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通货膨胀
说到通胀,首先要说通胀的起因。通胀的起因直观看很简单,就是钱相对商品太多了。
金属货币时期是不容易发生通胀的。因为无论是黄金、白银还是铜,都有内在的价值,开采它们都需要付出劳动。以黄金和小麦为例:正常年景收获一吨小麦付出的劳动,等于开采一盎司黄金的劳动,那么一吨小麦的价格就是一盎司黄金。如果小麦价格过高,那么矿工就改行种小麦;如果黄金价格过高,那么农民就改行开采黄金。此外,金属货币与金属制品之间也存在动态调节。以铜钱和铜制品为例:如果市场上流通的铜钱偏多,就会有一部分铜钱变成铜制品,比如镜子;如果铜钱偏少,就会有一部分铜制品被私铸成铜钱。由于这种动态平衡随时随地可能发生,所以金属货币的价值是相对稳定的,除非开采、冶炼工艺有突飞猛进的进展,使金属制品的提炼变得相对容易。
纸币时期就不一样了。纸币本身无价值。纸币的价值,完全取决于流通过程。或者说,取决于买者和卖者的博弈过程。
某甲和某乙都想获得某丙的商品,谁出价高谁优先获得。某甲和某乙都想出售自己的商品给某丙,谁卖价低谁的产品优先出售。于是,这就产生了一种货币和商品数量对比的博弈。如果某甲和某乙手中的货币较多,那么这种博弈自然相对某丙有利,某丙就可以在某甲和某乙争相出价中,提高自己商品的售价。反之亦然。如果某甲手中有一百元,某乙有二百元,那么这件商品很可能在略高于一百元的价位成交。如果某甲手中有二百元,某乙有四百元,那么这件商品的价位必然升到略高于二百元。流通中的货币增加,物价上涨。
货币流通的速度,同样影响物价。某甲手中的工资,可以逐步花出去,也可以拿到工资就去商店,把工资全部变现为一个月的消费品。某乙作为店主,销售了商品,获得货币,原先需要在一个月内回来的货款,现在一周之内就回来了。剩下的三个星期,某乙手中的货币没有任何流通任务。这些货币不会闲置,而会继续进入流通。现有流通速度是原先的四倍,无形之中,相当于社会上的货币增加到原先的四倍。货币流通速度加快,物价也会上涨。
经济学中的费雪方程(MV=PT),说的就是物价和货币总量、货币流毒速度以及商品总量的关系。方程中,M表示一定时期流通中货币的平均数量;V表示一定时期单位货币的平均周转次数即货币流通速度;P表示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表示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数量。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通胀与短缺经济有关,只要社会存在剩余产能,就不会发生通胀。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一边是产能过剩,大量机器闲置、大批人口失业,一边是物价上涨,这是垄断资本主义常见的经济现象,俗名滞胀。所以,如果有大量闲置产能,商品价格就不会上涨的话,那么就不会有滞胀现象。
通胀并不见得与短缺有必然的联系。费雪公式里面只要货币流动速度较快,流通货币总量增加,物价就会上升。对应的,生产会不会增加弥补物价上升呢?在一定程度上,温和通胀时期,这种情况会出现。
但是,如果大家都对物价表示怀疑的时候,就不好说了。比如某甲开工厂,产品售出以后,三个月回款。如果在这三个月之内,原料上涨到他不能继续维持原有生产规模的时候,他还会出售产品吗?或者出售以后,他还能继续顺利生产吗?这样的情况下,他会怎么选择?某甲十有八九不会继续向下游供货,而是等物价稳定以后再说,然后去银行提现囤积充足的原料。如果都这样做,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就是仓库堆满货物,下游商品奇缺,价格飞涨。这时,某甲会怎么处理?某甲会继续按住手中的存货,同时努力囤积上游原料。即使某甲不这么做也没关系,他的同行都在这么做。还没等他囤积到足够原料的时候,上游自身也开始囤积了,不向下游供货。这时某甲还想要原料,怎么办?某甲只有提供产品和上游易货交易。这时,货币就失灵了。货币逐步退出经济循环。
随着物价上涨,消费者会尽快把手中的货币变现成还能买得到的商品。货币到手,马上就花出去。如果大家预期到月底的物价会有大幅度上涨,大家的反应就是尽量在月初购买一个月的生活必需品。大家上午开工资,领到工资就全部请假,去置办一个月的生活必需品。此外,大家会把手中的存款,变成各种便于长期保存的商品或者生活必需品。如果某甲是职员,他领到工资并不去购买商品,那会怎样呢?可能性之一,他购买商品的时候,物价已经上涨了。可能性之二,他购买商品的时候,已经买不到任何东西了。在大家都购买的情况下,谁不买,谁吃亏。
随着物价上涨,货币逐步退出经济循环,导致货币的流通范围缩小,流通速度加快,物价会更加迅猛地上涨。如此便形成物价上涨不断加速的循环,物价上涨刺激更快的物价上涨。
温和通胀进化到恶性通胀的标准,或者说货币退出商品循环的标准,就是一般回款期间物价上涨的幅度和利润之间的衡量关系。如果回款期间物价上涨超过多数企业的利润,就很危险了。
垄断情况下,出现通胀危机的门槛更低。自由竞争条件下,企业彼此之间的利润相差不大。垄断条件下,普通企业的利润更低,许多都是在微利经营。通货膨胀的程度一旦超过他们利润幅度,他们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停产,要么囤积。垄断企业本身对扩张生产也没有兴趣。多数情况下,垄断企业乐于故意搞一些供应缺口,然后高价出售自己的产品。国家怎么说,老百姓怎么骂,也不妨碍它们故意闲置一部分产能或者囤积一部分产品然后涨价。有1亿吨的产能,社会总需求9000万吨,故意闲置1500万吨产能,或者廉价出口海外,只供应市场8500万吨。其他企业想生产,就开足马力,供应社会1亿吨,让外来户赔死。或者直接给上面打报告,这个行业产能过剩,需要压缩产能,不然如何如何浪费云云。其他同行直接被弄死。还可以控制原料,国内的原料垄断企业全部控制,国外的原料必须通过垄断企业进口。这就好办了。同行有2000万吨的产能,就给他们200万吨的原料,让他们直接饿死。产量多少对垄断企业无意义,它们追求的是利润。垄断产品涨价,其他产品一连串涨价。
此外,如果上游供货商,是垄断企业的话,完全可能囤积自己的产品,要下游生产商提前预付货款。要么预付货款,要么就没有。真正提货的时候,则可能按照张家以后的价格结算。比如,45000订货15吨,到提货的时候,则很可能只给10吨,理由很简单,涨价了。愿意要就要,不要有的是人要。如果下游销售企业是垄断企业的话,也完全可以拖欠上游生产企业的货款。原先是三个月结清,现在是半年。通货膨胀时期,拖欠货款意味着什么,大家都清楚。账面上还是原先的货币,但是购买力已经大打折扣了。愿意卖就卖,不愿意卖有的是同行要卖。上、下游企业从中间生产环节获得免费资金以后,也不会闲着,而会滚动囤积。倒霉的是中间的企业,资金链紧张,还要承受进货价格上涨,销售价格下跌(销售价格虽然上涨,但是到手的货币以及大打不值钱,扣除新一轮进货以后,所剩无几,甚至亏本)的双重挤压。由于很多中、小企业都会倒掉,于是商品供应更加减少。
在低利率的情况下,这个门槛也比较低。只要囤积的利润高于银行贷款利息的话,就可以考虑利用银行贷款搞囤积自己的产品或者上游的原料。显然,利率越低,越有利于囤积。到期以后,抛售商品,偿还贷款,超出的部分就是利润。如果是负利率的话,如果是负利率的话,囤积商品的成本是负的,或者说,这个时候谁能弄到贷款和紧俏物资,谁就是稳赚了。如果仅仅收缩准备金,那么对没有关系的企业囤积影响很大,对有关系的企业则没有影响,这些企业继续发财。这时,整个经济站在恶性通胀的门槛上,任何一点恐慌,或者供应不足(比如农产品受天气原因减产),都可能推动惊人的通胀。
有人认为只要控制了销售价格就可以控制物价,但是企业可以停产甚至减产吧?这个权力企业总是有的。一面进原料,一面设备检修,这样的事情,可是现实中的例子。现在不是计划经济时代,企业的生产周期,行政权力不好控制。这个价格没有利润甚至亏损,企业干脆不生产了。如果停产的是小企业也就罢了,如果停产的是控制总产品20%-30%的大企业,那么直接的后果就是价格迅猛上升。
有人认为可以通过打击囤积,不需要加息就可以抑制物价上涨。问题是,企业有多少原料和存货算囤积?如果有的企业囤积,有的不囤积,那么不囤积的企业低价卖产品,高价买原料不就要吃亏了吗?打击囤积行为能做到大公无私吗?小蒋在上海搞过,最终以闹剧收场。许多搞涨价的都是老虎,不是苍蝇。
苹果价格越高,越不出售苹果。从果农、供货到批发,全部囤积。这种现象就在身边。打击囤积,能到农民家里去抄苹果吗?那不真成了抢粮了吗?再说,各种生产资料都涨价,农民囤积点苹果,减少点损失,最多弄点小钱而已。
现在住房和土地不也出现这种情况吗?利用银行利率低,不断大量吃进土地,然后长期囤积土地或者房产。企业就是不开发,行政能怎么样?或者即使开发,也慢悠悠的,行政命令能怎样?下游房产涨得越厉害,上游越有动力囤积土地。
无论是生产凋敝还是囤货,下游供应都会减少。反过来,下游供应减少,刺激物价上涨,加剧囤积或凋敝。
物价上涨超过一定幅度,就会产生物价越上涨,商品越紧缺的现象,这是很常见的事情。供需曲线并不总是好使的,所谓市场自己调节有一个限度。一旦超出这个限度,什么理论上不应该出现的事情都可能出现。学者可能觉得匪夷所思,但是普通人应该知道世界是复杂的,只有追求利润是不变的。市场经济一旦出现同向运动,最终往往以崩溃告终。而同向运动是很可能出现的,如果我们考虑到市场参与者经常面临的囚徒博弈,就能理解为什么多数企业同时采取对整体不利的疯狂的同向运动。所有企业都囤积,最终陷入通胀,崩溃为止。但是,企业间囚徒博弈,甲不搞,乙搞。最终,大家联手把物价推上悬崖。
货币供应量过多是通货膨胀的必要条件,大家对货币丧失信心是充分条件。充分必要条件都具备,物价就要失控。物价一旦失控,货币就有可能逐步退出经济循环。货币退出经济循环以后,商品交易退回到易货交易的时代,生产必然遭受重大打击。对于这种现象,任何一国都不可能听之任之。必然采取收紧银根的政策。加息、收紧准备金或者大规模公开市场操作。最终的结果,也必然是一片萧条。如果这一步不灵,就只有考虑发行新钞,重新树立货币信心了。
不论是物价上升到极限货币退出经济循环导致萧条,还是央行主动收缩导致萧条,最终的结果是无法避免的。
对于治理通货膨胀,无论是收缩银根,还是发行新钞,都是指标的办法。治本则需要控制赤字和信贷规模。如果不能有效控制赤字和信贷规模,通胀就会反复袭击经济。
国民党亡于通胀,魏玛共和国也是,这样的例子很多,不必一一例举了。手中掌握印钞机是很爽的一件事,不过,要看到潜在的风险。如果不能自我约束,就要会惹大麻烦。 能否回到金属货币呢? 看来都是纸币惹的货,要是没有滥发钞票,资本也不可能扩张的那么快 电脑和网络出现后,虚拟的电子货币更是推高通胀的有力推手。
我不相信世界上有那么多流通的真实的美元纸钞,相当一部分只是以数字的形式存在于电子虚拟世界中 指望行政权力自我约束,这可能吗? 牛啊,好多事情一下子想明白了 本帖最后由 自以为是 于 2012-3-22 07:53 编辑
关于通货膨胀,应该明确几点。首先是金属货币时期也发生过通货膨胀。16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对美洲和非洲黄金和白银的掠夺,造成欧洲的通货膨胀。虽然速度比现代的通货膨胀低,但是考虑到当时经济活动的速度,相对还是挺高的。实际上,由此造成的通货膨胀加上货币地租,给了欧洲的封建制度致命一击。
其次,很不幸的是,在程度比较低的情况下,通货膨胀比通货紧缩好。通胀可以促进投资,而通缩使得人们持币待购,抑制经济活动。
第三,黄金已经不可能重新成为货币,因为货币黄金存量的增长赶不上经济活动的增长。从1966年到2007年的41年间,世界黄金存量从76000吨增长的157000吨,增加一倍,年均增长1.8%。而同时期世界GDP增加3倍,年均增长3.4%(不变价格,世界银行数据)。如果仍然使用黄金做货币,按照费雪方程(MV=PT),如果货币流通速度不变,商品总量变成原来的4倍,而货币总量只是变成2倍,按黄金计价的物价要减少一半,世界将经历严重的通货紧缩。当然,黄金货币的流通速度可能会加快,但是,增加的黄金存量中一样有很多,可能是越来越多,被人们做成首饰或被作为国家和个人的储备,从而退出流通。而且随着通货紧缩,黄金的购买力持续增加,就会导致更多的黄金退出流通,从而更加加剧通缩。
信用货币不是理想的货币体系{:soso_e180:},但是金属货币更差{:soso_e109:}。 自以为是 发表于 2012-3-22 07: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关于通货膨胀,应该明确几点。首先是金属货币时期也发生过通货膨胀。16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对美洲和非洲黄金 ...
正想回复一下M兄关于西班牙人从美洲抢黄金引发老欧洲通胀的事情,不想被你抢先了!
送花!!!
其实古代最怕的还是通货紧缩,因为经济发展速度与通货数量在金属货币时代不可能平衡的很快,通缩的时间在中国古代远远大于通胀,直到明代海外贸易的发展,从吕宋和日本引进了大量白银,中国古代的通缩才有所缓解,但随着鸦片贸易的开始,晚晴又一次进入了通缩的过程。
还有,古代人们始终有储藏金银的偏好(钱庄要库存大量的白银,老地主也要挖个坑把袁大头埋起来),这些行为都大大减少了市场上金属货币的流通,间接引发了通缩,所以说古代经济始终被缺乏通货所困扰。
信用货币的基础是政府信用和国家信用,也就是说,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就没有坚挺的货币,这一点早就被人民币的顺利发行、流通所证实。人民币没有黄金储备,也没有美元做背书,是纯粹的信用货币,但老百姓对新中国有信心,所以已经解放的大陆很快就控制了通胀。
同理,1948年金圆券的疯狂贬值也是出于大众对国民政府的失望。
凯恩斯主义和新政后,通胀已成为各国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常规,我们已经回不去了 feathers 发表于 2012-3-22 10: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正想回复一下M兄关于西班牙人从美洲抢黄金引发老欧洲通胀的事情,不想被你抢先了!
送花!!!
^_^,不好意思,弄了块砖头就码上了{:4_249:}。你说的很对,中国至少从宋代起就被通缩弄得很麻烦。人民币绝对是个伟大的成功。那个时候美元还和黄金挂钩呢。 愚者乐言 发表于 2012-3-22 11: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凯恩斯主义和新政后,通胀已成为各国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常规,我们已经回不去了
诚如斯言! 开尔文 发表于 2012-3-21 08: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电脑和网络出现后,虚拟的电子货币更是推高通胀的有力推手。
我不相信世界上有那么多流通的真实的美元纸 ...
你说的电子货币是Q币这类吗?
如果是指Q币这类东西,我要说它们还都不成气候,没有一个公开交易的市场,更无法与现实中的货币进行兑换。
如果不是Q币,那这个“虚拟化”的进程在商业银行出现后就开始了。
你所说的美元纸币在货币体系中称为“M0”,经过商业银行反复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之后被放大N倍(M0*货币乘数)后衍生出M1、M2甚至M3(老美公布,我们不用M3),而这些M2-M0的部分都没有真实的纸币存在,仅仅存在于银行的账本上(今天是在计算机里)。
建议看看货币银行学相关教程。 feathers 发表于 2012-3-22 13: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说的电子货币是Q币这类吗?
如果是指Q币这类东西,我要说它们还都不成气候,没有一个公开交易的市场 ...
哦,我倒是以为这巨大的天文数字的纸面货币是网络流行后才出现的,没想到渊源还能上溯到商业银行的出现 大通胀这就来了 新人,看一看是否可以回复。 新人,看一看是否可以回复。 开尔文 发表于 2012-3-21 08: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电脑和网络出现后,虚拟的电子货币更是推高通胀的有力推手。
我不相信世界上有那么多流通的真实的美元纸 ...
我玩一个科幻类游戏,死亡空间,里面的钱全都是电子货币,没有实体的。
然后这个游戏的主页上就介绍,电子货币,用起来是方便,可是要是遇到一个什么黑客,把你这系统黑了,只要轻轻黑一下,就全完蛋,而且是全世界金融系统崩溃。 金属货币的问题是有自发的通货紧缩倾向,而且由于金属货币有贮藏价值,等于是把货币决策权的一部分交给了人云亦云的乌合之众…… 李寒秋 发表于 2012-3-24 22:1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金属货币的问题是有自发的通货紧缩倾向,而且由于金属货币有贮藏价值,等于是把货币决策权的一部分交给了人 ...
{:4_235:} {:4_235:} 南天外 发表于 2012-5-6 21: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干啥嗫?撞金砖? 李寒秋 发表于 2012-5-12 19: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干啥嗫?撞金砖?
对不起,不是发给你的,{:4_268:} 没有通胀,还有通缩。任何事都是解决完一个便会有下一个等着,熬就是了。
页:
[1]