂状。两髦:男子未行冠礼前,头发齐眉,分向两边状。
象曰: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疏传】:阴承阳,阴应阳,谓之顺,易之通例也。六五降志下求,应比皆顺,故曰「顺以巽也」。巽,通逊,卑顺也,取象艮之巽。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玩辞】:打击昏蒙,不可太过,只宜去其顽劣,守其纯真。蒙卦初上两爻皆发治蒙之道,初六阴柔,其于蒙也,乃发之,治之以宽者也。上九极刚,其于蒙也,乃击之,治之以猛者也。取必太过,攻治太深,反而为害,宜去其顽劣,全其真纯,故戒「不利为寇,利御寇」者也。过犹不及,凡事皆然,不唯治蒙也。
【观象】:击,取象二五正反震。艮为手,震反艮,两手相搏,是「击蒙」之象。寇,取象坎之盗。御,取象艮之止。坎为寇,艮为止,止其寇,是「不利为寇,利御寇」之象。上九动,艮之坤,参伍剥(䷖),三上互剥,五阴不宁,爻曰「小人剥庐」,故「击蒙」以治之矣。上九变,蒙(䷃)之师(䷆),圣人之师,安民厚下,讨逆罚罪,故曰「不利为寇,利御寇」也。
象曰:利用御寇,上下顺也。
【疏传】:六四妄动之女,失身金夫,九二德厚被广,不能包之,亦不能发之,唯上九击之,三上相应,故曰「上下顺也」,阴阳相应为顺者也。
【结论】:蒙卦以三四五爻为蒙,九二为师。六三蒙于心,而逆于行;六四蒙于位,而困于学;六五蒙于时,而应于师;九二正位凝命,包蒙为师;初六发蒙,张扬其善,师道之慈也;上九击蒙,抑制其恶,师道之严也。朱熹《宋名臣言行录》曰:“宽而不畏,严而见爱”。宽而不畏者,发蒙也。严而见爱者,击蒙也。
需(䷄)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释名】:需,小篆字体上雨下天,坎类雨,乾象天,需象(䷄)应需字。需,从“雨”,从“而”。《说文》段注:“而,须也。”又“凡相待而成曰需,遇雨不进止须也。”《左传》曰:“需,事之贼也。”又曰:“需,事之下也。”《公羊传》曰:“而者何?难也。”《谷梁传》曰:“而,缓辞也。”总言之,需有艰难、等候、待时、不进、隐忍、踌躇、迟疑、懦弱、饮食之义。
【观象】:坎象云,乾类天,兑主雨,云升天,雨降地,出行遇雨谓之需。乾用行,兑类泽,坎主水,行遇大川,待水退而进,不速犯其难也,止须不进谓之需。二五互节(䷻),节止之象,节而止之谓之需。兑为泽,坎为水,离辟需体,兑坎皆失,云开日出,是「利涉大川」之象,亦待时而进之功也。
【玩辞】:诚而有信,广大亨通,所占吉详,宜济渡艰难险阻。《说文》曰:“孚,卵孚也。”徐锴曰:“鸟抱,恒以爪覆其卵也。”又曰:“鸟之孚卵,皆如其期不失信也。”《尔雅》曰:“孚,信也。” 「有孚」者,诚而有信之谓也。易言「孚」者,多取象二五两爻,阳取信于阴,阴取信于阳,皆谓「有孚」。九五居中履正,取信两阴,是需之「有孚」也。光,取象离,广远义。水之行也,源远流长,无所不至,是广之取义。九五亦居离体,离为光,坎为通,故曰「光亨」。九五居尊,中正有孚,广大亨通,固守其正,待守其时,必应其吉,其占如此,故曰「贞吉」。九五承乾之德,居坎水体,刚健而不陷,足以济渡坎险,故曰「利涉大川」。易言「利涉大川」皆是济渡险难之象,古代交通不畅,山为动之阻,川为行之险。
【疏传】:《序卦》曰:「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乾(䷀)坤(䷁)屯(䷂)蒙(䷃)需(䷄)讼(䷅),是《周易》之序也。天地洪荒,万物始生,蒙昧幼稚,物稚需养,养以饮食,饮食争讼,皆事物之理也。天地初创,全生为道,广生为德,当此时也,善莫大于水之润物,功莫大于食之果腹,水在天为云,降地为雨,雨润草木,百谷甲圻,饮食之道由是生也。需(䷄)大畜(䷙)颐(䷚)井(䷯)鼎(䷱)五卦皆论养:需(䷄),饮食宴乐,以养万物;大畜(䷙),不家食吉,以养圣贤;颐(䷚),所养自养,养贤以及万民;井(䷯),往来井井,井养不穷;鼎(䷱),大亨以养圣贤。《需》养万物而取义最大,故序诸卦之首。困(䷮)九二「困于酒食」,渐(䷴)六二「饮食衎衎」,爻之言饮食者也。《杂卦》曰:「需不进也。」乾健之性,动而遇坎之险阻,故有待而后进也。
【卦变】:四之五,大壮(䷡)变需(䷄),九五主卦。「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者,皆称赞九五之功德事业也。
彖曰: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疏传】:坎险在前,未可遽进,故有待而行也。又坎体居上,其德险陷,故曰「需,须也,险在前也」。乾德刚健,行险而不陷,亨通而不吝,故曰「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此据卦德释卦名也。九五之主,性健不陷,处险不困,势高位尊,居中履正,故曰「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大则邦国,小则一身,处险难之际,皆需审时度势,需忍则忍,不夺其机,是「贞吉」也。需进则进,不失其时,是「利涉大川」也。动静不失时机,行止不离道德,屈伸不废理义,此圣人垂教之旨也。《破窖赋》曰“文章盖世,孔子尚困陈邦”者,夫子利贞之需也。《春秋纬》曰“孔子受端门之命,制春秋之义”者,圣人有功之往也。
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君子法《需》卦象,饮食以养身,宴乐以和志。《春秋元命苞》:“阴阳聚而为云,阴阳和而为雨。”云既上于天,雨必降于地,君子居易俟命,怀其道德,安其身心,休养生息,所谓“见几而作”者也。饮食宴乐,怡然自得,休的自在,养的逍遥,息的彻底。饮食者,素位而行,身安而无所营作也。宴乐者,心不外驰,宁神而无所谋虑也。饮食取象坎之实,宴乐取象兑之和。《说文》:“宴,安也。”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玩辞】:在郊外等待,宜安守其常,没有灾殃。《需》六爻以「郊、沙、泥、血、穴」为喻,以去险之远近断其吉凶。初以阳处下,于险最远,故曰「需于郊」。《尔雅》曰:“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易以初爻为郊,上爻为野。坤(䷁)上六「龙战于野」,同人(䷌)上九「同人于野」,皆是也。郊者,荒远之地也,而君子安处焉,故曰「利用恒」。《说文》:“恒,常也。”《诗经·小雅·小明》云:“嗟尔君子,无恒安处。”远难待时,以避其害,故断「无咎」。
【观象】:初九动,乾之巽,参伍姤(䷫),爻曰「系于金柅」,亦如「需于郊」也;「有攸往,见凶」,亦即「利用恒,无咎」也。初九变,需(䷄)之井(䷯),彖曰「改邑而不改井」,井养之道「利用恒」也。
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
【疏传】:「需于郊」,不犯险难而行也。「利用恒,无咎」,不失隐忍待时之常道也。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玩辞】:在沙地等待,受到一点指责,终得其吉。坎为水,近水有沙,故曰「需于沙」。九二去险渐进,而未至险境,与九五相敌,无妄动之虞,言语之伤,咎之小者,故曰「小有言」。初九以刚居刚,恐其躁急,故虽远险,犹有戒辞。九二以刚中居柔,宽裕自处,虽近险而不害,需之善也,故断「终吉」。
【观象】:有言,责备之辞,取象坎之舌。坎之体,半兑为言,半巽反兑,是有责言之应。九二变,需(䷄)之既济(䷾),爻曰「妇丧其茀,勿逐,七日得」,亦安处待时之义也。
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虽小有言,以终吉也。
【疏传】:《说文》曰:“衍,水朝宗于海貌也。”段玉裁注:“引伸为凡有余之义”。衍,取象二上互节(䷻),坎为水,兑为海,节卦水入于海之象。九二刚居阴位,以宽居中,游刃有余,故曰「衍在中也」。不以冒进躁其行,不以小言动其心,终得其吉也。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玩辞】:在泥泞中等待,招致寇盗之灾。九三已至水边,故曰「需于泥」。九三不中,刚居阳位,近逼于险,故曰「致寇至」。
【观象】:泥,取象艮爻承坎,艮为土,坎为水,土覆水上,故象泥也。寇,取象坎之盗。九三动,乾之兑,参伍履(䷉),爻曰「履虎尾,咥人,凶」,害之甚犹盗者也。九三变,需(䷄)之节(䷻),象曰「不节之嗟,又谁咎也」,咎由自取,祸由自招者也。
象曰:需于泥,灾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
【疏传】:九三艮爻,上承坎难,险自外来而加乎身者,故曰「灾在外也」。九三刚居阳位,刚愎自用,上六接引,冒进犯险,灾在外而实自招也,故曰「自我致寇」。当此时也,敬慎以处,戒惧以待,量宜而进,斯无咎矣,故曰「敬慎不败」。寇至以其自招,不败因其敬慎。《易纬》曰:“物感以动,类相应也。”「需于泥」是九三所处的时位,即客观存在的境象。应之以不同的心象,其吉凶休咎,迥然不同。刚愎自用,必受泥泞之辱;敬慎戒惧,则立于不败之地。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玩辞】:在危地中等待,终将脱离险境。六四以阴柔之质处险陷之地,下有三阳迫近,上伤于险难者也,故曰「需于血」。上承九五,下应初九,柔之为道,不利远者,顺从九五,接引得出,故曰「出自穴」。
【观象】:血,阴物也,取象坎之血卦。出,取象应爻震位。穴,险地也,取象兑之缺。六四动,坎之兑,参伍节(䷻),象曰「安节之亨,承上道也」,听命安处,承阳乃出也。六四变,需(䷄)之夬(䷪),「无肤」之伤,「次且」以出也。
象曰:需于血,顺以听也。
【疏传】:六四巽爻,柔居阴位,性顺情逊,上承九五,下应初九,顺之又顺,故曰「顺以听也」。六四虽入险而伤,却不言吉凶者何也?以其能需而退听故也。九三以敬慎而不败,六四以顺听乃出险,此皆需之道也。听,顺从,取象坎之耳。《释名》:“听,静也。静,然后所闻审也。”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玩辞】:在饱含宴乐中等待,固守正道吉祥。九五卦主,取象两阴,刚健不陷,宽以居之,安以待之,所需必遂,故曰「需于酒食」。九五履中居正,克尽其道,固守其正,其占必吉,故断「贞吉」。《序卦》曰「需者饮食之道也」,《象》曰「君子以饮食宴乐」,爻曰「需于酒食」,此圣人所以申需之道也。
【观象】:酒食,取象坎中实。坎类酒,兑象口,酒入口,是「需于酒食」之象。九五动,坎之坤,参伍比(䷇),爻曰「王用三驱」,亦饮食之道也。马融曰:“三驱者,一曰乾豆,二曰宾客,三曰君庖。”九五变,需(䷄)之泰(䷊),圣人参天地之化育,辅相裁成,需养万物也。
象曰:酒食贞吉,以中正也。
【疏传】:需于酒食非耽享乐,在有孚其道,光亨其德,颐其身心,养其精神,而用涉大川者也。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玩辞】:进入洞穴,有三人不请自到,敬以待之,终得其吉。上六乘阳,需居坎体,犹未离险,故曰「入于穴」。下应九三,三阳迫近,故曰「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据彼适我,故曰「来」也。需居坎体,因险生忧,是存敬畏之心,强不能凌,弱不受欺,得善其终,故曰「敬之终吉」。老子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者,上六之注也。
【观象】:上六兑爻居坎体,兑坎皆象穴,是「入于穴」之象。坎数三,乾为人,是「有不速之客三人来」之象。郑玄注《易纬·乾坤凿度》曰:“乾人也。”上六动,坎之巽,坎象下首,巽性顺逊,敬意由是立也。参伍井(䷯),爻曰「井收勿幕」,饮食之道大矣,是「终吉」也。上六变,需(䷄)之小畜(䷈),爻曰「既雨既处」,阴阳和为雨,宾客安而终吉。
象曰:不速之客来,敬之终吉,虽不当位,未大失也。
【疏传】:象传非释爻位,实喻人事,需之旨在待时,凡当位之爻,或因刚愎自用,或因狭隘偏执,皆易背离需道,故初九、九三、六四当位之爻皆不言吉;九五卦主,因有孚光亨而得吉;上六柔顺谦逊,因敬慎而终得吉,虽然乘刚逆位,亦未全失需道,故曰「虽不当位,未大失也」。困(䷮)上六亦曰「困于葛藟,未当也」者,亦是也。
【结论】:需者,求也,祭祖者也。初九需于郊,祭天者也。九二需于沙,祭祀山川。九三需于泥,祭祀神祇。六四需于血,血祭者也。六五需于酒食,缩酒献食。上六入于穴,坑祭也,祭月者也。 讼(䷅)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释名】:讼,左言右公,坎类言,乾象公,讼(䷄)象应讼字。西方主言,先天坎舍,后天兑次,转兑注坎,坎亦为言。坎之言,半兑半巽,两口相背,故象谴责、狱讼、争论、分歧、批评。坤为吝啬,是阴德常乏而为其私也。乾之对坤,是正直无私而成其公也。《春秋·元命苞》曰:“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韩非子·五蠹》曰:“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说文》曰:“讼,争也。…以手曰争,以言曰讼。”《诗经·召南·行露》云:“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毛注:“讼,争也,言之于公也。” 《论语》曰:“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注:“讼,犹责也。”《淮南子·兵略》曰:“夫有形埒者,天下讼见之。”按:“讼,公开也。”是故,讼有官司、听讼、折狱、纷争、责备、公开、背离、不亲之义。
【观象】:《六书故》释讼曰:“争曲直于官有司也。”乾为是,坎为非,坎为曲,乾为直,巽为簿,乾为公,离为明堂,是非曲直,对簿公堂,听讼之象也。《春秋·元命包》曰:“树棘槐,听讼于其下。棘赤心有刺,言治人者原其心,不失赤,实事所以刺人,其情令各归实。槐之言归也,情见归实也。”巽类树木,坎耳主听,又象丛棘,树棘槐者[巽木坎鬼,象槐字],听讼之所也。《尚书大传》曰:“听而不宽,是乱也;宽而不察,是慢也。”乾象大人,水性宽,火性严,折狱断案,宽严相济,听讼之道也。离主明,乾象镜,巽曰高,又类悬[本作县,断首倒挂,巽之象也],坎为渊,巽为鱼,明镜高悬,察尽渊鱼,听讼之术也。乾为公,离为正[三画皆当位],坎为平,公正公平,听讼之则也。
初五互涣(䷺),人性乖张,物情不情,事理悖逆,风波乍起,当讼之时也。二五同人(䷌),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类族辨物,辨物居方,讼因同人而绝者是也。初四未济(䷿),进有濡尾之吝,是以「不利涉大川」也。《诗经·大雅·瞻卬》云:“妇有长舌,维厉之阶。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是故,讼之所由起也,惟小人与女子耳。四上互姤(䷫),讼因女壮而生者是也。二五家人(䷤),象曰「言有物而行有恒」,讼之「有孚」者也。《大学曰》:“一家让,一国兴让。”讼因家正而息者是也。
讼(䷅)反则需(䷄),讼之道,终其所争也。需之道,利涉大川,全其所求也。卦之道不同,而易用亦有别也。
讼(䷅)对明夷(䷣),讼终则凶,明因是夷,艰因是生,不可不戒也。
【玩辞】:诚而有信,壅塞恐惧,中吉终凶,宜用大人之德,不宜济渡险难。九二居中,取信二阴,讼非妄兴,唯诚而发,故曰「有孚」。《尚书大传》曰:“古之听狱者,言不越辞,辞不越情,情不越义。”讼之「有孚」者也。孚,诚信,取象坎中实。一阳履两阳,以身犯险,应不接引,心生忧惧,争讼未明,吉凶无可知也,故曰「窒惕」。窒,壅塞,取象二五不应,而水不上行也。惕,恐惧,取象坎之加忧。九二刚健而不陷,中通而不穷,故断「中吉」。礼之用,和为贵,讼不可成,以讼终事则有失,故戒曰「终凶」。犹孔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九五中正刚明,宽而不慢,严而不乱,大人之德而听讼之道也,唯大人能决其讼,故曰「利见大人」。九二以刚乘险,以实履陷,二五不应,物情不亲,心志不同,欲济渡险难,则必有其失,故曰「不利涉大川」。《诗经·小雅·十月之交》云:“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是故,物情不亲之时,君子戒无妄之往,以绝其讼而也。
【疏传】:《序卦》曰:「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物稚蒙养,民用日丰,温饱思淫欲,物盛起纷争,人事之常也。《周礼·地官》注:“争罪曰狱,争财曰讼。”观讼(䷅)之体,巽阖巽,是民丰物盛之象也;离辟巽,是二人争财之象也。《杂卦》曰:「讼不亲也。」乾上出,坎润下,天西行,水东流,天与违行,人情乖张,物情不亲,事理悖逆,是狱讼之象也。
【卦变】:二之三,遯(䷠)变讼(䷅)。九二成卦之主,刚来得中,有孚窒惕。九五主卦之主,居中履正,利见大人。
彖曰: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终凶,讼不可成也。利见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
【疏传】:乾德刚健,坎德险陷,贞坎悔乾,故曰「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据卦德释卦名者也。若健而不险,不生讼矣。程颐曰:“险而不健,不能讼也。险而又健,是以讼也。”《彖传》引卦德时,通常有两种文法。一是用“而”连接,两德并重,如《蒙》曰「险而健」。二是用“以”连接,偏重前者,如《豫》曰「顺以动」。
九二阳刚中实,陷而生窒,窒而生惕,健而不陷,窒而不穷,故曰「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
上九以讼终事,不足取敬,是非既明,当止则止,故曰「终凶,讼不可成也」。成者,穷尽其事也。讼者,明辩是非也。
九五居中履正,中正以听讼,刚明以折狱,罚其有罪,赦其无辜,不挟私曲,故曰「利见大人,尚中正也」。
二五不应,物情不亲,心志不同,难济险阻,故曰「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九二坎体,一阳入坤中,坤象大川,是「入于渊」之象也。
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疏传】:君子法《讼》之象,作事谋始,以绝讼端。作事,取象乾之施用。谋,取象坎之智,亦取象巽之营谋。始,取象乾知大始,亦取象天一生水。《讼》曰「作事谋始」,原其始也。《归妹》曰「永终知敝」,要其终也。《易》之戒,敬始、慎独、善终者也。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玩辞】:不长久于狱讼之事,只生一点争执,终得吉祥。初六阴柔居下,处事之始,唯不成其讼,止于微咎,方得其吉,故曰「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初六承同人(䷌),自悖而同,由讼而亲,故曰「不永所事」。坎为责言,初六柔弱处下,事之小者,故曰「小有言」。初四相应,阳唱阴和,易于明辩,不终成其讼,故断「终吉」。
【观象】:永,长也,取象坎之水。《说文》曰:“永,水长也。象水经理之长。”《诗经·周南·汉广》云:“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毛传:“永,长。”事,取象乾之施用。有言,分歧,犹曰「窒惕」也,取象坎之争执。坎之兑,水归海,止行流,江之不永者也。水泽节(䷻),不出户庭,而知通塞,不永所事,而止狱讼,原始要终,见微知著,易之用也。《礼记·中庸》曰:“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讼(䷅)之履(䷉),爻曰「素履,往无咎」,是以当讼之时,君子「不永所事」也。
象曰: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虽小有言,其辩明也。
【疏传】:初六阴柔,而居讼之始者,其德不可长久应讼也。执其狱讼则获其咎,终其所事则小有言,辩其明理则终得吉。坎象耳则聪,离主目则明,既聪且明,又得九四刚明之应,故曰「其辩明也」。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玩辞】:不胜讼,逃回三百户的小采邑,没有过失。二讼于五,五值乾体,居中履正,权高位重,势不可敌,故曰「不克讼」。一人贪戾,一国作乱,一家好讼,百家受害,唯卑以处下,安守其分,于身于家于国,皆无过失,故曰「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九二变阴,互象见遯(䷠),故曰「归而逋」。彖曰「中吉」,爻曰「无眚」,皆据九二而系,其辞不同者何也?盖彖者总言一卦之时,爻者分别一爻之位者也。
【观象】:克,胜也,不克取象坎之败北。《玉篇》曰:“克,胜也。”归,回家,取象万物归坎。逋,逃跑,取象坎之伏。《说文》曰:“逋,亡也。”邑,采邑,取象坤之位。《说文》曰:“邑,国也。”三,取象坎之生数。百,取象乾之圆。眚,过错,取象坎之失。《广韵》曰:“眚,过也。”坎为归,坤为邑,坎之坤,水入地,归逋其邑也。水地比(䷇),比之自内,不自失也,归逋其邑,亦无眚也。讼(䷅)之否(䷋),归而自守,唯求无灾眚,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包羞」之吝因此可免也。以周公之贤德,尚且惧管蔡之讼,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怀厉逋窜,隐遯东国,离避恶吻,命诗《鸱鸮》,维音哓哓,圣人之戒讼者深矣。是故圣人居敬而不用讼,俭德而远包羞也。
象曰:不克讼,归逋窜也。自下讼上,患至掇也。
【疏传】:势不能敌,讼不能胜,归而逋窜,以远其祸也。自下讼上,以弱诉强,祸患之至也,如拾掇而取矣。《說文》:“窜,匿也,逃也。”《说文》:“掇,拾取也。”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玩辞】:享受祖宗余荫,危险之占,终得吉祥。或随君事上,不居其功。六三阴柔,才疏德浅,失位乘刚,时运不济,唯安分守己,不与人竞,有功弗居,素位而行,故曰「食旧德」。事体危厉,能知戒惧,正固自守,其占如此,终获其吉,故曰「贞厉,终吉」。三上相应,不成其讼,而事其上,不居其功,而远其咎,故曰「或从王事,无成」。
【观象】:食,取象坎之实。旧,取象乾之先。坎为酒食,乾为先人,巽为树荫,是「食旧德」象也。《易纬·乾凿度》曰:“乾者,天也,川也,先也。”郑玄注:“人,乾也。”乾为王,六三承乾,是「或从王事」象也。六三辟姤(䷫)去壮,是「无成」象也。坎之巽,云从风动,云象地气以应臣,风象天命以应君,是「或从王事」也;水风井(䷯),井养而不穷,是「食旧德」也。讼(䷅)之姤(䷫),讼因女壮而生者,是以用从王事而无成也。
象曰:食旧德,从上吉也。
【疏传】:安分守己,从王事而无成,讼其终矣,故曰「从上吉也」。上,专上九而言,亦指乾之体。
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
【玩辞】:不能成讼,归就天命,变得安静守常,吉祥。初六柔弱,不永所事,其理明辨,九四失位,初四相应,讼不终成,是「不克讼」也。既讼不克,则止于讼,复就天命,是「复即命」也。平心静气,化争为安,不克其讼,退守其常,是「渝安贞」也。终其讼,渝而安,吉之道也。二四皆曰「不克讼」,象不同,而意亦不同。九二承姤(䷫)用壮,讼已见兴,而不能胜讼也;九四辟涣(䷺)弥阋,讼之未起,而不能成讼也。
【观象】:克,能也。不克,取象初四之应。复,返回,取象巽之入。《广韵》曰:“复,返也。” 《诗经·小雅·我行其野》云:“尔不我畜,言归思复。”即,就也,取象艮之身。《说文》:“即,就食也。” 《诗经·卫风·氓》云:“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命,天命,即正道,取象巽之号令。《诗经·周颂·维天之命》云:“维天之命,於穆不已。”《笺》曰:“命,犹道也。”渝,变也。《尔雅·释言》曰:“渝,变也。”《诗经·郑风·羔裘》云:“彼其之子,舍命不渝。”安,静也。贞,常也。乾之巽,天风姤(䷫),勿用取女,不可与长,是「不克讼」也。「包无鱼,起凶」,「渝安贞,吉」,反对见义者也。讼(䷅)之涣(䷺),涣其群,则讼不生,是「不克讼」也。
象曰:复即命,渝安贞,不失也。
【疏传】:九四出于坎,止其讼,不失道也。
九五:讼,元吉。
【玩辞】:治讼之主,持身中正,中则不过,正则不邪,无私无畏,所以大吉也。彖曰「利见大人」,即据九五而系也。
【观象】:乘离据坎,临观则明,兼听则通,道无不包,德无不被,所以「元吉」也。九五辟涣(䷺),平风静浪,德齐乖争,不失时治,不悖中道,是为听讼之主也。乾之离,天火同人(䷌),君子之光,利见大人,所以治讼者也。讼(䷅)之未济(䷿),濡尾之吝,「不利涉大川」者也。类族辨物,居止有方,君子所以远讼者也。
象曰:讼,元吉,以中正也。
【疏传】:九五中正治讼,中则无过不及,正则无私曲,故曰「以中正也」。
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
【玩辞】:可能因为胜讼而得锡命受服,终朝之间多次剥夺。上六为宗庙,古代锡服之事皆于宗庙进行。上九阳刚居乾健之体,六三阴柔居巽顺体,上之讼三,终而能胜,因之受服,故曰「或锡之鞶带」。失位乘刚,处讼之终,彖所谓「终凶」者是也,不能安久,锡而复夺,故曰「终朝三褫之」。
【观象】:锡,通赐,赏赉也,取象乾之金玉。《尔雅·释诂》:“锡,赐也。”《诗经·商颂·烈祖》云:“申锡无疆,及尔斯所。”鞶,大带,取象乾之大而巽之带。《说文》:“鞶,大带也。”终朝,早晨,一说整天,取象巽值辰巳。《诗经·小雅·采绿》云:“终朝采绿,不盈一匊。” 毛传:“自旦及食时为终朝。”三,取象坎之生数。褫,夺也。坎为穿,乾为衣,兑为脱,先受服而后褫夺,。上九乘刚,目无大人,恣意讼心。又据涣(䷺)处讼,乘木虚舟,欲涉大川,终极讼事。不见大人,用涉大川,违讼之时极矣也。乾之兑,天泽履(䷉),履虎尾,其危显而见也。讼(䷅)之困(䷮),困于葛藟,官讼缠身,其厉无需言也。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此《讼》上九之注也。
象曰: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
【疏传】:依靠胜讼获得赏赐,不足以让人敬服。先受服而后褫之,因讼有荣,亦因讼见祸,不善其终,是以君子不用也。
【结论】:《讼》卦主题是止其讼,解其纷,而讼不可成。初爻不永所事而不言讼者,是戒其作事谋始也。上爻终成讼事而不言讼者,是恶其不能善终也。初六阴柔自处,九四讼之不长,而复即命。九二刚中,讼事之主,败于九五,归逋避难,终脱其祸。九五中正,治讼之主,得讼道而获元吉。上九穷极,讼于六三,因胜讼而受服,终朝三褫之,后见其凶也。 师(䷆)
师:贞,大人,吉无咎。
【释名】:師,从𠂤,从帀,众意也。𠂤,土丘,取象坎。帀,周围,取象坤。故师(䷆)象应师字。六十四卦之名,十之六七,皆取自卦象。圣人观象作易,亦观象造字,卦与字通乎象者也。师之字,包刀兵、征伐、效法、师范、京都、忧患、容民、畜众诸义。1、众多:《尔雅·释诂》曰:“师,众也。”《诗经·大雅·韩奕》云:“溥彼韩城, 燕师所完。”2、军旅:《说文》曰:“师,二千五百人为师。”《诗经·小雅·采芑》云:“钲人伐鼓,陈师鞠旅。”3、效法:《玉篇》曰:“象他人也。”《增韵》曰“法也,效也。”4、师范:《玉篇》曰:“范也,敎人以道者之称也。”5、京都,天子所居也。《诗经·大雅·民劳》云:“惠此京师,以绥四国。”忧患、容民、畜众之义,见诸易传。
【观象】:古时寓兵于农,散兵为农,聚民为兵,伏险于易,藏动于静。坤为地,坎为水,地下之众者,莫过于水。是故,地中有水,畜兵于民,是师之象也。外不动如地,内趋变若水,强而示之以弱,智而示之以迷,是师之诡道者也。震为征伐,坤为阴逆,震辟坤,是征不宁也。坤为众,坎为罪,坤辟坎,率众伐有罪也。初四互解(䷧),奉辞罚罪,枭其恶首,去其暴虐,安其生民,是师之用也。二五互复(䷗),复反剥(䷖),五阴消阳,剥有不宁之象,故师之用,安不宁者也。师(䷆)反则比(䷇),师伐无道,而比赏有功也。师(䷆)对同人(䷌),师讨悖逆,而同人亲比附也。
【玩辞】:出师以正,统帅者具大人德,则吉而无灾。师之兴也,贵乎正,失其正,则民不从,出师以正者,唯大人为能,故戒之曰「贞,大人」者也。九二刚中,居坎震之体,智且仁勇,帅众拒险,象将兵之统帅。六二柔中,居坤顺之体,宽而厚生,容民畜众,象施命之人君。二五志应,刚柔相济,智勇仁厚,除暴安民,如此行师,其荼毒也浅,而其吉唯无咎已矣。兵者凶器,战者乱事,兵凶战乱乃天地之闰数,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者也。唯知其害,能避其祸,是故《孙子兵法》曰:“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圣人戒兵凶战乱之情昭然可见矣。吉者,言其事也。无咎,说其理也。
【释传】:《序卦》曰:“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讼之起也,生于小则听之,兴于大则师之,治讼罚罪,保民无疆,王者之道也。《杂卦》曰:“比乐师忧。”师者,生于忧患之际,用于危难之时者也。《孙子兵法》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此之谓也。
【卦变】:初之二,复(䷗)变师(䷆)。九二刚居坎中,将帅出征以行险,是成卦之主也。六五柔居坤中,君王施命以居易,是主卦之主也。
彖曰: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
坤舍于坎,坤为庶,坎为众,故曰「师,众也」,所以释卦名者也。师之道,贵乎正,故曰「贞,正也」。能左右兵众行正义之道者,是王者之师也,故曰「能以众正,可以王矣」,所以释大人者也。「能以众正」者,据九二统帅言之。「可以王矣」者,据六五人君言之。九二坎之刚中,六五坤之柔中,二五相应,坎之德险,坤之德顺,故曰「刚中而应,行险而顺」,此据卦体、卦德释断辞者也。兴师动众,使百姓平添疾苦,讨逆伐乱,令生灵免遭涂炭,故曰「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老子》曰:“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谓此者也。毒,苦也,取象坎之水。《诗经·大雅·桑柔》云:“民之贪乱,宁为荼毒。”按:毒,苦也。
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君子法《师》之象,容保其民,畜养其众。帛书《周易》曰:“师得之于救。”救者,蓄聚也。水之聚于地也,犹兵之藏于民。水之藏地,有水之利,无水之害。兵之畜民,有兵之利,无兵之害。容,包也,取象地之承载。民,黎庶也,取象坤之众。众,民也,取象坎之水。水聚则为一,散之则万,故坎兼具孤独和众人之象。畜,畜养,取象坤震之厚生。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玩辞】:兴兵之始,必用规则治师,败其成则凶。以律不言吉,否臧却断凶,何也?初六之才,阴柔处下,居坎之险,失阳之应,兵之始作凶者也。师出以律,将兵之常,其胜负犹未可知,故不言吉也。师出失律,逆行则其凶立见矣。初六师出,临事而惧,好谋而成,当敬其始而守大数也。《太公兵法》曰:“令行禁止,王者之师也。”此之谓也。
【玩象】:师,军旅,取象坤之众。出,行也,取象震之动。以,用也,取象震之施。律,方针、规则,取象坎之法。《尔雅·释诂》:“律,法也。” 《春秋繁露》:“得大数而治,失大数而乱,此治乱之分也。”律者,天地之大数也,不唯师出以之,行世间万事皆倚之矣。否,逆恶,取象坤之阴。臧,顺善,取象坤之顺。否臧,谓逆施而失其顺成也。按《左传》:“执事顺成为臧,逆为否。”师出以律,兵之常道者也。失律则逆其常道,而失其顺成,败亡之始也。二五互复(䷗),初六承之,震德动,坤德顺,动而以顺行,是「出师以律」也。坤属阴,阴逆行,动而以逆行,是「否臧凶」也。是故,物兼两用,事备两体,权舆取舍,吉凶殊分,可不慎乎?子曰:“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此之谓也。坎之兑,水泽节(䷻),彖曰「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是「出师以律」之注也。师(䷆)之临(䷒),彖曰「悦而顺」,师出以律,则民悦而从之。象曰「容保民无疆」,亦可见畜众之义也。
象曰: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疏传】:失律逆败,是以凶也。失,取象坎之败。失律,释否臧也。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玩辞】:将帅居中,吉而无咎,君王赐之以三命。九二刚中处险,除暴安良,象行军之将帅,六五柔中居易,容民畜众,象朝堂之人君,二五相应,则君王尚其贤,将帅任其能,无往不利,故曰「在师中吉,无咎」。九二刚明居中,治军有方,行师有功,故得君王三命之赐也。《礼记·曲礼》曰:“一命赐爵,二命赐服,三命赐车马。”在师中吉,其功也大,王三赐命,其赏也厚,君臣无猜,各制其事,所以「吉无咎」也。《诗经·周南·兔罝》云:“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师》九二之注也。
【观象】:王,取象震之君。三,取坎之生数。锡,通赐,赏赉也,取象震之施。命,告也,取象伏巽之号令。九二刚中,承辟皆坤(䷁),众阴所归,专制其事,所以统师率军也。坎之坤,水容于地,兵畜于众,水兴其利,兵无其害,皆以顺成也。水地比(䷇),世比自内,应王三驱,是王三锡命之象也。师(䷆)之坤(䷁),君王尚其贤,将帅任其能,不疑其所行,则无不利也。拓土开疆,保家卫国,以成其功也。
象曰:在师中吉,承天宠也。王三锡命,怀万邦也。
【疏传】:九二有应于六五,故曰「承天宠」。君王兴仁义之师,存坦坦王道,感怀天下,令四夷来朝,故曰「怀万邦」。坤为腹,为众,为国,是「怀万邦」象也。
六三:师或舆尸,凶。
【玩辞】:行师之事,假使任人不专,凶。六三失位,据乘九二,窃主之权,掣二之肘,君生猜忌,任将不专,事权不一,难司其职。三军之灾,生于狐疑,师或舆尸,凶之道也。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师之常道也。师或舆尸,亦否臧之凶也。
【观象】:或,假设之辞。舆,众也,取象坤之承载。《广雅》曰:“舆,众也。”尸,主也,取象坎之死丧。《诗经·召南·采苹》云:“谁其尸之,有齐季女。”毛传:“尸,主也。” 坤为舆,坎为尸,坎在坤中,是「舆尸」之象也。辞托坤舆坎尸之象,意明任人不专之事。系辞曰:“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由此可见也。六三辟师(䷆),坏军之纪者也。坎之巽,水风井(䷯),繘井羸瓶,功败垂成,凶之应也。师(䷆)之升(䷭),彖曰「勿恤」,兵者凶道,可勿恤乎?勿恤败师,其凶不可如何也。
象曰:师或舆尸,大无功也。
【疏传】:行师之要,权归一帅,使众主之,必无成功,凶之道也。
六四:师左次,无咎。
【玩辞】:军队后退驻扎,无咎。按《左传·庄三》:“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左次,退舍也,军队后退三十里驻扎谓之左次。六四巽爻,阴柔居正,伺机而动,不失其时。凡师能进则进,不能进则守,不能守则退,全师以保,则不失律,故「无咎」也。
【观象】:左,取象六四阴行阴也。古人以左为阴,右为阳。次,舍也,取象坤之静。《礼记·檀弓上》注:“次,舍也。” 《左传·襄二十六年》:“师陈焚次。”杜注:“次,舍也。”坤德静,震居左,坤之震,是「师左次」也。地雷复(䷗),爻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犹言「师左次」,不失律也。师(䷆)之解(䷧),彖曰「利西南」,宜居平易之地,而左次无咎也。
象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疏传】:《老子》曰:“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用兵尚右,以右为常。六四柔居阴位,进退不拘于势,行止不囿于时,实未失律也。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玩辞】:禽兽入于田地,应该抓捕,没有灾殃。长子统帅,弟子监军,其占凶。兽之在山,则无害也。入于田,害我稼穑,故必执而获之。六五柔中,不为兵端,敌加于己,出于无奈,誓师诛之,是「田有禽,利执言」也,其义「无咎」者也。长子,指九二震体。弟子,指六三艮爻。九二刚中,群阴归往,正应六五,奉辞罚罪,是「长子帅师」也。六三阴柔,小人参事,失位乘刚,众主覆败,是「弟子舆尸」也,假设之辞者也。长子帅师,无不当也。弟子舆尸,失律凶也。
【观象】:田,田地,取象坤之地。禽,走兽,取象震之行。二应五,震来坤,是「田有禽」之象也。执,抓捕,取象坤之柄。《说文》曰:“执,捕罪人也。”言,语辞,取象震。坤之艮,是「利执言」之象也。坤之坎,兵者国之祸,而民之患也。师(䷆)之坎(䷜),王公设险以守其国,师之用者也。
象曰:长子帅师,以中行也。弟子舆尸,使不当也。
【疏传】:九二居中,震主应五,是「以中行也」。六三弟子,乘刚九二,以制其权,六五之君,用人不当,众主分治,失律致凶,是「使不当也」。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玩辞】:君王诏告,战功显赫者分封诸侯以开其国,赐命卿大夫以承其家,小人有不可用。古之出师告捷后,君王于宗庙举行赐命仪式,奖赏有功之人,寓意战争胜利得之于先人荫庇,君王不敢独享。小人有功,非不赏也,赏之以金帛禄位可也,不可使有国家而为政也。师之初,小人失律,故不用也。班师之终,小人乱邦,亦不用也。古之圣人,其虑也远,其戒也深矣。
【观象】:大君,天子,指六五。《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师。”六五之注也。《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曰:“大君若不弃书之力,亡臣犹有所逃。”杜注:“大君,谓天王。”有命,诏告,取象上六兑爻。《诗经·大雅·大明》云:“有命自天,命此文王。”开,创也,取象震之初生。承,继也,取象震之长子。国家,取象坤之艮,坤为国,艮为家。上六乘互师(䷆),师之告捷者,而论功行赏之时也。坤之艮,山地剥(䷖),爻象曰「君子得舆,民所载也。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是以「开国承家,小人勿用」也。师(䷆)之蒙(䷃),童蒙渎师为寇,小人恃功乱邦,家国所不利者也。
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疏传】:君王按功行赏,是班师之正。小人不予重用,否则祸乱邦国。正功,言赏必当功,不可差失也。「王三锡命」,命于出师之始,所以鼓士气也。「大君有命」,命于班师之终,所以赏有功也。「弟子舆尸」,戒于出师之始,始无弟子,不失律也。「小人勿用」,戒于班师之终,终无小人,不乱邦也。
【结论】:师卦主讲用兵之道。师出之律,在用君子,而远小人,得之无咎,失之必凶。初六「师出以律」,开宗明义,总论出师之大旨也。九二「在师中吉」,君贤帅能,「王三锡命」,不失律也。六四「师左次」,进退有节,兵无常势,不失律也。六五「利执言」,保家卫国,师出有名,不失律也。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不失律也。三五「舆尸」,亲近小人,掣肘将帅,失律凶也。师卦取义,初与四对,初出而四退。二与五对,二无咎而五贞凶。三与上对,三无功而上有命。 明月笑笑 发表于 2014-4-14 19: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师(䷆)
师:贞,大人,吉无咎。
【释名】:師,从𠂤,从帀,众意也 ...
太多,太学术,没几个人有时间和闲心看;对这些感兴趣,真想看的,一些周易大家的解释还看不过来。如果真的觉得自己易经读懂了应该直接试试身手,来开个预测帖,让大家见识一下! 比(䷇)
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
【释名】:比,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坤二也,坎匕也,坎坤成比(䷇)象,二匕象比字。比之为字,含并列、接近、比较、较量、屡次、勾结、偏爱、亲密、和谐、乐归等同诸义。1、并列:《诗经•小雅•六月》云:“比物四骊,闲之维则。”2、接近: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3、比较:《楚辞•涉江》诗:“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4、勾结:《论语•为政》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5、偏爱:《左传•襄公三年》曰:“立其子,不为比。”6、亲密:《说文》曰:“比,密也。”段玉裁注曰:“相亲密也”。7、和谐:《吕氏春秋•应同》曰:“气同则合,声比则应。”8、进入:《史记•魏世家》曰:“屯固比入,吉孰大焉。”9、乐归:《杂卦》曰:“比乐师忧。”
【玩辞】:吉祥,根据原田野筮之兆,建国之初即来亲辅君王且长久守持者,其占无咎。从前不安顺的诸侯国也来朝会王所,求比而再迟至者,其占应凶。比,密也,取象坤之舍坎。原,田也,取象坤之地。筮,占也,取象坎之数。筮之于建国之始,慎之至也。元,始也,统万善也,取象天一生水。永,长也,能久于其道也,取象坎之水。《说文》曰:“永,水长也。”不宁方,不安顺之诸侯国,取象坤阴之逆。《周礼•考工记•梓人》曰:“毋或若女不宁侯,不属于王所,故抗而射女。”孙诒让《周礼正义》曰:“不宁侯谓不安顺之诸侯,易比卦辞云‘不宁方来’,义与此同。”后夫,求比而后至之诸侯,取上六居坎之象,于时则上为后,于象则坎为夫,坎之上是「后夫」象也。六爻时位,据时言之,则初为先,而上为后;据位言之,则上为前,而初为后。
【观象】:九五之主,居中履正,上下五阴,比而从之,是一人而抚万邦,四海而仰一人之象,故名《比》也。初四互坤(䷁),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比之道,如地之广远博厚者也。孟子曰:“多助之至,天下顺之。”此之谓也。二五互剥(䷖),五阴消乾,建国之初,不宁犹存也。三上互蹇(䷦),「利西南」,往得朋也,「不利东北」,戒其私也。二上互比(䷇),比在比中,比之道深矣。上六乘剥(䷖),坤避坎,是「后夫凶」也。艮辟坤,是「不宁方来」也。比(䷇)伏大有(䷍),比亲也,大有众也,亲比于众,众必归之。《诗经•周颂•良耜》云:“其崇如墉,其比如栉。”此之谓也。比(䷇)反则师(䷆),一阳居中之卦,唯师(䷆)与比(䷇),得君位者曰比(䷇),得臣位者曰师(䷆),道不同而体相继也。
【疏传】:《序卦》曰:「师必有众起,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师(䷆)上六曰「大君有命,开国承家」,亲诸侯,所以开其国也,命大夫,所以承其家也。辞相承而象相接,是故《卦序》之辞也陋,其蕴也深矣。观《易》之序也,乾(䷀)坤(䷁)之后继之以屯(䷂)蒙(䷃)需(䷄)讼(䷅)师(䷆)比(䷇),其象皆见坎体,天一生水是也。乾坤象圣贤,坎水序其一,坎之继乾坤,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也。胡炳文曰:“师之容民畜众,井田法也,可以使民自相合而无间;比之建国亲候,封建法也,可使君与民相合而无间。”
《杂卦》曰:「比乐师忧。」一阳居中正,众阴向往,犹圣人君天下,而群生乐归也。夫天造大人之命也,必先劳其筋骨,苦其心志,而后大任加乎其身,是故师(䷆)后序比(䷇)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又见王者之道也。孟子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亚圣不言《易》,而得《易》之大用矣。
【卦变】:五之上,剥(䷖)变比(䷇),九五主卦,所以「建万国,亲诸侯」者也。
彖曰:比,吉也。比,辅也,下顺从也。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不宁方来,上下应也。后夫凶,其道穷也。
【疏传】:事不悖理,物不相害,人不争讼,天地和气,莫过于此,吉之道也。坤坎同舍,相互佐助,四阴承阳,顺从九五,故曰「比,辅也,下顺从也」,据卦体释卦名者也。比辅者,臣亲其君也。顺从者,民亲其上也。九五中正,具足君德,下乘四阴,阴阳亲比,故曰「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据乾爻释断辞者也。坤阴不宁,二居坤体,象不宁方,适应九五,故曰「不宁方来,上下应也」,据乾坤两爻释象辞也。上六极阴,居于险地,乘刚九五,逆而不顺,失比不亲,君王射之,以威不宁,故曰「后夫凶,其道穷也」,据上六释卦辞者也。《战国策》所谓“天下后服者先亡”是也。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疏传】:先王法比卦之象,卦建万国,亲比诸侯。物相亲附而无有间者,莫若水之比于地,夫子所以藉自然之理,以明王者之道也。《彖传》言人来比我,《象传》取我往比人,二人同行曰比是也。细流朝江汉,江汉宗东海,海不辞水,则百川乐归也。《诗》云:“沔彼流水,朝宗于海。”当此理也。黎庶比诸侯,诸侯亲君王,君无遗民,而天下向往也。《诗》云:“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当此境也。先王,取象九五,乾爻居坎体。万国,取象初四互坤(䷁),坤为众,又为国,是「建万国」之象也。建万国者,所以君天下也。国必有侯主之,主万国者,必诸侯也,故曰「亲诸侯」。亲诸侯者,所以比万民也。《春秋•元命苞》曰:“王者,往也,神所向往,人所乐归。”《春秋繁露》曰:“千里之外,割地分民,而建国立君,使为天子视所不见,听所不闻,朝者召而问之也。诸侯之为言,犹诸候也。”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
【玩辞】:诚信地去亲辅君王,没有祸患。若心怀至诚,则如瓦器盛满酒,内笃实而外无文饰,终获意外之祥。《系辞》曰:“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初六远离九五,又非其所应,象化外之民,王教不至,难为亲比,若夫心怀至诚,终会感格君王,而蒙德化,犹《论语》所谓“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者是也。初六远九五,其能得吉,意想不到的,故曰「有它吉」。卦曰「元永贞」,爻曰「有孚比之」,皆所以敬人事也。卦曰「原筮」,爻曰「盈缶盈缶」,皆所以奉鬼神也。酒满则心诚,心诚则神降。《诗经•大雅•早麓》云:“瑟彼玉瓒,黄流在中。岂弟君子,福禄攸降。”此之谓也。胡炳文曰:“大过(䷛)九四、中孚(䷼)初九皆曰「有它」,彼则戒其有它向之心,此则许其有它至之吉也。”
【观象】:之,指九五君王。盈,充也。缶,质素无文饰之瓦器,取象坤之震。坤类土,震象器,土制容器,缶也。《说文》:“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它,其他,意料之外也。《说文》释它曰:“虫也,从虫而长,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二上互比(䷇),初六承之,亲辅之意深切如斯,则非特无咎,又有它吉矣。坤之震,坎乘之,水满于器,是「盈缶盈缶」象也。地雷复(䷗),阳纪天心,朋至斯孚,有它吉也。比(䷇)之屯(䷂),「利居贞」者,亦「元永贞」者也;「利建侯」者,亦「建万国,亲诸侯」者也。比(䷇)曰「元永贞」,屯(䷂)曰「利居贞」,其辞相类而旨趣亦近也。
象曰:比之初六,有它吉也。
【疏传】:简言「比之初六」者,申比之道敬乎始也。始「有孚盈缶」,则「终来有它吉」,不诚其始,则终受无首之凶矣。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玩辞】:发自内心去亲辅,固守正道,获其吉祥。六二坤爻,柔顺居中,上应九五,自内比外,坚守正固,所以吉也。
【观象】:坤主意,坎中实,坤之坎,发其心,诚其意,是「比之自内」象也。地水师(䷆),令身许国,承天之宠,驱心就道,胸怀万邦,内比之吉也。比(䷇)之坎(䷜),「有孚,维心亨」者,犹「比之自内」也;「行有尚」者,应九五也。
象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疏传】:发自内心去亲辅,亦不失内心之正道。六二之臣,应五之君,犹贤人之待明君,持身中正,不苟求于比也。子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诗经•邶风•柏舟》云:“我心匪石,不可移也。”皆谓此者也。观是爻也,圣人为士之抱道怀真者劝,亦为困身失节者戒矣。
六三:比之匪人。
【玩辞】:亲辅不该比附之人。承乘之爻谓比,比者,毗邻而居也。上比六四,下比六二,远应上六,皆非其所当比也。六三执艮,居失其所,毗邻皆阴,困厄甚矣;上六居坎,后夫之象,无首之凶,险陷甚矣。六二不念自身之困,犹加上六之险,凶不可言也。《诗经•小雅•角弓》云:“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比》六三之注也。
【观象】:艮之坤,反身修德,反观修省,此六三所以避凶免咎之道也。山地剥(䷖),剥之无咎,失上下也,比之匪人,独远实也。比(䷇)之蹇(䷦),彖曰「利见大人」,深戒失所比也。
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
【疏传】:亲比于人,求其安也。错比于人,反生咎也。
六四:外比之,贞吉。
【玩辞】:向外亲辅,固守正道,乃获吉祥。六四阴柔,比于六三,应于初六,皆比之匪人,比于九五,则得其时势,趋利避害,故「外比之」也。六四巽爻,居正承刚,亲之正当,比之深切,所以「吉」也。
【观象】:坎之兑,水朝江海,民附诸侯,诸侯朝王所,得比之道也。水泽节(䷻),安节之亨,承上道也,外比于贤,以从上也。比(䷇)之萃(䷬),利见大人,外比之也。利有攸往,以从上也。
象曰:外比于贤,以从上也。
【疏传】:向外亲比贤人,用来从君事王。贤,指九五。外,向上之谓也。从,跟随,坎之兑,互体见巽。上,亦指九五。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
【玩辞】:中正光明地亲比。君王行田猎三驱之礼,放过迎面而来的猎物,王城国中的百姓不惊惧戒备,吉祥。九五刚居阳位,中正仁义,光明四通,亲比天下,恩威并施,故曰「显比」也。《左传•桓公六年》曰:“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是故君王显比,以亲诸侯,抚万民也。《礼记•王制》曰:“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一为乾豆,二为宾客,三为充君之庖。”郑玄 注:“乾豆,谓腊之以为祭祀豆实也。”按:一等猎物用于祭祀,二等猎物用于燕宾,三等猎物君王自己食用,《诗经•小雅•车攻》所谓“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者也。猎物逆我之面而来,象征诸侯朝王,故亲之。野兽顺我之背而去,象征诸侯不宁,故射之。「王用三驱,失前禽」,璧喻君王显比之道,恩顺威逆者也。王师宽大,王道荡荡,不害民生,不伤财用,故曰「邑人不诫」也。孟子曰:“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此之谓也。亲诸侯,射不宁,安万民,吉之道也。
【观象】:显,向明而治,取象九五刚中之位。三,取象坎之生数。失,纵也,取象艮之坤,艮为求,变坤则舍。禽,禽兽之总名,取象艮为黔喙之属。前禽,指下四阴爻,与上六之「后夫」相对取义。邑,君王之都城,诸侯之国中,取象坤。人,取象艮。《三统历》曰:“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邵雍曰:“夏以建寅之月为正月,人统。易曰《连山》,以艮为首,艮者人也。”诫,告也,取象震,艮反震,故不诫也。艮之坤,田有禽,故猎之,是「王用三驱」之象也。初四互坤(䷁),九五乘之,是「失前禽」之象也。比(䷇)之坤(䷁),显比之道,唯厚德载物也。 《诗经•大雅•皇矣》所谓“王此大邦,克顺克比”者也。
象曰:显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顺,失前禽也。邑人不诫,上使中也。
【疏传】:显比所以吉者,以其所居之位得正中也。射不宁而恩亲比,如同田猎放过逆我而来之野兽(而射杀背我而去的猎物)。王城国中百姓不惊惧,不戒备,是因为王道中正,不偏不党。逆指上六乘刚,顺指下四爻承刚。
上六:比之无首,凶。
【玩辞】:开始不亲善,失道凶也。亲比之道,在「元永贞」,在「有孚盈缶」,上六无首,失其贞也,乘刚则无孚,是以凶也。上六终穷,乘阳应阴,失比之时,为王所弃,其道凶也。初爻为趾、为拇、为履、为尾,上爻为首、为顶、为耳、为角,易之通例也。
【观象】:首,开始,取坎之大首,坎得乾之中,乾为道,坎亦为首,指一画代全卦者也。《韩非子•心度》曰:“故治民者,刑胜,治之首也。”坎象大首,主隐伏,兑爻形缺,是「无首」之象也。初五互剥(䷖),上六乘之,不宁之方,其来也迟,凶之时也。坎之巽,水风井(䷯),未繘井,羸其瓶,凶之道也。比(䷇)之观(䷓),观者,宗庙之所,墟墓之地,凶之位也。
象曰:比之无首,无所终也。
【疏传】:《系辞》曰:“易之为书,原始要终,以为质也。”「比之无首」,始不亲辅,比道旁落,后夫应凶,故无所终也。
【结论】:比卦讲的是君王与诸侯之间的亲比之道。诸侯亲比之道,自下比上,吉于原筮,凶于后夫。初六存其诚,六二守其正,六三吝其位,六四从其贤,上六失其时。君王显比之道,自上比下,吉于正中,贵于取舍。君王继天理物,恩威并施,施恩以泽善良,施威以刑顽夫。《师》之道,施威而王三锡命,济之以宽。《比》之道,施恩而舍逆取顺,经之以严。故《春秋繁露》曰:“所闻天下无二道,故圣人异治而同理也。古今通达,故先贤传其法于后世也。”
小畜(䷈)
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释名】:小,阴也。畜,止也。一阴止五阳,力所不及,能系其情而不能固其志,故曰《小畜》。 1、积聚:《说文》曰:“畜,田畜也。”段注:“田畜謂力田之蓄积。”《荀子•天论》曰:“畜积收藏于秋冬。”2、饲养:《礼记•曲礼》曰:“畜鸟者则勿佛也。”3、养育:《诗经•小雅•我行其野》云:“尔不畜我,复我邦家。”《论语》曰:“君赐生,必畜之。”4、顺从:《礼记•祭统》曰:“孝者畜也。顺于道,不逆于伦,是之为畜。”5、收容:《左传》曰:“获罪于两君,天下谁畜之?”6、畜止:《孟子》曰:“畜君何尤。”註:“畜,止也。”7、喜欢:《诗经•小雅•蓼莪》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总言之,畜包积聚、饲养、养育、顺从、收容、畜止、喜欢、贫乏之义。
【玩辞】:亨通。阴云密布却不下雨,我自西郊而来。二五刚中,志得道通,是以亨也。一阴畜五阳,畜未极而施未行,是「密云不雨,自我西郊」之象也。
【观象】:乾为夫,巽为妻,乾为行,巽为随,夫倡妇随,亨之象也。密云,阴气也。西郊,阴位也。阴动阳位,其行不顺,阳气不应,阴阳不和,难成时雨,是「密云不雨」之象也。凡云自东而西则雨,阳先倡也,和顺也。自西而东则不雨,阴倡先也,悖逆也。「自我西郊」者,「密云不雨」之应象也。「密云不雨」者,「自我西郊」之验象也。二上互中孚(䷼),巽象鹳,兑主鸣,鹳鸣之象,将雨之时,《广韵》所谓“鹳,水鸟,将雨则鸣”者是也。《禽经》曰“鹳仰鸣则晴,俯鸣则阴”者,何也? 鹳,阳禽也。仰鸣,则纯阳象,故将晴也。俯鸣,则阴阳和,故将雨也。初五互大有(䷍),以阴畜阳,犹可大也,其道亨也。初四互夬(䷪),五阳决阴,阴阳失和,是「密云不雨」之象也。二五互睽(䷥),家道乖张,二女同居,志不相得,是以「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三上互家人(䷤),彖曰「利女贞」,亦阴畜阳之象也。小畜(䷈)反履(䷉),阴之畜阳,犹臣之先君,伴君如伴虎,其道危也。小畜(䷈)对豫(䷏),礼乐教化,文德之谓也。
【疏传】:《序卦》曰:“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当比之时也,诸侯方伯或有不宁,文德用怀化外,新恩以安不宁,此小畜(䷈)所以次比(䷇)也。《论语•季氏》曰:“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谓此者也。《杂卦》曰:“小畜,寡也。”乾屈西北,时至立冬,位乎天门,阳气墓绝,独阴不生也。巽居东南,时至立夏,位乎地户,阴气闭藏,孤阳不长也。巽乘乾,必鳏寡孤独之象也。
【卦变】:四之上,夬(䷪)变小畜(䷈),阴畜五阳,自我西郊,皆谓六四之主也。
彖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应之,曰小畜。健而巽,刚中而志行,乃亨。密云不雨,尚往也;自我西郊,施未行也。
【疏传】:六四居正,上承九五,畜止五阳,故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应之,曰小畜」,据卦体释卦名者也。乾德刚健,巽德阴柔,二五皆阳,其志施行,其道通达,故曰「健而巽,刚中而志行,乃亨」,据卦德、卦体解释断辞者也。《彖传》言巽德,或巽或柔,而不曰入。言巽则重其顺逊之德,言柔则重其阴柔之质。风之为物,德顺质柔,能系物情,难固物志,不能下施,故曰「密云不雨,尚往也」,犹言风吹云散也。尚,通上,取象乾之上出。阴气尚往非不往也,未下施而成雨耳,故曰「自我西郊,施未行也」。
象曰: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疏传】:君子观小畜之象,美化自己的文德。风之为物,有气象而无形质,能畜天之健,不能久制其刚,未见厚积而远施,唯流布四方,故曰「懿文德」。懿,美化,取象离乘乾,明照天下也。文德,礼乐教化之谓也。小畜者,懿文德,教化四方,故上九曰「德积载」也。大畜者,积达道,经纶天下,故上九曰「道大行」也。是故,道德大而文德小,道德内敛而文德外见。
初九:复自道,何其咎,吉。
【玩辞】:返回正道,哪里会有祸患,吉祥。小畜卦体,以阴畜阳,而爻辞相反,阳不宜为阴所畜。初九震爻,正应六四,居乾健之体,其志欲上行,而为四所畜,如是则有咎。初九居下,刚正固守,遁世无闷,自复于道,不为阴所畜,如此则无咎反吉也。《诗经•大雅•皇矣》云:“帝谓文王: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自道之谓也。自道者,卑顺之至也。
【观象】:初九承睽(䷥),爻曰「丧马勿逐自复」,「丧马」者,失其匹配也。「勿逐」者,初不应四也。「自复」于道,是以吉无咎也。乾之巽,天风姤(䷫),爻曰「有攸往,见凶」,反观则「复自道,何其咎,吉」也。小畜(䷈)之巽(䷸),爻曰「利武人之贞」,言九二刚正固守之德也。
象曰:复自道,其义吉也。
【疏传】:能反身以归道,其行己必不悖于理,是能自畜者也。又与六四相应,没有祸患,反获吉也。
九二:牵复,吉。
【玩辞】:牵连返回,吉祥。九二失位,与五敌应,与初三同进退,回归正道,自畜其德,是以吉也。《诗经•邶风•谷风》云:“凡民有丧,匍匐救之。”牵复之谓也。
【观象】:牵,连也,取象巽之绳。乾之离,天火同人(䷌),同人于宗,进退与共,亦见牵复也。小畜(䷈)之家人(䷤),中馈贞吉,兄弟亲亲,受兹介福。《诗经•小雅•六月》云:“吉甫燕喜,既多受祉。”此之谓也。《周礼•大宗伯》曰:“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九二之注也。
象曰:牵复在中,亦不自失也。
【疏传】:九二居中,不可独自安闲。「亦不自失」者,与初九同复,与九五同富之谓也。“亦”之为言,犹“可”之辞也。失,逸也,安闲也。《说文》曰:“失,纵也。”段注:“纵者,缓也,一曰舍也,在手而逸去为失。”
九三:舆说辐,夫妻反目。
【玩辞】:大车脱离车辐,夫妻不睦。九三阳刚不中,迫近六四,阴阳亲比,性情相求,为四所畜,不能自进,是「舆说辐」之象也,犹进而不能成行之谓也。艮位乾体,志强性刚,遇阴乘胁,必与之争,如妻制夫,夫反其制,是「夫妻反目」之象也,退而不能正室之谓也。据爻言,则三象夫,而四象妻。据卦言,则乾为夫,而巽为妻。
【观象】:舆,大车,取象伏坤。脱,离也,取象兑之说。辐,同輹也,车轴转也,取象巽之木。夫,取象乾。妻,取象巽。离为目,上旋变巽,下旋变兑,巽兑共离,是「反目」之象也。乾之兑,天泽履(䷉),爻象曰「跛能履,眇能视」,是故「舆说辐」亦即足以有行也,「夫妻反目」亦足以有明也。小畜(䷈)之中孚(䷼),畜而中孚,足以有亲也。
象曰: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
【疏传】:夫妻反目,不能正确处理家庭矛盾。上四互家人(䷤),主家道;中四互睽(䷥),象乖张。家道穷则必乖,故谓「不能正室」也。
六四:有孚,血去,惕出,无咎。
【玩辞】:心有诚信,忧虑远却,戒惧出离,没有祸患。一阴居正,畜止众阳,如微细之臣,欲畜威严之君,必尽其诚信以济之,是「有孚」之象也。以阴畜阳,以小包大,难无忧惧,然六四柔顺贞正,虚心卑逊,二阳助之,忧惧皆免,是以「无咎」也。
【观象】:血,忧也;惕,惧也。皆取象坎,坎伏是以「血去惕出」也。《大戴礼》曰:“血者犹血。”注:“血,忧色也。” 《玉篇》曰:“惕,惧也。”巽至顺者也,乾至健者也,健以持之,巽以行之,巽之乾,是「懿文德」之象也。小畜(䷈)之乾(䷀),爻曰「或跃在渊」,或进或退,可进可退,进无咎也。
象曰:有孚惕出,上合志也。
【疏传】:内存诚信,远离忧惧,与君王心志相应。六四承五,九五富以其邻居,阴阳近比,志同道合,唯上合志,是以能畜也。上,指九五,取象乾之上出。
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
【玩辞】:心有孚信,拳拳系恋,至诚能左右臣民。六四有孚,积诚以畜九五,九五挛如,推诚以待六四,阴阳亲比,上下相孚,心志相应,畜止功成,是「有孚挛如」之象也。阳常饶,阴常乏,五阳牵连相从,同受六四畜止,是「富以其邻」之象也。
【观象】:挛,牵系,取象巽之绳。《说文》曰:“挛,係也。”富,满也,至诚之义,取象乾之圆。以,用也,左右之义,取象乾之施行。邻,近也,言君臣道近,相须而成者也。邻,取象离之丽,附丽而居者,邻也。《书》曰:“臣哉邻哉,邻哉臣哉。”郑玄:“臣哉,汝当为我邻哉;邻哉,汝当为我臣哉。”艮为手,巽为绳,巽之艮,拳拳系恋,是「有孚挛如」之象也。山上有木,风山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亦「懿文德」之象也。小畜(䷈)之大畜(䷙),富家不食,则其为邻也众矣;多识前言往行,则其畜德也厚矣。《诗经•大雅•烝民》云:“古训是式,威仪是力。”此之谓也。
象曰:有孚挛如,不独富也。
【疏传】:心有孚信,互相牵引眷顾,不独有其诚。「不独富」者,以诚感诚之谓也。
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
【玩辞】:雨过天睛,尊尚阴德,积满而成。妇人之占危险,月亮既望,君子征进则凶。畜止之极,阴阳既和,畜道已成,昔之不雨者,今既雨矣,昔之尚往者,今既处矣。彖辞所谓「亨」者,有见于是也。五爻之前不雨,上九居穷极之位,穷则生变,故致雨也。巽以柔顺之德,积满而至于成,是「尚德载」之象也。载者,积也。止不可过,制不可久,止制若久,阳必疑阴,妇制其夫,臣制其君,危之道也。厉者,危也。小畜之德,以阴畜阳,阳被畜止,多动则凶,是以「君子征凶」也。征者,行也。九三「反目」称妻,言相敌也。上九「既雨」称妇,言相顺也。
【观象】:兑为水,得地之气,升而为云,得天之气,降而为雨,畜极而成,阴阳和合,是「既雨」之象也。巽反兑,则雨过,离为日,兑为月,乾为天,日月丽天则晴,是「既处」之象也。既者,过也。《论语•季氏》曰:“既来之,则安之。”处者,止也。按京房纳甲,乾纳甲,农历十五满月之相;巽纳辛,农历十六既望之相。上巽下乾,是「月几望」之象也,阴盛之谓者也。几者,近也。王应麟曰:“ 《小畜》上九「月几望」则凶,阴疑阳也。《归妹》六五「月几望」则吉,阴应阳也。《中孚》六四「月几望」则无咎,阴从阳也。”巽之坎,风雨至,是「既雨」之象也。上九乘大有(䷍),是「尚德载」之象也。小畜(䷈)之需(䷄),小畜不雨,需则雨矣,雨则不进,是「君子征凶」之象也。
象曰:既雨既处,德积载也。君子征凶,有所疑也。
【疏传】:雨过天睛,雨水被大地畜载。君子征进则凶,因为有所疑忌。上九云行雨施,阴将盛极,阳止不进,积德成也。阴畜阳,妇制夫,臣谏君,必生疑也。德,取象乾之行,行道而有得于心谓之德。疑,取象巽之进退不果。
【结论】:小畜讲阴畜阳乃至阳疑阴之义,充满变易思想。初九敬始,复自道,自畜其德。九二谨慎牵复,与初九并畜。九三过刚不中,为六四所畜止,以致舆说辐。九四与九五相孚,阴阳合德,一阴畜五阳。九五有孚挛如,接受六四之畜,富以其邻,与六四共畜其他四阳。上九畜阳成功,阳受制于阴,而疑忌于阴,阳必止其行。
履(䷉)
履(䷉)
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释名】:《中庸》曰:“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是故言行者,君子之枢机,而礼之仪表也。乾为行,兑为言,言行相顾,乾兑名履,履者礼也。履之为字,包如下义:1、践踏:《诗经•魏风•葛屦》:“纠纠葛屦,可以履霜。”2、履任:《礼记•表记》:“履其位而不履其事。”3、鞋子:《说文》:“履,足所依也。”4、疆土:《左传•僖公四年》:“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 《註》:“所践履之界也。”5、福禄:《詩经•周南•樛木》:“乐只君子,福履绥之。”毛传:“履,禄也;绥,安也。”6、礼制:《说文》:“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尔雅•释言》:“履,礼也。” 《注》:“礼,可以履行也。” 《释名》:“履,饰足以为礼也。”7、行进:《杂卦传》:“履不处也。”8、经历。9、执行。
【玩辞】:踩在老虎尾巴上,虎不咬人,亨通。人之于礼,亦践行其天理者,故履为礼也。兑性和悦,乾德刚强,和以应强,说以蹑刚,事之至顺,理之至当,有履虎尾而不见伤之象,所以亨也。盛阳在前,阴以柔之,不和则咥,悦之则媚。《诗经•大雅•假乐》云:“百辟卿士,媚于天子。”庄子曰:“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故其杀者,逆也。”老子曰:“柔者道之用。”皆谓此者也。虎之为言,不惟山林之兽,世路险阻,凡一切利害所关,即为危厉之所伏,皆应作虎观也。
【观象】:履,践踏,有所蹑而进之义也,取象乾之行。夫虎,刚猛之禽。乾三阳,虎之象也,兽之王也。尾,取象六三居艮位。上象虎首,四象虎尾。咥,咬噬,取象兑之口。人,取象乾。兑柔承乾刚,阴德蹈艰危,是「履虎尾」之象也。初五正反兑,两口紧闭,是「不咥人」之象也。初四互睽(䷥),离道悖理,乱之所由生也,必齐之以礼,而后天下治也。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曰:“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谓此者也。二五互家人(䷤),夫夫妻妻,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家道正而天下定矣。《中庸》所谓“一家兴让,天下兴让”者也。三上互姤(䷫),彖传曰「天地相遇,品物咸章」,礼之大者也。初五互中孚(䷼),信而达礼,无信非礼。《礼记•礼器》曰:“忠信,礼之本也。”此之谓也。二上互同人(䷌),理物齐众,协和万邦,礼之用也。《论语》所谓“礼之用,和为贵”者也。履(䷉)反则小畜(䷈),德畜礼生,礼生德昭,德者礼之本也。《论语》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此之谓也。履(䷉)对则谦(䷎),履以和行,谦以制礼,《系辞》谓此者也。
【疏传】:《序卦》曰:“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履者,礼也。”夫《小畜》者,以阴畜阳,及其成也,致阳疑阴,而妇贞厉,夫子征凶;畜之以德,齐之以礼,夫夫妻妻,君君臣臣,而后家安而天下定矣,《履》所继《小畜》也。《礼记•曲礼》曰:“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此之谓也。《杂卦》曰:“履不处也。”阴德蹈艰,危厉之道,何可长居也。
【卦变】:初之三,姤(䷫)变履(䷉),六三卦主,承乾三阳,「履虎尾」之象也。
彖曰:履,柔履刚也。说而应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疏传】:兑体之柔,蹈乾体之刚,故谓「柔履刚也」,据卦体释卦名也。兑德悦,乾德刚,刚以虎喻,兑承乾,阴德蹈艰,犹免其危,其道亨也,故谓「说而应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据卦德释彖辞者也。九五之君,执中居正,履任至尊,德称其位,上不愧祖宗之临视,下不负臣民之瞻仰,何疚之有?于是功业显著,德性光明,故谓之「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据卦体释彖辞者也。疚者,诟病而责难也,取象巽之羸弱。《遁》九三「有疾厉」,《丰》六二「往得疑疾」,《无妄》九五「无妄之疾」,《兑》九四「介病有喜」,皆取互巽之象。光明者,德盛而辉光也,取象离之日新。
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辩上下,定民志。
【疏传】:君子法履卦之象,分尊卑,明礼制,正民俗,安民心。上下不分,则民志不定,民志不定,则天下不可得而治也。《礼记•曲礼》曰:“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此之谓也。
初九:素履,往无咎。
【玩辞】:素位而行,前往没有祸患。素者,生帛,取其天然之色,质朴而无文饰也。居履之初,未交于物,摒弃浮华,安常蹈素,上无应援,循分守己,是「素履」之象也。不贪得非分之利,不觊觎非分之位,是以「往无咎」也。
【观象】:素,质也,取象乾之纯粹。坤为文,乾对坤,故为质。《礼记•杂记》曰:“纯以素。”注:“素,生帛也。”初九承同人(䷌),达则兼善天下,恩泽被乎民。兑之坎,泽水困(䷮),穷则独善其身,修省见于世。履(䷉)之讼(䷅),素履之初,不挟逆心,不违德行,上媚于上,不凌于下,从容行道,则可绝讼于始生也。《诗》云:“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此之谓也。
象曰:素履之往,独行愿也。
【疏传】:安常蹈素地前往,按自己意愿行事。「素履之往」者,《中庸》所谓“君子素其位而行”者也。「独行愿」者,按自己意愿行事,不为情所迁,不为物所累,即《中庸》所谓“不愿乎其外”者也。独者,专也。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玩辞】:行进之路既宽且平,恬淡之人正固吉祥。二爻象地表,阳爻象平直,九二位柔,宽裕居中,是「履道坦坦」之象也。履道,行进之路也。坦坦,既宽且平也。履之德也,崇柔尚中,九二居中,贵得阴位,刚柔相济,进退惟仁,周旋惟义,是「幽人」之象也。幽人,独守恬淡者也。概行道者,当履之时,中行则易,旁流则危,惟立身中正,心中恬淡,忘情荣辱,以道自守,不轻自售,则虎不咥人,蹈危不伤,圣人戒之,故谓「幽人贞吉」也。《诗》云:“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九二之注也。
【观象】:兑之震,泽雷随(䷐),爻曰「系小子,失丈夫」,恬淡无拘之辞,而「幽人贞吉」之象也。按《火珠林》占法,子孙称宝爻,清闲福德之神也;官鬼为丈夫之类象,谓之系爻,制身居束之神也。履(䷉)之无妄(䷘),不妄求则心安,不妄作则身安,履道坦坦,惟幽人享其吉,非冯河暴虎者也。
象曰: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
【疏传】:恬淡之人固守吉祥,浮华不能乱其操守。孟子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者也。
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
【玩辞】:眼睛偏视而能观物,腿脚偏废而能走路。踩着老虎尾巴,虎必咬人,凶。刚强勇猛之人干犯君王。六三失中,居位不正,德薄志刚,以此蹈危,必见其伤。德薄才弱,心强志刚,眇能视,跛能履,不胜而往,犹刚暴之武人干犯君王,凶必应之。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谓六三者也。六三系成卦之主,彖曰「履虎尾,不咥人,亨」,爻曰「履虎尾,咥人,凶」,皆具六三而系,或亨或凶,何也?彖者,统论一卦之体者也。象者,名辨一爻之义者也。六三为兑体之主,应于乾体而成《履》卦之象,故彖曰「不咥人」,以示其亨也。六三爻辞乃去其成卦之主,而据一爻之德,以明其吉凶之行,六三乘阳失位,故爻曰「咥人」,以示其凶也。
【观象】:眇者,目之偏视也。《说文》曰:“眇,一目小也。”离象目,兑主毁,目毁则眇。跛者,足之偏废也。《说文》曰:“跛,行不正也。”巽象股,兑主毁,腿毁则跛。乾为虎,六三履于乾后,后为尾,是「履虎尾」之象也。上九象虎头,六三应之,回首来噬,兑口虚开,是「咥人」之象也。离象戈兵,类甲胄,初五共大离,是「武人」之象也。乾象君王,离侵乾下,干犯君体,是「武人为于大君」之象也。
象曰:眇能视,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与行也。咥人之凶,位不当也。武人为于大君,志刚也。
【疏传】:眼睛偏视,虽能观物,却难明辨。腿脚偏废而能走路,却难远行。虎噬之凶,因居位不正。勇猛之人效干犯君王,因心志过刚。阴柔之人,才弱德薄,视不能明辨,行不能久远,志刚妄动,所履不由其道,犹武人为于大君,必伤于其所恃也。
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
【玩辞】:踩着老虎尾巴,战战兢兢,终获吉祥。九四具阳刚之德,迫近九五,伴君如伴虎,危情愬状,唯近而不处,小心谨慎,宽居敬畏,终免于危而获其吉也。《书》曰:“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此之谓也。《诗经•大雅•大明》云:“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亦「愬愬终吉」之谓也。《子夏易传》曰:“愬愬,恐惧也。”《韵会》曰:“惊惧谓之愬。”
【观象】:九五阳刚象虎,四当其后,处多惧之地,是「履虎尾」之象也。六三承乾之虎,是履虎尾之象,据卦体而言也。九四承九五之虎,是履虎尾之象,据爻位而言也。乾之巽,天风姤(䷫),「包无鱼」则失其柔也;「起凶」者,履虎尾之谓也。「远民」者,天下疚之也。履(䷉)之中孚(䷥),诚信而犹戒惧,何也?君子贤臣亦困于一时之谤也。白居易《放言五首》诗:“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礼贤下士时。若是当时便身死,千古忠佞有谁知?”此之谓也。
象曰:愬愬终吉,志行也。
【疏传】:愬愬终吉,心志施行。巽为志,乾为行,巽木乘兑泽,是「志行」之象也。
九五:夬履,贞厉。
【玩辞】:刚决行进,因正生险。九五中正,履居帝位,兑说应之,心志畅通,刚决果行,无所疑滞,是「夬履」之象也。当履之时,崇尚柔道,九五志刚行阳,苟专其健,自恃其明,其理虽正,其事则危,圣人戒以「贞厉」是也。或问:彖曰「履帝位而疚,光明也」,爻曰「贞厉」,同谓九五,其辞异表,何也?对曰:彖据卦德而系,爻依爻位而言,故彖象或异表也。
【观象】:夬,分决也。乘初四互《睽》,九五乘之,是「夬履」之象也。乾之离,天火同人(䷌),君民合同,上下一心,其道光明,履帝位而不疚者也。履(䷉)之睽(䷥),履帝之位,臣民离心,其疚乃生,苟利用为大作,则必生危厉,当位者之深戒也。
象曰:夬履贞厉,位正当也。
【疏传】:夬履贞厉,是刚居阳位之故。九五刚履阳位,居中处正,犹如人君,英明决断有余,包容兼听不足,固守而不知改变,长久必致危厉矣。
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玩辞】:审视履行之途,考察善恶祸福,反身自省,大吉。人事祸福,系乎所行,处履之终,其道大成,反身修省,揽镜自鉴,警戒后事,是以「元吉」也。《战国策》曰:“前世之不忘,后事之师。”此之谓也。
【观象】:视,审视,取象应爻离体。祥,吉凶之征兆也。《徐铉曰》:“祥,详也。天欲降以祸福,先以吉凶之兆详审告悟之也。”旋,回首,三省吾身之谓也。上爻象首,应三则是回首之象也。《字林》曰:“旋,回也。”乾之兑,天子降心,逆迎公卿,泽被生民,上下同德,践行履道,则民不疚之,是以「元吉」也。子曰:“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此之谓也。履(䷉)之兑(䷹),先行而后言,行动而民随,言出而民悦,上下志定,君臣礼行,天下所以安矣。《诗经•周颂•丰年》曰:“以洽百礼,降福孔皆。”此之谓也。
象曰:元吉在上,大有庆也。
【疏传】:履道大成,喜之大者也。履之道也,起于素履,终于视履,始终皆落于修身,克自己者,所以复礼也。
【结论】:履卦主论克己复礼,阳爻失位,刚柔能济,克己则吉,九二曰「坦坦」,九四曰「愬愬」,上九曰「其旋」,皆履柔也。初九当位,素履无咎,犹有戒辞。六三才弱志刚,不能克己,履刚致凶也。九五中正,不能克己,仍难免于厉也。
泰(䷊)
泰:小往大来,吉亨。
【释名】:《说文》曰:“泰,滑也。”段注:“字从𠬞水。水在手中,下滑甚利也。”按小篆字体,泰象三人在水上。人在水上,水去人安之象也。水流于地,往来交通之象也。夳,古文泰字。法象莫大乎天地,故坤乾二大,名之曰泰(䷊)也。坤地阴也,乾天阳也,天地交通,阴阳往来,相遇而和,民物咸丰,是泰之象也。总泰之义:1、安定:《字汇》曰:“泰,安也。”《论语•尧曰》曰:“泰而不骄,威而不猛。”2、奢侈:《玉篇》曰:“泰,侈也。”《论语•述而》曰:“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3、傲慢:《礼记》曰:“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4、极大:《左传•哀公九年》曰:“遇泰之需。”疏:“泰者,大也。”《礼记•曲礼上》曰:“假尔泰龟有常。”疏:“泰者,大中之大也。”5、甚至:《诗经•小雅•巧言》云:“昊天泰怃,予慎无辜。”6、通达:《序卦》曰:“泰者,通也。”
【观象】:初四互夬(䷪),彖曰「告自邑,不利即戎」,应上六「勿用师,自邑告命」之辞也。二五互归妹(䷵),应九五「帝乙归妹」之辞也。三上互复(䷗),应九三「无往不复」之辞也。初五互大壮(䷡),四阳息阴,是「小往大来」之象也。二上互临(䷒),刚浸而长,亦「君子道长」之象也。泰(䷊)反对皆否(䷋),时有否泰,用有行藏,道有存废,圣人财成辅相,参天地之化育,以持盈保泰也。
【玩辞】:阴往阳来,吉祥亨通。坤上乾下,三阳息阴,是「小往大来」之象也。二五相应,君臣合德,阴阳各返其类,万物各履其所,是以「吉亨」也。泰为消息卦,象夏之正月。阳大阴小,阳富阴乏,阳实阴虚,阳诚阴疑,阳升阴降,阳息阴消,阳有阴无,阴动阴静,阳君子阴小人,爻上推谓往,下移谓来,易之凡例也。泰卦不系元吉或元亨,而言吉亨,何也?六爻之通泰各有不同,言「吉亨」则大小通泰尽包其中。阴阳交通体现大易生生之德,是天地万物保合太和之最佳状态,亦是管理社会和经营人生所要追求之理想范式。
【疏传】:《序卦》曰:“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履(䷉)上九曰「视履考祥,其旋元吉」,万物履其居所,天地不失仁义,所以安而通者也。圣人之序《易》也,乾(䷀)以始之,坤(䷁)以生之,屯(䷂)以治之,蒙(䷃)以教之,需(䷄)以养之,讼(䷅)以听之,师(䷆)以伐之,比(䷇)以亲之,小畜(䷈)以约之,履(䷉)以齐之,泰(䷊)以安之。总十卦之气数,阴阳爻各三十,象六十甲子,以尽天地气运,故序之以泰(䷊),象乾坤交通而天地安泰也。《杂卦》曰:“否泰反其类也。”泰卦三阳爻「拔茅茹以其汇」,三阴爻「翩翩不富以其邻」;否卦三阴爻「拔茅茹以其汇」,三阳爻「有命无咎畴离祉」。三阳三阴,不乱其群,各返其类,故曰「否泰反其类也」。反者,返也。
【卦变】:三阳消阴,临(䷒)变泰(䷊),二五主卦。
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疏传】:小往而大来,阴往而阳来,则是天地阴阳之气交通,而万物各得其正,故曰「天地交而万物通」。乾君也,坤臣也,君礼其臣,推诚以任之;臣忠其君,尽诚以事之。君得贤臣,以弘其功业。臣得明君,以行其志向。君臣同德,于是万民感其教化,政通人和,天下安泰,故曰「上下交而其志同」,此以人事象天地之交也。以上皆据卦象释卦名者也。乾纯阳,坤纯阴,乾德健,坤德顺,乾君子,坤小人,故曰「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据两体阴阳之象与乾坤健顺之德释象辞「小往大来」者也。三阳息阴,君子得势,小人自化,故曰「君子道长,小人道消」,据卦体释断辞「吉亨」者也。《论语》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此之谓也。《老子》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谓此者也。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疏传】:君王法天地交泰之象,遵循天地生成之法则,创建典章制度,效法天地运行之正义,推施典章制度,以此治理天下。《易传》之人物称谓包括大人、先王、后、君子、小人,其取义各有不同。“大人”是指圣人,即与天地合德之君王。“先王”是指已故君王。“后”是指远古通过禅让继位之君王,如尧、舜、禹。《说文》曰:“后,继君体也。”《白虎通义》曰:“以揖让受于君,故称后。”而“君子”取义最广,包括公卿、大夫、元士及不事王侯之贤人隐士。“小人”是指没有官职的庶民,或道德低下、行为卑劣而有位之人。兑为刀,震为动,坤为布,乾为衣,裁布成衣,以敝身体,是「财成辅相」之象也,言圣人参天地之化育者也。财,同裁,裁制。财成者,创建也,开物也。辅相者,推行也,成务也。先天财成,后天辅相。先天开物,后天成务。宜者,义也。按后天八卦,震居左,兑居右,震为仁,兑为义,左为生,右为杀,又乾象君王,坤类民众,故曰「以左右民」。左右者,犹言治理也。
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玩辞】:茅草生长,根系牵连着同类,征进吉祥。三阳处下,牵连而进,拔茅连茹之象,而征行之占也。阳爻居初,其才刚明,其位卑下,时之既否,则藏其用,时之既泰,则行其用。君子征进,必及朋类,接引牵援,共立朝廷,勤勉国事,如茅之根系,拔其一则牵连而起也。初九震爻,六四巽爻,众贤同志相应,同道相感,类进相赖,君子在朝,野无遗贤,共安天下,征吉之占也。《书》曰:“野无遗贤,万邦咸宁。”此之谓也。
【观象】:茅,菅草,依靠根系蔓延滋生,成片成丛生长,取象变体巽,一阴为根,两阳为茎叶。互兑反巽,阴根在上,三阴三连,众根同出。盖一阳进而二阳与之牵引,犹一茅拔而别茅之根与之相连,正是「拔茅茹以其汇」之象也。茅者,藉自上者也。茹,蕴自下者也。荐食缩酒,各有汇器也。拔茅者,物象也。茹汇者,人事也。《说文》曰:“茅,菅也。”按:菅之不滑泽有毛者,可缩酒,又以为藉。《诗经•小雅•白华》云:“白华菅兮,白茅束兮。”茹,根相牵引之貌也。汇,类也,取象坤体三阴。征,进也,取象初九震爻。乾上出,巽象茅,乾之巽,是「拔茅」之象也。初九承临(䷒),爻曰「咸临,贞吉」,是「茹以其汇」之象也。泰(䷊)之升(䷭),爻曰「允升,大吉」,全「拔茅茹以其汇,征吉」之象也。《诗经•大雅•民生》云:“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时。”泰之初者也。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疏传】:初九君子,身居偏僻,心系国家天下,如初四之相应,故谓「志在外也」。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玩辞】:包容荒秽,徒步过河,不遗广远,不偏不党,崇尚中正之行。九二刚中居乾,上应坤柔,刚健则果决,不流文弱,居中则不党,宽严相济,应坤则包容荒秽,不遗广远,所以主乎《泰》而得中道者也。「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此中行四德者,所以处泰之道也。「包荒」者,天地之仁也。「用冯河」者,天地之勇也。「不遐遗」者,天地之智也。「朋亡」者,天地之义也。《金刚经》曰:“无我相,无人相,无人生相,无寿者相。”无分别心者,「包荒」之谓也。《老子》曰:“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人物不弃者,「不遐遗」之谓也。
【观象】:包,容也,取象坤之布。荒,大也,取象乾之阳。震为足,兑为泽,足在河中,是「冯河」之象也。冯河,徒步过河,引申为果敢、无谋或冒险。《诗经•小雅•小旻》云:“不敢暴虎,不敢冯河。”毛传:“冯,陵也。徒涉曰冯河,徒搏曰暴虎。”坤广大,天地交泰,恩德普施,生成万物,是「不遐遗」之象也。坤为朋,乾对坤,是「朋亡」之象也。朋,党也。亡,无也。朋亡,不结党也。九二阳刚居柔中,寄乾健动之体,是「得尚于中行」之象也。乾之离,天火同人(䷌),爻曰「同人与宗,吝」,圣人戒「朋亡」者深矣。泰(䷊)之明夷(䷣),泰亦有明夷之心,何也?包之不荒,遗之遐远,虽处泰之时,亦必生明夷之灾也。正其志,中其行,常怀明夷之心,君子所以持盈保泰之道也。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疏传】:中其行,存其道,光其明,有其照,大其器,有其容,九二所以主乎泰者也。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玩辞】:没有只平不斜,没有只往不复,艰难固守没有灾祸,不用担心其诚信,饮食或有口福。三将过中,居乾之上,处泰之盛,泰极否来,惟居安思危,艰难固守,不失其诚,能保其泰,故圣人戒之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也。「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者,天道之所必然也。「艰贞无咎,勿恤其孚」者,人事之所尽然也。天人有交胜之理,有孚改命,易之大义也。善处泰者,于其禄食有福益也。
【观象】:陂,倾斜不平。《说文》:“陂,阪也。”恤,忧虑。《说文》:“恤,忧也。”孚,诚信。《尔雅》:“孚,信也。”九三处天地相接之极,识阴阳消长之几,艰难固守正道方保其泰,是「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之象也。九三上六,阴阳相应,是「勿恤其孚」之象也。乾为福,震为庆,兑为食,坤为众,是「于食有福」之象也。乾之兑,自圆而缺,又见九三承复(䷗),是「无平不陂,无往不复」之象也。泰(䷊)之临(䷒),爻曰「既忧之,无咎」,亦「艰贞无咎」之象辞也。《书》引周公曰:“我受命无疆维休,亦大维艰。”此之谓也。
象曰:无往不复,天地际也。
【疏传】:九三居乾卦之极,应坤卦之穷,穷则生变,故谓「无往不复,天地际也」。际,中间。《说文》曰:“际,壁会也。”段玉裁注:“两墙相合之缝也。”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玩辞】:翩翩往来,群阴就下,其志和同,不相戒备,充满孚信。四居坤体,亲比九三,三阳征进,其乐与贤者共舞,志同愿得,是以不富以邻,不戒而孚也。
【观象】:翩翩,群飞向下之貌,取象六四巽位震体。不富,阳常饶而阴常乏,取象坤之纯阴。邻者,同类也,谓六四能挟五上相从而下者也。坤体三阴,皆欲向下,求比于阳,是「翩翩不富以其邻」之象也。阳常信而阴常疑,三阴三阳,势均力敌,固相疑而战,然阴阳正应,不疑反信,是「不戒以孚」之象也。初九「拔茅茹以其汇」,三阳皆宗乎天者,必同升以亲上也。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三阴皆本于地者,必共降以亲下也。《系辞》曰:“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此之谓也。坤之震,地雷复(䷗),彖曰「复见天地之心」,天地交泰而万物广生,是见天地之心也。泰(䷊)之大壮(䷡),彖曰「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既见天地之心,亦见天地之情矣。《诗经•周颂•清庙之什》云“无封靡于尔邦,维王其崇之”者,「不富」之注也;又云“念兹戎功,继序其皇之”者,「不戒」之注也。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实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疏传】:阳实阴虚,坤体群阴,故谓「皆失实也」。三阳征进,六四乐与贤者亲比,故谓「中心愿也」。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玩辞】:帝乙嫁妹妹,因之得福祉,大吉。六五记述商纣王之父帝乙下嫁将妹妹给周文王之父王季这一历史事件。五居尊位,下应九二,阴系于阳,犹王室之女,降其尊贵,以顺从其夫也。五下应二,犹君能推诚任贤;二上应五,犹臣能尽诚事君。上下交而其志同,尽善尽美而获「元吉」者也。
【观象】:二五互归妹(䷵),震动出,兑少女,是「帝乙归妹」之象也。归妹者,女子出嫁之谓也。归宁者,出嫁女回家探望父母之谓也。乾类君,坤象臣,坎主婚,坤之坎,正君赐臣婚之象也。泰(䷊)之需(䷄),天地交泰,需时而动,君忘其尊,臣忘其贤,国不骄其家,妇不骄其夫,黎庶感其德化,天下福祉,万邦咸宁,泰道斯成矣。《诗经•周南•桃夭》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 宜其室家。”其「帝乙归妹」之谓也。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疏传】:六五执中道,而应乎九二之能臣,此其所愿而非所欲,故能受其祉福而亨元吉也。此彖传所谓「上下交而其志同」者也。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玩辞】:城墙倾倒在护城河里,不要用兵,观城邑之变而知天命之必然,困穷之占。取土垒城,挖地成河,城复于隍则譬喻“治久必乱,物极必反”之天命也。往极必复,泰极必否,此天理之必然也。当此时也,小人主事,民心离散,其情不通,若强行用兵,已于事无补,唯荼毒生灵,故曰「勿用师」,以存顺天命之理也。泰极否来之时,不可用兵力争以强违天命,虽可固守,亦不免于羞吝也。
【观象】:艮为城墙,坤为大川,自上六反观,则艮在坤中,是「城复于隍」之象也。《老子》曰:“反者道之动。”上六之注也。坤类邑,震象声,是「自邑告命」之象也。犹言观「城复于隍」之象,而知物极必反,原始要终之理也。坤者众也,众者师也,艮者止也,坤之艮,是「勿用师」之象也。《中庸》曰“君子居易以俟命。”此之谓也。泰(䷊)之大畜(䷙),大畜主时,时有否泰,道有存废,理势自然,非人力可强为之也。
象曰:城复于隍,其命乱也。
【疏传】:泰极否来,治久生乱,天命使然,非人力可违,故谓「其命乱也」。当此时位者,唯固守正道,蒙其小吝而避其大凶者也。
【总论】:泰卦取「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之义。初四交夬(䷪),和同之道,泰之始也。初九「以其汇」,如茅之连茹;六四「以其邻」,如鸟之翩翩。二五交归妹(䷵),怀化之道,泰之壮也。九二「包荒」,以化方外;六五「归妹」,以怀远人。三上交复(䷗),反终之道,泰之究也。九三「无往不复」,上六「城复于隍」。
否(䷋)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释名】:天气上升,地气下降,天地闭塞,阴阳逆乱,不相交通,故名之曰否。否者,不口也,不许也。1、闭塞:《广雅》:“否,隔也。” 《玉篇》:“否,闭不行也。” 《诗经•小雅•何人斯》:“还而不入,否难知也。”2、逆乱:《汉书•刘向传》:“否者,闭而乱也。”3、不通:《匡谬正俗》:“否者,蔽固不通之称。”4、贬斥:《世说新语》:“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5、丑恶:《庄子•渔父》:“不择善否,两容颊适,偷拔其所欲,谓之险。”6、困厄:《左传•宣公十二年》:“执事顺成为臧,逆为否。”7、鄙陋:《庄子•大宗师》:“不善少而否老。”
【观象】:初四互剥(䷖),五阴消阳,不宁之象,是以「否之匪人」也。二五互渐(䷴),邵子所谓“乾坤不交而生艮巽”者也。三上互姤(䷫),女壮之象,小人道长也。初五互观(䷓),否乱之世,教化所由兴,是以「大人否亨」也。二上互遁(䷠),天地闭,贤人隐,君子君子括囊,所以俭德以辟难也。否(䷋)反对皆泰(䷊),否极泰来,天理之自然,老子所谓“反者道之动”者也。
【玩辞】:不该被否塞之人遭受否塞,不利君子之占,大者去往,小者来复。天地不交则万物不能生,人道不能立,故曰「否之匪人」,言非人道交通之时也。阳者,君子之应,三阴消阳,是以「不利君子贞」也。贞者,占也。阳主生息,阴主消耗,故阳大而阴小,乾上坤下,阳往阴来,是「大往小来」之象也。
【疏传】:《序卦》曰:“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泰之终也,城复于隍,自通泰而闭塞,盈虚消息,天道之自然,此否(䷋)所以次泰(䷊)也。《杂卦》曰:“否泰反其类也。”尚秉和认为阴交阳为类,阴阳不交为反。
【卦变】:三阴消阳,遁(䷠)变否(䷋),二五主卦,大人否亨,大人吉也。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
【疏传】:阳气上升,阴气下降,阴阳背离,牝牧难以际会,乾天居上,坤地处下,天地不交,万物不能生化,故曰「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据卦象释卦名与卦辞者也。
乾君也,坤臣也,君王倨傲,不能礼贤,坤民隐遁,不愿事君,君臣之志不能交通,邦国不能兴盛久长,故曰「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据卦象释卦辞者也。
坤阴柔也,乾阳刚也,坤内乾外,故曰「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据两体阴阳之象与乾坤刚柔之质释卦辞者也。
阴象小人,阳类君子,三阴消阳,故曰「小人道长,君子道消」,落于人事者也。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疏传】:君子法否卦天地不交之象,有才不露,有德不显,有善不言,辟祸远害,不可荣居官禄。乾为德,艮为止,坤为藏,收敛才德,以远小人之害,是「俭德辟难」之象也。子曰:“天下有道则出,无道则隐”。谓否乱之时,君子「不可荣以禄」也。
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玩辞】:茅草生长,根系牵连着同类,固守吉祥亨通。当否之时,阴阳隔绝,天地不通,阴阳虽应而不能遂其应,初六唯有引类固守,以全其生,以伸其道,然后得其占而获亨也。吉者,全其生也。亨者,伸其道也。泰卦初九曰「征吉」,否卦初六曰「贞吉」,何也?易之为道,扶阳抑阴,泰卦三阳息阴,「征吉」则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否卦三阴消阳,「贞吉」则君子道存,其道「亨」也。泰之「征吉」,引其类以有为也。否之「贞吉」,洁其身以有待也。张子曰:“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此之谓也。
【观象】:茅,取象巽之草。汇,取象三阴同类。巽类草,艮象根,三阴并行,是「拔茅茹以其汇」之象也。初六承遁(䷠),小人道长,君子隐退,守节伸道,有待而进。坤之震,地雷复(䷗),彖曰「出入无疾,朋来无咎」,能忍一时之否乱,终见一阳之复来。否(䷋)之无妄(䷘),彖曰「不利有攸往」,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君子对之,「拔茅茹以其汇」也。
象曰:拔茅贞吉,志在君也。
【疏传】:阳类君,阴象臣,初六应九四,故谓「志在君也」。当否塞之时,君子引退守正,不苟其进,非安于独善也,其志不离庙堂,其心常在生民,故谓「志在君也」。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玩辞】:包容承顺,小人吉祥,大人始困终通。六二阴柔中正,小人而能包容承顺君子之象,小人之吉道也。大人当否之时,能守道自处,气数虽否,其道亨也。
【观象】:包,取象坤之布。承,取象坤之顺。六二中正,居坤宫得势位,小人得志,是「小人吉」之象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大人顺势而为,有待而行,是「大人否亨」之象也。坤之坎,地水师(䷆),兵者阴之道,是以「小人吉」也。否(䷋)之讼(䷅),否之大人,可以退矣,讼之大人,可以窒矣。有孚以远凶,是包承之事,包承则可无讼也。《诗经•召南•行露》云:“虽速我讼,亦不女从。”此未为包承者也。
象曰:大人否亨,不乱群也。
【疏传】:大人遇否闭之世,守其正节,待时而亨,虽遇小人包承,亦不会与小人同流合污,而乱其操守。
六三:包羞。
【玩辞】:包羞容耻。六三柔居阳位,力不能任,又急于应上,非能守道安命,则必蒙其羞耻也。子曰:“邦无道,毂耻也。”六三之谓也。
【观象】:坤之艮,地山谦(䷎),劳而能谦,功而不德,则洗尽羞耻,万民服矣。否(䷋)之遁(䷠),天地闭塞,小人得势,包羞容耻,君子隐遁,不蒙其难。子曰:“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此之谓也。《诗经•大雅•桑柔》云:“民有肃心,荓云不逮。”谓君子当六三之时位也。
象曰:包羞,位不当也。
【疏传】:六三柔居阳位,不中不正,处不当位,行事以利而不以道也。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
【玩辞】:身负济否天命,没有灾祸,与同类相聚,共享福祉。九四阳刚,有济否之才,近比君王,有治否之势,是以负有阻止三阴上消之天命。乾为天,巽为命,是「有命」之象也。命者,天之所令,君之所造也。九四失位,逼近九五,如不居功取忌,又善补其过,能修人事以乘其变,则可「无咎」矣。四同五上,畴类三阳,协力治否,不挟私曲,共亨福祉,是「畴离祉」之象也。畴,通俦,同类。离,附丽、会聚。祉,福祉。泰之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否之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皆与同类共返正道,既应《杂卦》所谓「否泰反其类」之言,又应「大人否亨,不乱群也」之辞。
【观象】:乾之巽,天风姤(䷫),无鱼起凶,失位于阴,无咎因之而戒。女壮勿取,天命使然,福祉因之而生。否(䷋)之观(䷓),天地闭塞之世,正君子布政教之时也。有命者,有此教化世人之命也。《诗经•小雅•蓼萧》云:“其德不爽,寿考不忘。”有命之谓也。
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
【疏传】:心志推行,不负天命。志,取象坤之思。行,取象乾之健。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玩辞】:止时之否,大人吉祥。要亡要亡,却如系在大桑树上一样安稳。九五阳刚中正,尊居乾体,能休时之否,大人之事也。休否之义,犹未致泰,故有「其亡」之戒也。君子惟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方能保其家国也。《系辞》所谓“危者使平,易者使倾”者也。六二「大人否」,九五「大人吉」,何也?当六二之时,大人有德无位,惟有守否,因其位不当也。至九五之时,大人德位兼备,休否致泰,以其位正当也。
【观象】:休,止也,取象艮之性。《说文》:“休,息止也。”《诗经•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苞,茂盛,取象坤之众。系者,维系也,取象巽之绳。《尔雅•释诂》:“苞,丰也。” 《诗经•大雅•行苇》:“方苞方体,维叶泥泥。”桑者,神桑也,取象巽之木。苞桑,茂盛之桑树,根基牢固之喻,与磐石义近。乾类帝王,离象君舍,乾之离,王居其所,是以大人吉也。否(䷋)之晋(䷢),天下闭塞之时,惟大人能自昭明德,全生伸道,休否致泰,身安国保,如系苞桑。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当也。
【疏传】:九五才德中正,居乾体尊位,能休天下之否,以获其吉,故曰「位正当也」。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
【玩辞】:否道倾覆,否极泰来。上九能倾时之否,渐复泰运,物极必反,是「倾否」之义也。否之初也,上下不交,天下无邦;否之终也,家国可保,如系苞桑。否极泰来是「先否后喜」之义也。阴柔处泰之终,不能保泰,故城复于隍;阳刚处否之终,终能倾否,故先否后喜。否泰反复,其天命乎?诚人事也。
【观象】:于上九处反观,则否(䷋)反泰(䷊),是「倾否」之谓也。乾之兑,天泽履(䷉),无遇虎咥之凶,反获视履之吉,「先不后喜」是也。否(䷋)之萃(䷬),否者隔绝也,萃者相聚也,自隔绝而相聚,是「先不后喜」之象也。
象曰:否终则倾,何可长也?
【疏传】:阴阳消息,天地盈虚,自然之道也。当否之时,天地闭塞,阴阳不交,万物不生,犹天下无道,小人得势,君子隐遁。一旦大人得位,体否致泰,则天地生生不息,故曰「否终则倾,何可长也」。
【总论】:否卦取「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之义。初四交剥(䷖),五阴消阳,否之始也。初六「以其汇」,拔茅连茹;九四「畴离祉」,以承天命。二五交渐(䷴),居德善俗,否之壮也。六二「包承」,不乱群伦;九五「休否」,以保家国。三上交姤(䷫),天地相遇,否之究也。六三「包羞」,未安命也;上九「倾否」,终致泰也。
同人(䷌)
同人: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释名】:乾上出,火上炎,心象同;乾类日,离象日,物象同;先天乾与后天离同舍南方,境象同。是故,乾离名同人者,亲和之义也。
【观象】:初四互家人(䷤),天下一家,谓之大同。子曰:“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此之谓也。孟子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者,谓此者也。二五互姤(䷫),二上亦然,天地相遇,品物咸章,虽千里之遥,纵万古之远,亦不遗矣,是「同人于野」之象也。三上互乾(䷀),天道健行,是「利涉大川」之象也。初五互同人(䷌),欲人同我,我必先同于人。孟子所谓“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者,言性相近也。同人(䷌)反大有(䷍),皆一阴应众阳之象。同人(䷌)对师(䷆),故九五曰「大师克相遇」。
【玩辞】:与人亲同在旷野,亨通,利于济渡险难,利君子之占。一阴应五阳,是同人之象。旷远而无私,是「于野」之喻,「同人于野」,其同也大。六二中正,无私无曲,亲同五阳,物无不应,人无不助,事无不济,而亨之道也。乾之性健,离之情明,健而能明,足以济渡险难,故曰「利涉大川」。乾乾君子,烨烨之明,千里万古,志无不同,道无不合,君子之道如是,则其占无所不利也。
【疏传】:《序卦》曰:“物不可终否,故受之以同人。” 《否》象天地不交,《同人》象上下志通,倾否之始,惟天下同心同德,方能离否开泰,此《同人》所以次《否》也。《杂卦》曰:“同人亲也。” 《同人》是乾舍于离,《比》是坤舍于坎,故皆有亲比和同之义。
【卦变】:初之二,姤(䷫)变同人(䷌),六二主卦,中正无私,亲同五阳,故谓同人。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
【疏传】:六二柔居阴位,中正而应九五,九五主乾,故曰「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据卦体释卦名者也。至诚无私,而能蹈险难者,唯乾之刚健,故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离象文明,乾性刚健,二五中正,上下相应,君子之正道也,故曰「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据卦德及二五爻位释「利君子贞」。内文明而外中正,沟通天下人心志,实现至公大同,惟君子能为之,故曰「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释「亨」者也。
象曰: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
【疏传】:君子法《同人》之象,将万物加以分类,进而辨别之。「类族辨物」者,所以审异而致同也。《系辞》曰:“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君子能类族辨物,则处物而不失其方,吉凶之应亦了然于心,故不占而已矣。《诗经•小雅•鹤鸣》云:“鹤鸣于九皋, 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 或在于渚。”言类族者也。《诗经•小雅•小宛》云:“中原有菽,庶民采之。螟蛉有子,蜾赢负之。”言辨物者也。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
【玩辞】:出门求同于人,没有灾祸。初九距六二最近,出门即可求同,故曰「同人于门」。初四无系应,不比于朋党,广远而无私,得同人之道,是以「无咎」也。
【观象】:初九承姤(䷫),彖曰「勿用取女」,戒其偏私也。离之艮,火山旅(䷷),离性附丽,艮象家门,丽于家外,是「同人于门」之象也。同人(䷌)之遁(䷠),出门同人,其志必远,其识必高,不争其功,不诿其过,既无遁尾之厉,又无偏私之咎。 《诗经•大雅•桑柔》云:“君子实维,秉心无竞。”此之谓也。观同人(䷌)之遁(䷠),如见老聃之静笃守一,庄周之虚无自逸,仲尼之恬淡好古。
象曰:出门同人,又谁咎也?
【疏传】:亲同旷远,不结党营私,谁人能有祸患呢?同人(䷌)与随(䷐),皆易溺于偏私。《随》必「出门」而后可以「有功」,《同人》必「于门」而后可以「无咎」,皆于其始戒偏私也。
六二:同人于宗,吝。
【玩辞】:求同于宗族,困穷。二五相应,心有所系,亲比朋党,故曰「同人于宗」。六二失同人大公旷远之道,是以吝也。易之例,凡六五应九二,则有君王礼贤或归妹之象,故其爻辞多吉祥。而六二应九五,则有小人阿谀或君王近谗之象,故其爻辞多戒惧。六二是同人(䷌)成卦之主,彖辞言亨,而爻辞却吝,何也?卦论时局,就总体而言。爻论时位,就个体而言。以卦体言之,则有大同之义。以爻位言之,则示阿党之戒。履(䷉)之六三,亦复如是。
【观象】:乾离同舍南方,离之乾,是「同人于宗」之象也。同人(䷌)之乾(䷀),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是「同人于宗」之戒也。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疏传】:六二应五,亲比朋党,失同人旷远无私之道,是以吝也。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玩辞】:埋伏兵甲于林莽之中,登上高陵,三岁不能发动。九三刚而不中,象刚暴之人,上无正应,欲同于二,却失其正,欲强其同,又惧九五之见攻,伏藏兵戎于林莽,时升高陵以顾望,历三岁之久,终不敢发也。伏莽者,小人之咎也;升陵者,君子之正也。
【观象】:伏,藏也,取象巽之伏。戎,兵也,取象离之戈兵。莽,林也,取象巽之木。陵,山也,取象变体艮。三,取象变体震,震成数三。岁,取象巽,巽为木,木星主岁。离象甲兵,巽象山林,离承巽,变体出艮,是「伏戎于莽」之象也。雷有赫赫之威,电有烨烨之明,离之震,慑于雷电之威明,是以「三岁不兴」也。同人(䷌)之无妄(䷘),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君子对之,伏莽不兴,群小听命,不妄作为,是以无咎也。《诗经•大雅•皇矣》云:“陟我高冈,无矢我陵。”是九三之注也。
象曰:伏戎于莽,敌刚也。三岁不兴,安行也。
【疏传】:九三伏戎于莽,欲阻止乾体三阳来亲同六二,故曰「敌刚也」。三岁不兴,是行不通,乾卦三阳亲比六二乃大势所趋,非九三所能阻止,故曰「安行也」。安,语气辞。安行,如何能行呢?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玩辞】:登上城墙,不能攻占,吉祥。九四下无应与,欲同于二,而为三所隔,近而不相得,故乘墉以妄行攻夺。然居柔失位不中,故有自反而不克攻之象。若能改过则不失同人之道,如是吉也。
【观象】:乘,登也,取象伏震,升也,取象互巽。《玉篇》曰:“乘,升也。”墉,城墙,取象巽之高。《说文》曰:“墉,城垣也。”克,能也。攻,取象伏震,震伏故不克攻。乾之巽,天风姤(䷫),女与兵皆阴之物事,彖曰「勿用取女」,犹言「弗克攻」也。同人(䷌)之家人(䷤),视黎庶为家人,则弓矢干戚,必无所施,乘其墉,义弗克也。
象曰:乘其墉,义弗克也。其吉,则困而反则也。
【疏传】:就同人之大义而言,九四不能攻占,故曰「义弗克也」。能迷途知返,「困而反则」,获其吉也。九三曰「三岁不兴」者,不失正也。九四曰「弗克攻」者,返其正也。《系辞》曰「三多惧而四多誉」,是以九四获吉也。
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
【玩辞】:与人求同,先哭后笑,因克胜而会师。九五亲同六二,遇三四为滞,遂兴师而克胜之,始得会合,盖其初因不遇而号咷,今得相遇而后笑,是偏私之情,而非大同之体也。「大师克相遇」者,言三四虽强,二五终能相应,得上下同心同德者也。
【观象】:号咷,放声大哭,取象巽之呻吟。克,攻克,取象乾之战。乾金也,离火也,乾之离,金火相烁,交战于初,历久乃化,是以「先号咷而后笑」也。号咷之先,犹未同也,同人(䷌)之离(䷝),内外休明,则道已同矣,此即「大师克相遇」之象也。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师相遇,言相克也。
【疏传】:九五居中正之位,合君子贞正之道,故曰「以中直也」。九五与六二相应,必能战胜险阻,最终与六二亲同,故曰「言相克也」,谓九五克胜三四两是阳者也。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玩辞】:与国郊之人亲同,没有忧悔。上九居外无应,物莫与同,心亦无悔,以其志未得也。国外曰郊,郊外曰野,郊不及野旷远,故不获吉亨,止于无悔而已。彖曰「同人于野」,则能绝其私与,而廓然大公,此其所以「亨」也。
【观象】:乾之兑,天子西郊祭月之象,求同于天者也。同人(䷌)之革(䷰),彖曰「悔亡」,犹上九「无悔」也。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疏传】:上九与六二的距离最远,既不比,又不应,其所同者未能周于天下,是其志之未遂也。
【结论】:同人卦前三爻自同而异,后三爻自异而同。初九「同人于门」,旷远之同,于门无咎。六二「同人于宗」,自同而异,于宗吝道。九三「伏戎于莽」,终至于异,是以「三岁不兴」也。九四「弗克攻」,自异而同,是以吉也。九五「先号咷而后笑」,历异趋同,「大师克相遇」也。上九「同人与郊」,终归于同,是以「无悔」也。是故,同人于宗,不若于门,于宗吝道,于门无咎;同人于门,不若于郊,于门无咎,于郊无悔;同人于郊,不若于野,于郊无悔,于野道亨。
大有(䷍)
大有:元亨。
【释名】:一阴居尊,众阳应之,阳体大,以其阴有阳,故曰大有,言其所有者大也。乾类天,离主日,兑象月,日月丽天,照临品类,万物所归,是皇天眷命,而君王富有四海之象。柔居尊位,光明虚心,众阳应之,物所归焉,盛莫大于此,是《大有》之义。
【观象】:初四互乾(䷀),乾知大始,首出庶物,是以「元亨」归之。二五、初五皆互夬(䷪),五阳决一阴,君子道长,小人道消,盛世之应也。邵子曰:“自古圣君之盛,未有如唐尧之世,君子何其多耶!时非无小人也,是难其为小人。”此之谓也。三上互睽(䷥),小事不可以大亨,以其上下悖也。大有(䷍)反同人(䷌),一阴处下,其势不足以有众,唯同乎人者,《同人》之象也。一阴居尊,人皆同我,为我所有者,《大有》之象也。大有(䷍)对比(䷇),皆是人来附我,《比》次于《师》之忧,故刚中以威不服,乃有后夫之凶。《大有》次《同人》之亲,故柔中以怀远人,乃有天佑之利。其时若此,其道若此,其象亦若此。
【玩辞】:大亨通。六五柔得尊位而上下五阳应之,其占若此,则其王道也大,其受命也亨。《书》曰:“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者,谓此者也。
【疏传】:《序卦》曰:“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与人和同,万物所归,富甲天下,故《大有》次《同人》也。《杂卦》曰:“大有则众也。”先天八卦乾舍南方,后天八卦离次南方,乾离一气,其势众也。
【卦变】:五之上,《夬》变《大有》,六五主卦,一阴而有众阳,其道元亨。
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
【疏传】:六五阴柔居中,五阳皆归之,故谓「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此据卦体释卦名者也。柔谓六五,上下谓五阳。乾德刚健,离德文明,乾类天,离主日,兑象月,日月行天,知时应节,故谓「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此据卦德、卦象释彖辞者也。无文明之中虚则不能尊贤以孚众,无刚健之笃实则不能亨通而威远,刚健文明,应天时行,是以「元亨」也。《书》曰:“戒之用休,董之用威”者,谓此者也。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君子法大有之象,善则劝之,恶则惩之,美善庶物,安养群生,保有四方,奉顺天命。乾类天,离主日,兑象月,日月丽天,阴暗之物暴露无遗,美好之事尽皆张显,是「遏恶扬善」之象。休,美好,取象离。《诗经•豳风•斧》云:“哀我人斯,亦孔之休。”
初九: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
【玩辞】:尚未涉害,本非有咎,艰以处之则无咎。富有则易生骄奢,骄奢则鲜有不害,唯处艰思患方得无咎,此人事之道。圣人于大有初九存富不可奢之戒,敬始之心深矣。
【观象】:交,涉也,取象初九震爻。二上互大有(䷍),初九承之,有未及于大,骄逸之心未生,是以「无交害」也。乾之巽,天风姤(䷫),女壮勿取,克艰敬始,天佑善终。大有(䷍)之鼎(䷱),大有之时,鼎盛之世,富而不骄,艰而无害,其惟圣人乎?《诗》云:“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者,亦大有初九之义,而夫子所谓无声之乐者也。
象曰:大有初九,无交害也。
【疏传】:大有之初,克念艰难,则骄奢之心,无由生矣,所以不交涉于害也。
九二: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
【玩辞】:大车载重,有所前往,没有咎害。九二贤人,阳刚居中,得应于五,蒙君王恩崇,能胜大有之任,如大车之能载重物也。刚健则才胜,居柔则德谦,得中则无过,任重而不危,何咎之有?
【观象】:大车,取象乾体,坤为空车,乾为重车。古时马拉载人之车,牛拉载物之车。乾之离,健而动,动而明,是以「有攸往,无咎」矣。大有(䷍)之离(䷝),纯离牝牛,乾为大车,柔顺之牛,壮大之车,无往不利,虽富有天下,犹盛而安矣。《诗》云:“屡顾尔仆,不输尔载。”刚柔相济,积中而往,又谁咎也。
象曰:大车以载,积中不败也。
【疏传】:道积于中,无所往而不利,犹大车之不可损败也。九二居中,承乘皆阳,三阳共乾,积中聚健,正应六五而不失,故谓「积中不败」者。
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
【玩辞】:王公朝献于天子,小人不能。乾象君,兑主口,三公居位,是「公用亨于天子」之象。小人无刚正之德,不知公以奉上之道,专以富有为私,不能担当,是以「小人弗克」也。亨,朝献。克者,能也。
【观象】:按《易纬》分爻,三公居位三爻,处下而居人之上,诸侯人君之象也。乾之兑,天子降心,屈驾逆公,是「公用亨于天子」之象也。大有(䷍)之睽(䷥),六五屈尊,虚己养贤,公侯来宾,四海归心,虽睽不悖,斯大治也。《诗》云:“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犹六五尊贤九三之辞也。
象曰: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害也。
【疏传】:小人无刚正之德,藏富于一身,无天下为公之心,得此反害其身,斯不可不慎也。
九四:匪其彭,无咎。
【玩辞】:能谦损,没有咎害。九四刚居柔位,隐藏其才德,谦损自抑,以事六五之君,心存戒惧,则无僭越之嫌,故得无咎,戒占者宜如是也。匪,非也。彭,盛也,满也。《诗》云:“汶水汤汤,行人彭彭。”注:彭彭,盛多之貌。
【观象】:离之艮,止于明,匪其彭,虽心未快,犹无焚次丧童之失,是以无咎也。大有(䷍)之大畜(䷙),用其柔,抑其锐,童牛之牿,犹言「匪其彭」也。属处恭,执事敬,与人交必以礼,则何咎之有哉?《诗》云:“彼交匪敖,万福来求。”《书》曰:“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自满假,惟汝贤。”皆大有九四之谓也。
象曰:匪其彭,无咎,明辩皙也。
【疏传】:能知盛极必咎,而自我损抑,持盈保泰,乃明辨物理、通晓人事之极也。皙,明智也,取象离体。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
【玩辞】:其上下交往有孚信,有威严,吉祥。六五虚中,其下交也信,五阳笃实,其上交也诚,是其孚信之交也。孚者,所以通上下之情也。六五柔顺,无威则狎,凌慢所由生也,其必威严有畏,方得众阳归之,是其威如之义也。威者,所以严上下之分也。孔子曰:“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此之谓也。厥,其也。孚,信也。交,来往也。威,严也。如,样貌也。
【观象】:离之乾,明动而应乾,虚中而笃实,礼而不失其信,孚而不失其威,其道吉也。大有(䷍)之乾(䷥),其交也孚,则野无遗贤,万邦咸宁;其治也威,则四海风动,万世永赖。《诗》云:“荡荡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六五之谓也。
象曰:厥孚交如,信以发志也。威如之吉,易而无备也。
【疏传】:诚信交往,以通达心志,威严之吉,以其行简易,而不生戒心。信以发志,言其扬善者也。易而无备,言其遏恶者也。
上九: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玩辞】:得到上天庇祐,吉无不利。上九处大有之极,而不居其有,顺天休命,故有天祐之吉,无所不利也。
【观象】:离之震,明以动,动而皆得其所之,是以无羝羊触藩之困穷,而生非礼弗履之正见,天祐之吉,由是生矣。大有(䷍)之大壮(䷥),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诗》云:“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天祐之吉,亦人之所助、人之自助者也。
象曰:大有上吉,自天祐也。
【疏传】:大有初九,无交害也;大有上九,自天祐也。惟有艰难以敬始,慎终如始,一以贯之,方得天祐之善终。《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理之至也。以上爻终全卦之义乃易之凡例,蒙卦以五爻终全卦之义属特例。
【结论】:大有是盛大富有之世,然而却充满戒惧思想。初九,因未交于物,不及于有,故无交害;九二,居中应五,大车以载,仅得无咎;九三,防小人之害;九四,谦损自抑,方得无咎;六五,孚而威,则吉;一以贯之,终得上九天祐之吉。
谦(䷎)
谦,亨,君子有终。
【释名】:谦,艮我也,坤物也,艮承坤,屈己下物,谦之象也。艮止也,坤顺也,止乎内而顺乎外,谦之意也。艮山也,坤地也,山伏地下,不以己高,不以人卑,谦之境也。艮言也,坤两也,坎听也,兼听之言,谦之字也。乾兑伏藏,言也。艮手也,坤两也,震禾也,一手执两禾,兼也。是故,谦之名,亦飞伏同观也。《说文》曰:“谦,敬也。” 《玉篇》曰:“谦,逊让也。”概言之,谦卦包屈己、卑顺、恭敬、虚心、谦逊、退让、均平诸义。
【观象】:初四互蹇(䷦),君子居平易之所,去之自高之心,自谦之意也。二五互解(䷧),利西南者,和坤顺之道也;往来不失其吉者,谦受益也。三上互复(䷗),复见天地之心,何谓也?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此之谓也。初五互小过(䷽),不宜上,宜下,犹谦之辞也。二上互师(䷆),师者众也,卑以屈己,仰以视人,所畜者必众,朋来无咎,如簪之固发。《诗》云:“谦谦君子,赐我百朋。”此之谓也。谦(䷎)反则豫(䷏),作乐崇德,神之所乐往,人之所乐归,王者之道,所以利建侯行师者也。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此之谓也。谦(䷎)对则履(䷉),持身礼让,待人谦恭,德之基石,礼义所由生也。子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此之谓也。
【玩辞】:亨通,君子终身持之。有其德而不居谓之谦,是以其道亨也。君子谦逊存乎内,礼让发乎外,固守谦道,始终不易,此所谓「君子有终」也。谦亨与比吉之义同,比吉是无条件之吉,谦亨乃无条件之亨。君子,取象艮。帛书《周易》曰:“根,精质也。君子之行也”。
【疏传】:《序卦》曰“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君子泰而不骄,以成其道;江河满而不溢,以成其永;有大而盈,以成其大。此谦(䷎)之所以次大有(䷍)也。《杂卦》曰:“谦轻而豫怠。”屈己下物,不自视其高大,此轻之义也。
【卦变】:三之上,《剥》变《谦》,九三主卦,劳谦君子,有终,吉。
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疏传】:天道高明,而气下交,地道广博,而气上行,万物所以化育,而谦道所以亨也。艮体象笠,笠以写天,坤体类地,艮承坤,故谓「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据卦象释卦辞者也。「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质之于天地神人之心,以明「君子有终」之义。君子居上位之时,尊重他人,令其德光大,处下位之时,谦恭却不可以让人凌驾于其上,居上处下皆不失其谦,谦逊之道终生不易,故谓「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释卦辞者也。光明,取象艮。变,倾坏。流,聚而归之。鬼神者,造化之迹也。
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疏传】:君子法谦卦之象,损有余而益不足,考量事物之差异,公平施与。老子曰:“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此君子法天以用谦之道也。山高则损之,地卑则益之,是「裒多益寡」之象也。坤为物,震为衡,艮为钧,坎为平,是「称物平施」之象也。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玩辞】:君子之道,谦而又谦,以之济渡险难,吉祥。初六柔顺,居谦之初,是谦中之谦者,乃笃行谦道之君子,屈居下位,善始克终,卑而不可逾,故谓「谦谦君子」。互坎为水,互震为足,足在水中,是「用涉大川」之象。按《易》之例,「利涉大川」多言其才,「用涉大川」则论其德。谦谦君子,居于平易,与众共与,虽涉险犯难,亦不失其吉也。
【玩象】:初六承师(䷆),屈居众人之下,平易共与,用涉险难,是「谦谦君子」之象也。艮之离,谦谦君子,自诚而明,具足圣人之性,用涉大川,何所不吉也?谦(䷎)之明夷(䷣),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涉难之象,斋戒三日,卑以自牧,则何伤之有?《诗》云:“视尔友君子,辑柔尔颜,不遐有愆。”谦而明夷之谓也。
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疏传】:谦谦君子,处下之时,自养其德。牧,取象震之治理。扬雄《方言》曰:“牧,司也,治也。”
六二:鸣谦,贞吉。
【玩辞】:谦虚鸣和,守正吉祥。六二中正,顺承九三,谦德积于中,吉必见于外,故谓「鸣谦,贞吉」,言谦德守乎中,谦名扬于外者也。《诗》云“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者,鸣鸟亦自谦者也。
【观象】:鸣,以谦有闻者也,取象震之声又坎之听者也。艮之巽,诚于中,止于逊,见于颜,播于远,此则「鸣谦贞吉」也。谦(䷎)之升(䷭),谦者,卑顺之行也,升者,扬名之道也。岂修夫名哉?亦见其素矣。《中庸》曰:“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谦而升之谓也。
象曰:鸣谦贞吉,中心得也。
【疏传】:鸣谦贞吉,谦德居于中也。《大学》曰:“诚于中,形于外”者,此之谓也。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玩辞】:有功劳而能谦和,君子持谦道于始终,吉祥。初六敬始而谦,六二居中而谦,九三是履正而谦。坎为劳,艮为终,一阳值坎艮之体,履正而上下归之,故谓「劳谦君子,有终」。劳而能谦,终身持之,则其道吉也。
【观象】:艮之坤,山不自高,屈己下物,劳而不伐,善始克终,所以吉也。谦(䷎)之坤(䷁),爻曰「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象相通而辞相近也。
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疏传】:有功劳而又谦和之君子,万民悦服。万民,取象坤之众。服,从也,臣也,取象坤之顺又艮之臣。
六四:无不利,撝谦。
【玩辞】:挥扬谦德,无不利。六四居正,卑柔自处,发挥其谦,上而能下,不与物竞,谦之至善者,故无不利也。撝,挥也,取象震之布施。子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心所欲者,撝谦之谓也。不逾矩者,卑以自牧之谓也。
【观象】:坤之震,坤者顺也,震者动也,动而以顺行,是「撝谦」之象也。谦(䷎)之小过(䷽),震动也,艮止也,巽逊也,兑和也,动静和逊,谦之至也。
象曰:无不利,挥谦,不违则也。
【疏传】:六四挥谦,不违背谦卦时义,也不违背天地人神之法则。则,取象坎之法。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玩辞】:不以己富而有其邻,宜兴师侵伐,无不利。六四阴柔,居尊而谦,众所归往,是不以己富而得人亲者也。《书》曰:“臣哉邻哉!邻哉臣哉!”此之谓也。或有不服者,则利征讨之。恩以治平,威以戡乱,恩威并施,宽猛相济,而无所不利也。《诗》云:“维清缉熙,文王之典。肇禋,迄用有成,维周之祯。”此文王之武功也。
【观象】:不富,取象坤之吝啬。邻,近也,取象离之附丽,五爻动则变出离体。侵伐,取象震之出征。坤之坎,地水师(䷆),是「利用侵伐」之象也。谦(䷎)之蹇(䷦),爻曰「大蹇朋来」,是「不富以其邻」之象也。子曰:“德不孤,必有邻。”此之谓也。
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疏传】:侵伐非谓黩武,以其不服,不得已而征之矣。不服,取象坎之盗。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玩辞】:谦虚鸣和,用来出兵打仗,征伐邑中之国。上六柔居坤顺之体,又处谦之极,志有未得,未得其平则鸣也,故谓「鸣谦」。极谦反居高位,不能任天下事,则反求诸己,故曰「利用行师,征邑国」也。邑国,私于己者也。征邑国,自治也。六二鸣谦,为其比于九三。上六鸣谦,为其应于九三。
【观象】:鸣,传播,取象震之声。邑国,诸侯或大夫之封地,取象艮,以上六应艮爻也。征,取象震之出。坤之艮,地山谦(䷎),顺而止,谦之极者也。谦(䷎)之 艮(䷳),不见其人,不获其身,而兴行师侵伐之事,何也?曰:君子思不出其位,自治者也。
象曰:鸣谦,志未得也。可用行师,征邑国也。
【疏传】:鸣和是鸟类求偶之象,九三正应,却遇四五之妒,应而难和,故谓「志未得也」。经文「利用行师」,传文「可用行师」,谓当其时之可,则用之。动刀兵,毒天下,乃不得已而为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一字之差,足见圣人忧天下之心矣。
【结论】:六十四卦中,彖辞与六爻象辞皆吉者,惟有谦卦,足见古人对于谦德之崇尚。初六谦之始,卑以自牧。六二谦之中,厚积而发。九三谦之主,屈己下人。六四谦之正,不失其则。六五谦之尊,武威不服。上六谦之极,反躬自治。前三爻皆吉,后三爻皆利,于时、于义、于位皆吉利,故彖辞直言「谦亨」者也。
豫(䷏)
豫(䷏):利建侯行师。
【释名】:予,施舍动出,震也;象,宽裕安舒,坤也;上震下坤,是豫之字也。宋•秦观《满庭芳》诗:“太平官府,民物共逍遥。”是豫之辞也。震,君王也,坤,臣民也,君王动而施乎下,臣民顺而载乎上,上下应,内外和,民物同,是豫之义也。震雷也,坤地也,雷出地奋,作乐崇德,是豫之象也。 《说文》:“豫,象之大者。” 《尔雅》:“豫,乐也。” 《荀子•礼论》:“故说豫娩泽,忧戚萃恶,是吉凶忧愉之情发于颜色者也。”注:“豫,乐也。” 《玉篇》:“豫,早也,逆备也。”总言之,豫包大象、安逸、预备、音乐、教化之义。
【观象】:初四互剥(䷖),上以厚下,民物同乐,豫之义也。二五互蹇(䷦),三上互解(䷧),利西南,往得众,以行其师。初五互比(䷇),王用三驱,邑人不诫,是以利建侯也。二上互小过(䷽),豫则易生懈怠,君子思患而豫防之,当无大过矣。豫(䷏)反谦(䷎),谦者,礼也,礼者辨宜,居鬼而从地;豫者,乐也,乐者敦和,率神而从天。礼乐顺天地之诚,达神明之德,隆兴上下之神。豫(䷏)对小畜(䷈),礼乐者,圣人所以劝民者也,及其究竟,则懿文德矣。
【玩辞】:利于封建诸侯及用兵打仗。诸侯安宁,万民和悦,兵师顺从,往而有功,是以利于建侯行师也。建侯之利,柔诸侯,怀远人,行师之利,伐有罪,吊下民,皆出于豫乐之义也。《诗》云:“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利建侯行师之谓也。震动也,坤顺也,动而顺,利益所由生也。震开也,坤国也,开其国,王侯所由建也。震动也,坤众也,动其众,兵师所由行也。
【疏传】:《序卦》曰:“有大而能谦必豫。”谦者,礼也,天地所以有序也。豫者,乐也,万物所以和谐也。礼乐者,天地所以化生万物者也。其义相因,所以相次也。《杂卦》曰:“谦轻而豫怠。”豫乐使人懈怠,君子当小过之时,思患而预防之,迟则生悔,故圣人戒之。
【卦变】:初之四,复(䷗)变豫(䷏),九四主卦,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
彖曰: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师乎?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豫之时义大矣哉!
【疏传】:九四阳刚,居震体,其志在五,群阴应之,上下顺之,坤顺震动,故谓「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据卦体卦德释卦名者也。艮天也,坤地也、顺也,震动也,顺以动,天地弗违,建侯行师亦必顺天应人,故谓「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师乎」,据卦德辞卦彖辞者也。天地顺动,则日月躔度无过错,四时更迭无愆忒,故谓「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言天道之顺动也。圣人法天道,重礼乐教化,轻刑罚讼狱,而民亦悦服,故谓「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言人道之顺动也。子曰:“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此之谓也。柔诸侯,怀远人,伐有罪,吊下民,顺理而动,和乐而从,非豫不能也,故谓「豫之时义大矣哉」,赞顺动之道大也。
易传言时者十一卦,《豫》《遯》《姤》《旅》言时义,欲人之思之也。《坎》《睽》《蹇》言时用,皆非美事,而圣人有时而用之,欲人之别之也。《颐》《大过》《解》《革》言时,皆大事大变,欲人之谨之也。是故,孟子曰:“孔子,圣之时也。”
象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疏传】:先王观法豫卦,制作音乐以崇尚道德,祭祀之时以盛大仪式进献给上帝,配享祖宗。雷者,阴阳相薄而成声也。阴气凝聚,阳气郁结于内,不得其出,则奋击而为雷,即其发也,万物随之挺出,通畅和乐。先王之作乐也,既象其声,又取其义。奋,动也,取象震。先王,前代君王,取象伏乾。殷,盛也,荐上帝,配祖考,盛之至也。荐,进献,取象震。上帝,儒教最高神,天之最尊者,《书》曰:“皇天上帝改厥元子兹大国殷之命。”取象震,《说卦》曰:“帝出乎震。”祖考,祖先,取象艮之宗庙。《诗》云:“祭以清酒,从以騂牡,享于祖考。”
或问:雷出地奋何以有作乐之象?曰:震在坤上,震为竹,坤为地,古人截竹为筒,阴阳各六,长短不一,管口齐平,埋于土中,内装葭莩,布缦密遮,外面筑室。随季节变化,葭莩依次喷出竹筒,形成不同音调。冬至子月黄钟响,大寒丑月大吕响,雨水寅月太簇响,卯月春分夹钟响,辰月谷雨姑洗响,巳月小满仲吕响,午月夏至蕤宾响,未月大暑林钟响,申月处暑夷则响,酉月秋分南吕响,戌月霜降无射响,亥月小雪应钟响。故豫卦取象作乐之事,根源于古代音律学及气候学。
初六:鸣豫,凶。
【玩辞】:自鸣逸乐,凶。阴柔小人,上应九四,受宠于主,不胜其豫,满极其欲,以至形于声鸣,轻浅之甚,必至于凶也。《豫》之初六,即《谦》之上六,《谦》上六应九三,故曰「鸣谦」,《豫》初六应九四,故曰「鸣豫」。鸣谦则吉,鸣豫则凶。
【观象】:鸣,取象震,逸乐之情动于心,而自鸣之声发诸外也。坤小人也,坎贪也,艮欲也,震君主也、发挥也,坤之震,小人得志,纵情贪欲,自鸣其豫,凶之道也。豫(䷏)之震(䷲), 鸣豫之凶,以其志穷,君子戒之,恐惧修省,以和以平,则无丧无得,亦可无咎也。
象曰:初六鸣豫,志穷凶也。
【疏传】:逸乐于初,则损其心志,乐极而生悲。位之在初,时势未穷,豫而且鸣,其志穷矣。穷,极满也。
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
【玩辞】:象巨石一样独立操守,不必终日考量,固守正道吉祥。六二中正,与九四不比、不应,不耽于逸乐,独立自守,其介如石,不可移易,见机而作,审机甚决,避患甚速,是以吉也。《大学》曰:“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六二之谓也。豫卦五阴,凡与九四相应、相比者皆生不利。虽处豫乐之时,却主张生于忧患,反对沉溺安逸。
【观象】:介,独立操守,确乎其不可拔之谓,孟子所谓“不以三公易其介”者是也。取象震之操、艮之守。《楚辞•九辩》云:“独耿介而不随兮,愿慕先圣之遗教。”石,取象艮。终日,取象艮,震反艮,不终日。坤之坎,地水师(䷆),行师之利,何也?悦以劝民,民忘其劳,礼乐者,圣人所以劝也。豫(䷏)之解(䷧),彖曰「利西南」,君子居其平易,以俟天命,不自视高大也。「有所往,夙吉」,速而去之,则「不终日」矣,以其断可识也。
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疏传】:六二中正,具不比不应之德,守之愈坚,去之愈速,不溺逸乐,其道吉也。
六三:盱豫,悔,迟有悔。
【玩辞】:小人得志,易生恨惜,迟缓则必生忧悔。六三失正,亲比九四,不能自立,耽于安逸,易生悔也。迟疑有待,则悔必至矣。
【观象】:盱,张目上望之状,谄媚九四之象,小人得志之貌,取象震之仰望。迟,迟疑,取象艮之止、坎之疑。坤之艮,失其操守,立身虽谦,如不能离豫,悔将生矣。《诗》云:“何斯违斯,莫敢或遑?”此之谓也。豫(䷏)之小过(䷽),盱豫之过也小,倘懈怠安逸,恐大过将至矣。《书》曰:“蓄疑败谋,怠忽荒政。”《豫》而《小过》之谓也。
象曰:盱豫有悔,位不当也。
【疏传】:六三不中不正,近比九四,不能速绝安逸,进退皆悔,故谓「位不当也」。凡卦义吉,得其时位之爻皆吉;卦义不吉,得其时位之爻反凶。此易之例也。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
【玩辞】:乐由此生,大有进益。不相猜忌,朋友会快速聚合。动而众阴顺悦,人心之和豫,由九四而致,是「由豫」之意也。九四主卦,刚应而志行,包容诸柔,以奉六五,是「大有得」之象也。承弱君,任天下,易招疑,惟开诚布公,始无疑虑,得与众柔爻为朋,上下同心,至诚图事,群物依归,故谓「勿疑,朋盍簪」。
【观象】:由,自也,取象艮之始。疑,取象坎。盍,合也,取象艮之止。簪,疾也,取象震之雷。震为诸侯,坤为师,震之坤,利建侯行师,豫之所豫者,是「由豫」之象也。豫(䷏)之坤(䷁),顺以动,动而得其大顺,非独西南得朋,天下皆归之,何疑之有?《诗》云:“於穆清庙,肃雝显相。济济多士,秉文之德。”是知豫之坤者也。
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
【疏传】:刚应而志行,盖由九四以阳刚为群阴所应,故其心志得以大行也。
六五:贞疾,恒不死。
【玩辞】:常有病,久不死。柔居尊位,众不附而处势危,权之所主,众之所归,皆在九四,六五受制于下,常如痼疾之在身,是「贞疾」之象也。战战兢兢,虽失权势,不失君道,任九四主豫之时,仍安亨其功,乃得「恒不死」,所谓生于忧患者也。《书》曰:“王有疾,不豫。”六五之谓也。
【观象】:贞,常也,取象坤。疾,病也,取象坎。震为生,故「恒不死」也。震之兑,动而悦,随时应机,随物应情,执其中道,安享其功,是「恒不死」之象也。豫(䷏)之萃(䷬),师之行也,众之聚也,情伪相杂,易生纷争,必除戎器,戒不虞,思患而预防之。《诗》云:“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维民之章。修尔车马,弓矢戎兵,用戒戎作,用逷蛮方。”言乎豫之萃者也。
象曰:六五贞疾,乘刚也。恒不死,中未亡也。
【疏传】:六五乘刚,为九四所逼,如痼疾在身,执中道而不失尊位。孟子曰:“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常亡。”死于安乐之戒也。
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
【玩辞】:昏聩逸乐,豫终有变,无咎害。上六居穷极之位,执迷不悟,乐极生悲,是「冥豫」之象也。如能迷途知返,未雨绸缪,思患而预防,豫终有变,则无咎矣。是故,冥豫失时而生凶咎,预备有渝则无灾殃,圣人所以终卦义而垂至戒也。
【观象】:冥,昏也,取象坤之迷。成,终也,取象艮之成始成终。渝,变也,取象上六兑位。震之离,雷火丰(䷶),彖曰「勿忧,宜日中」,能去其昏冥,善补其过,勤勉不息,斯无咎矣。豫(䷏)之晋(䷢),冥,晦也;晋,明也。晦而用明,怠而用勤,则成有渝,终得无咎耳。
象曰:冥豫在上,何可长也?
【疏传】:昏冥豫乐,以至于极,不知所止,其可长乎?速渝可也。
【结论】:豫卦之旨,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者也。初六自鸣其豫,是以凶也。六二独立操守,是以吉也。六三盱豫有待,是以有悔。九四由豫勿疑,乃大有得。六五思患预防,贞疾不死。上六豫成有渝,终得无咎。
随(䷐)
随,元亨利贞,无咎。
【释名】:乾坤交道,初生震兑,同出并作,《易》之随也。阝,阜也,取象艮之山。辶,之也,取象震之出。左,佐也,取象巽之辅。月,取象兑之缺。上兑下震,字之隨也。震雷也,兑雨也,雷自地发,雨从天降,自然之随也。震,春也,生也。兑,秋也,杀也。春日嫁娶,秋后问斩,人事之随也。兑,江河也。震,东行也。江河东行,地势之随也。兑,月也。巽,左也。震,行也。七曜左行,天行之随也。震,龙也,当春分之节。兑,泽也,值秋分之气。震出也,巽入也,艮天也。龙之为物,春分出而登于天,秋分入而潜于泽,知时守势,麟虫之随也。二月春分,雷始发声,万物随之而出。八月秋分,雷始收声,万物随之而入。万物与雷出入,感通之随也。 《说文》:“随,从也。” 《广雅》:“随,顺也。”是故随者,随时也,顺从也,感应也,相伴也,合同也,出入也,唱和也,未久也。
【观象】:初四互颐(䷚),随之道,无邪僻,必以正,唯“利贞”,始“无咎”。二五互渐(䷴),女归吉,故存婚嫁之道也。三上互大过(䷛),出入古今,表里阴阳,独立不惧,遁世无闷,行藏以道,从心所欲,唯过物者能之。初五互益(䷩),凡益之道,与时偕行,随时应机,随物应情。二上互咸(䷞),屈阳下阴,以虚受人,物必随从,感通之道也。随(䷐)反对皆蛊(䷑),心随物转,烦恼生起,佛学不外乎易理也。
【玩辞】:大亨通,宜贞固,无灾祸。震一阳息阴,兑两阳息阴,君子道长而小人道消,卦爻皆是阳承阴,阴阳交泰。屈我随物,悦物随我,物我相从,其道则一,故具元亨之德。《庄子•齐物论》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此之谓也。利者义也,贞者正也,正义不明而言随,鲜有不取咎者,此君子之所戒也。按《左传•襄公九年》所载,穆姜欲逃亡,占得艮(䷳)之随(䷐),曰:“有是四德,随而无咎,我皆无之,岂随也哉?”是深得随之大义者也。
【疏传】:《序卦》曰:“豫必有随,故受之以随。”乐生爱,爱生取,心随境转,性从欲动,迷惑由是而生,此所以随次豫,而蛊次随者也。《杂卦》曰:“随则无故也。”故者,旧法陈规也。无故者,不拘泥于旧法陈规,随时应机,随物应情之义也。震更也,巽新也,兑变也,《系辞》曰:“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庄子•天运》曰:“变化齐一,不主故常。”皆谓此也。
【卦变】:初之上,否(䷋)变随(䷐),初九主卦,象曰:「出门交有功,不失也。」
彖曰:随,刚来而下柔,动而说,随。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时。随时之义大矣哉!
【疏传】:震体刚而性动,兑体柔而性说,刚承柔,贵下贱,尊接卑,阳唱阴和,物所以顺从,故谓「随,刚来而下柔,动而说,随」,据卦体与卦德释卦名者也。按卦变说,初之上,否(䷋)变随(䷐),亦「刚来而下柔」者也。春生秋收,随时应机,随物应情,知几权变,道之大者也,故谓「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时。」元亨则通于天下而无不宜,利贞则应于事物而无不合,故谓「随时之义大矣哉。」
《易经证释》曰:“随以随时为大,时以成用为本,用以及时为先。不关于事者,不足名用。不见于用者,不足名时。不合于道者,不足名德。德也,时也,用也,事也,一以致之,曰随时。随时者,以人顺天,以事依时之谓也。”
象曰: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疏传】:泽中有雷,隐而不发之象,有其时也。君子法之,昼则自强不息,夜则安然休憩,起居随时,动静不失其宜,行藏不违其道。盖日出而作,日中而食,日入而息,人之常也。人道不得背乎天时,随时以生息。一人随时,一事随时,一物随时,一国随时,一日随时,推之天下万世皆随时,则随之道成,而随之用见矣。晦,暗也,取象坤之迷。宴,安也。息,休也。宴息取象艮之止。
初九:官有渝,贞吉。出门交有功。
【玩辞】:主事而能权变,正固吉祥。出门与人交往,当有众随之功。初九阳刚,屈己处下,虚以受人,众必从之,故主随之常者也。初四敌应,无所偏系,既有所随,则变其常志,唯正是从,吉之道也。又出门以交,随不以私,则有功矣。可随则随,是所执之志能权变也。 《说文》曰:“渝,变污也。”
【观象】:官,治众而为主也,以长子主器,故取象震。渝,变也,金曰从革,从革即变化,故取象兑。巽主行权,亦渝变之象。兑偏自然,巽重权舆。交,往来,震为出,巽为入,故取象震巽。震出也,艮门也,坤众也,巽从也,出门以交,众人从之;震动也,坤顺也,震之坤,雷地豫(䷏),屈己悦物,物必随之。人从物随,故曰「出门交有功」。守常虑变,精诚所交,人物乃聚,聚之以正,事功乃见,是故随(䷐)而萃(䷬),君子之所贵也。
象曰:官有渝,从正吉也。出门交有功,不失也。
【疏传】:初九主卦,不当随人,然事有常变,既因随而生变,渝变得正,则随道之当然也。初九居有为之时,苟不违随道,则功业可建,其出门之交,非交之以私,故不失其正而有其功也。
六二:系小子,失丈夫。
【玩辞】:牵系小子,失去丈夫。以六二乘初九,故初九谓小子。以六二应九五,故九五谓丈夫。随卦大义,重比轻应,二比于初,故系之。二应五,遇六三之妒,虽应难和,故失之。柔之为道,不能自立,常亲系于所近者,舍应取比,故曰「系小子,失丈夫」,不识大体如此,其吝不假言矣。
【观象】:系,牵挂,取象巽之绳。震之兑,雷泽归妹(䷵),爻曰:「眇能视,利幽人之贞。」因小而失大,妇人之见也。饮食男女,所以养小体者也。仁义礼智,所以养大体者也。养其小体,失其大体,正孟子所谓不知义者。是故随(䷐)而兑(䷹),系小子,失丈夫,君子之所戒也。
象曰:系小子,弗兼与也。
【疏传】:系小子,失丈夫,无兼得之全。盖人之所随,得正则去邪,近非则远是,既重亲比,必失应和,不能兼得也。
六三:系丈夫,失小子。随有求得,利居贞。
【玩辞】:牵系丈夫,失去小子。随而有求,则有所得,宜安居正固。以六三承九四,故九四谓丈夫。三四亲比,舍初从上,得随之宜也。阴随阳谓得,三四俱无应,近比相随,又求之以正,故有求必得矣。三四相随而非以其正,故圣人训诫之曰「利居贞」。
【观象】:巽为从,艮为求,六三执巽艮共爻,艮为手,巽为钱,艮承巽,是「随有求得」之象。震雷也,离电也,巽风也,兑雨也,雷电皆至,风雨同济,震之离,承巽兑,亦「随有求得」之象。难全其体,则必有所系,去故取新之要,在重大体、轻失小体,随(䷐)而革(䷰),君子所以存义也。 《诗》云:“将予就之,继犹判涣。”可谓随而无系又全其体用者也。
象曰:系丈夫,志舍下也。
【疏传】:既随于上,则是其志舍下而不从也。舍卑取尊,去暗就明,随之善者矣。志,心志,取象巽之思。
九四:随有获,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玩辞】:随而有所得,其占凶险。若孚信以执随道,用此明功,亦当无咎。四据三,三从之,得巽顺之资,值和悦之体,故曰「随有获」也。九四以阳刚之才,失其正体,居于君侧,多忧多惧,苟贪有获之功,恐生僭越之嫌,其道危而其占凶矣。唯孚诚积乎心,行藏合乎道,明德昭乎远,则“尔卜尔筮,体无咎言”矣。初九贞吉,九四贞凶免咎,皆以其能权变故。
【观象】:艮为手,承巽为财,变坤为资,资财在手,是「随有获」之象。艮之坤主信,震类途,震承艮坤,是「有孚在道」之象。兑之坎,泽水困(䷮),困于金车,其占凶也。凶而无咎,困而不穷,唯大人能之,以其大德昭明乎外,而大道无间乎心之故也。随(䷐)而屯(䷂),屯其膏泽则贞凶,以其不能厚生故也;有孚明道则无咎,以其能正德故也。
【典故】:伊尹、周公、孔明、郭子仪以之。
象曰:随有获,其义凶也。有孚在道,明功也。
【疏传】:九四人臣极贵,随而有获,恐犯君威,必有凶咎之理也。苟孚信而不失随道,昭明其德,以生其功,而免于咎也。
九五:孚于嘉,吉。
【玩辞】:取信于善,吉祥。九五人君,正位居体以临天下,乘时应节以御四方,上孚于天,下孚于地,中孚于人,至诚而乐从天下之善者也。孚,诚也。嘉,善也。
【观象】:兑悦也,震动也,震承兑,动而悦,兑之震,悦而动,能以孚诚之意感动天下者,天下亦以嘉善之心随之。是故,随(䷐)而震(䷲),圣人所以感通万世,而教化万民者也。
象曰:孚于嘉吉,位正中也。
【疏传】:位正者德必正,时中者道必中。九五居尊,九四辅之,六二应之,上六系之,其孚于嘉者,皆以中正之时位也。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九五之谓也。
上六:拘系之,乃从维之,王用亨于西山。
【玩辞】:拘系他,如同用绳子捆绑起来,紧密拥戴他,如同追随君王去西山祭祀。上六居《随》之极,随之固结而不可解者也。九五孚于嘉,集众善于一身,而得上六之拘系从维。 《礼记•中庸》曰:“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此之谓也。昔者周文王之祖古公亶父为避狄之难,去豳来岐,豳人老稚扶携以随之如归市,当此爻也。亨,祭献,同享,取象三上互大过(䷛),凡遇此四爻,皆有祭祀之取象。兑为酒,巽为白茅,巽承兑,藉用白茅,正是缩酒降神之象。
【观象】:拘,止也,取象艮之性。维,系也,取象巽之绳。艮巽承乘,故曰「拘系之,乃从维之」。 《诗》曰:“将予就之,继犹判涣。”上六之谓也。兑居西,艮象山,震主器,乾类王,兑之乾,乘艮震,是「王用享于西山」之象也。随善吉,从恶凶,随时通,违时滞,随(䷐)而无妄(䷘),文王大德,拘系之眚,亦未之有避也。非谓文王不能随时,是时不与文王矣。
象曰:拘系之,上穷也。
【疏传】:随道大成,无故已极,有事生蛊,其道穷矣。上六爻辞接引蛊(䷑)“先甲三日,后甲三日”之卦辞,如同师(䷆)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接引比(䷇)“建万国,亲诸侯”之象。
【结论】:初九有渝而不失其正,随道吉者也。六二有系而不免于私,随道吝者也。六三有得而利居贞,志舍卑下也。九四有孚而昭明随道,终免于咎也。九五孚于嘉善,随道吉者也。上六拘系从维,随道大成而穷者也。
蛊(䷑)
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释名】:否(䷋)互蛊(䷑),乾坤不交而生艮巽,艮巽皆阴阳不交而阴消阳之体,艮阳据巽阴亦是阴阳不交之象,阴阳不交则隔绝,阴消阳则弊乱,巽一阴消阳,艮两阴消阳,绝之逾久,弊之逾积,故久绝不通而弊乱日积者,蛊之卦也。巽者,风也。虫者,風之精也。巽虫也、败也,震生也,艮覆器也,器中生虫,而物败者,蠱之字也。风者,流通气候,交易寒暑,所以生发万物者也。艮者,山也,止也,所以涵养万物者也。以风入山中,闭塞不通,遇阻而回,摧败山木,物皆挠乱,故风落山者,蛊之象也。以巽长女,艮少男,长女下承少男,意乱情迷,故女惑男者,蛊之事也。 《通志•六书略》曰:“造蛊之法,以百虫置皿中,俾相啖食,其存者为蛊。”艮三也,巽虫也,兑口也,震器也,三虫同器相食,蛊之物也。艮类狗,狗三月生,故艮数三也。居尊者刚止于上而不能下济,履卑者柔入于下而不能上接,上逾高而逾亢,下逾卑而逾微,日积日败,渐积渐坏,百弊生矣,万事堕矣,君臣民物久绝,世风败坏而不可救药者,蛊之时也。杨雄《太玄经》:“关其门户,用止狂蛊。”注:蛊,淫邪。刘勰《灭惑论》:“糜费产业,蛊惑士女。”注:蛊,诱惑。范晔《后汉书•清何王庆传》:“因诬言欲作蛊道祝诅,以菟为厌胜之术。”注:蛊,诅咒。 左丘明《左传•宣公八年》:“晋胥克有蛊疾,郤缺为政。”注:蛊,痼疾。 《左传•昭公六年》:“谷之飞,亦为蛊。” 许慎《说文》:“腹中虫也”又“晦淫之所生也”。是故蛊者,腐败也,弊乱也,雍滞也,久绝也,迷惑也,祸患也,毒物也,病菌也,蛀虫也,寄生也,淫邪也、诅咒也、痼疾也,整饬也,治理也。
【观象】:初四互大过(䷛),四阳入两阴,雍塞不通,蛊之所由生也。二五互归妹(䷵),天地不交,万物不兴,日渐积滞,蛊之世也。三上互颐(䷚),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休养生息,各正性命,俯仰合于天心,此治蛊之道矣。初五互恒(䷟),弊乱之生也,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是故,积滞者致蛊之一事也,久绝者致蛊之又一事也。二上互损(䷨),祸乱之生也,必起于贪嗔,贪则取顺,嗔则恶逆,心随境转,身蛊生矣。不事王侯所以戒其贪也,高尚其事所以除其嗔也。是故,惩忿窒欲,君子所以治身蛊也。
【玩辞】:大亨通,利于济渡险难。事前防闲,事后省察。蛊者,乱之极也。否极泰来,乱久复治,治世之才必应运而生,足以济险难而致元亨矣。盖弊乱之世,唯励精图治,选贤与能,方能平章百姓,协和万邦,犹用车马以驰骋,用舟揖以济渡,故曰「蛊,元亨,利涉大川」也。《书》曰:“若涉大川,用汝作舟揖。”此之谓也。杜甫《别蔡十四著作》诗云:“天地则疮痍,朝廷多正臣。异才复间出,周道日惟新。”正臣异才,所以治蛊乱而致元亨者也。事之未始,推其将然,而思患豫防,事之既终,究其已然,而鉴其辙迹,故曰「先甲三日,后甲三日」也。先甲三日,原其始也。后甲三日,要其终也。先甲三日是存养的功夫,后甲三日是省察的功夫。《大学》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此之谓也。甲者,物之本末、事之始终、时之先后者也。先甲防闲,后甲省察,皆取象艮之止观。
【疏传】:《序卦》曰:“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蛊,蛊者事也。”蛊(䷑)之反对皆随(䷐),以喜随人,善恶不分,正邪不辨,蔽于智慧,纵于情欲,工于趋避,苟合是先,君子所羞,志土所耻,名曰诡随,而蛊事将至矣。《诗》云:“无纵诡随,以谨缱绻。”蛊次随之谓也。事,变故。物乱固有事也,而治乱亦为事也。贾谊《过秦论》:“延及孝文王、 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杂卦》:“蛊则饬也。”弊乱既久,必复于治也。饬,治理。 《战国策》:“齐魏得地葆利,而详事下吏。”注:事,治也。 《序卦》讲致蛊之由, 《杂卦》论治蛊之义。李光地曰:“易中更改之卦莫大乎革,其次蛊,其次巽。”切其要者也。
【卦变】:初之上,泰(䷊)变蛊(䷑),上九主卦,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入世可以治一身之蛊,出世可以万世之蛊,足为天下所效法。
彖曰:蛊,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蛊,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也。
【疏传】:艮阳刚而止于上,巽柔顺而逊于下,巽而止,所以致蛊之事者,故曰「蛊,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据卦体与卦德释卦名者也。按卦变说,泰(䷊)变蛊(䷑),初之上,亦「刚上而柔下」也。男虽少而居上,女虽长而处下,尊卑得正,上下顺理,治蛊之道者,故曰「蛊,元亨而天下治也。」天下弊乱既久,大宜涉艰险以往而济渡之,不可处之于无事之域,故曰「利涉大川,往有事也。」乱之终,治之始,终则有始,始终不懈,德日明,业日新,天运使然,人道法之,故曰「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也。」天行者,天道也。 《阴符经》曰:“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观天之道,即先甲三日之谓也。执天之行,即后甲三日之谓也。
象曰: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疏传】:君子法山下有风之象,振奋民心,涵养道德。上艮下巽,山下有风,风能发育万物,山能涵养万物,故有振育万物之象。巽而止,上轻慢而下萎靡,致蛊之病也。振民所以治下之萎靡,育德所以治上之轻慢,非育德不足以振民,非振民不足以育德,此所以治蛊之道者也。振民即作新民,育德明明德,振民育德亦《大学》之纲领也。文子曰:“流水之不腐,以其逝故也。户枢之不蠹,以其运故也。”亦言振育之道也。初之上,泰(䷊)变蛊(䷑),德取象乾,民取象坤,振育取象震。
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
【玩辞】:治理父辈积弊,有子如此,则置父于无咎之地,虽危而终吉。后天艮与先天乾同舍西北,先天巽与后天坤同舍西南。又按卦变说,蛊(䷑)自泰(䷊)变。是故,蛊卦前五爻皆以父母立意,而上九以王侯取象。苏轼曰:“器久不用而虫生之谓之蛊,人久宴溺而疾生之谓之蛊,天下久安无为而弊生之谓之蛊。蛊之灾,非一日之故也,必世而后见,故爻皆以父子言之。”是深得象意者也。初爻积弊未深而蛊易治,其子能整饬,则其父无咎,心怀惕厉,勤勉从事,则得终吉也。马通伯曰:“春秋之法,先君不正其终,嗣君不书即位,此干蛊大义。”干,干预、治理,破中有立谓之干,言有所作为,而致其功用也。《文言》曰:“贞固足以干事。”此之谓也。考,过世之父。 《尔雅》:“父为考” 《礼记•曲礼》:“生曰父,死曰考。”
【观象】:二上互损(䷨),初六承之,无损则益,故曰「有子考无咎」。巽之乾,风天小畜(䷈),爻曰「复自道,何其咎」,干父之蛊,令归正道,文德懿于内,教化行于外,故无咎而终吉也。巽动而交乾,乾干于内,蛊止于外,蛊(䷑)而大畜(䷙),孝子之于父也,识前言,彰往行,善畜其德,善继其志,善述其事,故曰「意承考也」。
象曰:干父之蛊,意承考也。
【疏传】:贤善之子整饬父亲之积弊,不承其事而承其意,此善继父之志者也。董仲舒《春秋繁露》曰:“事父者承意,事君者仪志。”此之谓也。
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
【玩辞】:治理母亲遗留之积弊,当委曲变通,不能径情直行。九二阳刚,上应六五,故以子干母之蛊立象。九二值兑和巽顺之体,行干母蛊之事,以巽顺而得中道,亦善于蛊者也。不可贞者,不可以固守陈规,不可以固执己见,深戒过犹不及者也。黄道周曰:“外事尚刚,内事尚柔。”深得九二之大义也。干父之蛊是戡一国之乱,干母之蛊是除一家之弊,不事王侯是治一身之蛊。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此之谓也。狄仁杰曲事武则天而迎请中宗复位者,当此爻也。
【观象】:巽之艮,风山渐(䷴),一家善俗,则一国善俗,居贤德而善俗,君子之事也。蛊(䷑)而艮(䷳),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犹言不可贞也。《诗》云:“鳲鸠在桑,其子在棘。淑人君子,其仪不忒。”此之谓也。
象曰:干母之蛊,得中道也。
【疏传】:治理母亲之积弊,需用中道,过犹不及,此善干母蛊者也。
九三:干父之蛊,小有悔,无大咎。
【玩辞】:治理父亲遗留之积弊,虽有小忧虞,而终无大咎。九三之蛊,积弊渐深,九三之才,重刚不中,以重刚不中之才治积弊渐深之蛊,恐失于太过,故曰「小有悔」也。九三正位居体,上亲六四,足济其刚,又居巽兑之体,不失和顺之性,不独坚强之才,勤勉惕厉以事之,故终「无大咎」矣。
【观象】:巽之坎,风水涣(䷺),人心涣散,蛊日深矣,彖曰「王假有庙,利涉大川」者,勤勉以感格祖先,惕厉以济渡险难,如此则「小有悔」,而「无大咎」矣。果行育德,君子所以正蒙之事也,正于天良纯真,未染杂尘之时。振民育德,大人所以治蛊之事也,治于人心不古,已成积弊之世。正蒙之事,先甲三日,以原其始。治蛊之事,后甲三日,以要其终。是故,蛊(䷑)而蒙(䷃),圣人所以涵养道德而化育万民之事也。
象曰:干父之蛊,终无咎也。
【疏传】:九三重刚,与柔有情,刚柔相须,宽严相济,犹不失治蛊之正道,虽历艰险、犯忧虞,其终能免咎也。
六四:裕父之蛊,往见吝。
【玩辞】:宽容放纵父亲遗留之积弊,长此以往,蛊将益甚,其道吝也。六四过中,积弊已深,柔居阴位,不能有为,故为宽裕以处其父事者也。 《书》曰:“乃有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暂遇奸宄,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是不裕蛊者也。
【观象】:裕,放纵,取象巽之优柔、艮之懈怠。艮之离,山火贲(䷕),治乱复正,流于文饰,不及根本,是「裕父之蛊」也。蛊(䷑)而鼎(䷱),爻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六四之往,往未得也,其吝有如此者。
象曰:裕父之蛊,往未得也。
【疏传】:以六四阴柔之才,守寻常、居宽裕尚可,欲有所往,则未得也,加其所任,则不胜矣。不胜而往,其吝可知。
六五:干父之蛊,用誉。
【玩辞】:治理父亲遗留之积弊,体亲之誉,全父之德,斯善治蛊而致元亨者也。六五居中,善用其柔,下应能臣,内外相得,以之干蛊,则可以为善继而成令誉也。
【观象】:艮之巽,山风蛊(䷑),蛊乱非善始,巽革能善终,蛊(䷑)而巽(䷸),无初有终,后甲省察而有所更改者也。先庚三日,后庚三日,治蛊除弊可不慎乎?盖治蛊之道,莫若于无蛊,先甲三日,敬事于始,令蛊不生。后甲三日,慎终如始,治蛊复道。《左传•昭公五年》曰:“敬始而终,终无不复。”此之谓也。先庚三日,后庚三日,皆蛊之已生而为之补救也。
象曰:干父用誉,承以德也。
【疏传】:六五履居尊位,行大中之哉,不承父以事,而承父以德,能以令名掩前人之蛊者也。 《诗》曰:“媚兹一人,应侯顺德。永言孝思,昭哉嗣服。”此之谓也。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玩辞】:置身世外,令其德行高尚。上九居蛊之终,下无系应,居无所事之地,逍遥于造化之外者也。抱道退藏,可以被褐怀玉,治一身之蛊。为政出仕,可以衮冕执玉,治万世之蛊。知几存义,其体用心迹足以为天下式,而非放情外物者可以托矣。邵子曰:“安得淳厚又秀慧,与之共话天下事。”上九能之也。
【观象】:艮之坤,山地剥(䷖),敦厚精质,抱道守中,硕果不食,圣之清者也。孟子曰:“当纣之时,居北海之滨,以待天下之清也。”伯夷当此爻也。蛊之元亨则有事有也,以山风败木,故有闭塞矣。升之元亨则无事也,以地中生木,故无雍滞矣。是故,蛊(䷑)而升(䷭),以有事行无事,以无为成有为,唯大人能之。 《诗》曰“出自北门,忧心殷殷。”其有事者也。而曰“退食自公,委蛇委蛇。”其无事者也。
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则也。
【疏传】:上九处无事之地,不为物累,不臣事于王侯,进退由道,行藏随时,唯贤者能之,其所存之志,可为万世法则也。 《礼记•儒行》曰:“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慎静而尚宽,强毅以与人。”上九之谓也。
【结论】:初六干蛊终吉,得中道也。九二干蛊尚柔,不可贞也。九三有悔无咎,凶趋吉也。六四裕蛊见吝,吉趋凶也。六五干蛊用誉,承以德也。上九不事王侯,志可则也。初至于五,蛊之有事者也,不言君臣而言父子,盖臣于君事,犹子于父事也。上九蛊之无事者也,独言不事王侯,盖君臣以义合也。
临(䷒)
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
【释名】:先天坤与后天坎同宫,后天兑与先天坎同宫,坤兑通于坎。后天坤与先天巽同宫,先天兑与后天巽同宫,坤兑通于巽。后天坤与婴儿兑同舍西南,坤兑通达相遇,临之卦也。坤,众人也,臣民也,品物也,人立于右,俯身视物,臨之字也。金文字形,器置左下,人立之右,俯身视物,是临之字形,有主客揖让之象,俯视监临之义。《诗》云:“上帝临女,无贰尔心。”正俯视监临之义也。人以君为尊,君御臣,臣治民,民兴物,物制用,是故尊卑有等,上下有位,先后有序,各安其位而不相夺,临之事也。二阳息阴,大临小也。坤立秋,兑仲秋,兑承坤,后临先也。乾天,坤地,乾伏坤,尊临卑也。坤地,兑泽,坤乘兑,上临下也。《说文》曰:“临,监临也。” 《尔雅》曰:“临,视也。”是故临者,面对也,时逢也,相遇也,即将也,到达也,逼迫也,攻击也,统治也,治理也,视察也,监督也,支配也,亲密也,亲历也,亲为也。
【观象】:初四互归妹(䷵),男临女,长临幼,上临下,尊临卑,夫临妻,君临臣,临之体也。二五、二上互复(䷗),一阳复来,见天地扶抑之心,两阳咸临,体元亨利贞之道。三上互坤(䷁),坤民众也,思虑也,广大也,临民莅众,教思无穷,保民无疆,临之用也。初五互临(䷒),临中有临,故曰「咸临,贞吉」也。临(䷒)反观(䷓),四阴消阳,夏历八月,故曰「至于八月有凶」也。临者,居上视下,包监督临视之象。观者,处下视上,含瞻仰止观之义。是故,反体之于物象也,象同而形异。临(䷒)对遁(䷠),二阴消阳,夏历六月,周历八月,亦「至于八月有凶」矣。是故,反体既深,对体犹妙,皆象否定者也。
【玩辞】:大亨通,宜守正,八月或有凶事。两阳迫阴,君子道长,故全元亨利贞之德也。盛极必衰,治久复乱,遁(䷠)值周历八月,两阳尽消,故曰「至于八月有凶」,圣人存未中之戒也。若思患而预防之,则其凶或可免矣。盖思危则安,思乱则治,思衰则兴,思亡则存,古今一也。在否(䷋)则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也。复(䷗)曰「七日来复」,临(䷒)曰「八月有凶」,盖日主阳,七者少阳之数,阳气方生者也;月主阴,八者少阴之数,阴气方生者也。是故,言阴之将来曰「八月」,言阳将至曰「七日」。
【疏传】:《序卦》曰:“有事然后可大,故受之以临,临者大也。”盖蛊之既治,则尊卑有等,尊卑有等,则扶阳抑阴,上临下,大临小,此临所以次蛊也。观临(䷒)之体,二阳息阴,刚浸而长,阳大阴小,故曰「临者大也」。 《杂卦》曰:“临观之义,或予或求。”以震辟震名之曰临(䷒),大震之体,舍予之象也。以艮辟艮名之曰观(䷓),大艮之体,欲求之象也。是故,反体之于心象,性异情殊而不同也。
【卦变】:二阳息阴,复(䷗)变临(䷒),六五主卦,大君之宜,所以临民莅众之道也。
彖曰:临,刚浸而长,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疏传】:二阳息阴,阳气渐长,兑德说,坤德顺,九二居中,上应六五,故曰「临,刚浸而长,说而顺,刚中而应」,据卦体及卦德释卦名者也。浸者,渐也。天主阳,地主阴,阳息法天道,阴消则地道,故曰「大亨以正,天之道也」,所以释断辞者也。天道循环,与时消息,久盛必衰,八月之时,二阴消阳,阳道尽矣,故曰「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所以释象辞者也。
象曰: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疏传】:君子法泽上有地之象,教化百姓,至诚无息,如泽之深也;保育民众,广被无边,如地之厚也。孟子曰:“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此之谓也。教,取象兑之言。思,取象坤之土。容,包也,取象坤之布。保,育也,取象震之生。无穷、无疆,取象坤之博厚。
初九:咸临,贞吉。
【玩辞】:感化以临,得正吉祥。咸,感也,无心之感谓之咸。阳长之时,初感动四,四应和初,「咸临」者也。一说咸,悉也,同也,以二阳并至立象。一说咸,速也,动必有感,感必有应,感应之道,不疾而速,不行而至。《说文》曰:“咸,皆也,悉也。” 《诗》云:“敦商之旅,克咸厥功。”注:咸,同也。初九阳刚,正位居体,上应六四,阳动阴感,阳唱阴和,故曰「贞吉」也。按:易之例,初上多言义不言位,初九属特例。
【观象】:兑之坎,泽水困(䷮),困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大人乎?是故,阳纪天心,而能尽大人之用矣。地能容泽,泽能畜水,犹天子君临,而臣民随之如归市。是故,临(䷒)而师(䷆),容民畜众,以为教思,皆大人之志行正者也。
象曰:咸临贞吉,志行正也。
【疏传】:以大临小,以尊临柔,则阴随阳化,柔因刚易,出无邪私,行非委曲,得气数之正者,故曰「志行正也」。志,坤象。行,震象。正,释贞。
九二:咸临,吉无不利。
【玩辞】:感化以临,吉无不利。九二阳刚居中,上应六五,感化以临,故曰「咸临」。刚中而应,刚浸而长,其道渐兴,其志渐行,其所施为「吉无不利」也。
【观象】:兑之震,泽雷随(䷐),九二贤者,得位乘时,雄顾四方,君临天下,臣民随之如归市,其所临「吉无不利」矣。临者,治之事也。复者,德之本也。《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临(䷒)而复(䷗)之谓也。
象曰:咸临,吉无不利,未顺命也。
【疏传】:二阳咸临,大亨以正,顺乎天道,修夫德行,非顺乎上命者也。《诗》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此之谓也。坤德顺,巽主命,兑反巽,故曰「未顺命」。
六三: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
【玩辞】:甘美以临,无所利。然能忧而改之,则无咎矣。六三阴柔失正,乘刚据阳,甘美临人,凡有所甘者,必失其德,致外荒其事,内辱其身,无所利也。既知危惧而忧惕,若能居敬而行简,刻苦自励,不耽于甘美,则无咎也。盖临卦以阳临阴为本,阳临阴以道义言,阴临阳以势位言。
【观象】:甘,取象艮位坤体。兑之乾,泽天夬(䷪),甘美以临,或生壮頄之凶,若外遇雨而濡其衣,内怀忧而修其德,则咎不长矣。临(䷒)而泰(䷊),刚浸而长,三阳开泰,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所以临民畜众之道也。然爻辞仍存「艰贞无咎」之戒,圣人忧天下来世之心,其至矣。
象曰:甘临,位不当也。既忧之,咎不长也。
【疏传】:六三失位、乘刚、故应,故曰「位不当」,借爻位以明时位者也。若能知其忧患,感刚动而化阳,则咎不可长,以至于无咎。
六四:至临,无咎。
【玩辞】:亲临,无咎。六四正位,下应初九,居坤兑之交,所处最当,所临最亲,是以无咎也。
【观象】:至,到也,震象。六四乘复(䷗),坤之震,参伍亦复(䷗),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复见天心,临之至也。雷动于天,雨降于地,德泽被物,无不承恩,临(䷒)而归妹(䷵),天心降,帝德修,诸侯怀,远人化,何咎之有哉?
象曰:至临无咎,位当也。
【疏传】:守柔处阴,近君居正,大德者必受命,与初相应,屈己下贤,以其位之当,故无咎也。
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
【玩辞】:智慧以临,君王仁以治民,义以理政,吉祥。持柔居中,下应九二,知人善任,不劳而治,大君之宜而以知临下者,是以其道吉也。《中庸》曰:“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 《诗》云:“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皆六五之谓也。
【观象】:知,智也,坎位。宜,当然,震仁兑义。坤之坎,地水师(䷆),容民畜众,教思无穷,保民无疆,皆大君之所宜也。临(䷒)而节(䷻),当教思之时,制数度,议德行,戒苦忧时,不失大君之宜也。 《管子•禁藏》曰:“圣人之制事也,能节宫室、适车舆以实藏,则国必富、位必尊。”此大君之宜,而吉之道也。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
【疏传】:六五柔中,九二刚中,刚柔相应,气类相求,君臣道合,共任天下,制大君之宜,事知临之功,盖以行其中德故也。 《书》曰:“王懋昭大德,建中于民,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垂裕后昆。”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
上六:敦临,吉无咎。
【玩辞】:敦厚以临,吉而无咎。上六处临极,居坤终,怀厚德,存诚意,敦朴笃实,无过不及,吉而无咎,能成临之功,全临之德者也。《书》曰:“慎乃俭德,惟怀永固。”敦临之谓也。
【观象】:敦,厚也,坤土象。坤之艮,地山谦(䷎),居山之高,临渊之深,而不以自高,不以人卑,敦厚以临,吉而无咎,理势自然也。八月有凶,消不久也。二簋之用,行亨道也。临(䷒)而损(䷨),以不久之时,行亨通之道,非敦厚以临者,天下谁能与于此。
象曰:敦临之吉,志在内也。
【疏传】:处临之终,而心存厚道,是教思无穷,容保无疆者也。德厚则物无不载,道久而无化不成,志顺刚阳而笃实,其吉可知也。
【总结】:初九咸临速应,以刚行正,临之「贞吉」者也。九二两阳并至,刚中应五,临之「无不利」者也。六三失正丧德,以柔临刚,临之「无攸利」者也。六四正位居体,守柔应刚,临之「无咎」者也。六五持柔行中,虚己任贤,临之「吉」者也。上六敦厚笃实,无过不及,临之「吉无咎」者也。高岛曰:“咸者临之速也,甘者临之贼也,至者临之诚也,知者临之明也,敦者临之久也。咸临见其德之能感,甘临见其性之过柔,至临见其位之得当,知临见其道之克明,敦临见其志之笃厚。”诚得临之大义者也。
本帖最后由 明月笑笑 于 2014-4-17 00:09 编辑
观(䷓)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 【释名】:巽,鹳鸟也。艮,瞻仰也。艮承巽,是觀之字也。观,雚声,见义。雚,鹳鸟也。巽鹳也,艮观也,坤众也,反复审视鹳鸟,是观之义也。观通“鹳”,鹳者审时察变之禽也,观鹳之俯仰而察天时气象之变常。《禽经》曰:“鹳仰鸣则晴,俯鸣则阴。”又“鹳生三子,一为鹤,巽极成震,阴变为阳,震为鹤,巽为鹳。” 观通“阙”,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张示法令之所。《尔雅·释宫》:“观谓之阙。”郭璞引孙炎注:“宫门双阙,旧章悬焉,使民观之,因谓之观。”观之名盖取观体两艮之象,艮居鬼门,象宫阙,地上生木,而为鬼神之宫阙者,天子宗庙之象也。巽主木,坤象地,木生于地,物大能视,是观之象也。巽风也,坤地也、众也、物也,风行于地,万物靡不被之。巽教也,艮时也,坤民也,教行于时,万民莫不化之。风行于地,教行于时,王化天下,德被四方,是观之事也。总而言之,观者,仪表也,瞻仰也,审视也,示范也,显示也,观法也,止观也,觉照也,宗庙也,宫阙也。【观象】:巽覆水、洁也,艮手也,坤双也,双手掬水,盥洗示敬之象。巽鸡也,艮手也,坤虚也,手中无牲,故曰「不荐」。艮坤皆土,性信情诚,故曰「有孚」。巽宾也,宾敬也,艮居也,寅宾居敬,故曰「颙若」。初四互坤(䷁),所受必众,所行必远,所化必广,斯谓教化之事也。二五、初五互剥(䷖),损人欲,见天理,诚反观自省之要也。概为学日益,《大畜》用之矣。为道日损,《剥》体之矣。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大畜》之《泰》见之矣。三上互渐(䷴),居贤德善俗,君子身道设教者也。观民省方,圣人神道设教者也。二上互观(䷓),外观于物,物无其物,内观于心,心无其心,观而复观之,圣人所以存心养性,观照五蕴皆空者也。观(䷓)反谓临(䷒),居上视下谓之临,处下视上谓之观,临观皆具照见之义,临持慢心,观存敬意。是故同中存异,反体之要也。观有艮象,临具震形,推之则艮震亦有观瞻之象也。观(䷓)对谓大壮(䷡),非礼弗履,所以克己而修其身;观民省方,所以复礼而化天下。是故圣人之身亦天下之式,专以一身任天下之重,圣人之能事也。管子曰:“人者,身之本也。身者,治之本也。”此之谓也。【玩辞】:洗手示敬尚未祭献牺牲,庄严恭敬之仪表,令民众感化,群生瞻仰。 《中庸》曰:“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诗》云:“奏假无言,时靡有争。”又“颙颙昂昂,如圭如璋。”皆此之谓也。王弼曰:王道之可观者,莫盛乎宗庙。宗庙之可观者,莫盛乎盥也。至荐简略,不足复观,故「盥而不荐」也。孔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亦亦此也。王弼曰:王道之可观者,莫盛乎宗庙。宗庙之可观者,莫盛乎盥也。至荐简略,不足复观,故「盥而不荐」也。孔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彖辞讲祭祀宗庙之事,祭祀之礼,祭主(君王或长子储君)首先要盥手示敬,其次是灌地缩酒,最后是荐生降神。盥手为祭祀之始,祭要持至诚至敬之心,孔子谓:“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荐生仪式相对简化,观(guàn),示范,有以示人,而为人所仰也。 《说文》:“观,谛视也。”《广雅》:“观,视也。”盥(guàn),将祭而洁手也,巽象。《论衡·讥日》:“洗去足垢,盥去手垢,浴去身垢。”荐,荐享,奉酒食以祭也,艮象。颙(yóng),传说中之鸟名,其四目善观,出则天下大旱。颙,敬慕。若,样子,巽象。【疏传】:《序卦》曰“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临以治众,人道立焉;观以化民,神道设焉。祭祀者,其在君子,以为人道也;其在百姓,以为鬼事也。人道为体,神道为用,体立则用行,此《观》所以次《临》也。《左传·桓公六年》季梁曰:“民,神之主也,是以圣人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左传·庄公三十二年》史嚣曰:“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依人而行。”皆谓此者也。 《杂卦》曰:“临观之义,或予或求。”阳长则有余,有余则多与,阴消则不足,不足则多求。以临阳息而观阴消,故临有余,而观不足也。临有震体,震主布施,以其阳长故也。观具艮体,艮主欲求,亦以其阴长故也。故震施生,而艮求生也。【卦变】:四阴消阳,否(䷋)变观(䷓),卦以观示为义,据九五为主也;爻以观瞻为义,皆观乎九五也。人不自观,遂不知性,不知道,不知神。君子反观内省,勿自欺也。故曰「观我生,君子无咎」也。彖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疏传】:二阳居尊,坤德顺,巽德逊,九五主卦,居中履正,上观天道,下观民情,自观我心,故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据卦体、卦德解释卦名者也。民众观瞻祭祀,被祭主盥手示敬之至诚所感化,庄严仰望,故曰「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下观而化也」。下者,坤也,民也,众也。圣人观察天道,见天之运行默默不语,四时无差错,不言而信,故曰「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此昊天观示之道,而圣人法之矣。圣人体天道运行默而成之,不言而信之妙,上观于神道,则知考成之功,推化于天下,则见咸服之效,显道神德行,无形无迹而成教天下,故曰「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神道者,所以观天之道也,设教者,所以执天之行也。 《诗》云:“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此之谓也。子曰:“天有四时,春秋冬夏,风雨霜露,无非教也。地载神气,吐纳雷霆,流形庶物,无非教也。”圣人参天地化育,作止语默,无非教也。而在《文言》则曰:“圣人作而万物睹。”四时不忒,天之所以为观也。神道设教,圣人之所以为观也。盖圣人神道设教,莫若敬天地、祭神祗、享祖宗。柳宗元《监祭使壁记》曰:“圣人之于祭祀,非必神之也,盖亦附之教也。”诚谓此也。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疏传】:先王法风行地上,无物不被之象,巡省八方,考察世风民俗,观示天下,宣布教化。省方者,八方巡视,所以观民也。设教者,四海风动,为民所观也。坤方也,巽四也,风行四方,巡省天下之象。艮观也,坤民也,巽教也,观民设教之象。艮象宗庙,乾体被消,故以「先王」立象。兑为言,巽反之,艮对之,是不言之象也。坤体静,艮性止,是无为之象也。圣人行无为之事,立不言之教,有见于观之象也。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玩辞】:童稚观瞻,小人得之无咎,君子而如是,则可鄙吝也。初六阴柔处下,远离九五,为群阴所蔽,所见不明,所视昏浅,如童蒙之识,故曰「童观」也。小人无咎者,以其童稚昏昧之时,处荒远偏僻之域,不与深责也。君子羞吝者,以其下学人情物理,上达道德天命,而浅陋如是,则今日之吝必生他日之凶可知矣。盖初六言小人君子,非以德称,乃以识辨,实大人与民氓之谓也。【观象】:童,童稚,艮象。浅近之观,以吝道也。不远之复,以修身也。反观修身,其见日明,其识日远,其观日大,终能通天人之道,达性命之源,而成位育之功,观(䷓)而复(䷗),君子所以去咎趋吉之道也。老子曰“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则是圣人觉照之法也。观而求,求而益,小人之惠,君子之失,观(䷓)之益(䷩),则曰「小人无咎,君子吝」也。象曰:初六童观,小人道也。【疏传】:小人道,小人行之。君子道,君子行之。盖万物之道,各有所由,各有所之,以万物持身立命各有其常分故也。六二:窥观,利女贞。【玩辞】:偷窃观瞻,利女子之占。六二阴柔居内而观乎外,管窥之见,女子之正,丈夫得之,则非所宜矣。二应于五,而观于五,六二阴柔,居坤之迷,行坎之暗,为二阴所蔽,不能达观九五正大中正之道,故曰「窥观」也。六二柔居阴位,女子之正也。窥者,由内向外,由暗向明,倚门窃视也。【观象】:坤之坎,迷而暗,管窥之视,观其仿佛,不见大中之域,是「窥观」之象也。观祭祀之神道,而知立庙设教之大旨,观(䷓)之涣(䷺),非心诚而求之,是学养子而后嫁人,非大人之所为也。象曰:窥观女贞,亦可丑也。【疏传】:窥观者,妇人之行,不庄之举,在丈夫则为丑也。童观窥观,妇孺之见,皆所以戒君子也。童观,是小人日用而不知者也。窥观,是所见者小而不见全体也。六三:观我生,进退。【玩辞】:观瞻自审,可进可退。六三阴柔,承上启下,进可以观国之光,退可以守女子之贞,故不观九五,而自观己所行之通塞,进退以时,则不失道矣。孔子曰:“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六三之注也。我生,我之所行也,艮象。进退,行藏也,巽象。【观象】:观(䷓)而谦(䷎),进则尊而光,退则卑而不可逾,进退不失其正,劳谦君子有终吉也。观(䷓)之渐(䷴),君子持身恭敬,进可居贤德,退可善风俗,进退不失君子之道也。象曰: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疏传】:六三居上下之际,当进则进,当退则退,进退以时,不失其道矣。孟子曰:“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此之谓也。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玩辞】:观瞻邦国之盛德光辉,宜礼宾于君王。九五圣贤之君,居中履正,六四承之,晋身君侧,衮冕执玉,为宾于王之象也。【观象】:光,辉也,艮象。宾,客也,巽象。王,君也,乾象。内怀赤诚,外懿文德,观(䷓)而小畜(䷈),自诚而明,性体见矣。观(䷓)之否(䷋),俭德辟难而利用宾于王者何也?曰:进退由道,不可荣以禄也。《诗》云:“我客戾止,永观厥成。”言夫用宾观国者也。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疏传】:观国之成德光辉,进而宾于王朝也。尚,上也,进也。尚宾,进而为宾也。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玩辞】:观瞻自审,君子之风无咎。九五主观,其观天之神道而设教,抱一以为天下式,四阴臣民皆仰观之。是故,天下兴君子之风,则是君王德政所化,可得无咎矣。天下行小人之俗,则是君王失道所致,必得其咎矣。《书》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此之谓也。【观象】:君王居贤德,则天下善其俗,观(䷓)而渐(䷴),神道身道皆教化之事也。反观自省,为道日损,观(䷓)之剥(䷖),当圣人觉照心斋之事也。《书》曰:“七世之庙,可以观德。”观之卦也。“万夫之长,可以观政。”五之爻也。象曰:观我生,观民也。【疏传】:君王下观民风之否臧,即可自观礼乐刑政之得失,是观民以察己之道者也。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玩辞】:下观民情而知王治德化,君子之风无咎。上九阳刚居尊,处天下所观之地,高尚其事,不居君位,是贤人君子不在于其位,而道德为天下所观仰者也。以上九不在君位,故曰观其生不曰观我生。【观象】:风行地上,草木必偃,风行水上,涣然成文,观(䷓)而涣(䷺),观民设教,享帝立庙,圣人治平之神器也。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观(䷓)之比(䷇),先王所以怀远人、亲诸侯、建万国也。象曰:观其生,志未平也。【疏传】:圣人情系天下之心,始终如一,不因时改,不为位异,故曰「志未平也」。范仲淹曰:“居庙堂之高,不忘其民;处江湖之远,不忘其君。”犹言志未平也。【结论】:初六,童观九五,见近识浅,小人无咎,自幼学也。六二,窥观九五,见狭识陋,唯利女贞,自家道也。六三,反观己行,进退以时,不失其道,自己成也。六四,柔居正位,观国之光,用宾于王,自邦国也。九五,上观天道,下观民情,自观德行,反观心体,又为民所观,是观卦之主也。上九,下观民情,自观德行,为民所观,君子无咎,志未平也。
噬嗑(䷔)
噬嗑:亨,利用狱。
【释名】:噬,啮也。嗑,合也。噬嗑,有物为间,啮而合之也。艮止于上,震动于下,名之曰颐(䷚),象人之颌,九四梗于其间,颐中有物,啮之而后能合,故名之曰噬嗑,当有间必除之象也。颐中空虚而间鲠骨,家邦有情而隔谗邪,天下清平而出强梁,天下之事不得合者,皆噬嗑之象也。一身一家,至于邦国天下,推之万事,所以不和合者,皆因有间也。除间去梗,合而能亨,上合于天时,中合于人事,下合于物情,皆噬嗑之所合也。离,二阳困阴,牢狱之象也。坎,形似蒺藜,罪人之类也。离阖坎,惩恶除佞之象。艮止也,坎非也,艮坎共两爻,禁民为非之象。惩恶除佞,禁民为非,皆噬嗑之事也。震威也、惧也、道也,离明也、知也,威者使知惧,明者使知道,知惧知道,则刑罚无所加,四海之内无刑民,是圣人用狱之大旨也。《书》曰:“刑期于无刑,民协于中。”此之谓也。总而言之,噬嗑者,咬合也,咀嚼也,饮食也,刑罚也,治罪也,除间也,尴尬也。
【观象】:初四互颐(䷚),民之生也,必有所养,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知礼节荣辱,则刑无所加矣。孟子曰:“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言夫噬嗑互颐者也。二五互蹇(䷦),初九承之,屦校灭趾,跛足不行也。艮止也,坎非也,禁民为非,用狱之事也。三上互未济(䷿),火性严,水性宽,宽严相济,无过不及,用狱之要也。辨物者,所以明是非也。居方者,所以知趋避也。辨物居方,有以见圣人用监之道也。初五互屯(䷂),小惩而大戒,勿用有攸往,用狱之道也。二上互旅(䷷),明慎用刑,而不留狱,圣人所以立法也。吊民伐罪,禁民为非,噬嗑(䷔)有以见先王威明敕法之功矣。光明庶政,不敢折狱,贲(䷕)有以见君子明慎执法之德矣。劳民劝相,理财正辞,井(䷯)有以见大人养民之用矣。反体谓贲(䷕),对体谓井(䷯),禁民、刑民、劳民,皆圣人劝民之道也。体固不同,及其用也,则百虑而一致,殊途而同归矣。
【玩辞】:亨通,宜用刑治狱。物有间故不通,啮之而后合,则亨之道矣。饮食不均则起纷争,人情不合则生狱讼,噬而嗑之,威慑明照,除间去梗,以求其平,是以利于察狱也。
【疏传】:《序卦》曰:“可观而后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 《礼记•经解》曰:“故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是故,天下清平,邪之未形,当宣以教化;乱之已生,恶之既昭,必治以刑罚。是故,《贞观政要》曰:“刑罚者,治乱之药石也。德教者,兴平之粱肉也。”此《噬嗑》所以承《观》也。孔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孟子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皆此之谓也。《易经证释》曰:“法者补德之不备,罚者申教之末遍,教行则无待于罚,德成则无庸于法,而先王犹用之者,非教之不立、德之不章,实以教之难周,而民性之不齐也;德之难化,而民情之易恶也。”诚至理之言也。 《杂卦》曰:“噬嗑,食也。”离类大腹,坎主酒食,颐中有物,酒食果腹,当进食之象也。此噬嗑之大用,而全人类之生也。
【卦变】:初之五,否(䷋)变噬嗑(䷔),六五主卦,阴柔刚中,宽猛相济,才适其位,先王所以用狱之道也。
彖曰:颐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刚柔分,动而明,雷电合而章。柔得中而上行,虽不当位,利用狱也。
【疏传】:艮止于上,震动于下,颐之象也。九四如物梗于颐间,故曰「颐中有物,曰噬嗑」,据卦体解释卦名。物间颐中,隔绝上下,吞吐两难,噬而嗑之,其害遂亡,卦体、卦德、卦象,皆致亨道,故曰「噬嗑而亨」。离之体,一柔分乾刚,震之体,一阳分坤柔,乾坤交错,故曰「刚柔分」,据卦体释彖辞。震性动,则群生恐惧,离情明,则物无隐情,故曰「动而明」,据卦德释彖辞。阴阳相合为雷,分争为电,雷电分合,天地成章,故曰「雷电合而章」,据卦象辞彖辞。初升五,否(䷋)变噬嗑(䷔),柔履刚中,宽严相济,用狱之主,故曰「柔得中而上行,虽不当位,利用狱也」,据卦变释象辞。
象曰: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敕法。
【疏传】:雷有惊惧之威,故能震慑邪曲。离电有烨烨之光,故能明察秋毫。雷电合章,则万物不能怀邪,故先王则之,明刑罚,宣法令,以示万物也。按卦变说,乾体变离,故曰「先王」。离明也、示也,坎刑也、法也,震宣也、告也,故曰「明罚敕法」。范晔《后汉书》曰:“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言此者也。明罚者,所以示民而使之知所避;敕法者,所以防民而使之知所畏。明,示也。明罚,所以告也。敕,宣也。敕法,所以诫也。
初九:屦校灭趾,无咎。
【玩辞】:穿戴脚枷,淹没脚趾,无咎。初上无位,象受刑之人,中四爻象治刑之人。初九位卑,下民之象,受刑之人也,因其末有大慝,而罚宽刑轻,故曰「屦校灭趾」。小惩大戒,惧进其恶,不至罪不可掩,乃得其福,故曰「无咎」也。屦(jù),履也,即鞋子,引申为穿戴,取象震之足。《诗•魏风•葛屦》:“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校(jiào),木囚也,即木制枷锁。噬嗑(䷔),三阳象刑具,初九脚枷,九四手枷,上九颈枷。灭,没也,取初九隐伏坎下之象。初爻为履、为尾、为趾,上爻为首、为角、为耳,皆易之通例也。
【观象】:震足也,坤静也,噬嗑(䷔)而豫(䷏),象曰「不行」也。《荀子•解蔽》曰:“仁者之思也恭,圣人之思也乐,此治心之道也。”小惩大戒,内讼思愆,邪恶不进,德行有彰,噬嗑(䷔)之晋(䷢),刑加乎罪身而德治乎病心也。
象曰:屦校灭趾,不行也。
【疏传】:戴着脚枷,淹没脚趾,禁止其行。古人制刑,有小罪则校其趾,盖取禁止其行,使不进于恶也。震性动,坎情恶,艮止之,止恶不行者也。
六二:噬肤灭鼻,无咎。
【玩辞】:咬合皮肤,淹没鼻子,无咎。肤者,柔软无骨,噬之易,犹治之简也。以柔乘刚,狱虽易治之,亦不免于灭鼻之伤,故曰「噬肤灭鼻」。六二中正,柔顺乘刚,宽严相济,其治刑之易,当如颐之噬肤,而人服矣。上无应系,情必大公,刑必当罪,故得「无咎」也。胡炳文曰:“噬而言肤腊胏肉者,取颐中有物之象也。各爻虽取所噬之难易而言,然因各爻自有此象,故其所噬者因而为之象耳。六二柔而中正,故所治如噬肤之易人,初刚未服,不能无伤,然始虽有伤,终可服也。”
【观象】:肤,坤位。坤体无,曰「噬肤」。鼻,艮象。艮承坎,曰「灭鼻」。鼻者,于面为主,于人为祖,于事为始,灭鼻则有治始之义。敬初九不止其行,罪积恶累,则必至六二而受噬肤灭鼻之刑罚矣。六二「噬肤灭鼻」,以其乘刚故也。是故,噬嗑(䷔)而归妹(䷵),其爻曰「利幽人之贞」,言夫刚不可过,而刑不可深也。噬嗑(䷔)而贲(䷕),明罚敕法,无敢折狱,其用相同,而象相通矣。六二生「噬肤灭鼻」之灾,以初九未能止其行,罪积恶累,心境乖张日深故也。是故,噬嗑(䷔)之睽(䷥),一心、一家、一国,推之万世之治,其事功异而道理同,皆当于未见乖张之时,止其不当之行也。在讼(䷅)则曰「作事谋始」,圣人敬始之戒深矣。
象曰:噬肤灭鼻,乘刚也。
【疏传】:噬肤灭鼻,用刑之深者,以其乘刚以为器故也。
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
【玩辞】:咬合腊肉,遇怨毒,小吝,无咎。腊肉,即兽腊,全体骨而为之者,肉中藏骨,坚韧有毒之物也。六三之才,阴柔失正,德不适位,系应上九,用情偏颇,治人而人不服,反生怨愤,犹噬腊遇毒,而反伤于口也。当噬嗑之时也,大要除强梗去顽民,其用刑非为不当,故虽可吝亦小,非有咎也。
【观象】:震为兽,艮为身,离为火,坎为毒,四体全腊肉之象也。六三体柔位刚,故象腊肉。噬嗑(䷔)而蛊(䷑),父蛊之害逾大,干之逾难,腊肉之毒逾深,噬之逾艰,然治蛊除间,理所必至,时所必须,势所必然,小吝不害大德,是以君子用之。孟子曰:“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微言大义有见于是也。噬嗑(䷔)而丰(䷶),明罚敕法,折狱致刑,皆用狱之道,而其象通也。大人继明,光照四方,则物不掩情,邪无隐匿,噬嗑(䷔)之离(䷝),噬腊遇毒,亦难伤我矣。
象曰:遇毒,位不当也。
【疏传】:六三阴柔居阳,处位不当,所行失正,故所刑者难服,而反毒之也。
九四:噬乾胏,得金矢,利艰贞吉。
【玩辞】:咬合带骨之干肉,折狱返钧金,听讼还束矢,艰难正固则吉。据卦体言之,九四滞于颐中,所以为强梗者也。据爻位观之,九四刚直聪明,所以去强梗者也。爻辞与卦辞取象不同,亦见于履(䷉)之六三。盖圣人极数定象以布卦,因时变易以设爻,彖取一时之义,象明一爻之位。艮坚也,坎聪也,离明也,坚以任重,聪以知远,明以察微,九四执艮坎离共爻,内刚外柔,深得用刑之道,故曰「噬乾胏,得金矢」也。九四虽刚直聪明,失应无私,然其时强梗既大而用刑必深,故利在克艰其事,而贞固其守,以此则吉也。胏,带骨肉干,譬喻难缠之犯人或棘手之狱案。金矢,钧金束矢,古代狱讼双方致官之物,犹今日之诉讼费也。三十斤铜曰钧金,一束箭曰束矢,胜讼者归还,败诉者没入。金者取其坚,矢者取其直。得金矢者,言讼得直而归其钧金束矢也。
【观象】:胏,取象艮之坚多节。金,取象艮,乾艮同宫,转乾注艮者也。矢,取象坎,以其坚刚穿柔弱之体也。噬嗑(䷔)而旅(䷷),明慎用刑,而不留狱,九四之能事也。噬嗑(䷔)之颐(䷚),饮食之道,饥食渴饮,所以养小体也;九四之德,除间去邪,所以全大体也。
象曰:利艰贞吉,未光也。
【疏传】:九四失中,纵艰贞以戒,其道亦未能光大也。艮为光,离为明,坎为隐伏,光明被隐伏,故曰「未光」也。
六五:噬乾肉,得黄金,贞厉,无咎。
【玩辞】:咬合干肉,返还钧金,守正怀惧,则无咎。六二噬肤,六三噬腊肉,六四噬干胏,时之逾久,梗之逾强,治之逾艰。干肉较之干胏易噬,以六五居尊执中,得九四之辅,而能刚柔相济,故用刑于人,人无不服矣。《史记》曰:“帝喾概执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六五之注也。六五阴柔,或存不忍之仁,顽民当道之时,治狱需常怀戒惧之心,始得无咎也。谷家杰曰:“四先艰而后贞者,先以艰难存心,而后出入罔不得其正,此狱未成之前,详审之法,人臣以执法为道也。五先贞而后厉者,虽出入无不得正,而犹以危厉惕其心,此狱既成之后,钦恤之仁,人君以好生为德也。”
【观象】:乾肉,离火艮肉象。黄,中色,执离象。金,钧金,乘艮象。明罚敕法,用狱治罪,遏恶扬善,顺天休命,皆圣人保民推恩之道也。孟子曰:“保民之王,莫能御之也。”噬嗑(䷔)而大有(䷍)之注也。明罚敕法,正德之道也;时育万物,厚生之道也。噬嗑(䷔)之无妄(䷘),民生厚而德正,用利而事节,圣人以之赏罚矣。 《国语》曰:“明精意以导之罚,明正德以道之赏。”此之谓也。
象曰:贞厉无咎,得当也。
【疏传】:六五居中,近得九四能臣之辅,又能守正虑危,得用狱之当也。彖传曰「不当位」者,以爻位言也。象传曰「得当」者,以事功言也。
上九:何校灭耳,凶。
【玩辞】:戴着手枷,淹没耳朵,凶。上九无位,居卦之终,其间已极,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刑深而不可赦,凶不可言矣。
【观象】:何,负也,谓在颈也,艮象。耳,坎象。何校灭耳,罪之深也;丧牛于易,失之大也。噬嗑(䷔)而旅(䷷),不悔灭趾之过,终酿焚巢之凶,甚可悲也。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诚心田之良种、心病之良药矣。综观诸卦,贲(䷕)、丰(䷶)、旅(䷷)皆论用刑,其象尽通于噬嗑(䷔),皆见离火光明四达之用也。君子恐惧修省以养其心,心养则身存,世无刑民,而先王之法无所加矣。噬嗑(䷔)之震(䷲),先王明罚,外治顽民,君子正心,内讼己过,其道一也。
象曰:何校灭耳,聪不明也。
【玩辞】:戴着刑具,淹没耳朵,听不到声音。上九居噬嗑之极,听而不聪,视而不明,小惩而不能大戒,凶之道也。孔颖达《尚书正义》疏:“听远为聪,见微为明。”
【总论】:噬嗑六爻,自初而上,其罪由小积大,其间由弱渐强,及其治也,亦自臣而君,卑高以陈。初上无位,刑民之象,初罪小,上罪大。中四爻用狱之人,二三象小吏,治噬肤、噬腊肉之小讼;九四聪明刚坚,象听讼治狱之能臣,金矢兼得;六五柔居尊位,为治狱之主,故得金不得矢。
贲(䷕)
贲:亨,小利有攸往。
【释名】:艮三,震屮,离贝,上卉下贝,賁之字也。 《说文》:“贲,饰也。 《广雅》:“贲,美也。” 《终南》诗:“君子至止,黻衣绣裳。”郭璞曰:“木含阳气,精构则燃,焚之无尽,是生火山,理见乎微,其妙在传。”皆贲之辞也。坎三,震足,艮尾,离龟,三足龟者,贲之物也。《尔雅•释鱼》曰:“龟三足,贲。”艮山,离火,震草,坎木,火照山下,草木郁郁,灿然有文,贲之象也。艮山,离火,震玉,艮石,明火燎山,玉石俱焚,鸟兽尽散,贲之戒也。总言之,贲(bì)者,大道也,文饰也,装修也,妆扮也,光彩也,华美也,奔走也,覆败也,勇士也,乌龟也,坟墓也。
【观象】:初四互既济(䷾),日月丽天,仰能远观,彝伦攸叙,俯可近察,仰观俯察,文之用也。二五互解(䷧),宥过赦罪,明之用也,慎之功也。《大宗师》曰:“以刑为体,以礼为翼,以知为时,以德为循。”有见于是也。三上互颐(䷚),言者,心之声、身之文也;行者,心之画、身之质也。言行相顾,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初五互丰(䷶),无敢折狱,明而慎也,折狱致刑,明以动也,折狱慎而致刑果,则刑无所加,而民协于中矣。二上互蒙(䷃),童稚敦朴,物不扰也,混濛蔑明,民不备也,醇厚朴素,质之用也。反体曰噬嗑(䷔),明罚敕法,先天开物;明政折狱,后天成务。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对体曰困(䷮),君子困顿之时,不伸其言,不尚其口,更有致命遂志,以要其质者矣。王充《论衡•自纪》曰:“夫养实者不育华,调行者不饰辞。”此之谓也。
【玩辞】:亨通,小利有所往。离明也,艮止也、诚也。文明以止,则无径情直行之流弊;自明而诚,乃见德政教化之敷布。贲之道,所以亨也。离坎共爻,震艮连体,明陷动止,又见上九文柔,失位无应,唯得六五相比互饰,故曰「小利有攸往」,言文不可灭质也。《庄子•缮性》曰:“文灭质,博溺心,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复其初。”显见之矣。
【疏传】:《序卦》曰:“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贲。贲者,饰也。”苏轼曰:“直情而行之谓苟,礼以饰情之谓贲。”人相合而后有彝伦,物相合而后有文章,此贲(䷕)所以承噬嗑(䷔)也。《杂卦》曰:“贲,无色也。”无色者,贲之体也。有色者,贲之用也。唯其无色,乃能成其有色。盖因无色而后求有色,养其体而后全其用,犹本末之相成,始终之相得,文质之相资也。老子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心经》曰:“空不异色,色不异空。”孔子曰:“绘事后素。”三家之论,会通于易,则曰:“贲,无色也。”
【卦变】:二之上,泰(䷊)变贲(䷕),六二主卦,贲其须,从颐动,文不胜质也。
彖曰:贲,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山下有火,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疏传】:坤施乾受,乾得一阴而生离体,乾质坤文,文不胜质,所以亨也,故曰「贲,柔来而文刚,故亨」,据卦体释断辞也。乾施坤受,坤得一阳而生艮体,刚质柔文,质不害文,所往利也,故曰「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据卦体释象辞也。离日,坎月,震星,艮辰,阴阳判分,天地生物,日月运其光,星辰曜其辉,故曰「山下有火,天文也」,据卦象释卦名也。日月运行,当轶文也。离文明也,艮精质也,文化左衽,拨乱夷世,彝伦攸叙,人道由是而立焉,故曰「文明以止,人文也」,据卦德解释卦名也。经天纬地之谓文,照临四方之谓明。圣人观察日月星辰之运行,通晓气象物候之变化,顺时应物;考证人事之因革,制定典章礼仪,顺天应人。故曰「观乎天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赞贲道之大用也。弘觉道忞禅师曰:“舞干羽而格有苗,八荒顺化;垂衣裳而朝万国,天下归仁。”此之谓也。
象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疏传】:山下有火,华美物类,君子观之,明修政教,谨慎断案。噬嗑(䷔)曰「明罚赦法」,威明并用也。贲(䷕)曰「明庶政,无敢折狱」,明慎并用,而慎重于明也。《左传》曰:“有,不宜有也。”言文不过质也。明,离之火也。政,震之修也。庶,坎之众也。无敢,艮之慎也。折,判决,震之果行也。狱,案件,坎之桎梏也。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
【玩辞】:文饰其脚,弃车不乘,徒步而行。乾为质,坤为文,刚为质,柔为文。夫贲(䷕)之体也,上艮下离,艮一刚二柔,质不足而文有余,离一柔二刚,文不足而质有余。故前三爻重文,后三爻重质,初车四马,辞亦成文。或曰离象文明,艮体精质,亦见其所重也。盖爻为物,物以稀为贵。卦为体,体以象为基。初九阳刚质素,居明体而处下,象有德无位之君子,自贲其所行也。比二非正,应四有德,君子守道,故去近谋远,弃逸就劳,舍车而徒。孟子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者,此也。是故,君子所贲,世俗所羞;世俗所贵,君子所贱。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君子之风也。初九刚明,服冕乘轩,纡青佩紫,志之所求也。贲其趾,素位而行,不愿乎其外;舍其车,不贵外物,求其放心而已矣。庄子曰:“德为循者,言其与有足者至于丘也。”其初九之谓邪?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初九贲趾,存敬始之戒也。
【观象】:趾,震也。车,坎也。徒,震也。中爻互解(䷧),初九承之,其来复吉,其往有功,舍车而徒,犹不失于义也。《生民之什》诗:“嘉乐君子,显显令德,宜民宜人。”当此也。贲(䷕)而旅(䷷),缧绁(léi xiè)之忧,生于九锡,辱常接于荣,罚常继于赏,君子知之,舍车而徒,则刑狱无所加矣。诚如庄子曰:“利害不通,非君子也。”贲(䷕)之艮(䷳),君子思不出其位,故当处下无位之时舍车而徒,守德而不失礼义也。
象曰: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疏传】:君子之贲,守其义而已。初九无位,舍车而徒,于义不可以乘,犹山下不宜有火也。 《毛诗》曰:“大夫以上,赤芾乘轩。”无位君子,舍车而徒,不因富贵而淫,不因贫贱而移,德义存焉,身教行焉。
六二:贲其须。
【玩辞】:文饰胡须。六二中正,得其位而无应,三亦无应,俱无应而比焉,近而相得,动静随刚,故有贲须之象也。须之为物,动止随颐,犹善恶系于质,而不由于贲也。
【观象】:须,艮也。贲须者,随颐而动;休命者,顺天而行。贲(䷕)而大有(䷍),君子事上以敬,事下以宽,本于天地之道,成乎位育之功。初九舍车,藏器于身,六二贲须,待时而动,贲(䷕)之大畜(䷍),君子所以自藏,所以自示也。
象曰:贲其须,与上兴也。
【疏传】:二三无应,同德相承,可相与而兴起,柔得刚而后立,犹须之随颐也。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
【玩辞】:华丽润泽,长守刚正则吉祥。九三无应,下乘六二,上承六四,文饰之盛,润泽充盈,故曰「贲如濡如」。易之例,凡言“某如某如”者,皆是犹豫不决,两端不安之辞。文过则质丧,质丧则文弊,要其长守刚正之德,令文不胜质则吉也。
【观象】:濡,润泽,取象坎之水。贲(䷕)而噬嗑(䷔),腊肉之食,需去毒也;文饰之贲,当防过也;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慎言语,节饮食,善养其正,而无沉溺之忧,贲(䷕)之颐(䷚),君子所以求永贞之吉也。
象曰: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
【疏传】:永贞之吉,则文不胜质,故不至于陷溺也。陵,侮也,震之侵伐也。
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玩辞】:贲然白发,白马疾行如飞,并非寇盗,而是求婚之人。六四巽位,初九震位,震巽皆白,发白马亦白,文饰之极,反归于质。四应于初,其前往求贲之心切,如飞翰之疾,故曰「白马翰如」。六四之才,正位居体,与初相应,虽遇二间隔,然二三相比,间而不滞,终必获亲,故曰「匪寇婚媾」,疑虑终得消也。六四应初,故求贲于初。初九刚明,无位君子,内守德义,拟之曰「舍车而徒」。六四乘马,大夫诸侯,外求贤能,喻之曰「匪寇婚媾」。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陈风:乘我乘驹。传曰:大夫乘驹。以此推之,天子乘龙,诸侯乘騋,卿乘马。”按《周礼》之说,马八尺以上为龙,七尺以上为騋,六尺以上为马,五尺以上为驹。是故,乾(䷀)曰“乘龙”,天子之用也。屯(䷂)曰“乘马”,诸侯之用也。睽(䷥)曰“丧马”,庶人之用也。
【观象】:贲如,光彩之貌,犹贲然也。《白驹》诗:“皎皎白驹,贲然来思。”朱熹集传:“贲然,光采之貌也,或以为来之疾也。”皤(pó)如,头发花白之貌。《说文》曰:“皤,老人白也。”翰如,疾行之貌,快速返朴之义也。取震行坎疾之象也。《常武》诗:“王旅啴啴,如飞如翰。”注:翰,高飞。匪寇婚媾,应而遇妒,先疑后合,《屯》六二、《睽》上九亦见之,皆取坎象。三爻皆失位,故坎为非也;强梁入于夜,故坎为寇盗也;或曰乾辟坤体,阴阳匹配;或曰女宿居坎,类主婚姻;或曰玄武值坎,龟蛇合体。故坎为婚媾也。贲(䷕)而复贲(䷕),贲之极者,必反朴矣。《荡》诗:“不明尔德,时无背无侧;尔德不明,以无陪无卿。”贲(䷕)之离(䷝),文饰已极,大人明明德,反朴归真而已矣。
象曰:六四,当位疑也。匪寇婚媾,终无尢也。
【疏传】:六四正位,坎体巽爻,坎狐疑也,巽犹豫也,故曰「当位疑」也。若守正而不渝,始疑终合,亦无它患,故曰「终无尢」也。尢,怨尢,震怒坎疑也。九三曰「贲如濡如」,疑文过质也。六四曰「贲如皤如」,疑质害文也。三四之疑,皆以中爻立象;及其信也,亦以中爻立象。中爻曰解(䷧),处离处艮,居文居质,疑文质之相害也;雷发雨降,两得其当,孚文质之相资也。阴阳薄而为雷,阴阳和而为雨,雷发雨降,阴阳由疑而和之象也。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玩辞】:求贲于丘坂园圃,外比于贤,礼微物薄,虽可羞吝,终获吉祥。六五阴柔,不能自为,外比上九,求贲于贤,故曰「贲于丘园」。丘,城外而高者。园,城外而近者。丘园,远离繁华,安静质朴之所,意指上九也。束帛之为物,以其纳征也厚,以其招贤也薄,故可羞吝也。束帛,古时聘请或探问之礼物也。元稹《阳城驿》诗:“何以持为聘?束帛藉琳球。”《记仪•聘礼》曰:“礼宾之币,束帛乘马。” 三代无金币,用布帛和乘马为通货,谓之帛币或马币。 《礼记•礼器》曰:“束帛加璧,尊德也。”《周礼•春官•大宗伯》:“孤执皮帛。”贾公彦疏:“束者十端,每端丈八尺,皆两端合卷,总为五匹,故云束帛也。”戋戋(jiān),礼薄仪简之意也。上九刚明,见素抱朴,六五柔中,安之若命,志同道合,均无应系,五虽简择而求,上亦有求必应,共治贲功,而终得其吉矣。
【观象】:丘园,艮之敦厚也。束帛,巽布也、坎五、匹也,五匹布。戋戋,巽之微薄也。贲于丘园,虚而待物,敦本者也。束帛戋戋,礼微物薄,尚实者也。贲(䷕)而蛊(䷑),见素抱朴,安之若命,君子所以治身蛊而致心斋也。君上招贤,图治平也;男子纳征,思齐家也。贲(䷕)之家人(䷤),明扬侧陋,遇主于闾巷,丘园之简,束帛之约,或有羞吝,犹可全贲道矣。《卷耳》诗:“嗟我怀人,寘彼周行。”怀人求贤之辞也。
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疏传】:贲极之时,外比于贤,成贲之功,以其乐得见素抱朴故也。夫有庆者,外假于物也。有喜者,内求于心也。 《论语•雍也》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六五之吉,非以其知之,而以其乐之矣。
上九:白贲,无咎。
【玩辞】:白亦文饰,无咎。上九居艮质之终,当贲道之极,贲极则返质,终归于无所饰,故贲道成而无咎也。程颐曰:“所谓尚质素者,非无饰也,不使华没实耳。”当此也。若六五拟文王、刘备之德,则上九当飞熊、卧龙之才也。
【观象】:刚曰质,柔曰文,贲(䷕)而剥(䷖),五阴消阳,剥穷返下,君子观之,文极归质,见素抱朴,贲成而无咎也。 《庄子•齐物论》曰:“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贲(䷕)之明夷(䷣),日入地下,明道夷伤,犹小成之隐大道,如浮华之蔽至言,君子知之,不矜小成,不慕荣华,明慎之至也。随(䷐)之九四曰:“有孚在道,以明何咎。”此也。
象曰:白贲无咎,上得志也。
【疏传】:上九贤德,居无其位,处无其应,被褐怀玉以待时,因得六五亲比,服冕乘轩,主贲之功,是其心志所向,故曰「上得志也」,当太公遇文王之事也。
【结论】:贲(䷕)之取义,始则因天下之质而饰之以文,终则反天下之文而归之于质。阴贲于阳,相应者以应而相贲,敌应者以比而相贲。以柔之为道,不利远者故也。四与初应,求贲于初,故初「舍车」而四乘马也。二比三而求贲于三,故二「贲须」而与三兴。五比上而求贲于上,故五「束帛」以求,而上得其志也。此六爻之用事,所以治全体之贲也。
剥(䷖)
剥:不利有攸往。
【释名】:剥,五阴消阳,时主戌月,当此时也,寒风严肃,草木色黄摇落,豺狗祭兽戮禽,蛰虫垂头不食,云雀潜海变蛤,浮华尽逝,走飞动植皆潜藏,故名剥也。剥者,脱落也,分离也,判分也,侵蚀也,糜烂也,病患也,动乱也,割裂也,掠夺也,杀戮也,削减也,崩坏也,罢免也,革除也。《说文》曰:“剥,裂也。” 《广雅》曰:“剥,离也。” 《玉篇》曰:“剥,削也。” 《后汉书•董卓传》曰:“因遭崩剥之势,故得蹈藉彝伦。”李贤注:“剥,乱也。”五阴消阳,硕果不食,以待七日之复,剥之体也。坤物也,艮止也,人尽其才,物尽其力,剥之用也。 《信南山》诗:“是剥是菹,献之皇祖。”此剥之辞也。艮,果实也;坤,立秋也。《庄子》曰:“果蓏之属,实熟则剥。”此剥之象也。艮,手也、保也;坤,腹也、民也。君之视民如股肱,则民视君如心腹,君之视民如干城,则民视君如父母。《书》曰:“能官人,能安民则惠,黎民怀之。”此剥之事也。积阴为地,聚土成山,地以其广大,成就山之巍峨,是以草木蕃焉,禽兽栖焉,物华生焉,天宝藏焉。是故,山附于地,地可载之,亦可覆之,此剥之戒也。
【观象】:互体见坤(䷁),坤者文也,重坤致饰,浮华逝去,寂寥萧条,所往何利?互体见剥(䷖),损人欲,见天理,损之又损,则近道矣。反体谓复(䷗),上九剥尽,坤体出而用九行,周流于下,一阳复来,乃见天地之心矣。对体谓夬(䷪),山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人不言自德,是故君子施禄及下,居德则忌也。
【玩辞】:五阴消阳,当桀纣之世,难为君子也。君子观天地之象,与时消息,去妄用慎,止而不往,故曰「不利有所往」也。
【疏传】:《序卦》曰:“至饰然后亨则尽矣,故受之以剥。剥者,剥也。”物不可致饰,贲极反质,浮华尽逝,此剥(䷖)所以承贲(䷕)也。《临》以临民,《观》以观民,《噬嗑》以刑民,《贲》以化民,《剥》以安民,《复》以禁民,《大畜》以养民,《无妄》以育民,皆君王治平之道,而察于民之故也。《杂卦》曰:“剥,烂也。”剥,物裂而落,故曰「烂」也。
【卦变】:五阴消阳,观(䷓)变剥(䷖),上九主卦。彖曰安宅,所以厚生也。象曰不食,所以利用也。
彖曰:剥,剥也,柔变刚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顺而止之,观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
【疏传】:剥(䷖)之体,五阴消阳,故曰「剥,剥也,柔变刚也」,据卦体释卦名也。阳主变,自有而无谓之变。阴主化,自无而有谓之化。阳之阴,其势缓,故谓之变。阴之阳,其势疾,故谓之化。皆以阳有阴无、阳舒阴疾故也。阴为小人,阳为君子,阳消阴长,故曰「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据卦体象辞也。坤,顺也、象也,艮止也、观也,故曰「顺而止之,观象也」,据卦德、卦象引申反观之道也。坤物也,物生而后有象,故坤为象也。王国维《人间词话》曰:“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邵雍《皇极经世书》曰:“圣人之所以能一万物之情者,谓其圣人之能反观也。所以谓之反观者,不以我观物也;不以我观物者,以物观物之谓也。”艮我也,坤物也。顺而止之,以物观物,反观之谓也,有以见万物之性也。止而顺之,以我观物,主观之谓也,有以见天地之情也。勿意、勿必、勿固、勿我,仲尼四绝,以物观物者也。君子察阴阳之消息,观天之道,敬授民时,以人合天;体天地之盈虚,精义入神,执天之行,以天合人,故曰「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赞剥道之大也。艮天也,坤地也,是故剥乱之时,亦可成位育功。
象曰: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
【疏传】:山附于地,地可载之,亦可覆之,君上观剥之象,厚事百姓,稳固天下。坤厚也,艮安也,山上地下,故曰「上以厚下安宅」也。《书》曰:“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赞帝尧“东作、南讹、西成、朔易”,平秩四方,光宅天下之事也。宅,艮家坤国,以喻天下也。《说文》:“宅,所托居也。”
初六:剥床以足,蔑贞凶。
【玩辞】:剥及床足,床体失正,凶。剥床及足,剥自下始,渐至于身,正道消亡,其凶可知也。艮家也,坤国也,故剥卦多取宅中之物。床,上之藉下以安者也。庐,下之藉上以安者也。床,古时坐具。 《说文》:“床,安身之坐者。” 《释名》云:“床,装也,所以自装载也。”《广雅》云:“栖,谓之床。”蔑,灭也。《国语•周语》曰:“而蔑杀其民人。”韦昭注:“蔑,犹灭也。”
【观象】:剥,观象也;复返本也。剥(䷖)而复(䷗),君子观复知常,而不妄作也。《淮南子》曰:“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剥(䷖)之颐(䷚),君子务本,所以厚下也。《书》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当此也。
象曰:剥床以足,以灭下也。
【疏传】:剥床及足,始消于下。
六二,剥床以辨,蔑贞凶。
【玩辞】:剥床及半,床体失正,凶。六二之凶,以其不能见微知著,守常不能知变也。《说文》:“辨,判也。”《周礼•谋氏》:“掌万民之判。”郑玄注:“判,半也。”《说文》:“半,物中分也。从牛,从八,牛为物大,可以分也。”艮牛也,坤八也,剥象半字。
【观象】:剥(䷖)而师(䷆),剥者乱也,师者祸也,不止阴乱,必生兵祸,以兵道极阴故也。剥(䷖)而蒙(䷃),剥足不止,以至于半,再三之渎,求无以应,剥床及辨,是之谓也。
象曰:剥床以辨,未有与也。
【疏传】:六二无阳以应,无阳以比,孤立无援,故曰「未有与也」。与,助也。
六三:剥,无咎。
【玩辞】:脱离群小,无咎。三与上应,脱离群小,而无剥阳之意,其道无咎。
【观象】:剥(䷖)而谦(䷎),小人得势之时,能独行谦道者,亦不失君子之风,何咎之有?剥(䷖)之艮(䷳),思不出其位,行不违其时,剥而能止,小人亦无咎也。
象曰:剥之无咎,失上下也。
【疏传】:六三脱离群阴,独应上九,故曰「失上下也」。董仲舒曰:“仁人者,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六三之注也。上下,谓四阴也。
六四:剥床以肤,凶。
【玩辞】:剥床及肤,将灭其身,所以凶也。四居人位,阴长已盛,阳剥已深,阳道将废,故曰「剥床以肤」。肤,坤也。《广雅•释言》:“肤,剥也。肤,离也。”《释名•释形体》:“肤,布也,布在表也。”
【观象】:剥阳无度,贪欲无艺,非严刑峻法,无以止人之恶。《书》曰:“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剥(䷖)而贲(䷕)之谓也。剥(䷖)之晋(䷢),剥乱之世,晋如鼫鼠而无所守,其道凶也。
象曰:剥床以肤,切近灾也。
【疏传】:剥床及肤,身垂于亡,故曰「切近灾也」。
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
【玩辞】:后宫妻妾鱼贯相次,得宠幸,无不利。鱼,阴物也。宫人,阴之美而受制于阳者也。五当群阴之主,故以为象也。五近比于上,能使群阴顺阳相次,如宫人获君上宠爱,如此则无所不利也。六五居尊,以阴承阳,故曰「宠」也。《说文》:“宠,居尊重也。宠,举土器也。”艮为手,巽为举,坤为土器,故剥(䷖)之观(䷓)象“宠”字也。《后汉书•杨赐传》:“念官人之重,割用板之恩,慎贯鱼之次,无令丑女有四殆之叹。”李贤注:“言王者御宫人,如贯鱼之有次序也。”鱼,巽也。《论衡•指瑞》曰:“鱼,木精。”贯鱼,坤也。《尔雅•释诂》曰:“贯,习也。”《说文》曰:“鱼,水虫也。贯,钱贝之贯也。”
【观象】:坤,群鱼也。巽,绳也。绳穿群鱼,是「贯鱼」之象也。剥(䷖)而蛊(䷑),剥其蛊,去其惑,不争宠,不乱叙,如鱼贯相次,则无不利矣。剥(䷖)之观(䷓),有厚下之心,无剥上之祸,唯善观象者能之。
象曰:以宫人宠,终无尤也。
【疏传】:宠幸后宫妻妾,非近于小人,故无怨尤也。
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
【玩辞】:仅存硕果不能尽食,君子得民众拥戴,小人自失其所庇。剥未尽而阳复生,是「硕果不食」之象也。一阳独大,为众阴所载,是「君子得舆」之象也。坤象小人,艮为茅庐,坤辟艮体,是「小人剥庐」之象也。硕果,艮也。《释名•释山》:“山体曰石。” 《释文》:“石,本作硕。”故艮为山、为石、为硕也。食,消也。 《左传•哀公元年》:“不可食已。”杜预注:“食,消也。”兑伏,不食也。舆,车乘,坤也。庐,居所,艮也。
【观象】:体天地之盈虚,察阴阳之消息,硕果不食,生生不息。剥(䷖)而剥(䷖),君子观象,体生生谓易之道也。剥(䷖)之坤(䷁),六阳尽剥,阴无所覆,是小人剥庐之象也。上九爻辞一体两观,以君子观之,硕果不食;以小人观之,竭泽而渔。君子善观象,所以能体利用之道也。
《象》曰:君子得舆,民所载也。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
【疏传】:君子乘器,厚生其民,而为民所载。小人乱群,失其所庇,终无可用也。上九下应六三坤体,坤为舆、为民,故曰「君子得舆,民所载也」。
【结论】:剥卦六爻,上九主事。阴爻吉凶,皆因上九。初、二、四与上无与故凶,三与上有应无咎,五与上比则无不利。
复(䷗)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
【释名】:震往也,坤来也,震往坤来,故名复也。复者,往来也,返还也,康复也,回归也,应答也,赦免也,覆盖也,庇护也,中兴也,重叠也。震,彳也,攵也,行也;坤,畐也,腹之形也。震承坤者,当復之字也。《蓼莪》诗:“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此复之辞也。震,行路也;坤,老阴也。行故路者,当复之象也。坤水也,震动也,冬至之节,水感天一之阳生而动,当复之时也。震谓反生,坤体阴柔,老子曰“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见复之体用也。
【观象】:互体见坤(䷁),坤众也,物也,静也。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互体见复(䷗),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万物进化之路径也。反体谓剥(䷖),阴变阳,阳化阴,阴阳变化,气数盈虚,天地所以生养,万物所以造作,圣人所以观复。对体谓姤(䷫),一阳复来曰天根,一阳姤至曰月窟,观天根月窟,有以见玄牝之门也。
【玩辞】:亨通,出入舒缓,朋来无咎。反复行道,七日往返,利有所往。阳气方生,及其亨也,生发蔗物。正道始长,及其通也,泽被黎民,故复道「亨」也。邵雍曰:“性得体而静,体随性而动,是以阳舒阴疾也。”一阳复来,其气尚微,阳动而舒,其势无疾,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故曰「出入无疾。」庄子曰:“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其「出入无疾」之谓也。天生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三阳皆至,三才始全,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是「朋来无咎」之理也。《行苇》诗:“戚戚兄弟,莫远具尔。”是朋来无咎之辞也。 《七月》诗:“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犹言朋之未来也。坤六老阴,进生震七,乾九老阳,退生巽八。是故六之七,阳生曰复(䷗);九之八,阴生曰姤(䷫);七之九,阳长曰大壮(䷡);八之六,阴长曰观(䷓)。日主阳,月主阴,是以阳生称七日,阴长谓八月。《系辞》曰:“乾,阳物也。坤,阴物也。”乾(䷀)姤(䷫)遁(䷠)否(䷋)观(䷓)剥(䷖)坤(䷁)复(䷗),一阳之复,则经七卦。坤(䷁)复(䷗)临(䷒)泰(䷊)大壮(䷡)夬(䷪)乾(䷀)姤(䷫),一阴之反,亦历七体。故曰「反复其道,七日来复」,方死方生,方生方死,劫簸之古,于天地之间,犹旦暮耳。一阳复来,正道扶起,难为小人,易为君子谋,故「利有攸往」也。
【疏传】:《序卦》曰:“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上九剥尽,坤体出而用九行,硕果不食,周流于下,一阳复来,见天地生物之心,此复(䷗)所以承(䷖)剥也。邵子曰:“复次剥,明治生于乱乎!夬次姤,明乱生于治乎!时哉时哉!未有剥而不复,未有夬而不姤者。”言此者也。《杂卦》曰:“复,反也。”一阳居上谓剥,一阳返下谓复,故曰「复,反也」。
【卦变】:一阳息阴,坤(䷁)变复(䷗),初九主事,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一阳方生,刚反于下,正道渐行,故曰「复亨,刚反」,据卦体释断辞。震德动,坤德顺,顺道而动,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故曰「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据卦德释象辞。《彖传》举卦德时有三种体例:一是用“而”作连词,两德并举并重,如险而止;二是用“以”作连词,两德并举重前德,如顺以动;三是用“而以”作连词,两德并举重后德,如动而以顺行。月体盈虚,朔晦弦望,历经七日,躔行七宿,而尽一方之气,天道使然也,故曰「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引天道释象辞。大易之要,扶阳抑阴,君子道长,德施义行,故曰「利有攸往,刚长也」,据卦体释象辞。邵雍曰:“天地之心,盖于动静之间,有以见之。”震动也,坤静也,坤(䷁)息也,复(䷗)萌也,故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赞复道之大也。盖天地生物之心,其于人则为道心,道心惟微,必于几息将萌之时体察之。《系辞》曰:“复,小而辨于物。”精一守道之谓也。
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疏传】:微阳在下,不能发生,先王法之,冬至日封闭关卡,商旅不通行,人君不巡省。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君子庄敬操存,所以养心之微阳也。复(䷗)之时令,应乾初九,以潜龙勿用,故商旅不行,后不省方也。巽象商人,乾继君体,巽乾伏藏,不旅不省。震象旅人,坤静其足,亦不能行。商旅,商人巽也,旅客震也。后,君王,乾也。省,视察,震也。方,四面,坤也。
初九:不远复,无祗悔,元吉。
【玩辞】:不远即返,不敬则悔,大吉。初九处事之初,失之未远,复之必速,苟能居敬而行简,无慢神之悔,则其道大吉也。每年冬至,天子于南郊圆丘祭祀天神,敬一年之始。祗,敬也。无祗,慢神也。
【观象】:复(䷗)而豫(䷏),君子思患预防,所贵者改过迁善,所恶者怙恶不悛,所以能不远而复者,以其出入无疾,居敬行简故也。复(䷗)之坤(䷁),先迷失道,后顺得常,以其动而以顺行,故能不远而复也。
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疏传】:所以不远速复者,以其能修正其身,有过则改故也。
六二:休复,吉。
【玩辞】:美好地归复,吉祥。六二阴柔,居中履正,顺道应时,亲比初九,资其善以自益,诚复之休美者,所以吉也。休,庆也,震象也。
【观象】:复(䷗)而归妹(䷏),眇能视,不失察也;幽人贞吉,能下仁也。一阳复来,正己修身,两阳咸临,克己下仁。复(䷗)之临(䷒),休复之吉,以其能克己复礼,归于中正故也。
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疏传】:初复于仁,二比于仁,克己复礼,仁德之至,所以吉也。六二之才,上无应系,下乘震木,五常为仁,故曰「以下仁也」。
六三:频复,厉无咎。
【玩辞】:频失频复,虽危无咎。六三之才,不中不正,处震动之极,屡复屡失,是不安于复者,危之道也。屡失屡复,故无咎也。
【观象】: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复(䷗)而丰(䷶),频复固厉,与时消息,则无咎矣。复(䷗)之明夷(䷣),夫频复者,其伤明乎?为信不及义,为义不及仁,为仁不及礼,为仁不及知,如是则明灭矣。
象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
【疏传】:频失之行虽危,而复善之义无咎。盖唯君子能久于其道,拳拳服膺而弗失之,是故圣人作《诗》《书》《礼》《易》《春秋》,广开迁善去恶之门也。
六四:中行独复。
【玩辞】:居中而行,独自归复。六四位处群阴之中,居正而独应于阳,象与群小同行,而独善其身者,所谓复以自知也。六四阴柔,正应初九,然遇二三相妒,虽应难合,复途多蹇难,非其无咎,圣人不欲言其从道凶也。董仲舒曰:“仁人者,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六四之注也。《书》曰:“尔身克正,罔敢弗正,民心罔中,惟尔之中。”六四之谓也。
【观象】:君子中行而道不离,独复而德不孤,复(䷗)而复(䷗),夫大德者,必有其邻。复(䷗)之震(䷲),君子居敬以致其仁,行简以将其义,或居或行,不更其所,戒慎其独,中行独复者也。
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疏传】:四应于初九,初九震体,震象道路,故曰「以从道也」,意指其能独从阳刚君子之善道也。
六五:敦复,无悔。
【玩辞】:敦厚归复,不生忧悔。中爻互坤(䷁),六五居其终,其位尊崇,其行和顺,其德敦厚,其道无悔,故曰「敦复,无悔」也。复之义终于五,前五爻皆能归复正道,唯有上六迷复不返。
【观象】:复(䷗)而师(䷆),敦以容民,厚以畜众,敦复之吉,以其厚德载物故也。《行苇》诗:“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方苞方体,维叶泥泥。”此之谓也。复(䷗)之屯(䷂),利用以养民,正德以安生,敦厚以济时艰,君子之经纶也。
象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
【疏传】:六五阴柔,行顺而志笃,居中而自成,如此则可以无悔也。考,成也。《谷梁传•隐公五年》曰:“考者,何也?考者,成之也。”
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
【玩辞】:执迷而不知归复,凶。外生灾,内招难。如果兴兵打仗,最终会大败,因为国君失道而凶,至于十年不能兴起。上六阴柔,居复终,乘重坤,无阳可应,无刚可比,是迷而不复之象,凶而难掩之道也。苟以之行师,则终有大败;以之理政,则国君失道;以之用事,则十年不兴。徐几曰:“上六位高而无下仁之美,刚远而无迁善之机,厚极而有难开之蔽,柔终而无改过之勇,是昏迷而不知复者也。”精当也。迷,执迷,坤迷变艮执也。灾,困厄,自外来也。眚,过错,由自招也。行,震也。师,兵众,坤也。十,众多,坤也。年,震也。克,能够,艮也。征,兴起,震也。
【观象】:初五互复(䷗),居上六反观,则象剥(䷖)。五阴消阳,所以凶也;人欲乱心,所以迷也;群小祸国,所以败也。复(䷗)而谦(䷎),复曰「用行师,终有大败」,谦曰「利用行师,征邑国」,何也?曰:观谦之体,其心光明,其身和顺,内明外顺,以之奉辞伐罪则可也。察复之象,意动于内,情迷于外,迷而不复,安可用师哉?复(䷗)之颐(䷚),君子观复以合道,迷复之凶,以其观欲故也。《礼记•坊记》曰:“君子辞贵不辞贱,辞富不辞贫,则乱益亡。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此也。
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疏传】:古之帝王向明而治,执迷昏聩则违反为君之道也。乾象君之体,坤象对乾则失君体。震象王之道,艮体反震则失王道。
【总论】:复者,君子改过迁善之道也。初九主复,居敬行简,从容中道,不远即复。六二中正,亲比初九,克己下仁,因比而复。六三失位,不比不应,无主于道,频失频复。六四正位,下应初九,不勉而中,中行独复。六五居中,不思而得,行顺志笃,厚事敦复。上六居极,据乘重坤,不能自考,昏聩迷复。此六爻之用事,所以治全体之复也。
无妄(䷘)
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释名】:乾,勤也,精也,动也。巽,学也,思也。震,言也。艮,慎也,笃也。勤学者无妄见,精思者无妄念,慎言者无妄语,笃行得无妄动,故名曰无妄也。妄者,痴迷也,,猜疑也,胡乱也,放任也,不法也,荒诞也,平庸也,意外也。无妄者,思无邪也,至诚无息也,笃信不疑也,精定不动也,安行守道也,远离颠倒梦想,真实不虚也。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仲尼四绝,皆所以去妄存诚者也。《汉书•谷勇传》曰:“遭无妄之卦运。”应劭云:“必先云而后雷,雷而后雨,而今无云而雷,无妄者,无所望也。万物无所望于天,灾异之最大者也。”失无妄之正义也。《宛丘》诗:“洵有情兮,而无望兮。”无望者,出乎意想,谓无所期望而有得焉者也。坤无也,巽女也,巽承坤者,妄之字也。乾对坤,震对巽,震承乾者,无妄之字也。《抑》诗:“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颂无妄者也。“其在于今,兴迷乱于政。颠覆厥德,荒湛于酒。女虽湛乐从,弗念厥绍。”刺施妄者也。乾,天也,覆佑万物者也。震,雷也,挺出万物者也。巽,风也,养成万物者也。艮,时也,变化万物者也。是故,天下雷行,物与惊惧,无敢施妄,立无妄之体也;先王参天地化育之功,勤勉对时,养物化民,制无妄之用也。覆物,生物,养物,化物,所以立体而行用者也。震雷也,艮霆也,巽风也,无云而雷,无雨而风,君独处而无人民,令推恩而民不被,天命不佑无道,是无妄之戒也。
【观象】:无坎不疑,无坤不迷,无离不虚,无兑不欲。初四互颐(䷚),慎言语,节饮食,君子所以养正去妄也。孔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此也。二五互渐(䷴),进之以正,则行无妄也。三上互姤(䷫),女壮,君子有所不取者,所以正家室,化天下也。《书》曰:“立爱惟亲,立敬为长,始于家,终于四海。”此也。初五互益(䷩),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先王勤勉以对,养育万物,其益无方。二上互遁(䷠),放郑声则思无邪,远佞人则身无怠。反体谓大畜(䷙),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德畜则身心行止皆无妄矣。对体谓升(䷭),阴气下降,阳气上升,风云际会,君子出而南征,欲向明而治也。
【玩辞】:大亨,利于固守正道。所行不正会有灾难,不轻用所往。震动也,艮时也,巽顺也,乾天也,顺天时而动,无妄之谓也。动而能健,中正以应,所以大亨而利于正也。元亨,诚者,天之道也,原元亨之始,要利贞之终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守利贞之戒,待元亨之时也。天道无不正,人道合天亦当无不正,不正则失天道,失天道则灾生,而不利有所往,苟有所往,亦生妄也。盖君子知几存义,世不我用,时非我遇,则慎密而不出也。《道德经》云:“不知常,妄作凶。”老子之言,概取诸此也。
【疏传】:《序卦》曰:“复杂不妄矣,故受之以无妄。”复者,反于正道也。正道既复,则见正理而去虚妄也。复者,一阳复来,顺致其道,则群阳咸临,阳实阴虚,阳来则无妄矣。此无妄(䷘)所以承复(䷗)也。《杂卦》曰:“无妄,灾也”。盖善省其心者,必长安于身外。君子不妄思,不妄行,治于未乱之世,医于未病之时,则灾不来矣。《春秋繁露》云:“施妄者,乱之始也。”
【卦变】:上旋至初,遁(䷠)变无妄(䷘),初九主事,无妄往吉,以其怀诚故也。
彖曰: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动而健,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命也。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无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祐,行矣哉!
【疏传】:乾施坤受,初交生震,一阳主事,天无私覆,无欲则刚,故曰「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据卦体释卦名。乾,天也,覆佑于外。震,人也,安处于内。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以人顺天,吾心得天理之纯粹,则无妄矣。震德动,乾德健,二五中正以应,顺天命而无妄求,故曰「动而健,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命也」,据卦德、卦体释断辞。天命,犹天道也,乾天巽命。既不行险以趋吉,亦不侥幸以避凶,君子所以行无妄之道也。故曰「无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祐,行矣哉」,据义理释象辞。孟子曰:“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如有一朝之患,则君子不患矣。”概取诸无妄也。
象曰: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
【疏传】:天下雷行,阴阳和合,相薄发生,草木萌芽,蛰虫惊起,万物各正其性,各全其命,先王体察天道,勤勉以对,顺天应时,养育万物。 《中庸》曰:“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此之谓也。《管子•法法》云:“正也者,所以正定万物之命也。”斯言尽矣。《蟋蟀》诗:“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戒君子茂对之辞也。与,同类,艮门也。 《说文》云:“类,种类相似,惟犬最甚。”艮为犬,故为类也。茂,勤勉,乾也。对,应对,巽应艮对。时,天时,艮也。天鸡主时,属斗宿,居艮宫。艮,终日也,閽寺也,日寺合時之字也。育,养育,震也。
初九:无妄往,吉。
【玩辞】:无妄而往,有妄不往,吉祥。初九以震爻执震体,履正而居,戴诚而行,抱逊而言,从容中道,主全体之无妄,如此而往,其吉可知也。
【观象】:往,前去,震也。震彳之,乾主之,“往”之字也。鶡鴠不号寒,去虚妄之心也。君子不妄往,存至诚之意也。无妄(䷘)而豫(䷏),思患预防,君子所以去妄存真,善养浩然之气也。无妄(䷘)之否(䷋),失时不雨,鸇视狼顾,以生民身无恒产故也。居夷处困,动心忍性,以君子心存至诚故也。天下之广大,万世之遥远,以物言之,则万象纷纭,以道统之,则万类归一。张子曰:“民吾同胞,物吾同与。”概取诸此也。
象曰:无妄之往,得志也。
【疏传】:诚者,天道也。诚之者,人道也。以人合天,无妄而往,则无志不得也。
六二:不耕获,不菑畬,则利有攸往。
【玩辞】:不期耕之获,不求菑之畬,没有妄念,利有所往。六二居正,才适其德,耕不期获,菑不求畬,心无妄念。宽裕居中,与五正应,身无妄行。心无妄念,身无妄行,则利有攸往。耕者,人之作也。获者,天之赐也。是故君子行有不得,反求诸已也。孔子曰:“夫遇不遇者,时也;贤不肖者,才也。”六二之注也。菑(zī),初垦之田,震也。畲(shē),熟田,艮也。《采芑》诗: “于彼新田, 于此菑亩。”毛传:“田, 一岁曰菑, 二岁曰新, 三岁曰畲。”
【观象】:巽为耒耜,艮为手,震为动,耒耜在手而施动于下,耕种之象也。巽耒也,震,施为也,艮井田也,耒耜作于井田,“耕”之字也。艮为手,巽为禾,艮巽共体,禾在手中,收获之象也。艮犬也,震草也,巽,隹也,艮又也,猎犬驱驰,捕鸟在手,“獲”之字也。无妄(䷘)而归妹(䷵),恬然无虑,不思而得,幽人贞吉,以其心无妄故也。无妄(䷘)之履(䷉),澹然无为,不勉而中,履道坦坦,以其行无妄故也。明道曰:“视听思虑动作,皆天也。”孟子曰:“求其放心而已矣。”皆幽人之所贞也。
象曰:不耕获,未富也。
【疏传】:六二宽裕居中,不备望获之心,而体天德之全者矣。董仲舒曰:“仁人者,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不耕获之谓也。富,备也。阳饶而阴乏,六二坤位,故曰未富也。
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
【玩辞】:无故生灾,有人拴头牛,路人得到,乡人受灾。六三失位,系应上九,持身匪正则有眚,肆意妄动而生灾,行若系牛,灾若失牛。至于居者,反遭诘捕之扰,遭受无妄之灾。
【观象】:巽为绳,艮为牛,系牛之象。或,有人,艮也。行人,路人,震也。邑人,同乡,艮也。无妄(䷘)而丰(䷶),震象行人,纯离为牛,行人得牛之象。无妄(䷘)之同人(䷌),无妄之灾,祸及同人,邑人受累,无望之灾也。
象曰:行人得牛,邑人灾也。
【疏传】:行人得牛,乃邑人之灾,得之于动,失之于静。盖无妄之灾非为自取,实天数使然,人力难为,君子求其无妄而已矣,不可深咎,故爻无悔吝凶咎之辞。
九四:可贞,无咎。
【玩辞】:可以固守正道,无咎。九四失位,刚居阴位,怀才不遇,是其过也。然执艮体而能安身,无系应而不妄动,是其善补过也。虽眚过而无灾殃,其咎犹可免也。
【观象】:无妄(䷘)而姤(䷫),勿用取女,以其妄动剥阳故也。《瞻卬》诗:“妇有长舌,维厉之阶。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幽王时维妇寺,不可贞也。无妄(䷘)之益(䷩),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君子补过亲善,饶益群生,福可求而咎不至也。《昊天有成命》诗:“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于缉熙,单厥心,肆其靖之。”其行可贞,其道无咎也。孔子赞之曰:“夙夜基命宥密,无声之乐也。”
象曰:可贞无咎,固有之也。
【疏传】:贞固守之,则无咎也。“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者,阳明先生之学也。“铅汞当在身中取,龙虎不须意外求”者,紫清真人之诗也。“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者,六祖惠能之经也。儒道释三家相见于易者,有见于是也。
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
【玩辞】:始料不及之病,无需药石医治,自然可愈。五应二,遇四为滞,犹身遭无妄之疾,所以为象也。五之应二,象君王求远贤,九四刚明失位无应,怀才不遇,必妒之,故为滞也。然九五诚明中正,居尊履贵,六二亦中正以应,不勉而中,不药而愈也。横渠先生曰:“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故无妄之疾,重在治心,非攻之以药石而已矣。 《书》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此尧舜之心传,而君子修身治世之良方也。《板》诗:“多将熇熇,不可救药。”戒乎蒙蔽真识,终不悟者也。
【观象】:疾,小患也,巽也。《庄子•徐无鬼》云:“百工有器械之巧则壮。”《释文》引李注:“壮,犹疾也。”巽为疾,坎为病,坤为虚。盖小患曰疾,大疾曰病,久病曰虚。药,药石,巽艮也。中爻互渐(䷴),吾身自有大药,祛病治身,不假外物,反求诸心。《周礼•疾医》云:“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注:“五药,草木虫石谷也。”震为草木,巽为蛇虫,艮为五谷,乾为金石,草木虫石谷之象全也。喜,离也,火主喜。无妄(䷘)而同人(䷌),乾健对坤虚,离明对坎病,刚健自明,是以勿药有喜也。无妄(䷘)之噬嗑(䷔),鲠骨在喉,人以为病;佞人当道,民以为疾。除间去佞,修身安民,君子之要也。《皇矣》诗:“临冲茀茀,崇墉仡仡。是伐是肆,是绝是忽。”斯文王伐崇,所以去无妄之疾也。
象曰:无妄之药,不可试也。
【疏传】:既已无妄,而复药之,则反为妄而生疾矣。内养浩然之气,可以御疾疢;外著清明之风,可以匡时弊。斯圣人修齐治平之道也。方孝孺 《深虑论》 云:“药石所以治疾而不能使人无疾。”是以君子不试无妄之药也。试,使用,震也。
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
【玩辞】:无妄之行,有灾难,无所利。灾自外来,眚由内生。上九处无妄之极而不固守安泰,反而恣意妄动,必自招其祸也。盖九三之灾、九五之疾,皆冬自外来。上九之眚,实乃自招。
【观象】:无妄(䷘)而履(䷉),乐只君子,福履绥之,无妄之履,必生虎咥之凶,所往无利。无妄(䷘)之随(䷐),君子向晦入宴,随时变易以从道,而无妄之行,不能守利贞之戒,待元亨之时,失位、失时、失道,所以有眚也。
象曰:无妄之行,穷之灾也。
【疏传】:震动,乾行,上九处妄动之极,而复加进,亢龙有悔,数穷生灾。
【总论】:无妄以乾震立体,六爻皆行无妄之用,得位者吉,失位者凶,处下利行,居上忌动。初九得位,值震动之主,时之方来,所往吉也。六二中正,上应九五,以正应正,利有攸往。六三失位,行人得利,居者有灾,利动者也。九四失位,怀才不遇,安居守道,其要无咎。九五中正,以中应中,虽遭身疾,勿药有喜。上九失位,处时之极,行而有眚,动无所利。此六爻之用事,所以治全体之无妄也。
大畜(䷙)
大畜: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释名】:艮山也,先天宅西北,草木生焉,百兽育焉,物华蕴焉,功之大者也。乾天也,后天舍西北,覆佑物与,施生群伦,运转精神,德之至者也。艮乾同宫,山天同气,内圣外王,道莫大焉,故名大畜也。畜者,止也,聚也,时也,蓄也,牧也,养也,育也,殖也,容也,好也,孝也,起也,顺也,兽也,牲也。 《左传•襄二十六年》云:“天下谁畜之。”注:“畜,犹容也。” 《礼记•祭统》云:“孝者,畜也。顺于道,不逆于伦,是之谓畜。”注:“畜谓顺于德敎。” 《周礼•天官•兽医》疏:“在野曰兽,在家曰畜。” 《左传•僖十九年》云:“古者六畜不相为用。”疏:“养之曰畜,用之曰牲。” 《说文》云:“畜,田畜也。田畜谓力田之蓄积也。”乾力也,艮田也,力田蓄积之象,当“畜”之字也。玄者,幽远赤黑,天之色也。田者,叩石垦壤,艮之象也。玄田滋益,可以畜牧,亦“畜”之字也。牵引牛鼻,耕作井田,甲骨文“畜”字也。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云:“为六畜、五牲、三牺,以奉五味。”杜预注:“马牛羊鸡犬豕。”乾马,艮牛,兑羊、鸡、豕,大畜之名物也。艮牛也,乾马也,震驾也、车也,乘牛服马,牧养六畜,大畜之事业也。 《蓼莪liǎo é》诗:“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大畜之辞也。天积山中,大畜之体也。养德尚贤,大畜之用也。孔子曰:“嗜欲将至,有开必先。天降时雨,山川出云。”大畜之功也。
【观象】:初四互夬(䷪),书契之造也,前言往行载焉,彰往察来用焉。唐•张怀瓘《书断》云:“大道衰而有书,利害萌而有契,契为信不足,书立言为征。书契者,决断万事也。”二五互归妹(䷵),八宫归魂,天地万物之所归往也。三上互颐(䷚),饮食之道,所以养贤以及万民也。互体居外,故「不家食」也。初五互大壮(䷡),克己复礼,君子所以里仁也。二上互损(䷨),惩忿窒欲,君子所以畜德也。明体达用谓道,即用见体谓学,一体两观,损益互见。反体谓无妄(䷘),无妄者,内圣之学也。大畜者,外王之道也。近者说服,远者怀之,君尚贤而民无妄,道之深者也。对体谓萃(䷬),畜之以正,聚之以正,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
【玩辞】:正固,不食于家,吉祥。宜济渡险难。大畜涵畜养、畜止之义,卦辞和象传专取畜养义,彖传兼取畜养和畜止义,爻辞专取畜止义。夫能畜大者,必以正,故曰「利贞」也。贤人畜聚朝堂,食取俸禄,道济天下,其义吉也。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饮食所以养口体,道学所以养心灵。君子体道、悟道、证道、传道,不忧于贫,而富于心,不谋于腹,而食于君。养贤治世,畜德造道,贤德之于治平,犹舟揖之于济渡,厚积则畜,畜久则通,故曰「利涉大川」。《书》云:“若涉大川,用汝作舟揖。”养贤治世之谓也。李世民《帝荡》云:“故舟航之绝海也,必假桡楫之功;鸿鹄之凌云也,必因羽翮之用;帝王之为国也,必藉匡辅之资。”亦此也。
【疏传】:《序卦》云:“有无妄,物然后可畜,故受之以大畜。”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阳实阴虚,阳饶阴乏,刚来富且实,而后物可畜,此大畜(䷙)所以承无妄(䷘)也。推无妄立诚之道,而启颐养正之规。人道顺时自臧,遵天自强,实君子之所畜有必然者也。《杂卦》云:“大畜,时也。”修身、畜物、养贤,正德利用,以待时世之我遇,故谓大畜时也。
【卦变】:初旋至上,大壮(䷡)变大畜(䷙),上九主事,何天之衢,道大行也。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盖言大畜上九也。
彖曰: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刚上而尚贤。能止健,大正也。不家食吉,养贤也。利涉大川,应乎天也。
【疏传】:乾体刚健,艮象诚明;为学之道,自诚而明,日新其德;乾类君后,艮主贤人,乾承艮体,一阳处上,尚贤达能,故谓「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刚上而尚贤」,据卦象、卦体释卦名。刚健,天之道也。笃实,人之德也。辉光,天人之合也。《说文》云:“笃,马行顿迟也。”艮为止则笃,为土则实。《左传•昭公十八年》云:“是谓融风,火之始也。”杜预注:“东北曰融风。融风,木也;木,火母,故曰‘火之始’。”艮为火始,其象辉光。 《史记•律书》云:“明庶风,居东方。明庶者,明众物尽出也。” 《七月》诗:“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章龟经》云:“仓,清也;庚,新也。感春阳清新之气而初出,故名。”震纳庚,风行明庶,其象新成。贤,多能,艮也。《说文》云:“獸,守备者也。能守能备,如虎豹在山是也。”又“能,熊属,能兽坚中,故称贤能。贤,古文作臤。臤,坚也。而强壮,称能杰也。”艮为守备,为兽,故为贤也。艮德止,乾德健,艮止乾之健,能通则行,当畜则止,止于至善,故谓「能止健,大正也」,据卦德释「利贞」。钱谦益《袁可立父淮加赠奉直大夫尚宝司少卿》诗:“克生直臣,事我皇祖,干严谴而不悔。”人欲畜天德,臣子谏君上,非大正之直臣贤士,孰能为之。学而畜心,畜有所施,身任天下,居天位食君禄,贤有所养,道有所济,故谓「不家食吉,养贤也」,据上九主爻之德释“不家食吉”,明畜养之义。大有(䷍),六五应九二,有贤之卦也。大畜(䷙),六五应九二,养贤之卦也。《小明》诗:“嗟尔君子,无恒安处。靖共尔位,正直是与。神之听之,式穀以女。”尚贤亲士之辞也。以九二之贤,应六五之明,君臣际会,无难不济,故谓「利涉大川,应乎天也」,据卦体释“利涉大川”。天者,时也。艮田,乾马,震渡,兑海,艮岸,耕心田,畜意马,渡苦海,登彼岸,得无上正等正觉心。
象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疏传】:山不以自高,犹畜昊天之气,兴云雨,蕃草木,聚鸟兽,饶益群生。君子法之,广泛学习前人之嘉言善行,不断充实才德,道济天下。前言者,往圣之心传也。往行者,先贤之身教也。察其心,观其迹,探其体,潜其用,虽相隔亿万千年,而圣贤犹在吾侧也。艮为识取,乾为久长,兑为言,震为行,故曰「多识前言往行」。艮为止,乾为德,故曰「以畜其德」。 《烝民》诗:“古训是式,威仪是力。” 《书》云:“惟德惟义,时乃大训。不由古训,于何其训。” 概圣人之道,先王之书,距年之言,足以垂法将来者也。
初九:有厉,利已。
【玩辞】:有危险,宜停止。初应四,居震位乾体,是妄动欲进者也。一阳初畜,功德未隆,潜龙勿用,戒其妄动,利其自已。初应四,遇二三相滞,危之道也。二阴畜阳,谓之大畜,应于阴者,皆不宜动,初二以之。 《皇矣》诗:“无然畔援,无然歆羡,诞先登于岸。”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者也。
【观象】:已,停止,艮也。大畜(䷙)而姤(䷫),道为体,学为用,为学日益,必益之以阳,概阴为体而阳为用故也。君子问学,女壮勿取,不可与其阴共生长也。收锁心猿,如系金柅,务求止于至善,心一境性,则道学俱隆矣。孔子《去鲁歌》云:“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女壮之伤,圣人犹深戒之矣。大畜(䷙)之蛊(䷑),蛊则生乱,乱则生险,险不可犯,求不家食而蹈艰危者,君子不为也。 《匏有苦叶》诗:“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君子知几,必慎其所之也。
象曰:有厉利已,不犯灾也。
【疏传】:动则犯灾,厉则利已,不可犯危厉而行也。
九二:舆说輹。
【玩辞】:车从伏兔上脱落。九二刚中,上应六五,遇三相滞,为五所畜,犹车脱輹而不能行也。初九畜止,迫于危厉,时势所限,君子不犯难行也。九二不行,自畜其止,主观使然,君子卑以自牧也。九三闲习,良马驰逐,利有攸往,君子为上所牧也。
【观象】:车,乾也。说,脱离,兑也。輹(fù),车伏兔,震也。按《说文》云:“輹,车轴缚也。”兑接乾震,是「舆说輹」之象也。大畜(䷙)而同人(䷌),君子同人必于旷野,同人于宗则吝大畜之道,是以君子弗行之也。大畜(䷙)之贲(䷕),畜其大道,成其文德,脱輹待时,暂食于家,故知其非不行也,期与上兴而待其时矣。
象曰:舆说輹,中无尤也。
【疏传】:九二阳刚而居中,能知几存义,见势之不可有为,故自说其輹而不行也。尤,怨恨,变体出坎也。
九三:良马逐,利艰贞。日闲舆卫,利有攸往。
【玩辞】:良马驰逐,宜艰难固守。日常训练车舆与其防卫,宜有所行动而前往。经过初二之畜势,至九三之时,阳刚居正,止极而行,犹良马驰逐,言其速也。终日闲习其车舆,与其防卫,则利有攸往。三上无应,往遇二阴,宜艰难其事,而贞正其道也。
【观象】:良马,乾也。逐,驰逐,震也。闲,训练,正反震也,震木入艮门也。日,终日,艮也。舆,驾车人,震也。卫,护车人,艮也。大畜(䷙)而履(䷉),止极而行,履遇虎尾,艰贞以对则无咥人之凶。 《渐渐之石》诗:“武人东征,不皇他矣。”舆卫之闲,以利往也。大畜(䷙)之损(䷨),初二畜止,九三独行,遇上合志,「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此之谓也。
象曰:利有攸往,上合志也。
【疏传】:三上相敌,上不畜三,其志相得而合。尚秉和先生以“阴阳相遇,其志相通”为象,亦得之也。
六四:童牛之牿,元吉。
【玩辞】:小牛施牿,大吉。六四正位,畜止初阳,初九居下,阳之微者,微而畜之则易功,犹童牛而束牿,令觝触之性不发,使训养之人无伤,大吉之道也。童牛,初生之牛,祭天之牲,震初生而艮类牛也。《礼记•郊特牲》云:“牛用犊,贵诚也。”牿,施横木于牛角以防其触,震承艮也。 《閟宫》诗:“秋而载尝,夏而楅衡。”毛传:“楅衡,设牛角以楅之。” 《说文》云:“楅,以木有所逼束也。”朱熹集传:“尝,秋祭名。楅衡,施于牛角,所以止触也。”
【观象】:大畜(䷙)而贲(䷕),艮止也、我也,离火也、礼也。克己复礼,为学之大旨也。大畜(䷙)之大有(䷍),养贤曰大畜,有贤曰大有,贤者国之大器,故皆赞其大也。
象曰:六四元吉,有喜也。
【疏传】:六四畜初有功,又执兑体之主,兑性悦,故曰有喜也。
六五:豮豕之牙,吉。
【玩辞】:劁过猪的牙,吉祥。豕,刚躁之物,其牙犹利,若制豕之牙,不唯难止其暴,亦误其蕃息,不能去其根本。若豮去其势,虽牙犹存而妄动自止。畜之则止,不劳而治,所以吉也。程颐曰:“夫物有总摄,事有机会,圣人操得其要,则视亿兆之心犹一心,道之斯行。止之则戢,故不劳而治,其用若豮豕之牙也。”九二阳刚,虽执乾健之主,阳气犹稚,乃躁豕以喻之,去势以畜之。犹顽民嚚讼,不假严刑峻法,非治之以暴,终讼可也。 《书》曰:“毖殷顽民,迁于洛邑,密迩王室,式化厥训。”兴教化,治顽民,康王终讼之道也。 《孙子兵法》云:“夫解杂乱纠纷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击,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批亢捣虚,犹豮豕之牙也。
【观象】:豮(fén),阉割,兑刀去艮根也。《说文》云:“豮,羠豕也。”注:羠,阉割之羊。豮豕,劁猪,为猪去势也。《尔雅•释兽》郭璞疏:“豮谓犍猪也。”犍,阉割也。大畜(䷙)而蛊(䷑),君子育德以振民,教化以怀远,抚四夷,化左衽,康王所以垂拱仰成也。大畜(䷙)之小畜(䷈),畜之以玄德曰大畜,畜之以文德曰小畜,内畜玄德以通神明,外懿文德以化民物,德之至也。张衡《东京赋》诗:“清风协于玄德,淳化通于自然。”大畜而小畜之辞也。
象曰:六五之吉,有庆也。
【疏传】:畜物有术,安民有道,利用厚生,天下之福庆也。《书》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六五之吉也。陆游《夔州劝农文》云:“不伤尔力,不夺尔时。”六五之庆也。据时位言之,五不如四有利。据势位言之,四不如五有功。四有喜,五有功,何也?曰:六四牿牛,圣贤牧心,内生喜也。六五豮豕,君后牧贤,外有庆也。
吕大临曰:“六四六五,皆以柔畜刚,止健者也。牛之刚健在角,豕之刚健在牙。初九居健之始,其健未著,若童牛然。禁于未发,以牿闲之,及其长也,无所用其健,岂特不暴而已。安于驯柔,可驾而服,故有喜也。九二居健之中,其健已具,若豕之牙,渐不可制。六五居尊守中,能以柔道杀其刚暴之气,若豮豕然,其牙虽刚,莫之能暴,可以养畜而无虞,故有庆也。”庆,福庆,震也。
上九:何天之衢,亨。
【玩辞】:天路四达,亨通。上九居大畜之极,畜极而通,豁达无碍,贤路广开,不食于家,世莫盛于斯,道莫大于是。能畜天,亦能何天,以艮能终始万物故也。艮为观,乾为天,震为道,观天之道也。艮为执,位丑寅,丑值年终,寅值岁始,终则有始,执天之行也。《阴符经》云:“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登彼天路,众生仰止,群伦向往,大亨之道者也。唐•陈子昂《谏灵驾入京书》云:“有非常之策者,必待非常之时;有非常之时者,必待非常之主。”六五虚己达能,一心善开贤路,当非常之主也。唐•王勃《上绛州上官司马书》云:“有非常之主者,必有非常之臣;有非常之臣者,必有非常之绩。”上九贤德广居,一身能任天下,当非常之臣也。
【注解】:何(hè),负载,艮也。衢,道路,震艮也。《说文》云:“四达谓之衢。”何天之衢,当通显之地也。天,艮也。《周髀算经》云:“笠以写天。”笠,艮之形也。
【观象】:大畜(䷙)而剥(䷖),为学日益谓大畜,益之又益,博反于约,约致于精,精复于一,一归于无,即用见体之谓学。为道日损谓之剥,损之又损,以至无有,无中生有,千古同流,万象滋溢,明体达用之谓道。大畜(䷙)之泰(䷊),与天同其光,与地合其尘,与圣人造其道,与神明通其德,与万物应其情,执象乾坤之学也。
象曰:何天之衢,道大行也。
【疏传】:天路四达,野无遗贤,不食于家,利涉大川,大道之行也。小畜(䷈)上九曰「德积载」,大象传曰「懿文德」,概备于身之谓德,达于世之谓道。故小畜(䷈)畜其德,大畜(䷙)畜其道,畜道者曰大,畜德者曰小。
【总论】:大畜以艮乾立体,以阴畜阳止,外畜内止为象,六爻各据其位,各行其用。内卦受畜,以自止为象,唯三止极而行;外卦能畜,以止之为象,独上畜极而通。初九进则有厉,唯利于已,知难而止者也;九二执中道,能说輹而不行,与时自止者也;九三艰贞自戒,良马驰逐,与上合志,止极而进者也;六四畜初,能止恶于微,元吉有喜者也;六五畜二,制恶有道,得其总摄,操其机会,吉而有庆者也;上九畜极而通,贤路洞开,畜德大成,道大亨者也。初九有厉,九二说輹,畜其稚,养其体,暂食于家,而滞于川者也;九三良马驰逐,止极而渐通,养成而待用者也。日闲舆卫,犹防贤路之崎岖,艰贞自戒者也;六四牿牛,六五豮豕,犹养德行、治不肖,弘济艰难,保良马驰逐者也;上九畜极而通,养成而施用,贤路夷平,大道通行者也。夫精于术而以道为本,守于道而以术御事。初九有厉,九二说輹,九三闲习,御于事者也。六四牿牛,六五豮豕,精于术者也。上九何天,守于道者也。此六爻之用事,所以治全体之大畜也。
颐(䷚)
颐:贞吉,观颐,自求口实。
【释名】:通观卦体,上下二阳象唇齿,内含四阴虚而求食,外实内虚,上止下动,故名颐也。颐者,面颊也,观视也,修身也,养生也,止息也,尊贤也,咀嚼也,医疗也,囚禁也。《释名》云:“颐,或曰辅车,或曰牙车,或曰颊车。”艮,自我,臣也。震,初生,头也。震承艮,頤之字也。 《說文》云:“臣,牵也,事君也。”又云:“页,头也。” 《生民》诗:“克岐克嶷,以就口食。”颐之辞也。复(䷗)以存诚,剥(䷖)以寡欲,坤(䷁)以厚生,存诚、寡欲、厚生,颐之体也。震动于下,当牙车也,艮止于上,当牙辅也,面颊辅车,颐之相也。艮休也、息也,震生也,坤养也,休养生息,嚼物以实口腹,颐之用也。
【玩辞】:固守正道吉祥,瞻观颐养,自求食粮。两阳爻象圣贤,四阴爻象万民,万民求养于圣贤,圣贤颐养万民,又自颐其体,自养其德,皆颐之道也。观颐,观其养人之道,则公私分明,养贤为公,养亲为私。自求口食,观其养身之术,则大小顿见,养德为大,养体为小。观君王养人之道,知上之昏明。观臣民自养之术,知下之贤愚。道术相得,不失其正,则颐道吉也。陈琛曰:“集义以养其气,寡欲以养其心,守圣道而不溺于虚无,崇圣学而不流于术数,则所以养德者正矣。穷而不屑于嘑蹴(hū cù),达而不至于素餐,不以贫贱饥渴害其心,不以声色臭味汩其性,则所以养身者正矣。”得颐之道深矣。 《鹿鸣》诗:“吹笙鼓簧,承筐是将。”概养贤以公也。 《正月》诗:“洽比其邻,昏姻孔云。”概养亲以私也。
【观象】:初四互复(䷗),艮慎也、节也,震言也、食也。慎言语,节饮食,不远之复,君子所以修身也。艮它也、山也、石也,震攻也、玉也,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君子所以养性也。中爻互坤(䷁),地之生物也有时,人之用物也有度,利用厚生,先王治世之道也。 《资治通鉴》云:“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白居易曰:“天生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期间,则必物殄而财乏用矣。”皆谓此也。三上互剥(䷖),硕果不食,所以养物也;君子得舆,所以养人也。对体谓大过(䷛),古之为室者,必丰其基,高其甍,坚其墙,隆其栋,故宫室以颠实为体,虚空为用,栋隆而吉,栋桡则凶。而口颐以虚空为体,填实为用,虚以养德,实以养体。卦象相对,而体用之数亦相异也。
【序卦】:“物畜然后可养,故受之以颐。颐者,养也。”利用而后可以厚生,物畜而后可以养人,养小体而后可以全大体,此颐(䷚)所以承大畜(䷙)也。
【杂卦】:“颐,养正也。”颐口腹者,养其小体也。颐正气者,养其大体也。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集义以大体者也。
【卦变】:二之上,临(䷒)变颐(䷚),上九主卦,由颐厉吉,大有庆也。
彖曰:颐,贞吉,养正则吉也。观颐,观其所养也。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大矣哉!
【疏传】:养贤养德,养之正也,颐之道,吉于正,故曰「颐,贞吉,养正则吉也」,释卦名及断辞。观察君上所养之人,及其养人之道,则知其用心之公私,故曰「观颐,观其所养也」,释象辞“观颐”。观察臣民自养之道,知其心志之所向,故曰「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释象辞“观其自养”。李舜臣曰:“夫重道义之养而略口体,此养之大者也,急口体之养而轻道义,此养之小者也。”两阳爻居天地之位,颐养四阴爻,中爻互坤(䷁),坤主万物、类万民,六五象圣人,上九类贤人,六五承上九,乃有尊贤养贤之象,故曰「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大矣哉」,极言颐道之大也。 《思文》诗:“立我烝民,莫菲尔极。贻我来牟,帝命率育。”圣人养贤以及万民也。
象曰: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疏传】:君子法颐卦之象,说话要慎重,饮食需节制。雷象天言,山养鸟兽。慎言语,所以养德也。节饮食,所以养体也。言语一出而不可复入,饮食一入而不可复出,故君子慎之也。 《燕燕》诗:“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养身养德之谓也。慎,谨慎,艮也。言语,震也,雷象天言。节,节制,艮也。饮食,震之百谷,艮之果蓏,坤之水也。
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
象曰:观我朵颐,亦不足贵也。
【玩辞】:假如放弃你的灵龟,垂涎我的饮食,则凶。尔,初九之谓也。我,六四之谓也。灵龟,寡欲、鲜动、不食而能长寿者也。朵颐,鼓腮、垂动、欲食而养口体者也。初九阳刚处下,足以自养,亦可不食,如龟之不待于物也。苟上应于四,不能养人,不思养德,不节饮食,求养口体于阴,而动于欲求,其道凶也。司马光曰:“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如若初九不能寡欲,则应凶也。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则是养口腹而害大体,执人欲而捐道心,求外物而失自性,故君子不贵之。孟子曰:“养其大体为大人,养其小体为小人。”又云:“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初九内舍己之大体而外观人之小体,为人所贱。明•方孝孺《赠林公辅序》云:“彼或不知自身重而为外物所移夺者,自轻者也。”概言颐之初九也。
【注疏】:舍,放弃,震也。尔,你,震也。艮主我,震反艮,故主尔。艮为指,一切指示代词,均取艮象,唯我尔对举,取艮我震尔。中孚(䷼)九二:“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亦见之。灵龟,又称灵蝙,龟甲可以卜,能鸣,善自养者也。 《尔雅•释兽》郭璞引《雒书》曰:“灵龟者,玄文五色,神灵之精也。”郭璞《尔雅•龟赞》曰:“天生神物,十朋之龟,或游于火,或游于蓍,虽云类殊,象二一归,亹亹致用,极数尽几。” 《洪范•五行》曰:“龟之言久也,千岁而灵,此禽兽而知吉凶者也。”艮离皆主龟,颐体大离,中虚空明,灵龟之象也。观,谛视,辨别是非,必微妙而审谛。 《春秋谷梁传》曰:“常事曰视,非常曰观。”艮震皆主视,震谓临视,艮曰瞻仰,初九处下观上,取艮为象。《尔雅•释宫》郭璞引孙炎注:“宫门双阙,旧章悬焉,使民观之,因谓之观。”艮象宫阙,观谓之阙,故主观也。朵,垂动,震也。朵颐,饮食之象也。
【观象】:初九动变,离象化去则舍灵龟,坤体动出则养口腹。震之坤,参象见豫(䷏),鸣豫志穷,君子弗为之。「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假设之辞也。颐,灵龟也;剥,观象也。颐(䷚)之剥(䷖),观灵龟之象,心灭朵颐,探金虎之爻,志存幽履,诚真人修心养性之所为也。
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
象曰:六二征凶,行失类也。
【玩辞】:求养于下,除去妄动。苟求养于上,前往有凶。六二坤离之爻,坤象万民,不能自济,必求养于贤;离象薪火,不能自处,附物而后生。阴不能独主,必宗于阳。颠颐,有待于震初也。丘颐,求养于艮上也。 《系辞》云:“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六二柔中,近比于初,颠仆而有待于下,方不失颐养之道也。苟舍近求远,动而求诸上,则遇三四相嫉,行失其类,而征凶失道矣。是故,圣人告之曰「颠颐」,戒之曰「拂经」,拟之以「于丘颐」,劝之曰「征凶」,忧天下来世之心切矣。
【注疏】:颠,同“蹎”,跌倒,仆下,震也。颠颐,求养于初也。拂,除去,震也。 《广雅》云:“拂,去也。” 《太玄经》云:“拂其恶,从其淑。”注:“拂,去也。”经,行动,震也。 《说文》云:“经,织也。”按,从丝为经,衡丝为纬。凡织,经静而纬动。拂经,戒其动也。于,去往,震也。 《桃夭》诗:“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毛传:“于,往也。”丘,山陵,艮也。于丘颐,动而求养于上也。
【观象】:震之兑,参象归妹(䷵),归妹征凶,行失位也;颠颐征凶,行失类也。《泉水》诗:“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概言此也。颐(䷚)之损(䷨),「利贞,征凶」,六二之戒也。「弗损益之」,颠颐之求也。
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
象曰:十年勿用,道大悖也。
【玩辞】:不颐养,其占凶,长期不能利用,无所利。六三阴柔失正,无与于初,应上遇四之妒,自暴自弃,不自养,不养人,不养于人,处动之极,不安其静,反害其正,所占凶也。拂颐,不养之谓也。六三大失颐养之道,故其终不可用,无所往而利也。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十年勿用」之注也。
【注疏】:十,数之终也,坤也。年,震也。用,乾也。坤对乾,曰勿用。悖,违背,变离也。 《荀子•正名》云:“悖其所辞。”注:“悖,违也。”
【观象】:震之离,参象见丰(䷶),日中见沬,月食日,臣过君,是生拂颐之凶。折其右肱,终不可用也。 《十月之交》诗:“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当此也。颐(䷚)之贲(䷕),拂颐贞凶,大悖于道,以其有与也;贲如贞吉,终莫之陵,以其无应也。
六四:颠颐,吉。虎视耽耽,其欲逐逐,无咎。
象曰:颠颐之吉,上施光也。
【玩辞】:求贤于下,吉祥。虎视耽耽,其欲逐逐,无咎。六四正位居体,颠颐则是求养于初,初四相应,求谋顺遂,吉之道也。虎视耽耽,专视于食,心不他顾之貌也。其欲逐逐,孜孜以求,汲汲营营之貌也。虎视耽耽,专而求贤也。其欲逐逐,继而无间也。上求之以真,下应之以诚,故无咎也。 《书》云:“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六四之注也。 《鹿鸣》诗:“吹笙鼓簧,承筐是将。”求贤之道也。“人之好我,示我周行。”贤济其事也。六四得刚阳之应,以济其事,居上推恩,光明下被,是故虽颠颐而能获吉矣。或问:先告之以吉,后继之以无咎,何也?对曰:戒其养亲而用私也。或问:二四居正,皆有待于初,而颠仆下求,二征凶,四得吉,其何故也?对曰:二志于物,颐养口腹,居震体而妄其动,行失其类,故征凶也。四志于道,集义养德,居艮体而守其分,安贞淑慎,故得吉也。
【注疏】:虎,艮之境象也,后天艮安寅宫,寅主虎。视,震也,上视下也。眈,沉迷,坤也。欲,欲求,艮也。逐,追赶,震也。施,施行,震也。光,广大,坤也。
【观象】:六四动变,参象见贲(䷕),虎视耽耽,匪寇盗也;其欲逐逐,求婚媾也。颐(䷚)之噬嗑(䷔),治讼狱,得金矢,养贤之功也。
六五: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
象曰:居贞之吉,顺以从上也。
【玩辞】:除去妄动,安住其心,守正其位,吉祥。不能以之济渡险阻。六五柔中失正,居艮体,故戒之曰「拂经」。阴柔之才,履居坎爻,犹在坤中,故「不可涉大川」也。居坤顺之体,近上九之贤,顺以从上,乃得居贞之吉。
【注疏】:居,安住,艮也。涉,济渡,震也。大川,坤也。顺、从,变巽也。上,指卦主上九。
【观象】:六五动变,参象见蛊(䷑),山风落木,实得其材,颐道渐成,养贤济事。颐(䷚)之益(䷩),六五养贤,贤养万民,天下被德,勿问元吉。或问:参蛊之益,皆利涉大川之卦,唯六五不可涉大川,何也?对曰:蛊之时,天下已乱,得济世之才,故利涉也;益之时,厚生利用,木道乃行,故利涉也。六五之际,颐道未大成,故不可涉大川,有待上九之由颐也。
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
象曰:由颐厉吉,大有庆也。
【玩辞】:颐养之所由,虽危险,犹吉祥。利于济渡险阻。以君臣之义言,上为贤,五为君,君养贤。以上下之位言,阴爻象万民,皆为上九所养。上九又怀厉而自养其德,颐之所由出也。由颐者,利之所在也;丘颐者,位之所在也;拂颐者,道之所失也。上九贤人为六五所尊崇,辅助君上颐养万民,以人臣而任天下,必常怀危厉则吉也,伊尹、周公以之。上九颐道大成,由静而动,大过将承,宜竭其才力,济天下之艰危,成天下之治安,故曰「利涉大川」也。上九刚明贤良,承天之宠,颐养万民,庆赐之大者也。 《公刘》诗:“涉渭为乱,取厉取锻,止基乃理。”利涉大川也。“爰众爰有,夹其皇涧。”大有庆赐也。
【注疏】:由,动出,震也。 《论语》云:“观其所由。”注:“由,经也,言所经从。”《说文》云:“经,织也。段玉裁注:“织从丝也。古谓横直为衡从。毛诗云‘衡从其亩’是也。韩诗作‘横由其亩’。其说曰东西耕曰横,南北耕曰由,由即从也。”由即经也,即纵也,即动也。厉,危险。 《玉篇》云:“厉,危也。”庆,赏赐,震也。 《裳裳者华》诗:“维其有章矣,是以有庆矣。”郑玄笺:“政有礼文法度,是则我有庆赐之荣也。”
【观象】:上九动变,参象见剥(䷖),恬淡虚无,清心寡欲,牧心养德也。颐(䷚)之复(䷗),笃实存诚,去其虚妄,养德润身也。牧心以养德,养德以润身,润身以承家,承家以任天下,亦见大学修齐治平之道也。
【总论】:通观颐卦,内三爻皆所以自养口体,妄动其所当止,故皆凶也。外三爻皆所以内养其德、外养其贤,安止其所妄动,故皆吉也。概颐养之道,宜静也,宜定也,宜诚也。初上自养,初养其体而为小,上养其德而为大。四五养人,五养贤而为公,四养亲而为私。二求养于人,苟舍近求远,则征而应凶。三不自养、不养人、不养于人,拂颐而终不可用。此六爻之用事,所以治全体之颐也。
大过(䷛)
大过:栋挠,利有攸往,亨。
【释名】:兑先天居东南,巽后天居东南,东南地户,阳气盛极,名曰大过。大过者,超越也,胜出也,盛大也,太甚也,壅滞也,济渡也,过时也,过物人,过人也,罪愆也,灾殃也,死丧也,棺椁也。兑,口也,咼也。巽,进退,辵也。巽承兑,過之字也。 《说文》云:“辵(chuò),乍行乍止也。”又云:“咼(guǎ),口戾不正也。”大过(䷛)对颐(䷚),震经也,艮门也,经由门口,过之本义也。 《说文》云:“过,度也。”
【玩辞】:栋梁弯曲,利有所往,亨通。 《系辞》云:“上古穴居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概取诸大壮。”按卦变说,大过(䷛)自大壮(䷡)而来,故卦爻辞皆取“栋”为象。 《释名》云:“栋,中也。居屋之中也。”大过(䷛)有大坎之象,坎为美脊,取象中阳。是故,卦辞言“栋”是指中四阳,爻辞言“栋”专指三四爻,举中枢也。四刚居中,二阴不胜其重,如宫室之栋桡也。大过之时,王道壅滞,鼎足不强,栋干微挠,天必降大过之人以济其事功,故利有攸往而亨也。 《正月》诗:“瞻乌爰止,于谁之屋。”宗周将覆,栋桡之辞也。 《玄鸟》诗:“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高宗伐鬼,大过之才也。
【注疏】:栋,屋梁,巽也。《说文》云:“屋内至中至高之处亦曰阿,俗谓之正梁。”桡,弯曲,削弱,屈服,大坎之象也,坎为矫輮。 《汉书•佞幸传赞》云:“主疾无嗣,弄臣为辅。鼎足不强,栋干微挠。”注:“桡,削弱。” 《荀子》云:“重死持义而不桡,是士君子之勇也。”注:“桡,屈服。”
【观象】:互卦见夬(䷪),时值谷雨,鸣鸠拂羽飞而翼拍其身,阳气使然也。中爻互乾(䷀),时值小满,靡草生于至阴,故不胜至阳而死也。互卦见姤(䷫),时值夏至,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对体谓颐(䷚),时值戌亥子月,蛰虫咸俯,虹藏不见,蚯蚓相结,万物休养,潜龙勿用。象相对,时相对,位相对,物候亦相对也。
【序卦】:“不养则不可动,故受之以大过。”颐(䷚)上九曰「利涉大川」,凡物养而后能成,成而后能动,动而后能济,此大过(䷛)所以承颐(䷚)也。
【杂卦】:“大过,颠也。”颠者,填也,塞也,滞也。坎为通,一阳中通于两阴之间。大过(䷛)是大坎象,四阳充实于两阴之间,窒塞不通之象也。 《礼记•玉藻》云:“盛气颠实扬休。” 郑玄 注:“颠读为闐……盛声中之气,使之闐满其息,若阳气之休物也。” 陆德明 释文:“颠,依注读为闐,音田。” 孔颖达 疏:“颠,塞也。实,满。” 《说文》云:“阗,盛貌。”段玉裁注:“为盛满于门中之貌也。”
【卦变】:初之五,大壮(䷡)变成大过(䷛),九五主卦,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
彖曰:大过,大者过也。栋挠,本末弱也。刚过而中,巽而说行,利有攸往,乃亨。大过之时大矣哉!
【疏传】:时值辰巳午月,阳气旺盛,万物假大至极,故曰「大过,大者过也」,据时位释卦名。两阴夹四阳,初上皆阴柔,故曰「栋挠,本末弱也」,据卦体释卦辞。本,指初六。末,指上六。虽刚过而二五皆得中,不失和气,入而悦,利有所施用而往亨,故曰「刚过而中,巽而说行,利有攸往,乃亨」,据卦体、卦德释断辞。大过之时,君子过越常分以济弱,能达乎时中,故曰「大过之时大矣哉」,极言大过之时用也。程颐曰:“立非常之大事,兴不世之大功,成绝俗之大德,皆大过之事也。”
象曰: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疏传】:君子法大泽淹没杨木之象,知时局之大坏,担济渡之大任,敢作敢为,孤立无援也不畏不惧,不被世人理解也无怨无悔。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行则独立不惧,藏则遁世无闷,大过之人所以行大过之事、成大过之功也。泽灭于木,大过之象也。不惧无闷,大过之人也。灭,淹没,兑泽居上也。泽灭木,兑乘巽也。独立,乾孤也。不惧,乾勇也。遁世,巽伏也。世,坤也,坤伏,亦遁世之象也。无闷,兑悦也。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
象曰:藉用白茅,柔在下也。
【玩辞】:用白茅垫祭器,无咎。初六阴柔,履居巽体,卑以处下,过慎之行,是以无咎也。大过之人,遇大过之时,将行大过之事,必先祀天、祭地、享宗庙也。白茅者,洁物也,薄物也。洁物示敬于神,薄物趋时合义。大过之时,春夏之交,青黄不接,禴祭多俭,所谓二簋可用享是也。栋者,邦国之体也。茅者,事业之基也。皆君子之所器重也。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藉用白茅之谓也。
【注疏】:藉(jiè),衬垫,巽或艮也。 《说文》云:“藉,祭藉也。”按:藉之为言席也。白茅,菅草,巽也。 《左传•僖公四年》管仲谓楚使曰:“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杜预 注:“包,裹束也;茅,菁茅也。束茅而灌之以酒为缩酒。”古时祭祀,以白茅藉祭器,包牺牲,缩旨酒。李时珍《本草纲目》云:“茅叶如矛,故谓之茅。其根牵连,故谓之茹。易日‘拔茅连茹’是也。夏花者为茅,秋花者为菅。诗云‘白华菅兮,白茅束兮’是也。”是故,茅之为草,其质也柔,其叶也刚,卑而不可逾,谦谦君子之风也。《野有死麇》诗:“白茅纯束,有女如玉。”以白茅譬喻贞洁者也。
【观象】:巽象白茅,兑主祭器,巽承艮,藉用白茅之象。初九动变,参象小畜(䷈),卑顺自道,遁世无闷,何咎之有?大过(䷛)之夬(䷪),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犹言大过之初,不可以骤动也。
九二: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
象曰:老夫女妻,过以相与也。
【玩辞】:枯杨生新枝,老夫娶年少之妻,无不利。枯杨生稊,设其象也。老夫得其女妻,纪其事也。无不利,断其吉凶也。以爻言之,九二象老夫,初六象女妻。以卦言之,乾为老夫,巽为女妻。二乘初,巽承乾,阴阳有情,故曰「老夫得其女妻」。九二居中,刚健履柔,以阳从阴,独能济其过,犹老夫得女妻,阴阳相与,能成生育之功,是以无不利也。《书》云:“人之有能有为,使羞其行,而邦其昌。”九二得贤,行大过之事者也。
【注疏】:枯,木老,巽木乾老,枯之字。杨,落叶乔木,速生早凋,木之柔者。《尔雅释估》云:“杨,一名蒲柳。生泽中,可为箭笴。”兑为泽,巽为木,木生泽中之象。苟泽灭木,则其体亡,而其用废,当此之时,能独立不惧,遁世无闷者,定大过之人也。女,处子,巽之从也。 《说文》云:“女,妇人也。”王育曰:“对文则处子曰女,适人曰妇。” 《尔雅释估》云:“女,如也。《白虎通》曰:言如人也。徐锴曰:女子从父之教,从夫之命,故曰如。”巽为从、为如,故为女也。妻,巽之齐也。 《白虎通》云:“妻者齐也,与夫齐体。自天子下至庶人,其义一也。”稊(tí),同荑,新枝,巽也。 《说文》云:“荑,荑草也。”按:茅之初生也。 《硕人》诗:“手如柔荑,肤如凝脂。”朱熹 集传:“茅之始生曰荑,言柔而白也。”过,时之过,变体艮也。相与,相从,巽也。 《国语》云:“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按:与,从也。
【观象】:九二动变,参象出渐(䷴),木生有根,鸿渐于磐,男得室家,女得归宿,夫妻相与,家道斯成。大过(䷛)之咸(䷞),时虽已过,感而后生,犹未为晚矣。 《车辖》诗:“匪饥匪渴,德音来括。虽无好友,式燕且喜。”男女相与之辞也。
九三:栋桡,凶。
象曰:栋桡之凶,不可以有辅也。
【玩辞】:屋梁向下弯曲,凶。三四两爻,象栋居中而众材辅之,所以为象也。九三不中,刚居阳位,独刚过而不济,不能近于人,人亦不能近之,无辅而不能任重,犹栋梁下桡,不可以支柱,凶之道也。 《国语》引周诗云:“天之所支,不可坏也。其所坏,亦不可支也。”九三之谓也。
【注疏】:桡,弯曲向下,巽之陨落也。辅,佐助,巽也。 《楚辞•离骚》云:“览民德焉错辅。”按:辅,助也。
【观象】:九三动变,参象出涣(䷺),大厦将倾,非一木可支,风雨飘摇,不可终日也。大过(䷛)之困(䷞),困于石,据于蒺藜,居位不正,桡之象也;入于其宫,不见其妻,阳刚无辅,凶之道也。
九四:栋隆,吉。有它吝。
象曰:栋隆之吉,不桡乎下也。
【玩辞】:栋梁向上弯曲,吉祥。有另外的困吝。九四刚居阴位,所以得吉,济其过刚也。下应初六,有它或吝,戒其过柔也。不系于初,则不桡曲以就下,所以吉也。概大过之时,动者过也。
【注疏】:隆,盛大,乾也。 《说文》云:“丰大也。” 《玉篇》云:“盛也。”又云:“中央高也。”
【观象】:九四动变,参象出困(䷞),不毁人以自成,不毁己以下人,唯大过之才能之,故曰「贞大人吉」也。大过(䷛)之井(䷺),国之梁柱,上辅天子,下安百姓,所以能劳民观相,养人而不穷矣。
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
象曰:枯杨生华,何可久也?老妇士夫,亦可丑也。
【玩辞】:枯杨开花,老妇得壮男为夫,不生咎害,亦无美誉。老妇,取象上六。士夫,取象九五。五上亲比,夫妻之象也。老妻少夫,不能成生育之功,犹老树开花,不可久长,行亦可丑。九二乘初,近于本,生稊则生机方长,故无不利。九五承上,近于末,生华则气势将竭,无咎无誉。苏轼曰:“稊者,颠而复蘖,反其始也;华者,盈而毕发,速其终也。”概辞之吉凶,皆时位使然,非圣臆断之也。
【注疏】:华,开花,变体震也。《尔雅•释草》云:“木谓之华,草谓之荣。”士夫,青年男子。丑,鄙陋,坎位也。《说文》云:“丑,可恶也。”
【观象】:九五动变,参象见随(䷐),男动女感,有情相伴,夫妻之象也。大过(䷛)之恒(䷟),男外女内,夫唱妇和,婚姻之事也。或问:兑为老妇,震为士夫,何也?对曰:兑为先天长女,震为后天少男,此也。
上六:过涉灭顶,凶,无咎。
象曰:过涉之凶,不可咎也。
【玩辞】:徒步过河,大水淹没头顶,凶。不应该责难。上六处过极之地,小人过乎常,阴柔不足以济,然于义为无咎矣。
【注疏】:涉,趟水过河,兑水震足,涉之字也。 《尔雅》云:“涉,冯河,徒涉也。”注:“无舟而渡水曰徒涉。”顶,头顶,震或乾也。
【观象】:上六动变,参象见夬(䷪),无号之凶,终不可长也。大过(䷛)之姤(䷫),勿用娶女,不可与长也。物不可终过,过必陷灭矣。
【总论】:纵观全卦,以阳盛为过,若复以刚居阳,则愈过矣。是故,刚居阴位则吉,刚居阳位则凶,略同与大壮诸爻取义。卦体兑巽反对,爻辞亦中分相对。是故,初六有「藉用白茅」之慎思,上六有「过涉灭顶」之危行,行之大过也。九二有「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之利,九五有「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之丑,时之大过也。九三有「栋桡」之凶,九四有「栋隆」之吉,物之大过也。此六爻之用事,所以治全体之大过也。
离(䷝)
离:利贞,亨。畜牝牛吉。
【释名】:二阳得之于乾,一阴得之于坤,乾阖坤者,离之卦象也。火不独处,附物乃生,离之物象也。文书礼仪,离之事象也。鉴定监察,离之迹象也。外明内暗,离之气象也。文明向上,离之心象也。景门景风,离之境象也。离者,文明也,礼仪也,美丽也,光显也,附丽也,薪火也,传播也,批判也,空虚也,附体也,依赖也,境遇也,经历也,遭受也,成双也,向上也,贝类也,罗网也,甲兵也。
【玩辞】:利于正固,亨通。畜养母牛,吉祥。火之为物,阴丽于阳,体阴用阳,物之所丽,贵乎得正,正则亨矣。二五阴柔,丽乎中正,是以「畜牝牛吉」也。牝牛,坤为牛,离得坤之中,指一画代全体,故离亦为牛。 《左传•昭公五年》云“纯离为牛”是也。牛,柔顺之物。牝牛,至柔至顺之物。畜牝牛者,制礼以顺德之喻也。 《孝经》云:“以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畜牝牛者,利用厚生,牺牲毋用牝也。 《礼记•月令》云:孟春之月祭祀山林川泽“牺牲毋用牝。”郑玄注:“为伤妊生之类。”孙希旦曰:“余月祭之或用牝,惟此月特禁之。” 《丽鱼》云:“物其有矣,维其时矣。”畜牝牛之谓也。
【注疏】:畜,饲养。巽草,兑口,草在口中。 《楚辞•大招》云“孔雀盈园,畜鸾皇只”是也。牝,雌禽。 《说文》云:“畜母也。” 《大戴礼记•易本命》云:“丘陵为牡,溪谷为牝。”引申则见恭敬礼让之义。牛,土畜,能蓄水生木,国泰民安之应象也。古有卧牛福地之说,治水成功,必镇之以牛,离承习坎,此之谓也?苏东坡《鹳雀楼》云:“云树汀洲帆起落,铁牛津渡月沉浮。”即言此也。
【观象】:初四互家人(䷤),家者,人之所丽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家道正而天下定。是故礼之制也,必始于人伦,叙情而即事。二五互大过(䷛),虽有过人之才,虚而能明,明而能继,大人造也。三上互睽(䷥),圣人制礼乐以安良善,兴王师以戡悖乱,设险守国,出征讨逆,皆王公之事业。是故圣人厚礼治,亦不废兵甲也。初五互革(䷰),小人革面,君子革心,大人革命,革政易行必合于礼,礼以辨文。易曰:“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君子豹变,其文蔚也。”皆谓此也。 《管子》云:“礼者,因人情,缘义理,为之节文者也。”亦谓此也。二上互鼎(䷱),鼎者,国之重器也;礼者,治之基石也。礼兴则基石坚,基石坚则器不倾,国家以治,天下以平。荀子曰:“礼者治辨之极也,强国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王公由之所以得天下也,不由所以陨社稷也。”此之谓也。对体谓坎(䷜),坎明于中,而刚健发乎外;离明乎外,而柔顺养于中。时险用健,时明用顺,治平之道也。
【序卦】:“物不可终陷,故受之以离。离者,丽也。”阴阳互根,物极必反,陷极必丽,此离(䷝)所以承坎(䷜)也。
【杂卦】:“离上而坎下。”离为火,火性炎上。
【卦变】:二之上,大壮(䷡)变离(䷝),六二主卦,黄离,元吉。概易之道也,扶阳抑阴,非纵阳灭阴。是故,剥卦五阴消阳,于一阳尚存之际,硕果不食,不落龙战之穷。大壮四阳息阴,于两阴未灭之际,丧羊于易,免于亢龙之悔。阳大阴小,是故于一阳之际不待剥尽,而于两阴之时不用其壮也。
彖曰: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柔丽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
【注疏】:火不独处,附物乃生,性情使然也,故曰「离,丽也」,据卦德释卦名。丽,鹿双行也。《汉书•扬雄传》云:“丽钩芒与骖蓐收兮。”师古曰:“丽,并驾也。”万物皆有所丽,无形丽有形,有形丽有形,阳丽于阴,气丽于形,神丽于精,圣人丽于道。日月本乎天者亲上,百谷草木本乎地者亲下,各从其类,各丽其正,故曰「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据自然现象释“利贞”。日,离也。兑,月也。百谷,伏震也。草木,巽也。离之象,阴阳各当其位,文明而正者,二离乘承,丽其明正,化天下以明德,犹人之所行必由道,所主必由德,故曰「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据卦象释“利贞”。水无常形,火无常体。水以生物为用,火以化物为功。水火者,无形无体而生化有形有体,故为天地之大用也。阳用火,阴用水。六二阴柔,居中履正,附丽之道贵柔、贵中,贵正,故曰「柔丽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以畜牝牛为喻,据主爻之德释“亨”。
象曰: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注疏】:大人取法离卦,继光明之德,久照天下。徐在汉曰:“继明者,无时不明也。照于四方者,无处不照也。唯其无时不明,所以无处不照,是之谓明,明德于天下也。”水洊至,君子法之以常习。明两作,大人法之以继照。作,起来。《说文》云:“作,起也。”继,连续。 《说文》云:“继,序也。”
初九:履错然,敬之,无咎。
象曰:履错之敬,以辟咎也。
【玩辞】:举动错然而有文采,恭敬处事,无咎。初九阳刚,居震欲动,其志炎上,其性文明,敬慎守中,动而不妄,诚君子辟咎远害之道也。孟子曰:“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概言初九也。《书》云:“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不敢辱鲧寡。”古之圣贤,未有不由此而王者也。《诗》云:“维予小子,不聪敬止。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佛时仔肩,示我显德行。”成王敬慎自戒有如此也。
【注疏】:履,鞋子、践行,引申为礼仪,离也。 《说文》云:“履,足所依也。”又云:“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错,纷杂,离也。错然,文采之貌也。之,意指错然之履,变艮体也。辟,通“避”,防止,变艮也。
【观象】:初九动变,离(䷝)之旅(䷷),离文也,艮质也,文则人不侮,质则不自欺,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何咎之有?《太清神鉴》云:“言不妄发,性不妄躁,喜怒不动其心,荣辱不易其操,万态纷错于前而心恒。”大人之境也。
六二:黄离,元吉。
象曰:黄离元吉,得中道也。
【玩辞】:附丽中正,大吉。六二阴柔,丽乎中正,尽得附丽之道,大善之吉也。
【注疏】:黄,中之色,文之美,离也。
【观象】:六二动变,离(䷝)之大有(䷍),日月丽天,明德久照,万物归附,是皇天眷命,富有四海之象也。
九三: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
象曰:日昃之离,何可久也?
【玩辞】:太阳西斜附丽天侧,不是敲着瓦盆歌唱,就是对垂老的大声哀叹,凶。九三过刚而中,犹日之昃,时不我与,志不我得,当此时也,君子不忧迟暮,不乐达生,则何凶之能近我侧?《庄子•人间世》云:“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鼓缶而歌,乐失其常也。大耋之嗟,哀失其常也。哀乐皆失其常,凶之道也。心德明则继而不穷,心德昏则困而不久。过中则昃,持满则倾,非中正之君子不能济也。
【注疏】:昃,太阳西斜,重离之间,前明将尽也。《说文》云:“昃,日在西方时侧也。”鼓,敲打,震也。《周礼》云:“铣间谓之于,于上谓之鼓。”缶,瓦罐,震也。歌,咏唱,震也。耋,老年,下体之终也。《说文》云:“年八十曰耊,字亦作耋。”嗟,哀叹,巽也。
【观象】:九三动变,离(䷝)之噬嗑(䷔),礼以谐庶众,刑以威顽民。礼之功万世不竭,刑之用难过百年,以百年之用能谋万世之功者,古今未有之也。《诗》云:“有兔爰爰,雉离于罗。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概言离之噬嗑也。
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
象曰:突如其来如,无所容也。
【玩辞】:莽撞而至,焚物,不生,舍弃。九四之才,出下入上,继明之时也;上承六五,继明之位也。突如其来,无巽让之诚,失继明之道也。阳刚、不中、不正,尽失附丽之道也,世所不容,众叛亲离,焚如、死如、弃如,皆覆灭之辞。刚暴,如火化物,是谓焚如。忤逆,上不施生,是谓死如。众恶,不容于世,是谓弃如。《书》云:“慎厥终,惟其始。殖有礼,覆昏暴。钦崇天道,永保天命。”盖言诸九四也。
【注疏】:突,莽撞,艮也。来,巽也。焚,巽承离也。死,不生,兑也。兑为刚卤,少女不生也。弃,巽也。如,即焉。
【观象】:九四动变,参卦见旅(䷷),旅象亲寡,不能丽人,亦不能丽于人,无所容也。离(䷝)之贲(䷔),日薄西山,风雨飘摇,气数将尽,五如之灾加乎也。《诗》云:“如彼雨雪,先集维霰。死丧无日,无几相见。”盖言离之贲也。
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
象曰:六五之吉,离王公也。
【玩辞】:涕泪滂沱,悲戚嗟叹,吉祥。六五居尊,阴柔丽中,失正则胁于两阳,其忧惧有如此,而后得吉也。六五之吉,以其丽得王公之正位,又能省察深戒故也。《系辞》云:“危则使平,易者使倾。”当此也。否(䷋)九五:“其亡其亡,系于苞桑。”亦见之。
【注疏】:涕,眼泪,离乘兑也。沱,泪如雨下,正反兑也。若,样子,巽也。戚,悲伤,巽也。嗟,哀叹,巽也。兑悦,巽反兑,故戚也、嗟也。王公,居尊变乾也。
【观象】:六五动变,参卦大有(䷍),遏恶扬善,顺天休命,君子所以身合于天而行丽于道也。离(䷝)之同人(䷌),同人先号咷而后笑,离先出涕戚嗟而后吉,象相通,辞相近,理相明也。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获匪其丑,无咎。
象曰:王用出征,以正邦也。
【玩辞】:君王出征,有功嘉奖,斩灭敌方首领,杀不及众类,无咎。上九阳刚,居离之极,继明已成,威远而刑不滥,其道无咎也。 《书》云:“歼厥渠魁,胁从罔治。”上九之谓也。上九刚明,察奸除恶,所以正治邦国也。《长发》云:“武王载发,有虔秉钺。如火烈烈,则莫我敢遏。”此之谓也。
【注疏】:王,震也。震自变体出,震为王、为车,离为甲兵、为火,兑为毁折,王用出征之象也。折,斩杀,兑也。首,震也。丰(䷶)震在兑上,折首之象也。获,馘(guó)也,兑也。丑,众也。《出车》云:“执讯获丑,薄言还归。”毛传:“生者讯之,杀者馘之。获,馘也。不服者杀而献其左耳曰馘。”郑玄 笺:“讯,言。丑,众也。” 《说文》云:“馘,军战断耳也。春秋传曰:以为俘馘。” 《尔雅》云:“馘,获也。”郭璞注:“今以获贼耳为馘。” 《泮水》云:“在泮献馘。”郑玄 笺:“馘,所格者之左耳,皆谓临陈格杀之,而取其耳也。” 《尔雅》云:“丑,众也。”
【观象】:上九动变,参卦噬嗑(䷔),大人用狱,察奸除恶,王公出征,以正家邦,刑不及无罪,伐不及丑类,皆王者之道也。离(䷝)之丰(䷶),勿忧,不失王道也。宜日中,继明能照也。王者用明,丰功伟绩。《皇矣》云:“临冲闲闲,崇墉言言。执讯连连,攸馘安安。是类是禡,是致是附,四方以无侮。临冲茀茀,崇墉仡仡。是伐是肆,是绝是忽,四方以无拂。”是谓离之丰也。
【总论】:通观离卦,尚柔、尚中、尚正,唯二柔得吉,四风或凶或无咎。刘定之曰:“坎者阴险之卦,惟刚足以济之,沉潜刚克也。离者阳躁之卦,唯柔足以和之,高明柔克也。二五同归于吉,以柔而然也。”初九,日之始升,火之始燃,履错之敬,以辟咎也。六二,日之方中,火之烛照,黄离元吉,得中道也。九三,日之西昃,火之易烬,不歌则嗟,其道凶也。九四,日之落山,焰猛焚物,众叛亲离,无所丽也。六五,日之重光,火之继明,涕嗟以忧,终获其吉。上九,日之久照,火之长盛,明道大成,王用正邦。此六爻之致用,所以全纯离之体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