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乞讨帖,谈谈音乐,关于音乐的记忆
本帖最后由 王庄的流浪汉 于 2014-3-28 10:56 编辑新人报到!其实也不算新人,记得早在五六年前偶然的机会看到陈经的“官办经济”,然后就追到的西西河了。大家喜欢叫陈经政委?喜欢读葡萄的帖子,对忙总的“烹饪”技术也无比艳羡,然后就在河里潜水了五六年。不敢发帖,感觉河里大虾太多,怕自己说上不了台面挨拍。况且潜在河里学习各路英雄豪杰的帖子也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后来又偶然中发现一部分大虾已转战茶馆,于是又追了过来。没想到茶馆这里看帖不仅要注册,而且还是要收费的,自己试了两次回帖赚钱,感觉到这样做要赚到100块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不如发个帖子,也不管大家爱看不爱看,算是在这个感性空间占个地,弄个破碗放跟前,我就死皮赖脸在这儿乞讨了,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走过路过,丢一个十块八块,可怜可怜我这个没钱但爱读学习的流浪汉吧!
http://pic.66wz.com/out/1000/catchpic/5/5E/5EB5439F68CF8B8696D707D5AE6EB344.jpg
以下附送我花了半天时间码起来的裹脚布,如果觉得值得鼓励就多施舍几个,谢谢好心人啦!好人有好报!
家在农村,父母也没多少文化,幼年时接触音乐的机会少之又少。虽然自己似乎早在穿着开裆裤的年纪就上了幼儿园,也不过就是村里一个初中毕业的妇女,收个几块钱,帮着带孩子。记忆中一点儿歌的影子都没有,倒记得午睡时跟不知哪个女生睡在一个大匾子里,后来老被人家开玩笑,说长大后要娶那女生做老婆。
但那时候农村生活中也是有非常美妙的音乐的。比如我就非常喜欢在人家建房打夯的时候,蹲在一旁看人家边打夯边喊着打夯号子。打夯,就是建房时挖好房基后用大石块夯实屋基的过程。大石块往往会有三五百斤重,所以一般得由四或六个男劳力抬杠。打夯号子总由一人起头,其他人以“嗨,吼!”应答,以喊声来借力。喊唱的词儿大概是即兴的,印象中有这么几句:
杠子抬起来呦! 嗨,吼!打下头一夯欧! ……一夯三百斤欧! ……不是一袋糠欧! ……一夯一个坑欧! ……夯夯要稳当欧! ……慢慢往前桶欧! ……一夯挨一夯欧! ……嗯来夯不好欧! ……中午喝菜汤欧! ……
那充满力感的号子声,伴着大石块落地的闷响,夹杂着泥土的气息和野性的汗香,是现在任何高品质的音响都无法模拟得出的。
后来上了小学,虽是四个年级挤在一个教室上课的复式班,校长主任语数音体美也全都是我们村王元闲老师一人全兼了。但王老师拉一手好二胡,还很擅长编排舞蹈,课也上得非常好。那时我们经常到乡里去表演节目。老师拉着二胡,我们跳舞。有《我们要做社会主义接班人》,有《我们的祖国是花园》。到现在还记得在杨林中心小学表演《小雨伞》,老师给我们拉二胡伴奏。我们一边唱着歌,一边两两拉手围着撑在地上的雨伞跳着转圈圈。当然,学雷锋的歌是最多的,当时我们人人都有一本红封面的《雷锋的故事》,书的扉页上是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而书的最后就附有很多学习雷锋的歌,有《接过雷锋的枪》、有《学习雷锋好榜样》、有《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这些歌都是必学必唱的。
但不管是书也好,歌也好,一旦成了什么“必 读”、“必唱”,便必定会使人对它失去了兴趣。那些必唱的歌我们是不爱唱的,倒是喜欢唱流行歌。那时候的流行歌还有着优美的旋律,不像现在的一些流行歌,只能听而没有办法学唱了。五六年级的时候,班里总有几个爱唱歌的人有专门抄录歌词的摘抄本,硬纸板的封面上印着“小虎队”的照片。翻开几页来,歌题总是用美术字体写得很漂亮,有的还用彩笔做了装饰,空白处贴着歌手的贴画。那时总爱和几个玩得好的朋友,在老师不来的时候围着歌词本坐着,你一首,我一首,唱《同桌的你》,唱《窗外》,唱《把根留住》。有时一唱就是半天。
那时候班里有一个特别调皮的男生,曾经做过一件很夸张的事情。他座位靠窗口,在一个有风的夏日午后,打开窗户,把系在一根小绳子上的女性用品包装袋吹到后面打瞌睡的女生头上去了。在同学们的哄笑声中,惊醒了的女生追着他绕着学校跑了好几圏。而他似乎在这奔跑中获得了无比的满足感。现在用心理学知识看待这个问题,似乎很好解释。五六年级男同学在性意识刚刚觉醒,未控制好的情况下,往往对喜欢的女生做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捣乱的事。我们那时候就没这么做,我们在心里想着喜欢的女生,一起嘶声力竭地唱:“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漂亮,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
这难道不是音乐使人更文明的实证吗?
中学时把义气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所谓“女人如衣服,兄弟是手足”。即使自己喜欢的女生,要是兄弟哪天不小心说出口也说喜欢,自己也会义薄云天、壮士断腕般割爱的。那时已经很会做作般的害羞,所以那时的歌只用来听,不用来唱。什么《吻别》、《爱要怎么说出口》、《谢谢你的爱》,什么《偏偏喜欢你》、《一千个伤心的理由》,这些歌都是唱不出口的,只能听。偶尔唱唱的,也只有那一首周华健的《朋友》:“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
大学里接触音乐的机会是最多的。什么古典的现代的,什么民族的西洋的,都有。有一次,省里组织近百名外籍教师到我们学校来参观考察,我也被挑选参与了接待工作。那次的经历比较难忘。我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现在想起来,似乎就是反复的thisway plese,thisway plese这一句)带着外国老教授参观我们的校园,然后共进了晚餐。但印象最深的,还是晚上在行政楼上的那场文艺表演,翟老师的那一首意大利民歌《我的太阳》彻底震撼并征服了我,当时我感觉到我的身心,连着整栋大楼都随着他的歌声在震动。
2000年12.9纪念活动,我们出了一个情景朗颂的节目。而我是作为老师的形象夹着一本汉英大词典出场的。但现在能记得起来的,也只有那一句“时光如水,岁月如歌”的词了,其它的一切,再也想不起一点点来。倒是音乐系的无伴奏合唱云南民谣《猜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乖乖来,小乖乖,我来说来你来猜:什么圆圆圆上天?什么圆圆水中间?什么圆圆街前卖?什么圆圆在眼前?”那纯净甜美的声音高高低低地起伏着,急急缓缓地变换着,那旋律托着我的灵魂飘到了半空中,而我的躯体便瘫在椅子上,连抬起眼皮的力气也没有了。
2003年,我们临近毕业,却不幸的遭遇了非典。校门封了,我们野惯了的心只能靠书籍来抚平,但这终究是不够的。于是下狠心花了1600块大洋从富二代刘手中买下了他淘汰了的二手电脑。几个月的生活费都花光了,宿舍里的兄弟们只好集资帮我买音响,来换取我的电脑操作权。我真记不得我用那电脑整天玩游戏的情景。倒是很清楚的记得有一天不知是谁提议出去搞个好电影回来看看的,于是便和他翻墙越狱来到了小商品城,花了老半天的时间才找到一张封面印得很花哨,题为《2002寡妇村》的碟子。两人商量着觉得应该会很有趣,于是就花五块钱买下了。回来一看,哪知是挂羊头,卖狗肉。其实是周迅、朴树、夏雨合演的《那时花开》。但既然买回来了还是看一看吧,哪知道一看之后便迷上了这样的电影,以致于宿舍里的兄弟们都能说上几句电影里的台词。对于近一个月的封校,我们有着文艺的发泄方式,我们打开六楼宿舍的窗户,对着外面的大马路喊:“你美吗——你寂寞吗——你还在想他们吗——”期待着远处有人回答:我美呀,我不寂寞,因为我有回忆。这部电影的主题曲《那些花儿》我们也很快便人人会唱:
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
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
我曾以为我会永远守在他身旁
今天我们已经离去在人海茫茫
他们都老了吧?
他们在哪里呀?
我们就这样
各自奔天涯
走上社会后再也不能像孩子般地随性,学生般地文艺。但音乐对自己似乎变得更加重要。因为它不再是一时情绪的助兴,而成了疗伤的良药。生活苦和累和烦的时候,再也不爱听有着能够听得懂词的歌,反而觉得那很吵。听班德瑞,听松直真夫的《最终幻想》,听神思者的《故宫的日暮》,听琵琶相中的《踏古》。也听歌,但要听不懂才听,比如说麦当娜唱的《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比如说《绿袖》。有一次下晚自习回家,我失魂落魄地找一个曾经听过的曲子,我清晰地记得它的旋律以及它带给我的感觉,可我把它的名字给忘了。把家里的那个破旧电脑重新翻出来打开电源开机来一首一首地找,老婆在旁边笑我,说你问我啊,不就是那首《大地之歌》吗?儿子两三岁的时候那两年你听了它有两百遍吧?怎么名字都忘了呢?
是的,这首曲子曾经陪伴我走过我已走过的生命之路的最艰难的一段。那时我也总在下班回到家之后,一个人坐在书房里,不开灯,就开着那个还是602的兄弟们为我合资买的老低音炮,静静地听这首德国作曲家karunesh的earthsong《大地之歌》。感受那原始野性的呐喊,激动人心的鼓点,恍如梦境的笛声,独自点上一根烟,将疲惫的躯体靠在椅背上,让那来自天堂的旋律为自己的灵魂做一个深入骨髓的SPA。于是,第二天,我又鼓起勇气面对生活。这就是音乐给我的力量。
如今,儿子已经十岁。我陪着他学钢琴快三年。三年里的每一年我至少有三百天陪着他练琴。别人对我说,你真不简单,这样坚持下来真是不容易。哪是我想坚持,实在是音乐对于我来说就和呼吸和吃饭一样重要。即使他有时弹得不尽如人意,但当他哪怕是一个音符,一个乐句,弹出我的心意的时候,我又何尝不是酒醉般的陶醉呢。表面看来是我在陪着我的儿子,其实,我的儿子又何偿不是陪着我呢? 那些花儿依然灿烂在记忆里。 本帖最后由 思炎 于 2014-3-28 11:52 编辑
{:4_247:}
惊艳,欢迎新人。
很好的文字功底,真挚的文风,诙谐又栩栩如生的描述令人感同身受,王庄茶友继续写的话,可以确定:你很快久无须为钱而愁 ,并很快致富,成为土豪 {:soso_e100:}
本帖最后由 思炎 于 2014-3-28 12:13 编辑
王庄这里提到的歌我都会唱嘞,包括小学的歌,感觉你的记忆力很好居然能记起那么多有关雷锋的歌,虽然《学习雷锋好榜样》更广为传唱,偶个人更喜欢《接过雷锋的枪》,因为有气势 {:4_262:}
在同学们的哄笑声中,惊醒了的女生追着他绕着学校跑了好几圏。而他似乎在这奔跑中获得了无比的满足感。现在用心理学知识看待这个问题,似乎很好解释。五六年级男同学在性意识刚刚觉醒,未控制好的情况下,往往对喜欢的女生做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捣乱的事。
原来如此。。。。俺在初中时,一开始坐最后一排,每次课余时间要和好友讲悄悄话,必须经过隔壁组过道,那组同排男生经常笑嘻嘻用腿拦住过道,终于有天我发飙了,用手里的橡皮筋“抽”,这家伙“恼羞成怒”,抢过橡皮筋,狠狠的扔到窗外。。。。当然事后他被老师批评了,向我道歉。。。然后他直到初中毕业都没跟俺说过话。
原来俺伤害了一颗少年的心灵 {:4_269:} {:4_268:}
万里风 发表于 2014-3-28 11: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那些花儿依然灿烂在记忆里。
《那时花开》里的台词也是相当的不错的。
“我知道这世上有人在等我,但我不知道我在等谁,为了这个,我每天都非常快乐;
一个人遵守诺言的最好方式,就是让自己不再是从前那个人。这样一来,所有的诺言就都没了意义;
看电影的人被自己看了,
像一个悠长等待的结果是时间未曾流逝
而成长是忘记了提问的回答
然后是回忆比幻想还不真实
电影比爱情更忠于我们
生活是无法被记录的
但可以被歌唱,我们要歌唱了” 思炎 发表于 2014-3-28 12: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王庄这里提到的歌我都会唱嘞,包括小学的歌,感觉你的记忆力很好居然能记起那么多有关雷锋的歌,虽然《学习 ...
没想到馆长是一位女侠,失敬了!{:4_259:}(论坛表情里没有花,只好这样了!) 开了一个“坏”的先例,剥削茶友们的小钱钱,但没罪哦,可以看到王庄新茶友的好帖,“流浪汉”很快可以成为土豪的。
音乐娓娓而来,富有生活气息,真情实感勾起了学生时候的回忆。
舍友们集资购买电脑,钱不够,漫步者音箱还是后来凑钱买的,分时段轮流玩游戏,每个人都很自觉,睡前一小时必定共享,一起听歌曲和音乐。
此贴一开,很快会成为土豪的!{:4_268:}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4-3-28 13: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开了一个“坏”的先例,剥削茶友们的小钱钱,但没罪哦,可以看到王庄新茶友的好帖,“流浪汉”很快可以成为 ...
好像我们的也就是“漫步者”这个牌子,是个不错的品牌,在2003年时150块大洋,不知道买得算不算很便宜。 未来五年 发表于 2014-3-28 13: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此贴一开,很快会成为土豪的!
好人有好报!我也会努力将自己每天的三十个小钱钱赶快送掉!让我们一起,为早日成为土豪而不懈努力! 哈哈!和楼主是同龄人,在学校期间唱的歌每首都风靡一时。这些歌里面最有感觉的就是打夯号子,现场感十足,每看一句歌词,大地仿佛都在震动下,这样的号子很久很久没看到过了。 宋兵丙 发表于 2014-3-28 15: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哈哈!和楼主是同龄人,在学校期间唱的歌每首都风靡一时。这些歌里面最有感觉的就是打夯号子,现场感十足, ...
多谢版主加精!
一开始看版主只给了六块,还颇觉得少了,但是后来看到大家都3块4块的给,顿时觉得版主不是一般地大气!:handshake
当然,还是谢谢各位的慷慨,在茶馆想赚俩小钱钱是不容易的。要是太容易了,大家就不很珍惜这喝茶听书的清静地了。 非常感谢王庄兄在茶馆发的第一个帖子,这样的帖子对茶馆对王庄兄都是特别的有意义。
有些茶友不好意思在茶馆发帖,主要是担心自己的文章水平有限。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没必要,就像王庄兄发表的第一帖,茶友们还是很喜欢。
在茶馆发的帖子只要用心去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是生活感悟等等,大家都很欢迎。 王庄的流浪汉 发表于 2014-3-28 15: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多谢版主加精!
一开始看版主只给了六块,还颇觉得少了,但是后来看到大家都3块4块的给,顿时觉得版主 ...
发小钱钱这个有设置的,版主最高只能给六块。看来王庄兄是老友新客,慢慢熟悉茶馆。
对了在茶馆还有其他方式的赚钱,只要点茶友的头像进入茶友的空间就可以得小钱钱的。 看到王庄兄的帖子,不禁想起室友在BBS上淘的音箱,记得也是漫步者。
框选一堆曲子,循环播放,真真是听到饱。
有意思的是,偶尔站在楼道里,会听到几个宿舍在放同一首曲子,效果如同没有指挥在场的合唱。 莫小北 发表于 2014-3-28 16: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到王庄兄的帖子,不禁想起室友在BBS上淘的音箱,记得也是漫步者。
框选一堆曲子,循环播放,真真是听到 ...
我们买的人家清仓的便宜货,但性价比还是不错的,到现在都在用,呵呵。 王庄的流浪汉 发表于 2014-3-28 15: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好像我们的也就是“漫步者”这个牌子,是个不错的品牌,在2003年时150块大洋,不知道买得算不算很便宜。
我们买得更早一点,好像不到100块,后来和电脑一起都留给了留校的同学,他请我们吃一顿,物是人非,转眼10多年过去了 那时候的流行歌还有着优美的旋律,不像现在的一些流行歌,只能听而没有办法学唱了。
去年《中国好声音》火的时候,我也跟着听了几场。每次看到有歌手突然拔个高调儿,声嘶力竭地拉长了大吼......,我就知道肯定有评委要按大灯泡,“YES”了!
{:4_238:}
王庄的流浪汉 发表于 2014-3-28 12: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那时花开》里的台词也是相当的不错的。
“我知道这世上有人在等我,但我不知道我在等谁,为了这个, ...
开唱吧,就在茶馆里。 万里风 发表于 2014-3-31 11:3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开唱吧,就在茶馆里。
每周一“歌”频率有点高,努力做到每月一“歌”,多谢鼓励! 王庄的流浪汉 发表于 2014-3-28 15: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好像我们的也就是“漫步者”这个牌子,是个不错的品牌,在2003年时150块大洋,不知道买得算不算很便宜。
我用的牌子是漫步者R-18 USB,人民币110。用了4年音质依然出众,超高性价比的音箱。 楼主的文字功底真心赞,叙述自然真挚,还很有画面感。尤其是最后陪儿子练琴的收尾,真是神来之笔,颇有禅宗的味道。春非春,画非画,心中有春自然得春;心中有画,自然是画。
少年时,听父辈偶尔哼唱他们年轻时的流行歌,他们说后来的歌都不好听。工作之后,几乎没怎么听过新的流行歌,慢慢的变成他们。
看完楼主文字有感 赞这句:“儿子已经十岁。我陪着他学钢琴快三年。三年里的每一年我至少有三百天陪着他练琴。”真是个好家长,我家姝也十岁,也学琴超四年,现在想换钢琴,能否给个建议买哪个牌子,哪个型号为好,预算在2万元上下,姝不打算走专业钢琴的路子,仅仅想陶治下情操,顺带考过业余十级即可,盼指点! 林间风儿 发表于 2014-4-26 09: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赞这句:“儿子已经十岁。我陪着他学钢琴快三年。三年里的每一年我至少有三百天陪着他练琴。”真是个好家长 ...
我们家用的是雅马哈ye116,2010年初买的一万四,雅马哈中尺寸最小的一款,感觉音质还不错。这个真不太懂,给建议真的谈不上。只是觉得挑牌子是方向,型号只是跟尺寸有关,根据房间大小挑尺寸吧,太大也不定是好事。孩子学琴,除了孩子的努力,还要看父母能否坚持,这是个苦活。我们家也是学着玩玩而已,已考六级,今年暑假备考八级,也是想考过十级就可以了,全是自己当年想学钢琴没学成,现在希望下一代帮自己圆了心愿。 王庄的流浪汉 发表于 2014-5-4 22: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们家用的是雅马哈ye116,2010年初买的一万四,雅马哈中尺寸最小的一款,感觉音质还不错。这个真不太懂, ...
谢谢,我家和你娃的情况差不多,前年考了四级,今年暑假考六级,打算过了业余十级就随她去了,五一期间刚订了琴,珠江P2,一万六。之前用的是电钢,配重还是和机械的有差距,原先没相到娃能坚持到现在,于是决定换琴,解决手偏软的问题,谢谢解答! 我今天的分用完了,先口头点个赞哈。
跟楼主应该是同龄人,楼主提到的在学校唱的歌曲以及各个年代的流行歌曲、包括《那时花开》都是我所熟悉的。看楼主的文字,仿佛又重温了一遍年少时光。
我跟楼主一样,也是在河里潜水了好几年,然后一路跟到了茶馆,就此安营扎寨了。
楼主现在到茶馆一段时间了,应该感觉到这里是个舒服的地方,茶友们大多心平气和地喝茶聊天,间或灵光闪现、火花四溅。所以楼主不用拘谨,你的文字如此深得人心,尽管下笔畅言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